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一碗村 >

第10章

一碗村-第10章

小说: 一碗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高六心里还有一急,那就是愣汉赵海生,并没有因为无人帮忙而放弃对黑香娥的那心思,反而变本加利,撕破了脸皮常常对黑香娥动手动脚,有一次还让高六撞见了,两人眼瞪着眼,像对搏的公鸡一样谁也不服谁。黑香娥急了,连推带拉把高六劝离开来,回过头对赵海生就是一通臭骂。赵海生恬不知耻,听着骂话也不恼,还笑嘻嘻地说:“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臭锅盖。”高六当然不会躲避开来,从地上拾起半块砖头,趁着赵海生得意忘形,劈头砸了下来。

疼痛的袭击对于赵海生似乎是个缓慢的过程,他摸了摸头,回过头还对高六说:“瘸子,我告诉你,这个女人跟我睡过觉了,我还摸过她的奶子。你找了她也是个破货。”高六手里的砖头又举高了,赵海生头上此时咕嘟嘟开始往出冒血,血水顺着额头流到了脸上。热热的感觉让他有点犯蒙,摸了一把,图了个满脸红,血红的手在眼前一看,人就软了骨头,一头跌倒在地。

两个男人为一个女人打架的事,成了村里不小的风波。高家的队长出面,赵老四也被请了出来主持公道,双方商量了两晚上,因为出面的人太多,看热闹的又围了见证,矛盾似乎越没办法调和。最后,队长和赵老四两人单独磋商,摆平了这桩事情。昏倒在地的赵海生被剃成光头,圆圆的脑袋正中,肿起的包上贴着一块白纱布。高六在社员大会上挨了一通批,负担了五元包扎费。赵海生挨了一顿骂,被警告再不许骚扰黑香娥。

这实际是各打五十大板了事,赵家有的人不甘心,私下串掇赵海生找黑香娥算后账,让他想法设法也要睡那女人一次才行,要不然打烂头的亏就吃得太大了。对此,黑香娥的儿子刘三亮与高六双双放出毒话说:“只要他赵海生不怕把小命玩完,那就让他上门,等着白刀子进去,红刀出来吧。”

 

 有意思的事

一碗村人盖房,当年用得多是土坷垃,谁家能用红砖或石头垫个墙根,起个墙腰,那都是耀眼的材料了。土坷拉需要在春秋两季,在一片生长草的胶泥的水地边上,先用滚子来来回回压,然后再用一把直锹,按长方形进行一挖一铲,平端着放到一边,待硬化后垒放起来,由着太阳晒,西风吹,一直到干透拉回到地基边上,就可以用作盖房的土坯了。

我们家筹划着盖房子,父亲跟村人学会了这一套手艺,常利用一早一晚的时间,到离家不远的南海子边上挖坷垃。等到第二年六月份,木料和石头也准备得差不多了,父亲利用夏收前的空隙,请了村里平时交往不错,相互已换下工的男人们,来帮我们夯地基。

这些人来帮工,我是送水的,顶着太阳一趟趟往返于新房基和知青屋。母亲在家里做饭,想着法子把最普通的粮食加工成可口的饭菜,到歇晌时请帮忙的人到家里吃饭。

看着膀子晒得油亮的男人们张开大口,一口半个玉米和白面混蒸的馒头就进肚了,饥饿在我的肚子里咕噜噜直叫唤。母亲听见了,让我领着弟弟妹妹先到爷爷的屋里玩,说屋子地方小,等一会儿再吃。我心里明白,一会儿我们只能吃剩饭了,或者连剩饭也没得吃。这主要看这些帮忙人的胃口了。

吃了饭后,帮忙的村人会歇息一会,然后再冒着火辣辣的太阳,喊着好听的夯号子,四人一组轮换了,把方形的石头夯举起来,在一种韵律声中,一夯夯砸过地基。

我们家盖房,和高六几乎是同一个时段,所以帮忙的人中间,多是和父亲换下工的杂姓人。高家的人几乎都帮高六去了。队长高大海也热心高六的事,冷淡着我们家盖房的小工程,队里的牲口和人力高六可以随便用,我们家却只能眼看着肚鼓着,找机会偶尔偷偷地蹭点便宜。对这一点,民兵头赵黑看不过眼,亲自来帮过两次忙,在他的影响下,赵家的人陆续来过好几个。

在帮忙的人中间,最红火热闹的要属村保管赵满仓,他坐在一边的凳子上嘬着茶,用带点沙哑的嗓子胡说乱道唱夯歌。随了夯歌,四个抬夯人抬起夯时齐声喊“嗨哟”,夯落地时“咚”一声,非常有节拍。

我不知那夯歌是现编的四人唱,还是跟前人学的,反正唱起来很有劲,也非常动听。

“劲要使均匀呦,用力不要过呦。抬要高起来呦,落要轻轻落呦。一行套一行呦,夯夯紧跟着呦。夯要往前夯呦,夯夯砸实落呦。”这些夯歌似在指导人们如何打夯。“刘三亮呀,二十四呀,没有老婆呀,抱枕头呀。抱枕头呀,当老婆呀,哎嗨哟呀。”这些唱词属于现编现唱,针对的是抬夯人中的刘三亮。刘三亮听着,在人们的“哎嗨哟”声中笑得合不拢嘴。我在一边跟着唱,赵满仓瞅了我一眼,就现编着唱说:“耿玉明呀,哎嗨哟呀;你还小呀,哎嗨哟呀;干不动呀,哎嗨哟呀;没有用呀,哎嗨哟呀;快长大呀,哎嗨哟呀;娶媳妇呀,哎嗨哟呀;住新房呀,哎嗨哟呀。”

终于,在中秋节之前我们搬了家,新盖的房子完全参照赵老四家的样子,只是少了两间,而且没那么多的配套建筑。当下力不存心,留以时日,慢慢筹划是父亲的想法。新房的西边和门前,是一座大沙丘,白茨被沙土埋得只剩下了梢头。父亲计划着盖猪圈,母亲早雄心勃勃想愚公移沙,要开辟一处时时可以料理的菜园子。

村里的姑娘婆姨们来家里,都说父亲盖得新房设计好了,与知青那排屋子相比,再不用提心吊胆邪祟之事。这么说的时候,只要我在场,说话的人都会朝我瞥过一眼,明摆着是心照不宣有所指。我心里明白,表面上装得懵懂不谙事理,只是在晚上睡不着时,胡思乱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那件事情。

我们家刚搬进新房时,屋子又阴又潮湿,门窗没上油漆,院子没有清理整顿,一家人都盼着天天好天气,阳光就成了最温暖的念想。刮风的夜晚,风助母亲的计划,我们都拿着铲子和簸箕,又挖又扬,让沙子随风飘走。有月亮的晚上,我们帮母亲推车,把沙子填了近处的土坑,或倒入荒摊地。爷爷和奶奶也来帮忙,周日更有父亲的加入,一个多月的时间,新屋面对的大沙丘小去一多半。奶奶嚷嚷说:“媳妇子,不能这么个受苦,会把身体受夸的。现在刚入秋,还有一冬一春的时间,慢慢倒移吧。”母亲说:“一点也不累,现在夜长天短了,晚上也没什么事,早干早利落,争取明年一开春就能种点菜蔬,像那些老户一样,早早的有个吃的东西。”父亲说:“你这种倒沙子方法不行,前面倒后面风一吹,上游的沙子又过来了。”母亲不甘心,父亲就在沙土上挑了一道沟,用盖房剩下的土圪垃垒了一堵矮墙。流沙被挡住了,矮墙从此成了我们家的地界。

高六的新房比我们家落成的早,但一直到天气入冻人才住了进去。这实际是黑香娥的意思,想着等到小寒节令前后,杀了自己喂养的猪,请村里的一些人来家里坐一坐之后,再名正言顺地过门住新房。

高六终于等来了黑香娥杀猪的这一天,一大早就磨好了刀子,准备了绳子,叫好了帮忙的人手。那一日正好是星期天,我和几个男娃子听见猪叫喊,都跑过去看热闹。只见跛足单臂的高六,手拿一尺多长的杀猪刀,刘三亮和陈四等几个年轻人一人捉住一条猪腿。二百多斤重的猪随了几个人一、二、三齐声喊过之后,被合力凌空提起来,再落地已肚皮朝上,亮出粗肥的脖子,声嘶力竭地叫唤,等待屠宰的一刀。

高六人虽残疾,却是一员杀猪的好手,今天的宰杀意味又非比寻常,是黑香娥答应过门最后的一道工序了。猪被按倒后拼命挣扎,一只蹄子挣脱,凌空乱蹬,差点让帮手的人失脱了把握。众人合力重新制服猪的蛮力,齐声嚷着让高六快点动手。高六提刀在猪的喉咙处比划了一下,脑子里突然空白一片,听到人们一哇声喊叫才回过神来,也没多考虑,顺着猪的下脖子处一刀进去,直到没了刀柄。猪血涌出,有一道还激射出一米多远,黑香娥端着接血的盆,顾此失彼,直嚷可惜了。

一口大猪眼见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呼吸,抽搐了几下僵住不动了。众人捉压猪四蹄的手相继放开,歇手在一边抽烟。放松中谁也没想到,死了的猪会闭着眼猛地翻身爬起来,在院里像没头苍蝇一样乱冲乱撞,几次跌倒又起来。黑香娥被惊得泼了一地猪血,围观的娃娃和帮手的人手脚利索躲开了。高六杀了无数的猪,如此现象还是头一次遇到,一时慌了手脚,拐了腿左躲右闪,还是被猪从屁股后面给撞翻在地。也是这一撞,那猪才身子一歪,重新倒地死去。

我回到家里,把看到的事讲给正坐在炕上粘纸缸的奶奶。奶奶说:“还是娃娃活的有意思,见点稀罕事,就兴冲冲的。”奶奶的话是说给自己听,更多的是说给跟奶奶学活的赵老婆婆。赵婆婆应了奶奶的话说:“唉,你说的对,咱们年轻那时候,不也一样嘛。”对老人们淡漠的反应,我以为他们没听清说的事,就又说了一遍。奶奶让我从地上递一个东西,这才明白无误说:“死猪是不会撞人的,那还是猪没有完全死了。倒是撞人不撞别人,偏撞拐子高六,这就太巧了。”赵婆婆问我高六被撞伤了吗?我说高六被撞得半天爬不起来。赵婆婆神秘地说:“这是报应,高六那个货,这么多年杀猪都上瘾了,年年天一冷,杀猪刀子早早就磨好了。”奶奶笑着说:“你说到报应,我想起年轻的时候,村里有个男人爱掏鸟窝,一天掏鸟窝时飞出两只麻雀,说来也巧了,两只麻雀那尖嘴把两个眼珠子的水都给放了。人从梯子上跌下来正是没事,从此成了个瞎子,为谋生学了唱书的手艺。”

我最爱听老年人讲往事或故事,就守在一边帮着取这拿那。奶奶说:“不管咋说,猪死了又爬起来还撞了人,这绝不是好兆头。”赵婆婆说:“这都是黑香娥那个妖精女人做得怪,你不知道,她当年要饭来到一碗村,先住在生产队的瓜茅庵,后来找了赵家的十二,硬死皮赖脸落户在队里。”奶奶说:“那媳妇子看起来人精明的很,就是有点狐子像。”赵婆婆说:“你是不知道,她大事小事都往我们家跑,让我们家的那个死老汉给拿主意。每回那一脸的笑,不知道咋回事,让人看见了心里就不舒服。”奶奶可能有点感冒,扭过头打喷嚏。赵婆婆自言自语说:“男人让猪撞了,这回看她个狐狸精还咋结婚?”我听着没了意思,到另一间屋里看连环画去了。

其实,赵老婆子多虑了。高六的尾巴骨被撞伤了,疼痛了一个多月才好起来。黑香娥的原计划被打乱,草草地张罗了一下,入住到了高六的新房里,完成了自己作为一个女人的又一次婚姻的宿命。

 嗜虱成癖

奶奶和赵家老婆婆一见如故,非常投缘,还互认了干姐妹,亲密之情是与日俱增。我们家条件不比赵家,多数时候,赵家吃好的,赵婆婆都要给奶奶端点过来。我们家偶尔吃好的,赵婆婆也不见外,让吃就吃,吃着还直夸我母亲的做饭手艺,说自己生了一堆娃,女儿大的都嫁了,还剩下一个也不爱做饭。说到大儿不找对象时,奶奶说:“娃长得一表人才,不找对象是还想着谋个大发展呢!”赵婆婆说:“屁,我生他的时候,正在地里摘豆角,周围也没人,肚疼的我满地打滚,结果把娃就生在豆角地里了。他一出生就沾了一身土,能有甚出息呢。那是和他老子一样,又不知脑子里哪根神经抽着了,挑三拣四,谁也看不上。”奶奶笑说:“要不我从老家给你介绍一个儿媳妇。我们那地方穷是穷,但女娃子都水灵能干,脾性也都挺好的。”赵婆婆认真起来。

奶奶从老家回来,赵婆婆第一时间就上门来看望,那份亲热让人看了都受感染。两个人互拉着手,赵婆婆嚷说:“哎呀,我的干姐姐,你可回来了,把我想坏了。我瞧瞧,哎呀,你可是变化不大。你瞧瞧我,都瘦成什么了。”奶奶说:“你也变化不大呀,瘦确实是瘦了一点,人上了年纪,瘦一点好啊。”赵婆婆说:“你是不知道,我现在是吃饭饭不香,睡觉睡不着,活着真是瞎受罪呢。”奶奶笑说:“人上年纪都一样哟,我现在饭量小的还不如一只猫呢,睡觉一天最多就是三四个小时,身子骨里好象住进了虫子一样,蠕动的让人坐卧不安宁。”

两人手牵着手进屋,连上炕都没松开。啦了半天话,赵婆婆突然问说:“对了,干姐,你这次回来,没给我领个媳妇?这你可是答应过的。我还一直等着呢。”奶奶说:“哎呀,我那是跟你开个玩笑,你还真当真了?”赵婆婆有点失望地说:“我当然是当真了。我那个灰小子,今年给介绍了不下十个姑母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