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魔教 >

第114章

魔教-第114章

小说: 魔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干等因太师问起,遂将自妲己进宫后诸事一一续来,说到姜皇后屈死,二位王子不知去向,首相商容死谏于九间殿,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粤死于非命,着实伤感,人人叹息不止:“今太师既然归来,还望为姜皇后申冤,为二位王子正名,且商老丞相,东伯侯,南伯侯皆是屈死,不可不闻于天下也。”

黄飞虎又道:“若是大王肯为姜皇后平反,东伯侯南伯侯冤屈得以昭雪,则天下东南二路复平。再无反者也!”

闻太师再不想自己去了这几年,朝廷上竟有如此大的变动。当下大喝一声:“气杀我也!”额头上顿时三目开启,神光约射出有三尺远近,群臣见状,都吃了一惊。

闻太师收了神目,乃对众人道:“诸位大人且回府休息,明日早朝。我自会带头谏,届时诸位大人可看我行事。”众人一一散去不提。

却说姜尚自来朝歌之后那宋异人倒也够朋友,不但为他娶了一房媳妇,还贴了不少银钱让他去做买卖,无奈姜尚是个做大事地,做起这等事来偏偏缚手缚脚,闹了不少笑话,他那妻子马氏因看他没什么本事,也十分瞧不起他。

好在他曾在昆仑山上学过些风水相术,因此开了个算命管。生意不好不赖,但总算有些进项。不至于向人乞食。

却说这日姜尚远远瞧见闻太师进城,满朝文武俱来迎接,纣王二人同车而坐,心中羡慕的无以复加,因在心中想道:“师尊说我有将相之姿,将来必能飞黄腾达。我怎可还在这里厮混?”因这一番见识到了为官地好处,渐渐也将那修道的心思放下,将相管收拾了一番,关了店铺,回家与那马氏商议,要她同自己一同去到西歧。

那马氏乃是土生土长的朝歌人,家中根底并远近亲临都在朝歌,那里肯随子牙去什么西歧,两人说到急处,那马氏只管向子牙讨要休妻的文书。子牙百般劝说,见这马氏铁了心的要与自己分别。遂将文书与了她,别了异人,正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路出了朝歌,又投奔西歧而去。

彼时申公豹方进朝歌,并不知子牙已去,两人连番错过,直到纣王伐周,才又在军中相见,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当下说那闻太师雄赳赳气昂昂,一路上了九间殿,上书十策,群臣响应,纣王招架不住,只得先罢朝另议,方一下朝便往寿仙宫而来。

妲己接住,纣王将太师十策一一道来,妲己听了暗暗叫苦,原来这十策之中倒有十之七八是冲了自己来的,莫说纣王全应了,怕是只需应了其中几条自己便再也保不住性命了。

因又将申公豹,喜梅,喜仁一同召来,五人秘议,最后还是申公豹出主意让纣王先择其中地几条应了,慢慢拖延,只待打发太师西征,一切便可再从长计议。

第二日升殿,纣王先允了太师十策中的六事,分别为东伯侯,南伯侯,首相商容重新正名,但姜皇后一事牵扯甚广,且如今是死无对证,不予昭雪,姜皇后的案子不动,二位王子自然也就更谈不上什么正名了。

闻太师还欲在辩,早被纣王拦住:“如今有西姬昌,前番私逃五关,不尊王命,而后更是谴子行凶,狼子野心,今伯邑考已经服诛,姬昌尚逍遥法外,国理难容!太师刚刚回朝,孤本无意让太师出征,只是

今并无可用之将,只得仍请太师挂帅,除了这叛逆。

闻太师皱了皱眉头道:“姬昌之事,我亦知之,虽然当初大王处置有失偏颇,但姬昌私逃,且不尊王命,这却是事实。如今尚有东南二路未平,未可轻启战端,可将大为那个之命先传欲四海,待东南二路诸侯平复,再兴兵讨伐西歧未迟也!”

纣王本来就没指望他能同意,只是想借了这个借口暂时堵住闻太师的嘴,因见闻太师如此对答,乃息了兴兵之念,命闻太师总督军马粮草,暗中准备,太师领命而去,群臣只得将先前所议诸事放下不提。

却说子牙离了朝歌,不一日过了五关,来到西歧城中,料自己的行踪也瞒不过姬昌,遂也不去进宫朝见,只在西歧山中寻了一地归隐,做些诗歌传世。

姬昌早知其意,只是有心避而不见,奈何算出不日西歧将有刀兵之灾,非姜尚不能解也,遂命上大夫散宜生到民间访贤,暗嘱他姜尚隐居之地,前去请他出山。

这边姜尚也以卦卜出,只是心中烦闷,姬昌只以一大夫请自己出山,相看何其薄也?只是自己奉命下山相助西周,料来此事也瞒不过姬昌,不然他断断不会这等轻慢自己。

虽然想的明白,姜尚到底心中不快,因见一打材的樵夫路过,遂心中一动,起了个念头:你如此轻慢于我,我便寻个樵夫与你做大将,看将来羞也不羞。因施手段收了这樵夫为徒弟,正是武吉也。

姜尚乃命武吉前去寻散宜生,若是遇见,便可指引他来此处寻找自己。

却说散宜生得了姬昌暗授机密,如何不知道姜尚所在?只是见西伯侯对他似乎不喜,因此心中奇怪:这姜子牙毕竟救过侯爷一命,况且又是昆仑的道德之士,如何侯爷这般轻慢?待之大异于往日。

西伯侯素有贤名,这是连纣王都知道的事,不管是真是假,当他在外的名声就是这样。因此散宜生才觉得奇怪,就算姜尚没有救过他地性命,他诚心请姜尚出山,也不该只派自己前来,虽然自己在西周的官衔也不低,请他一介白衣那是措措有余,但这于官衔无关,只是心意诚于不诚罢了。

“莫非这其中还有什么缘故?”散宜生也算是西周地一员智将,因此将前后联系,隐隐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按说两人以前素未蒙面,应该不会有什么恩怨才对,只是眼下看来,若说两人真的没有一点隐秘也说不过去。

他这正胡思乱想,忽然与迎面而来的武吉撞了个满怀,两人都吃了一惊,宜生大怒,待要训斥,违了自己的贤名,只得将袖一挥,就要过去,却被那樵夫拦住,宜生正要发怒,就听那樵夫道:“敢问可是上大夫散宜生?”

散宜生心中警觉,自己乃是秘密出访,就是连同僚也没几个知道的,不料却在此处被一个樵子识破了身份。“我是散宜生,你是何人?”散宜生毕竟也见过世面,料想着樵夫既然在此等自己,那必定是受了高人指点,自己的身份既然被人识破,也就没有再隐瞒地必要了。

当下武吉将子牙教他的话一一说出,只是见这散宜生明显的看自己不起,心中也有几分恼怒。“我师傅说我将来是要做将军的,这厮今天敢看不起我,日后等我飞黄腾达了,自然要找回今日的场子。”

散宜生也没料到自己无意间就为日后竖了个大对头,只是眼下这武吉在他眼中当然算不上什么。他这么对他,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难怪侯爷不喜这姜尚,竟然派一个樵夫前来传讯,当真是有辱斯文。”

不过他是奉了西伯侯的死命令,当下也不好和姜子牙计较,命武吉在前面带路,不到片刻便找到了正在溪边垂钓的姜尚。

散宜生见姜尚这副模样,知道他早就知晓自己来了,眼下只是等自己去请,看见他有这副心计,也是暗暗佩服,当下轻步上前,将西伯侯教于自己的话一一道来。

只见姜尚去了鱼竿,叹道:“既然西伯侯相招,吾今为了天下黎民,不得不出也!”却不知这几句话让散宜生在一旁听见很是恶寒了一把。

第二卷 第188章 闻仲兵破东鲁 姜尚扬名崇州

  却说子牙连故作清高一把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散宜生带了回来,这次姬昌倒是颇为给他面子,亲自出城相迎,总算让子牙心里平衡了一些。

当下西伯侯任命子牙为西周丞相,总督军马政事,诏命一下,群臣都吃了一惊,万万没有想到西伯侯竟然把西周的军政大任都托付给了姜尚,先不说他的本事如何,就凭西伯侯寻姜尚的规格按理说他也不该被托付如此重任。

姜尚倒是宠辱不惊,坦然受了,正式成为除西伯侯外西周权利最大的一个人,便是如今的世子姬发,见了自己也的恭恭敬敬的称上一声:“相父!”

这倒不是姬昌的特意安排,他本来也的确是这么想过,不过那都是等自己殡天以后的事了,没想到姬发从这一连窜的事件中准确的把握到了自己的想法,竟然现在就开始认子牙做了相父。姬昌现在也不得承认,自己这个二儿子的确不简单,伯邑考和他相比起来,除了音律上的天赋和孝道,就几乎再也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地方了。

也不能说姜尚无能,他见识过了闻太师的荣归故里,早就渴望着建立一份功业,因此西伯侯将军政大事相托,他倒是兢兢业业,一心都扑到了西歧的建设上,不到半年,西歧便人人称道,群臣也都在心中暗服,都道西伯侯慧眼独具,竟然知道这姜尚是个军政皆通的高人。

却说纣王旨意传到东鲁。东伯侯因纣王未为姜皇后洗冤,因此不肯罢兵。南伯侯鄂顺因为最近打了败仗,自己家里也后院起火,有南海郡诸侯姜伯严趁机攻占了不少诸侯国,正好纣王旨意传到,便街意息了兵戈,将大军引回。反而与南海郡开战。

纣王得了回复,知道南路已平,如今天下只剩东伯侯姜文焕还一力反商,只是他地大军也被阻在游魂关,对朝歌根本就构不成威胁,闻太师兵出五关,陈兵东鲁,姜文焕不敢对敌,引军自去,闻太师遂奉了纣王之命在幽魂关驻守。趁机收复东鲁。

却说姜桓楚世镇东鲁,诸侯皆服。因此姜文焕虽退,太师急切间也拿不下东鲁。这里却不比北海,那袁福通毕竟只有七十二路反王,而且大都只是附逆,没有几个是真心造反的。

但这东鲁地将近二百镇诸侯中,反了十之七八。就算是那些没有反的,也不过是在观朝廷动静,静待时机,随时都可能反叛。

况且姜桓楚乃是屈死,纣王失了大义的名分,自古名不正则言不顺,姜文焕起兵为父申冤,又将矛头直指妲己,若是纣王肯将妲己废掉,自然息兵。可难处就是纣王偏偏不肯。

不过姜文焕一介臣子,举兵反叛。就算是大王有错在先,他这也已经是过了,闻太师这才下了决心前来拿他,以震朝纲。

却说南伯侯鄂顺本来起兵三十万,只是打了大半年,在三山关损失了不少士卒,等到回兵的时候能战之人也不过只剩下二十五万,姜伯严本来辖下有十三万兵马,攻占了附近的诸侯国后又扩招了十五万,现在南海郡辖下却有二十八万兵马了。

鄂顺身为南伯侯,自然知道这南海郡的士卒单兵作战能力极强,就是寻常地三五个士兵也拿不下他们一个,因此他那十三万人便足够抵挡自己尽三十万大军的攻击,所以急忙回师,但也不敢开战,只是积蓄兵力粮草,暗中将军队扩编,又四处搜罗人才,准备在实力充足之后再向南海开战。

却说姜尚闻姜文焕被闻太师逼走,只是自己也被粘在了幽魂关,短期内脱身不得,遂放心的发展西歧的势力,远近诸国渐渐归心,实力大涨。

姬昌知道他的打算,只是毕竟还存了忠君之心,因此不肯反叛,姜尚亦知其意,只是西周不反,如何大兴?

因这日练兵,私下寻思:“百战精兵,正是百战之后方能得精兵,眼下众将虽然勤勉,但士卒不上杀场,不临战阵如何能够真正的成长起来?只是若要起兵,西伯多半不肯,况且也没有什么合适动兵的理由。

因将此事放在心上,与众将操练士卒,多有走神。诸将虽然都看在眼里,只是与姜尚不熟,况且平日都要归他所辖,因此不敢上前问话,内中唯有武吉,乃是子牙先前收的

如今也被任命的征南大将军,日日与子牙形影不离,战阵之道。

却说武吉见状,遂出口相问,子牙因想,常言智者千滤,必有一失,愚者千滤,必有一得,既然我现在想不出什么办法,何不与众将商议,集思广益,说不定便能找到解决之法。

遂将心中疑难之处说出,众将听见,都暗中苦思,有大将南宫适道:“丞相何必烦忧?吾虽不通政事,但亦知天下四大诸侯,只有崇侯虎声名不佳,且如今四大诸侯已去其二,主上蒙冤,独崇侯虎无碍,可见必是奸逆之辈,伐之可也!”

姜尚听见,不由眼前一亮,拍节道:“正要拿这崇侯虎开刀,诸将可一同随我去帐前请命!”

众将轰然应答,也都摩拳擦掌,按奈不住,只想去厮杀一番,好建功立业,姜尚因见军心可用,心中大喜,遂带领诸将前往姬昌处请命。

不说姬昌自将国中军政大事皆托于姜尚,自己反倒有片刻清闲,整理周易,把伏羲八卦反复推明,变成六十四卦,中分三百八十四爻象,包含万事万物,凡所推演,无不应验。

却说这姬昌闲将八卦把玩,不自觉卜出一挂,吃了一惊,乃叹道:“谁知今日复起刀兵!”当下丢了龟刻,于大庭中等候诸将,果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