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风暴 >

第451章

明末风暴-第451章

小说: 明末风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几百近千里的路,而且给了俞国振追击更为从容的时间。

更可怕的是,张家口中颇有影响的几大晋商,多尔衮虽然为了拉拢他们,封赐他们皇商的身份,可是面对新襄层出不穷的压力,这些晋商已经在谋划着将功赎罪。象范家,更是付出极大的代价。目的就是与俞国振拉上关系。

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将张家口堡所处的万全右卫卖给俞国振,就象他们将大明卖给建虏一样。

守卫古北口的是镶蓝旗的一部建虏,他们此时尚未得知山海关失守的消息,因此,他们还只是将注意力集中于南面,担心南面多尔衮会出事。却不曾想,真正的致命危险出自北面。

席特库咧着嘴。隐藏在众多同伴之中。他和莫尔根额在建虏中也算是出名,因此有事,他指派手下去做,免得被人发觉。

“你们当真是从朵颜来的,饶余郡王……死了?”

看到这队全部戴孝的族人出现在视线中,守卫古北口的建虏原本就很吃惊,派人上前询问的结果。更让他们震惊。

饶余郡王即阿巴泰,他原是奉多尔衮之命来朵颜卫收拢蒙人。然后自古北口入关,与多尔衮会合。但是到了朵颜之后。他身体便觉不适,最初时还强自支撑,到后来只能让自己的儿子岳乐代掌兵权,前往关内接应。多尔衮当初对此还极为不满,派人专门去朵颜察看阿巴泰病情,在得知确实病得骑不上马,这才作罢。

“正是,饶余郡王三日前薨,我等奉命兼程赶往关内报丧,还请开关放行。”

这事情极为重大,死的可是多尔衮的兄长,因此守关的旗将不敢阻拦,顿时就开关放行。

接下来的事情,自然就简单了,当王启年赶到时,古北口已经完全落入了他们的手中。

“很好,莫尔根额,你留下来,我给你五百人,你守住古北口,最多就是三四天功夫,我们的人就会上来接应。”王启年见攻下古北口己方未有一人损伤,他大喜:“我与席特库再去延庆卫,这边就交给你们了!”

他们必须抢在建虏反应之前,将几个重要关隘堵住,象是古北口,除了王启年带领的龙骑兵之外,随后还有五千骑马步兵赶到。只不过骑马步兵的骑术没有办法和真正的龙骑兵相比,因此速度稍慢一些罢了。

从古北口去延庆卫居庸关,尚有百余里地,快马疾奔,也需要一日的时间。王启年带着人才出古北口,迎面就见着十余骑飞奔而来,远远地见了他们,那边有人喝道:“来人止步,可是古北口守军?”

王启年示意席特库去与对方交涉,席特库驱马上前,但才几步,那么就有人惊骇欲绝地呼道:“席特库……是南贼,是南贼!”

此时双方相距约有三十余米,对方转身就走,王启年没有下令,部下便没有开枪,而都是驱马猛追。追出半里地,王启年见对方骑术精妙,马力虽然已疲,可自己的战马同样经过长途跋涉而来,再这样不爱惜地奔驰,恐怕战马的损失会很大,他不得不下令开枪。

双方距离原本就不远,只不过骑在马上疾驰火枪射击精度不准罢了,但架不住人多,一通乱枪之后,那十余骑尽数落马,其中有三人是马死了,人却只是受伤,很快被押到了王启年、席特库之前。

“你们认识我?”席特库望着这几个建虏,得意洋洋地开口。

“满奸,如何不认识你!”其中一人呸了口口水,厉声道:“你们那拉氏就是没有一个好东西,早该屠尽才是!”

华夏的宣传工作还是做得很到位的,汉奸这一个词,已经传遍天下妇孺皆知,就是建虏,也对这个词不陌生,与之对应的,便出现了满奸这个称呼。席特库冷笑道:“我们自是那拉氏,乃华夏族裔,与自称什么满族的觉罗氏可不是一回事。满奸?我又不是满族,哪里奸了,莫非奸了你们爱新觉罗氏老奴奴儿哈赤的老娘?那事情可是李成梁干的,与我没有关系!”

那人厉声道:“要杀就杀,少说废话!”

“一刀刀割。”王启年不耐烦:“分开来。总有承不住说实话的。”

这是华夏军捉住俘虏问口供的方式,三个活口被分别带开询问,不一会儿,惨叫声喝斥声就传来。华夏军优待俘虏,对于所有投降的俘虏都采用符合“仁义”标准的待遇,包括处死也会给予一个痛快,但前提是这个俘虏不抵抗,其中就包括配合询问。如果在询问过程中对方谩骂或者沉默。也就意味着对方还处在抵抗之中,双方还处于战争状态。那么战争状态下,如何处置对手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不一会儿,一个浑身是伤的俘虏被拖到了他们面前,负责刑讯的华夏军军法官咧嘴笑道:“这厮要招了。”

“你们为何而来?”席特库问道。

“奉……奉叔皇睿王之命,传令古北口守军谨慎防御。”那人虚弱地回答道:“南贼……啊哟,不。不,是华夏军占了山海关。睿王要从古北口出关回师!”

王启年与席特库对望了一眼。两人眼中既有得意,又有庆幸。他们在秦皇岛登陆之后,只休息了一日,让马从海运的不适中恢复过来,便飞速赶来。一人三马的状态之下,他们都跑死了千余匹马。

就算是这样,他们也只是比多尔衮派出的使者快上半日罢了。

“像你们这样的使者一共多少批?”

“除了古北口之外。还有前往八达岭居庸关的、前往万全卫张家口堡的,一共是三批。”

“建虏倒是反应快。”王启年自言自语。

按时间来算。这些信使既然到了古北口,那么往居庸关的使者也应该快到目标了。那么。王启年想要去夺下居庸关,就有些难度。他琢磨了好一会儿,骑马冲杀乃是他所长,但这种玩心机的事情,他就有些拙笨了。因此,他回头道:“你们说说,有什么办法?”

知道他智略上欠缺一些,俞国振经他安排人手的时候,特意注意这方面的弥补。他的教导员陆泽,便是一个狡猾多智但稍有些欠缺决断的人。听得王启年问,陆泽摸了下巴好一会儿,突然笑了起来:“你们说,这么大的事情,多尔衮为了慎重,会只派一批使者么?”

席特库摇头:“至少要派两批,万有一批出了什么事情,还可以弥补。”

“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冒充第二批使者?”陆泽道:“咱们可以伪作建虏,反正方才在古北口也缴获了一批他们的衣裳旗帜,然后挑几名胆大心细的,冒充第二批使者,只说多尔衮的前锋已到,让关上开门接应。只要让我们近了城墙,剩余的事情便好办了,咱们总不至于夺不下吧?”

王启年听得咧嘴一笑:“好,就这样办!”

他一但拿定主意,别的什么话就都听不进去了,立刻催人回城关上收拾旗帜衣裳。

不过从古北口拿到的衣裳和旗帜也只有几百套,数量就有些少。王启年逢事争先,更何况是这么好玩的事情,便让席特库督军在后,自己胡乱穿了建虏服饰,想了想还缺条假辫子,便抓来一个俘虏,将他的辫子剪下,挂在自己的帽子后头。

“这猪尾巴还真别扭。”他只一活动,那假辫子便掉了下来,王启年不由抱怨了一句。

“拿绳子绑子,你们也全都弄根假辫子,快剪,快剪,咱们赶时间!”席特库笑着指手画脚道。

好在华夏军的头发普遍短,不少人临时变身为理发师,用刺刀将他们前面的头发刮掉。须知建虏真正的辫子可不是象后世脑残清宫戏里拍的那般,油光光的一根大粗辫子。此时建虏的辫子,前半边脑袋是要剃光,只留下后脑勺处的一小绺儿,辫子要能穿过铜钱的方孔——所谓金钱鼠尾儿,便是这个意思。因此不一会儿,王启年等人每个脑后就挂着一根老鼠尾巴,在秋风中零乱。

第十一卷 六二九、风声鹤唳溃三军(一)

多尔衮猛然抬头,侧耳倾听,虽然群星密布,但时值九月底,没有月光,因此除了隐隐的火光,没有什么能照亮他面前的道路。

夜风吹拂着他的脸,虽然还没有正式到冬天,他却感觉到彻骨的寒意。

一天前,他便借口要与所围的华夏军决战,离开了天津卫,驱兵架桥,来到卫河南岸。他清楚地记得,当时吴三桂前来询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尼堪带来的究竟是什么消息。

当时被他以阿巴泰病薨为由搪塞过去,他并不知道阿巴泰是否死了,但当他拿自己兄长的性命来充当理由时,他完全做到了面不改色。可是吴三桂是狡猾的,对于这个理由,他只相信了一半,却没有全信。

为此,多尔衮不得不多耽搁一夜,来到运河南岸。

“诸军皆齐否?”多尔衮低声问道。

“已齐了,都对了表。”

既然准备决战,那就自然要调兵遣将,借着这个机会,多尔衮将忠于他的部队都调到了身边,将自己的兄弟侄儿都遣了出去——这些亲族现在还畏于他,可到大败之时,没准其中就有人要学习他杀掉黄台吉的旧事。与其如此,倒不如让他们做出最后的贡献,帮助他阻挡华夏军的追袭。

还有吴三桂,也必须留在这里,他的十余万军队,哪怕就是投降,也足够华夏军收编几日的,耽搁华夏军时间越长。那么就越有利于多尔衮离开。

“四万人……这是极限。”

心中又评估了一下自己能带走的人数,多尔衮不禁低叹了一声。

他已经派出去了信使,如果顺利,那么他可以从古北口出关,只需要半个月左右便可以回到辽东。那样的话,他所准备的粮食够六万人用。但料敌从宽料己从严,如果古北口失守。他就只能从八达岭居庸关出京畿,再到张家口堡,绕一个大弯回去。沿途就算能逼迫蒙古人送上粮食,最多也只供他四万人。

而低于这个数字,他带回辽东也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少于此,他根本不能压服蒙古、朝鲜,甚至不能控制八旗。

多尔衮借着火把的光芒,拿出怀表,对了一下时间。

西洋早就有钟表了,但是新襄产的甚为精准,这种发条式机械表,即使是在新襄,也只有最高明的珠宝匠手工制成,每一个价格都在十枚金元也就是过去的一千两银子之上。华夏军内部也只是普及到了营一级别的军官。或者是执行任务时作为军械使用。多尔衮通过种种渠道,才弄到了一批,这一次全部发给了他的亲信。

已经是子夜一时十五分,离约定的时间,只有十五分钟。

最后看了一眼自己的炮营。多尔衮用力揉搓了一阵脸,然后努力笑了一下。

他必须笑,要给孔有德和耿仲明信心,唯有给了这些汉奸信心,他们才会在接下来的大战的死战。

“让两位王爷过来。”他扬声道。

不一会儿,孔有德与耿仲明便被带到他面前。这两人都是一脸疲惫,只是见到他,才稍稍兴奋了些。

“二位,当初先帝封二位为王时,曾经说过,我大清入主中原之后,便将南方之地分封给三位,尚可喜不幸,早折于俞国振之手,如今我大清与俞国振决战于此,我也先给二位透个底,此战若胜,中原可定,二位一个为齐王,一个为楚王。山东、河南两处,便交由二位了。”

“臣受先帝与叔皇隆恩,必万死以报!”孔有德与耿仲明感恩戴德,下拜谢道。

他们不知道山海关的事情,因此直到现在,他们都认为,多尔衮的战略目标得到了实现,今夜再猛攻消耗掉所围华夏军的弹药,明后天便可以去夺取胜利了。

“我将所有火炮都交与二位,到时便开始猛轰,不必担心损耗,只要胜了,咱们要多少炮便有多少炮!”多尔衮又道。

孔有德心中微微有些诧异,建虏仿制华夏军火炮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自从崇祯十二年山东之败后,多尔衮一直很努力地在仿制华夏军的火炮,但因为材料工艺的问题,总是徒有其形而无其实。好不容易造成了几十门重炮,多尔衮都视之如珍宝,这几十门炮一向都由多尔衮的亲信掌控,分给他们的都是一些次等的火炮。今天多尔衮将这些炮都运来,当真是下了血本。

他此时不疑有他,只觉得是自己深得多尔衮信任,当下感激涕零地道:“有叔皇此令,我二人更有把握,定让南贼好看!”

“时间不早了,我还得去指挥诸军,你们二位……好生做吧。”

多尔衮交待完这一句,翻身便上马,头也不回,便出了炮营。

崇祯十九年九月二十八日凌晨一时二十八分,多尔衮回到了自己的大营。

因为此前下达了作战准备的缘故,整个大营一片肃穆。不明真相的士兵,以为即将开始一场血战,因此一个个都是紧张、激动。多尔衮望着他们,又是叹了一口气。

这些都是好兵,凭借他们,大清原可以征服天下,入主中原,将这世上最勤奋最聪明也最好统治的百姓变成自己的奴才。而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也将为满人源源不断地提供着乳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