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再世回忆 >

第1章

再世回忆-第1章

小说: 再世回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无业游民在瞎想

【,】

0引子

一间简单的公寓内,昏暗的灯光下,两个年轻人对坐在茶几两端。茶几上摆着几瓶空了的威士忌。两个人就默默的坐着,谁也不说什么。

终于,其中一个穿着联邦航空局制服的男子打破了沉静,无奈的问道:“你真的决定了么,毕竟这面的问题还没解决,我们的确非常非常的需要你。”

另一个年轻人一头漂亮的金发,眼睛却布满了血丝。“是的,我决定了。因为,很显然,最终解决的方法并不在这里,我必须去解决我造成的问题。”

“另外的世界已经与我们无关了,我们不该再去打扰他们的安宁。”

“我就是去挽救他们的安宁。否则人类最大的努力只能毁于一旦。”

“你确定你去的理由不是逃避么?”

金发男子缩了缩自己的身体,没说什么,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问题。双手却紧握成拳,好像要捏碎自己遭遇的羞辱和不公。

穿制服的男子继续说道,“你应该明白,你将能够获得的认可只能是在这个世界才有用。在另外一个世界,你只能隐姓埋名,你甚至都没有机会继续你的研究啊。”

“我需要的不是认可,而是真的完成我的研究,至于研究的方法。会有办法的,相信我,会有办法的。”金发男子喃喃的说道,低垂的眼神躲开了制服男子的注视,其中却闪烁着兴奋与自信的光芒。

“好吧,我不劝你了,但是,我不理解,为什么你不能把他也留下呢?”说到着,穿制服的男子看了眼窗口。“我们真的需要他,这面的工作还没完啊。”

金发男子死死的盯着穿制服的男人:“我不会留下他的,任何人都不能也不应该留在这儿承受这种屈辱。不,任何人都不应该承受这样的屈辱。”他近乎歇斯底里的喊道。

穿制服的男人咳嗽了一声,说道:“其实,你还是在意这些虚幻的东西,我们的合作其实才是最重要的,不是么?”金发男子不再说话了,把自己蜷缩在沙发里,闭上了眼睛,宣告着谈话已经结束,决心已定。

又过了好一会儿,制服男子猛的站了起来,喝掉了杯中的残酒。而后从怀中拿出一份文件,说道:“这是信使的编号和联络方式,看过以后仔细销毁吧。后续的事情我们安排好了。你还有半个小时。”

说罢,他转身离开了房间,留下的,还有一把老式的转轮手枪。

金发男子默默的喝光了自己的酒,慢慢的拿起了手枪,呆呆的看了又看,忽然把枪塞进了自己的口中!

“砰”的一声,不是枪响,却是男人含着枪管的嘴含糊的发出的声响。他又拔出了手枪,忽然吓人的大笑起来,在宁静的深夜听起来犹如划过夜空的兀鹫发出的哀鸣。

他转过身,看看对着窗子的一把椅子,上面端坐着一个人,呆呆傻傻的看着他,同样也有着一头漂亮的金发和一张英俊的面孔。窗台旁边的柜子上是一位美丽的北欧女人的照片。

半个小时以后,房间里传来一声清脆的枪响。

1训练

太平洋地区,赤道上空,军方专属天空之城内,新的宇航员大队,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发射进行着最后的操作训练。HT67-22小队有八名成员,今天的课题是常规的亚光速飞行中飞船的维护操作训练。按飞行程序,他们这一小队将在飞船飞离太阳系进入亚光速飞行后进入42年的冬眠期,然后被唤醒,执行两年的飞行任务,随后重新进入休眠状态,直至飞船飞抵希望星附近的同步轨道。那之后,所有小队都将被唤醒,换乘登陆舱降落到希望星之上。

23世纪的地球是处于大变革的时代,忍耐了两个世纪的政治矛盾在23世纪之初一场无可奈何的经济危机后终于全面爆发了。先是中日两国为了争夺海底矿藏爆发了战争,随后欧洲与美国的卷入彻底把世界带入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深渊。战事的残酷与严峻,彻底摧毁了战前的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更多的国家选择更为集中国力的社会体制来应对危机,各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越发的倾向于传统的社会主义体制,这也算是马克思主义的一场胜利吧,虽然这胜利的代价令人类难以承受。

冷静下来的人类最终发现,为了200亿美金的海底矿藏,人类失去了积累两个世纪的几百万亿的财富,而这仅仅用了不到2年的时间。各国终于坐到了谈判桌前,开始了政客的反思与扯皮。最终,地球联邦被建立起来,宣告了松散的联合国的消亡。各国的军事实力终于得以统一,超主权货币和经济自由化得以实施,而政治体制也缓慢的走上一体化道路,人类得以从自我毁灭的边缘死里逃生,开始了重建地球家园的进程。

而在战争中催生的诸多新材料、新工艺与新技术也为人类的重建带来了新的机遇,天空之城的建设就是新技术与强大的经济实力结合带来的工程奇迹。

从2217年开始,人类向赤道上空500公里处的近地轨道发射了第一批复合材料骨架。随后的17年内,人类不间断的向同一轨道发射了几千批次的复合材料,而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和工程师将这一轨道上的复合材料组装成了一个环绕地球赤道的复合材料刚性圆环,围绕地球不断转动。随后,在近千个小型火箭发动机的作用下,圆环的对地速度不断下降,最终实现了与地球同步。由于圆环的重心与地球重心重合,圆环稳定在了500公里的赤道上空,只是在月球的引力作用下有规律的涨落。之后,工程师从圆环上放下弹性锚缆把圆环绑定在地面上。在锚缆上,人类建立了太空梯,大大加速了物资与材料的运输速度,也降低了物资升空的成本,圆环也开始向赤道两边扩张。终于在2258年,地球被全复合材料骨架构建的笼子完整的包围了。而在复合材料节点处,人们也建成了许多六边形的太空城市,这些城市就是天空之城。到现在,天空之城已经存在了60年了。

其实,就技术而言,天空之城的技术源于最初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太空梯的构想。太空梯指在远地轨道上发射一颗大质量卫星,然后通过一根长10万公里的锚缆将卫星固定于地面上,当卫星实现对地同步的时候会在锚缆上产生极大的张力拉伸绳索,进而就可以在锚缆上建设太空梯,直插太空。但是,这样的设计有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由于锚缆有一段是在地球大气层内的,因此,由于风力的摩擦加之货物提升的时候产生的摩擦,远端的卫星会不断的损失动能。看起来如同链球运动员一样的旋转体系,则因为动能的损失不断的偏离平衡体系。实际上,传统太空梯建成以后运输的最多的是为卫星补给的燃料和耗材,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应用价值。这就迫使人类最终放弃太空梯的构想,转而发展近地轨道的天空之城。

天空之城无疑是人类工程史上最大的奇迹,虽然反对者把它称为地球的“蝈蝈笼子”。由于处于500公里高空,天空之城的外面没有空气,人类可以摆脱空气动力学的限制,更多的从需求角度考虑去设计和建造宇宙飞船,这使得飞船可以向大型化、功能化、模块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人类也真正开始了星际探索的旅程。而在天空之城的节点上布置的对地卫星则彻底改变了全球定位系统、通讯网络系统、对地观测系统和全球监控系统。附带的科研、技术模式的改变,更是难以细述。

而作为星际旅行的重要基地,联邦军方的星际飞船发射中心就坐落在西太平洋上空的军方直属天空之城内。

“本次训练课题:防护罩维护。

距离发射还有两周,这次训练大家一定要打起精神,要精神抖擞,士气高昂,把所有操作程序牢牢的记住,不要过了四十几年醒来的时候忘得一干二净,到时候两眼一抓瞎,全队都完蛋。”训话的是指令长李广全,也是这个小队的医护官,由于人员短缺,每个宇航员都要有丰富的知识能够独挡数面,而且为了保证队员在常规状态(相对于冬眠状态)的休息,所有队员都被要求能够熟练的操作其他工位。至于未来在希望星上,他们的副业将转变成他们的主业,成为他们未来的主要职业。

“是”,7名队员齐声答道,声音嘹亮、士气高昂。

“向右转,登车!”随着指令的下达,队员鱼贯蹬上了太空转运车,向矗立在天空之城边上的星际飞船驶去。

天空之城建立在地表上空500公里处,处于无大气保护的外太空环境之中,因此整个天空之城被强化防辐射隔离罩包裹着,而任何人需要离开天空之城时,必须要穿上防护服并乘坐太空转运车才能出行。今天是HT67-22小队的实地训练,而星际飞船则是建立在天空之城外的悬挂式发射场上,因此,所有的队员都必须乘坐太空转运车。

钢化玻璃顶棚的太空转运车宽大舒适,穿着厚厚的宇航服坐在其中他们也没感到什么不便。李广全透过褐色的窗户,看着漆黑的太空中挂着的一轮圆月,怔怔的有点走神,漫天的繁星映衬在太的头盔上,显得瑰丽异常。

“队长,想什么呢,我们对操作程序早就烂熟于胸了,又不是第一次训练了,你还信不过我们这些天之骄子啊……”,耳机中忽然传来了绰号“猛子”的副指令长余飞扬的声音。

“队长八成是在感慨以后见不到地球上的美女了吧。”机械师戚美云立刻凑趣道。其实,戚美云自己就是难得的美女。

“哈哈哈,少胡扯了,天天能看到你不就看见美女了。我是奇怪,我们明明都接受了2年的训练了,可是,我总觉得这培训还是那么生疏,以前的东西都有点模糊了。”李广全笑着答道。

“其实我也有这感觉,心理辅导组的李博士跟我谈过,说我们可能达到了训练的高原期,一旦突破了这个阶段,很快我们的训练成果就会由主动意识转入本能的反应,那时候就是我们完全达标的时候了。”说话的是组员崔永刚。

观测员玛丽立刻表示赞同道,“对,我也有这种感觉,前几次操作的时候突然觉得好生疏,几次训练下来已经好多了,相信这次训练我们一定都能达标。加油!!”

“加油”全队都哄闹起来。

“是啊,到了高原期了吧”,李广全想到,随即把自己的思路回到了今天的训练上来。

防护罩是对整个飞船运行保护系统的总称,包含维生系统、主动防御激光炮矩阵和被动撞击防御护盾几大部分。除了飞船顶端的护盾,其他部分均采用了冗余设置,以保护整个飞船体系的绝对安全。

主动防御激光炮主要的目的是在亚光速飞行时击毁任何30光秒距离内处于飞船运行方向正前方3。5度球面角内的可探测天体和飞行器,以防止飞船与之相撞。探测的下限为2厘米。而任何两厘米以下的物体则只能依赖于布置在飞船前端的厚达20米的巨型合金护盾了。

宇宙的空间其实根本不存在真空和虚无的概念。实际上,宇宙间遍布尘埃、粒子、暗物质和微小的星体爆炸碎片。当飞船以亚光速飞行的时候,这些物质与飞船相撞,结果固然没有彗星撞地球一般的壮观,可原理却也差不了多少。护盾相撞的部分和被撞物体立刻等离子化,并发生小型的局部核裂变。实际上在整个亚光速飞行过程中护盾前端都会发出一层淡淡的白色光芒,那就是宇宙尘埃与高速飞船相撞的反应。为了安全的通过20光年的路程和80年的亚光速飞行时间,人们不得不把护盾做的这么厚,以期通过牺牲护盾来保护飞船的安全。

当然,护盾的功能也并非绝对单一。物体高速与护盾相撞的时候,其表面等离子化的气体被巧妙的通过磁约束引导至不同的电极,转化成能量以后,可以部分补充飞船的电力,而碰撞的大部分能量最后会通过磁约束体系导入发动机喷发出去,来弥补因为相撞损失的动能。这样做的好处是高速对撞把尘埃和颗粒中的核能释放出来,而释放出的能量会被最大限度的加以利用,这就避免了飞船本身需要携带天文数字的燃料。毕竟宇宙中的尘埃和粒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曾经有科学家断言,宇宙飞船根本没法飞离太阳系,最关键的就是能源的使用会大到让人类难以承受。显然,他低估了人类的创造能力。护盾顶端因为亚光速运动产生的核裂变能量被充分利用起来,这实际就为人类在宇宙航行中找到了用之不竭的能源。只要认真精细的选择轨道,星际旅行就绝不是空谈。

但是,长期的飞行会导致护盾的磁约束等离子体吸收电极富集大量的放射性尘埃并结块,引起电极效率下降。因此,防护罩的维护,除了常规的故障元件的更换外,最主要的是电极的清洁和更换。这一过程由于强电磁场的存在,很难通过机器人完成,而且清洁也需要有丰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