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御弟 [校对版]-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不想回来了。她说不回来,还能当四哥依然活着,我看她对四哥的感情很深。”沈洁接过茶,低头说道。
曼妙没回来,是因为曼妙回不来了。沈洁没有想到,利用时空穿梭器到达七百多年前的唐朝时,曼妙的受伤的左臂就像从来没有过一样,完完全全地消失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沈洁也无法解释。
曼妙很坚强,勇敢地接受了这个现实。但提出了一个要求,不能让朱隶知道。
沈洁也担心没有左臂的曼妙会在时空穿梭器的旋转中会失去平衡,进入未知的空间,只好将她也留在了唐朝。
朱隶暗暗叹了口气,虽然舍不得曼妙,但他一向尊重所爱人的选则,只要曼妙过的好,就该放手。
“你说四哥会不会也像我一样,魂魄也穿越了时空,说不定很巧也到了唐朝,再很巧遇到了曼妙。”
沈洁心底酸酸的,却笑着点点头:“太有可能了,你能穿越,四哥也有可能。”
穿越不是逛商场,像朱隶这样的魂穿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朱隶的想法,实在是太过于奢望了。
“对了,你们过去后,靠什么生活的。”时空穿梭器只能将最贴身的衣服带过去,其他的东西都会在旋转中落到的不知什么时空,朱隶看到沈洁时,沈洁穿着像鳄鱼皮一样的衣服。朱隶脱下自己的外衣穿在沈洁身上。
沈洁一笑,脱下外衣,仍然露出里面那件鳄鱼衣服:“看到什么了?”
朱隶仔细看着,忽然眼睛一亮:“钻石。”
沈洁笑了,在她耸起的双乳下,还有一颗钻石在闪着悦目的光芒。
“我本来是做实验,看能不能在穿梭时空时带走东西,没想到还带对了,一共12颗,给他们留下了十颗,带回来了一颗,怕弄错时间,找不到你,临时救急。”
“还有一颗呢?”
“掉了,那颗比较大,带不住。”
朱隶将钻石扣下来放在手里。钻石非常小,跟一个绿豆差不多,但即使这么小的钻石,十颗也能让朱允炆和曼妙过上比较舒适的生活了。
翌日,宴昕宫周围站满了皇宫禁卫,朱隶、燕飞、马三宝等人在废墟中找着什么,燕王、沈洁等人站在一旁看着。
“本来说好朱隶来送我们的,允炆要将玉玺亲手交给朱隶,让朱隶交给王爷,可是直至我们走朱隶也没有赶来,我只好把玉玺藏了起来,应该在那个方位。”沈洁用手指着朱隶等人的方向对燕王说道。
“允炆好吗?”燕王终于问道。
“他很好,他让我转告王爷,他永远不会回来了,请王爷安心登基,好好治理国家,善待子民,他还求王爷,不要杀他的老师方孝孺。”
燕王叹息一声,一年前离开北平的时候,道衍大师也曾这样请求他,不要杀了方孝孺。
“本王记下了,徐皇后呢?也跟你们在一起吗?”燕王问道。
沈洁莫名地看着燕王:“没有,沈洁只带走了允炆和曼妙。”
燕王皱着眉头:“徐皇后也一直没有找到,小四那几天很危险,本王也没问他什么,还以为你们都在一起。”
燕王将目光投向忙碌地朱隶身上,又道,“小四爱你爱得很深。”
沈洁低下头:“王爷放心,沈洁再也不会离开朱隶了。”
“找到了!”马三宝捧着锦盒,兴奋地叫道。
朱隶和燕飞闻言靠了过去,朱隶接过马三宝手中的锦盒,打了看了一眼:“就这是这么个东西呀。”说着话拿着锦盒向燕王走了过来。
“四爷。”朱隶双手锦盒交给燕王,随后双膝跪下:“叩见陛下!”
其他的人见到朱隶跪下,也纷纷跪下高呼道:“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周围的皇宫禁卫见此,也跪下山呼,燕王的心中一瞬间感到无比的震动。
几经磨难,终于走到了今天。
第二天,燕王对外宣布,经证实,建文帝朱允炆和徐皇后驾崩。
七日后,建文四年六月二十八日,燕王朱棣带领朱隶、朱能等身边众将领,祭拜朱元璋的皇陵,随后在南京宣布登基,将年号恢复为洪武三十五年,并宣布次年为永乐元年!
***
第二部 完!
第158章 株连十族
燕王登基后,定年号为永乐。他希望在自己的统治下,百姓能永远过上安稳、快乐的日子,整整三年的内战,燕王自己也厌倦了战争。
然而世事哪能随人愿,燕王登基后的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杀人!
靖难是清君侧,清除建文帝身边的奸臣,建文帝身边的第一大奸臣,自然是齐泰和黄子澄。
齐泰和黄子澄破城之时并不在京师,他们都奉了朱允炆之命,四处招募勤王之师。朱隶觉得与其说朱允炆是让他们去招募擒王之师,不如说让他们出去躲躲,不知道朱允炆对他们把这个意思说清楚了没有,总之燕王进城后,他们确实躲起来了。
然而没多久,两个人都被抓到了京城。
永乐帝并没有去看他们,朱隶也没去,他们在午门被斩首的时候,朱隶正坐在桌旁喝闷茶。
永乐帝登基住进了皇宫,原来的燕王府赐给了朱隶。
“我听说黄子澄提出要求想见你最后一面,你怎么没去?”沈洁说着话坐在朱隶的对面。
“有什么好见的。”朱隶一脸冷漠地说道。
“他最后的一个要求。你都不能满足他,你以前不是这样冷血的。”沈洁的语调中透着不满,永乐帝登基后,不仅大批的建文旧臣被杀,很多还株连了九族,沈洁看不下去,让朱隶跟永乐帝说说宽容一些,朱隶只是冷漠地看了沈洁一眼,根本没动。
“永乐帝的年号起错了,不该叫永乐,应该叫极乐!”见朱隶仍然不理她,沈洁气哼哼地丢下句话,站起身走了出去。
“沈洁怎么了?”燕飞跟沈洁走了个对面,诧异地问朱隶。
“我进宫去,别等我吃饭。”朱隶丢下句话也走了。
朱隶进上书房是不用通报的,上书房的内侍们自然知道这个规矩,可今天朱隶刚刚迈进上书房的院门,眼尖的内侍一看见他,就像看见了救命菩萨一样,高声喊道:“龙虎将军朱隶求见。”
朱隶诧异地看了那位内侍一眼,就听到上书房传来永乐帝的一声历斥:“滚出去。”接着一名内侍连滚再爬地从上书房里出来。
朱隶轻叹一口气,抬腿走了进去。
上书房中还站着四名内侍,一个个战战兢兢的,其中一名内侍手中端着一个托盘,托盘中放了一杯茶,内侍浑身发抖,使得托盘也轻轻颤抖。与茶杯相撞发出“的的”的声音,内侍被这声音吓坏了,更加紧张,结果发出的声音更大,永乐帝显然很厌恶地看了他一眼,那名内侍差点吓晕了,朱隶眼尖,一进去立刻接过了托盘,手一挥:“都下去吧。”
四个内侍像得了特赦令似的,慌忙退下。
看到内侍把门关上,朱隶低低地叫了声:“皇上。”
“陛下”这个称呼太冷了,朱隶不爱叫,永乐帝也不爱听,没有人的时候,朱隶叫永乐帝“皇上”,皇者,皇帝也,上者,上天,光明之源也,这是朱隶给永乐帝的解释。其实,皇上这个词是朱隶以前在小说中看来的,穿越到明朝才知道,人们都称呼皇帝陛下、圣上等等,根本没有“皇上”这个称呼,朱隶却很喜欢皇上这个称呼,觉得比陛下、圣上都亲切的多,永乐帝也喜欢朱隶对他的称呼与别人不同,称呼的亲近,说明感情的亲近。
朱隶走到永乐帝身后,伸出双手轻重适度地捏着永乐帝的双肩,永乐帝很疲惫地靠在龙椅上,闭上了眼睛,呢喃道:“八百七十一人。”
朱隶没说话,他明白八百七十一人的意思,那是齐泰和黄子澄案所涉及的人数,也是将陆续被杀头的人数,而这个数,只是“追治奸党”中的一小部分。
“小四,朕是不是太残暴了?”
“皇上,如果不用这种手段,若真有人起兵造反,死的人远远不止这个数。”
“小四,也只有你明白朕是不得不这么做。朕知道那些人冤,他们建文臣子,效忠建文帝没错,可现在是朕当皇帝,他们反对朕,朕只能镇压他们。若由得他们闹,只会把天下越闹越乱,什么时候才能实现朕心中万民安居百姓乐业的生活。”永乐帝长长地叹息着,打仗是很辛苦,但累的是身体,如今身体不累了,却累心,杀人不仅不是一件有趣的事,而且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暴君,是任何一个皇帝都不想得到的评价,永乐帝却不得不顶着。
“朕不敢睡觉,一闭上眼睛,仿佛能听到冤死的人在喊冤。”永乐帝皱着眉头,用手揉着太阳穴。
朱隶仍然在揉着永乐帝的双肩,却突然出手如电,点了永乐帝的昏睡穴。
俯身将永乐帝抱到一旁的龙床上,朱隶大大方方地在龙椅上坐下,这一举动如果让外人看到,不吓死也能吓个半瘫,但朱隶知道不会有人看到的,没有他的命令,任何人都不会擅自打开上书房的那扇门。
龙案堆满了奏章。有一大半是一个叫陈瑛的人呈上来的。
陈瑛是半个月前被永乐帝从广西调回来的。
朱隶以前并不认识陈瑛,陈瑛调入京中都察院后,朱隶方从房宽处得知陈瑛原是北平的都指挥佥事,永乐帝做燕王时收买了陈瑛,成为永乐帝的耳目,被朱允炆知道后贬到广西,不知道永乐帝怎么想起了他。把他调了回来。
陈瑛上任后如鱼得水,似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在监察院里像一条狗一样四处闻着,没几天就呈上了一大堆意图谋反人员名单,抓了一批人。
如今呈上来这些奏折。也是抓人的,朱隶看着那些陌生的名字,有些名字旁边标注的官职非常非常的小,真不知道陈瑛是怎么找来的,朱隶看了几本,恶心地想吐,索性不看了,全部朱批“准”。
剩下几个有关国事的奏折认真看了一会,一部分朱批“准”,有意见的都写了一张纸,夹在了奏折里面。
一直看到天快亮了,才把龙案上的奏折全部批阅完。
看着仍在熟睡的燕王,朱隶轻轻叹了口气,早知道要想做一个好皇帝会非常辛苦,永乐帝还是义无反顾的踏上了这条路,是权力欲望强一些,还是家国天下的责任感重一些,朱隶很难判断,也许,连永乐帝自己也说不清楚。
朱隶知道他自己,既没有那么强的责任感,也没有那么大的权利欲望,所以好皇帝这份苦差他是绝对不会做的,做个吃喝玩乐的皇帝?朱隶嘿嘿笑了一笑,现在的形势,懶一点都回保不住帝位,想不干活,等着被人追杀吧。
看看时间快早朝了,朱隶也不回去了,索性趴在永乐帝的床边,闭上了眼睛。
永乐帝一觉醒来,看见趴在床头的朱隶,心中流过一阵暖流,起身轻轻地把身上的被子盖在朱隶身上,朱隶被却永乐帝这个小小的动作惊醒了。
“皇上”
“上床睡会吧,时间还早。”
“不了,一会下了朝回去睡。”朱隶站起来。伸了个懒腰。
永乐帝走到龙案旁,看到朱隶归类整齐的奏折:“你都看完了?”
朱隶点点头:“这几个我把意见都写在里面了。这些都是讨论过的,没有什么问题。这些是抓人的,我没看完,都准了。”
“你不在乎有错的?”
“如果说错全错,他们都不该抓,建文遗臣,说两句不满的话是忠君,可惜他们这样的言论,会让社稷不稳;根本没说过不满的话被抓起来了,喊冤的,也没什么冤可喊,建文帝尸骨未寒,他们就急于摆脱自己与建文帝的关系,这种人,杀错也不可惜。”朱隶冷静地说。
永乐帝有些惊讶地看着朱隶:“照你的意思,有没有罪都一样?”
“我们不过是需要杀一些人,让人们认为我们在清除奸臣,也让那些固执的人别在挑起事端,再来一次内战,至于杀什么人……”朱隶摇摇头,“被杀的人,只能说什么运气太差,成了稳定社稷的牺牲品。”
永乐帝重重地叹口气,朱隶说的没错,只是需要杀人,并不是一定要杀什么人。
***
按照祖训,永乐帝登记要写诏书公告天下,称为登基诏,永乐帝想到了大明朝文章第一人——方孝孺,如果方孝孺能为永乐帝写登基诏书,必然会带动很多文人学子投效当今朝廷,永乐帝也可以少杀一些人。
三天前就派人去请方孝孺了,永乐帝很有耐心,知道方孝孺不好请,没有规定时间,只是下旨必须请来,而且必须是方孝孺自己愿意来。
早朝刚刚议完朝政,大殿太监“退朝”两个字尚未说出口,听到殿外内官回报,方孝孺请来了。
永乐帝非常高兴,走下龙椅打算亲自迎接,却见方孝孺一身孝服走了进来,站在一旁的朱隶心中一沉,预感到事情不妙。
方孝孺一进入奉天大殿,便痛声大哭。
永乐帝皱皱眉头,劝解道:“先生不要哭了,有伤身体。”
方孝孺痛哭道:“皇帝驾崩,怎能不哭!”
“朕起兵,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