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傲气凛然 >

第38章

傲气凛然-第38章

小说: 傲气凛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晚,王家祠堂灯火通明,笑语朗朗。

城中耆老、军中小伙,轮番把酒,向德国人表达敬意和欢迎。没过多久,就有大半德国人难却盛情,先后被香醇的本地佳酿弄翻,要不是沃勒尔找到同样被灌酒的萧溢茗求救,恐怕没几个德国人能走着出去。

次日上午,仍觉得晕乎乎的沃勒尔等人洗漱完毕,很快聚在宽阔古朴的院子里交流感受,没说几句萧溢茗和几名军官到来,请大家一同前往江边那座拥有百多年历史的饭馆用早餐,然后倾听本地官员和士绅耆老的介绍,明天再开始考察活动。

江边百年老字号果然不同凡响,宿醉后没有多少胃口的德国人竟然吃得很香,边吃边向殷勤的掌柜竖起大拇指,用刚学会的几句四川话表达自己的赞誉和感谢,弄得周边陪同的本地官员乡老无比自豪笑声不绝。

萧溢茗、枟毅和分到边军雅安辎重营的王键、何其武、谢明扬坐一桌低声交谈,介绍完第十七镇的扩编情况,萧溢茗低声问道:“诸位师兄在辎重营过得是否如意?”

王键看到两个师弟乐哈哈望向自己,便代表众人回答:

“过得很好,年后赵大人从成都回来路过,在营中停留一个晚上,用完晚饭,立即召见我们三人,很和蔼地询问一些情况。大人离开之后,营中满族管带祁洛大人立即给我们官升一级,如今我们三人一起带领第三步队护卫营区安全,还负责与县城周边几个镇子的联络事务,军衔也都升到副军校。

“开始时我们很惊讶,怎么突然就升官了?不会被派到藏区拼命吧?后来慢慢知道,师弟你成了边务大臣赵大人的关门弟子,这才反应过来。师弟,尽管你不愿意听,哥几个还得谢谢你!”

“别说你们,小弟现在不也是副军校队长了吗?”

枟毅得意一笑,特地挺起胸膛,好让人看见他腰间的两支德国造驳壳枪,气得王键给了他一拳。

萧溢茗不由莞尔,向举手致礼的三人摆摆手:

“春节期间我和赵大人说起过雅安辎重营,赵大人对承担入藏边军近半物资保障的辎重营非常重视,认为目前的七百官兵和五百健马还是不够,打算再组建一支五百人的专门物资运输马队,兵员就在雅安地区征召,武器装备交由我负责购买,清一色德式武器,估计再有两个月,五百支毛瑟98步枪、三百支毛瑟驳壳枪和三十万发子弹就能运到这儿,长枪装备新建运输马队,短枪估计要给你们的管带自行分配。”

“太好了!机会来了!”满脸络腮胡子的何其武最为兴奋。

萧溢茗摆摆手:

“何师兄,你先别高兴,你们的满族管带祁洛虽然长相粗犷,却是个很有心计的人,深受赵大人信任,要不赵大人怎么会把如此重要的辎重营交给他?去年我在成都见过他两次,后一次还是在总督大人的侍卫长郭铁城大哥家里,喝了几杯彼此就熟悉了,估计他也知道我的情况,等明天他从打箭炉返回,少不得要和他喝杯酒,到时他会和我谈起这事,听他怎么说吧。另外,小弟也不愿意你们去带运输马队,这不是能否吃苦、能否获得更大晋升机会的问题。”

王键若有所思地问道:“师弟,你的意思是……”

“留在营中,站稳脚跟,不愁没有晋升机会,别忘了赵大人是我的老师!”

萧溢茗压低声音,继续说道:

“弹药厂办起来之后,需要一支不少于两百人的卫队,这个卫队将以地方民团的名义建立,批准文书我来办,武器装备全是最好的德式武器,军饷我来出,希望三位师兄帮助我训练卫队,最好全部招收家境贫寒、能吃苦耐劳的弟子,都是我们雅安的子弟兵,到时机会一来,随时可转为新军,若是三位师兄中有谁高升,随便带走百八十人,不就拥有自己的亲兵队了吗?”

三人大喜,谢明扬惊喜地问道:“小哥,你的意思是,把这个工厂卫队当成我们的训练营来办?”

萧溢茗轻轻一掌击在桌面上:

“还是谢师兄脑子快,就是这意思!大家想想看,若是能够把整个地区几千年轻子弟轮训一遍,将来一旦机会到来,将是怎样一种情形?退一步说,拥有了上千的精锐,周边势力包括成都那些眼高手低的各势力,谁敢打我们雅安的主意?

“刚才小弟已经介绍了川军的情况,大家应该知道这么闹下去军队分裂在所难免,弄不好还会自己打起来,所以,我们不得不早作准备!”

三人摩拳擦掌,激动不已,王键俯下身,一字一句地说道:

“师弟放心,等你把具体章程拿出来,愚兄几个立即开始招人,一定会练出一支悍不畏死的强军来,绝不会让你失望!”

何其武紧捏拳头:

“对!师弟就放一百个心吧,师傅说得好,只要你领着弟兄们往前走,定能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

第四十章 远在山中无人知

第四十章 远在山中无人知

雅安地处川藏路和川滇路交汇处,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枢纽,素有川西咽喉、川藏门户之称,地质复杂,河流众多,千百年来汉、藏、苗、彝等民族在这片方圆数百里的高山河谷间繁衍生息,也因千百年来的民族,矛盾和利益争夺,造就了此地彪悍的民风。

时值春暖花开之际,山峦叠嶂,苍苍茫茫,满眼尽是绿色孕育盎然的生机,考察团的德国工程师每天从野外回来,都禁不住赞美宛如诗情画意的山山水水,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在当地向导带领下不断发现的矿石标本,更令他们欣喜万分。

萧溢茗没有跟随四个小组的德国专家出行,他需要赴辎重营管带祁洛的宴会,与雅安府丞和各级官员见个面叙一叙,还要拜访本地的两家传统大族,晕晕乎乎醉了三四天,萧溢茗才记得雅安知府一直没见人,细问过后得知,知府大人并非前往成都公干,而是这孙子号称无为而治,每年春节过后来雅安蹲一个月就走,秋收之后再来看看各县的收税情况,其他日子都躺在成都的豪华院落里。

这也难怪,千百年来雅安人都奉行一套自己的法律,淳朴的风气使得各民族之间基本相安无事,再大的纠纷哪怕出了命案都会自己解决,官府只需收齐每年的赋税,其他都不会过问,否则很快就会“激起民怨”被轰走。

如今的雅安更是如此,德高望重、门徒数千的王雨堂老爷子深受周边六县民众的拥戴,在他的威望下,十多年来民族之间极少纠纷,占人口总数七成以上的汉族相处和睦,因此,几个开采多年的矿山矿主很愿意听从王老爷子的意见,见到王老爷子的得意门徒、边务大臣的关门弟子萧溢茗之后,矿主们无不欢欣鼓舞,干劲冲天——萧溢茗不但没有仗势欺人、巧取豪夺,反而温和地劝他们想尽办法扩大产量,所有的硫磺、锰矿、芒硝、岩盐他都大量收购,以满足正在筹建的雅安工厂的需要。

第七天上午,王键、何其武和谢明扬请到假,带着师门几位经验丰富的狩猎高手,与萧溢茗一起顺着黄龙溪进山找大熊猫。

正午已经过去,大家吃完顿竹筒饭继续沿着盘山小道前行,一路上仍然和来时一样遇到很多小动物和鸟类,但是谁也看不上眼,走了五六里路,萧溢茗终于看到两只趴在前方竹海边沿百余米的大熊猫,兴奋之下刚要端枪,谢明扬连忙一把拉住他:“小哥,那不是熊猫,是人,可不能打。”

萧溢茗惊愕之下迅速掏出望远镜,仔细看还真是两名全身裹着熊猫皮的猎人,两名猎人手里还稳稳地端着两杆长火铳。

萧溢茗听从向导三师兄王怀的话,闭上嘴坐下歇息,约过了六七分钟,“嘭嘭”两声枪响,震得满山野鸟惊啼着冲出密林,转眼间逃了个干干净净。

枪声仍在群山中回荡,三十余岁胡子拉碴的王怀笑道:“可以走了,估计前面那两个彭家小子打到了好东西,幸好我们在下风口,不然说不定早把野兽吓跑了。”

众人跟随王怀大步前去,很快看到前方高达百丈的悬崖底下有片清潭,两只“大熊猫”已经蹲在潭边检查自己的猎物,那是两只体重超过百斤的成年扭角羚羊,均被准确击中脖子与头部连接处,两只大羚羊仍在轻微抽搐,草地上两滩血泊还在冒热气,绝望的羚羊眼珠已经没剩多少生机。

“三叔,你们怎么来了?”

身材敦实年约十七岁的小伙高呼一声,快步跑到王怀面前施礼,接着向王键等人问好,炯炯发亮的眼睛不时望向陌生的萧溢茗。

另一个身材消瘦年约十五岁的少年很快跑来,叫完“叔叔”就死死盯着萧溢茗手里的崭新毛瑟长枪。

王怀向萧溢茗介绍两个年轻的彭家兄弟,夸奖两个小子的枪法已经赶上他们的老爹,要不是他当边军棚目的爹爹前几年进藏途中遇到埋伏战死,他们兄弟俩恐怕早就进城读书了,两兄弟很争气,孝顺父母孝敬爷爷奶奶,家里还有两个妹妹,这几年全家的用度都是两兄弟打猎支撑的。

哥哥看见弟弟盯着客人的枪眼都不眨一下,早就忘了按规矩行礼问候,忍不住给了弟弟脑袋一巴掌:“没礼数的东西,皮痒了是吧?”

小子回过魂来,连忙讪讪地向众人施礼问候,小脸蛋憋得红扑扑的,惹来众人一片笑声。

彼此见过礼,彭家兄弟说什么也不让大家离开,非要大家翻过山腰到他家吃饭,听说萧溢茗是成都来的,而且还是王老爷子门下“义字辈”的得意弟子,两人连忙按晋见门中长辈的礼数再次行礼,听萧溢茗提起大熊猫,老大结结巴巴地解释说:

“这个时候山里好多地方积雪未融,新出的嫩竹子也没长好,生性怕人的熊猫不会下到这片山地,真要打的话,估计没有四五天时间找不到。”

大家都是陪萧溢茗出来散心的,打不到熊猫随便打几只山羊獐子什么的很容易,所以都望向萧溢茗征求他的意见。

萧溢茗只好作罢,他实在没时间钻大山了,虽然有些遗憾,但一路行来尽情领略了自然景色,见过许多自己以前从未见到的动植物,也算不虚此行,于是同意大家的意见,到彭家坐坐歇一晚。

彭家兄弟看到萧溢茗答应,顿时高兴不已,跑到潭边蹲下闷哼两声,双双把百余斤重的扭角羚羊甩到肩上,健步如飞地走在前面带路,看得萧溢茗惊愕不已,他怎么也想不清楚,这两个尚未发育成熟的少年哪来这么大力气?其他人却豪不在意,有说有笑地鱼贯而行,似乎早已见惯了。

彭家坐落在面南的山腰上,前方和东面有几亩冒出青苗的山地,西面有条山泉蜿蜒流过,两排用木头和片石建起的高脚楼后面,全是高大茂密的树林,远远望去就像隐居在仙境中的人家。

一家老小看到客人到访热情不已,两个老人拉着王怀的手,询问王老爷子身体怎么样?等两老看见萧溢茗依照礼节双手送上个小红布包时,推辞了好久才让朴实的儿媳收下。

儿媳谢完进后屋没多久,又匆匆跑出来,在老爷子耳后一阵低语。

彭家老爷子连忙走到萧溢茗面前,拉着他的手感激不已:“小哥,使不得啊!十个大龙洋的礼数太厚了,都是门中弟子,不兴这样。”

萧溢茗笑道:“晚辈初次登门,孝敬门中长辈是应该的,您老和师傅一辈,年纪还在师傅之上,有什么使不得的?总不能让晚辈再收回去吧?怎么说这些弟弟妹妹都叫晚辈一声师叔啊,哈哈!”

老人听萧溢茗如此诚恳,心中更为高兴,拉着萧溢茗坐在自己身边问了又问,得知萧溢茗这回领着洋人前开勘察矿场,已经初步定在城北四里的马家沟南面建两座工厂,全部招收本地年轻人进厂干活,而且每月工钱最少也有六块大洋,老人高兴得连连夸奖这是件造福桑梓的大善事,随后悄悄问两个孙子能不能进厂干活?

众人相视而笑,王怀和王健等人已经看出萧溢茗对彭家兄弟的喜爱,很可能会索要一个带在身边,所以都含笑不语,让萧溢茗自己说。

萧溢茗想了想,笑着问道:“师伯,山伢子兄弟俩是家里的顶梁柱,您老舍得他们离开身边?”

“什么话?老汉我年轻的时候,就是门中马帮队的,风风雨雨几十年,西到日喀则、北到甘南、南到滇西,什么地方没走过?那时也没听见我家老爷子说过一句舍不得,还有他们战死的爹爹,十里八乡谁不夸他勇猛过人是个豪杰?如今两个小崽子长大了,不让他们出去长长见识,留着干什么?”

彭老爷子豪气不减,见识也不差。

萧溢茗点点头:“师伯,如果你答应的话,再留他哥俩在你身边伺候两年,听说山伢子已经定下一门亲事,干脆先把婆娘娶回来,两年后再说……你老别急,听小侄慢慢对您说,这两年也不让他们兄弟俩歇着,他们不是本地数不出几个的好猎手吗?小侄在成都办的那个工厂正好需要购买大羚羊角和其他好皮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