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驿唐 >

第66章

驿唐-第66章

小说: 驿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政权并立,双方均慑于新兴突厥汗国强大的军事实力,也互相为了消灭对方,均采取向突厥纳贡、和亲的政策,以换取突厥帝国的支持,至少让突厥保持中立。

隋朝初立,突厥趁隋朝立足未稳从甘肃一带向隋朝发起大举进攻,隋文帝不得不发兵抵御,并修筑长城甚至与突厥和亲(第一个以隋朝公主名份与突厥和亲的其实是北周千金公主。她在隋朝未建立以前就嫁过去了,隋朝建立后册封她为大义公主,勉强称得上是隋朝的和亲公主。后来因她鼓动突厥攻打隋朝,隋文帝要求启民可汗将在杀死。她死后,隋文帝先后将两名宗室女子分别封为安义公主和义成公主嫁给启民可汗)。

当隋完成南北统一后与突厥的军事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改变。隋朝便利用军事与政治手段开始反击突厥势力。长孙晟(长孙无忌的老爹,说来有趣,送千金公主去突厥和亲的就是此人)通过一系列的运作,巧妙挑拨突厥贵族们之间的关系,使突厥上层贵族的矛盾爆发,后分裂成东西两部。实力大减的东、西突厥对隋朝怕的要命根本不敢进犯隋朝。

可惜隋朝二世而亡。隋末起兵的群雄中,多数都曾经依附过突厥。薛举、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梁师都、高开道都投靠了突厥,接受过突厥的封号。甚至隋炀帝的萧皇后也落到突厥可汗手里被安置于定襄。李渊在晋阳初起时,也曾经迫于形势向突厥称臣。此事李渊深以为耻。突厥当时也未想到李渊能这么快平定中原,否则当初李渊在晋阳起兵时肯定会先把他给办了,而不会卖给他战马支持他起兵。隋末北方群雄中只有瓦岗李密与突厥水火不容,因此李密也是突厥重点打击的对象。

大唐立国之后立刻开始统一战争。突厥深知无论是谁建立了强大的中原帝国对他们来说都没好果子吃。突厥最希望看到的是中原四分五裂陷入无休止的内战。于是突厥玩起了平衡手法,某个小势力不听招呼了,就立刻让其他势力打它,打到它服软。至于已成为中原最大势力的大唐,突厥则发动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梁师都、高开道等势力轮番与大唐作战,而且还亲自出兵袭扰大唐边境,阻扰大唐统一全国。只是由于突厥的政治体制比较落后,部族间的关系也矛盾重重,而大唐则利用他们的矛盾利用硬(出兵迎战)和软(银弹攻势)两手来化解危机,所以突厥虽屡屡侵扰但一直都是以劫掠财物奴隶然后通过和谈捞取些好处为主。

大唐对突厥的屡屡侵扰劫掠极为头痛也极为忿恨。无奈李渊因为还未统一中原,无力与突厥开战,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硬忍着一口恶气。自武德元年大唐立国开始到武德七年,虽有突厥不断添乱但大唐还是先后灭掉了窦建德、王世充、萧铣等割据势力,华夏版图上现在只剩下梁师都、苑君璋(刘武周的妹夫,刘武周死后他率众投靠突厥)两个与突厥接壤的势力象秋后的蚂蚱一样乱蹦达不断袭扰大唐。

武德七年突厥如惯常一样开始侵扰大唐,不过这次的状况悄悄发生了一些变化。三月二十七日,突厥侵掠原州(治高平,今宁夏固原)。五月初二,突厥扰劫朔州(治善阳,今山西朔县)。六月,突厥侵扰武周城(即今山西左云),被代州(治雁门,今山西代县)兵击败。七月初一,苑君璋引突厥军侵朔州,唐总管秦武通将其击退。初十,突厥再次侵掠原州,李渊命宁州刺史鹿大师前去救援,又遣灵州总管杨师道奔赴大木根山截断突厥归路。十二日,突厥袭扰陇州(治汧源,今陕西陇县),朝廷派护军尉迟敬德进击突厥。十五日,突厥侵掠阴盘(今甘肃平凉东南四十里铺)。

由于突厥连年袭扰,就连关中地区亦经常受其威胁,使得京师人心惶惶。此时有大臣上书李渊,说突厥军之所以屡次入侵关中是因为唐朝大量人口和财富都集中在长安的缘故,建议焚毁长安将人口迁走另寻别处定都,即可使突厥不再入侵。

对于这个畏敌如虎满嘴放狗屁一样的建议,一向英明的李渊和李建成、李元吉及重臣裴寂等人脑子发昏竟然纷纷赞同。李渊还派中书侍郎宇文士及到樊(今湖北襄阳北)、邓(今河南邓县)一带巡视可以定都的地方。

幸好反对迁都的大有人在。首先,大部分出身关陇的文臣并不赞同迁都,因为一旦迁都他们在关陇的基业就保不住了。其次,若因畏惧突厥而迁都则说明武将无能,所以绝大多数武将都将迁都视为极大的耻辱一再反对。最重要的是,秦王李世民坚决反对这一主张。他于朝会上例举前代的史事驳斥赞同迁都的懦夫,指出妥协退让根本不能解决问题。更放言,若是迁都无异于将关陇拱手送给突厥人,失去了关陇之险则江北不保,中原将重新回到南北对峙的时代,大唐则会变成第二个陈国!

李世民指出了迁都的恶果同时请求李渊给他几年时间,他一定能打败突厥解除边患。有态度坚决的秦王李世民带头武将们更是底气十足。李渊看到文臣武将大多反对,而且这些年受尽了突厥的气,加上现在国内局势稳定,他也想出兵狠狠打击突厥一番以消心头之恨。于是李渊打消了迁都的念头,于武德七年闰七月二十一日,下诏命李世民、李元吉率军前去抵御突厥。

八月初一,突厥军侵扰原州。初五,突厥侵扰忻州(治秀容,今山西忻县)。初九,突厥袭扰并州(治今山西太原西南)。十一日,突厥侵犯绥州(治魏平,今陕西子长东南),唐绥州刺史刘大俱将其击退。十二日,突厥颉利、突利两可汗率精骑万名在豳州(治今陕西彬县)与李世民、李元吉所率的唐军相遇。

十二日下午,豳州城,天上淫雨霏霏地上泥泞不堪。士卒们身披蓑衣踩着泥泞冒雨扎下营帐,然后顾不得休息将军械送入临时驻扎的房舍和营帐中擦拭保养(虽然在城中驻扎,但因四乡百姓都到城中避难房舍紧张,好多士卒依然得住在营帐中)。也许是士卒们连日冒雨跋涉疲惫不堪,士气有些低沉。

李世民一身戎装站在州衙正厅门口,看着在细密的雨丝中忙碌的士卒眉头紧锁。

第一卷新嫩小荷初出水 第八九章 百骑迎敌

精彩来了。

李世民此刻忧心忡忡。以前每逢突厥入侵,他都会到晋地御敌,他麾下的大军也多驻扎于晋地。谁知这次他突然被派到这边抵御突厥,他只来得及带着少数几个天策府的将领和一旅亲兵匆匆赶来汇合大军。这支大军的大多数将领原来都不隶属于他(此乃府兵制的一大特色)。面对突厥强敌,麾下的兵将没经过磨合互相不熟悉,加上糟糕的天气,还有李元吉的掣肘,这一切都让李世民头疼。

“殿下。”披着蓑衣但依然浑身湿透的秦琼冒雨跑来,道:“刚刚探明,颉利、突利各自率部在西南十里外五陇坂处扎营。”

“哦?”李世民一听立刻命令亲兵道:“召集诸将前来议事。”然后他携了秦琼的手入厅,让亲兵为秦琼解下蓑衣,取来汗巾给秦琼。秦琼谢了李世民,擦拭头脸上的雨水。

李世民关切地道:“叔宝,身体可吃得消?”

秦琼擦拭完雨水将汗巾交给亲兵,回道:“禀殿下,末将按照李潜给的滋补方服食了快一年了,现在身体已经好了许多酸痛的没那么厉害了。”

李世民闻之欣喜,点点头道:“没想到李潜还有这本事。这就好。孤一直担心你身体吃不消。有你在孤就放心了。”

秦琼道:“殿下放心,末将当为殿下打头阵。”

李世民笑道:“有你这个上柱国出马,突厥何足惧哉!对了,李潜现在哪里?不知柴绍此次出征带上他了没有?”

秦琼道:“他已回了长安,出征前末将见过他一次,想必柴使君此次出征会带上他。”

“自从知道你将枪法传授于他孤就很期待。不知道他这次会有什么表现?”

秦琼笑道:“末将见他时曾考校过他,练的不错。”

李世民点点头,道:“希望他不要让孤失望。”

这时李元吉带着麾下将领冯立、薛万彻、谢叔方等人来到,随后,程咬金、张公谨、侯君集等人也来到厅中。

李世民对众人道:“颉利、突利各自率部就在西南十里外的五陇坂扎营,孤准备出击,诸位有何意见?齐王你先说说。”

李元吉心里早对李世民窝了一肚子火。因为就在不久前的七月,突然发生了“杨文干谋反事件”,差点把李建成从太子之位上搞下来。幸亏在他和封德彝的进言下李渊冷静下来,察觉出了其中的蹊跷,没有将李建成废黜换上李世民当太子。李渊还将李世民手下的智囊之一,被李元吉和李建成称为最阴险狡诈的杜淹流放。只是李建成和李元吉这边也损失惨重,韦挺和王珪也被流放。

听到李世民点名,李元吉本来想借机发泄心中的怒火。不过一想到不久前李渊将他们三人叫去狠狠训斥一通,并要他们兄弟和睦的事,李元吉便立刻压住了火气,道:“突厥此番出动了十五万大军,仅在我们面前的就有过万精兵。虽然我们也有万余人,但因道路泥泞,连日行军跋涉士卒均已疲惫不堪,再加上粮道被连日淫雨隔断,军需器械也都受潮,战斗力连平常的四分之一都没有,如何能战?孤以为还是据城而守,待雨停后士卒修整好了再战。”

李元吉的建议应该说虽然保守却没什么破绽。冯立、薛万彻、谢叔方等李元吉的手下纷纷赞同他的意见。程咬金、秦琼等人则望向李世民。

李世民思忖片刻,道:“粮道隔绝,这雨也不知几天才停,若一直不能运来粮草,难不成我们就干等吃光了存粮撤回去吗?再往后撤可就是长安城了,难道要让突厥人兵临长安城下吗?再者,咱们的军械受潮突厥人的军械就不受潮?突厥人所依仗的不过是马快弓强,现在连日大雨道路泥泞,千里马和劣马一样都跑不起来,而且筋胶也都因受潮软的不能用,他们的弓箭也没了优势。可以说突厥人现在根本就是折了翅膀的鸟。反观我军,骑射一直不是我们的长处,我们所依仗的是刀槊的锋利,刀槊总不怕受潮吧?突厥人失去了优势,而我们受到的影响并不大为何不能出战?”

李元吉被李潜一通驳斥赫然无语。

李世民看了李元吉一眼,又道:“若说长途跋涉,突厥人累月奔驰岂不更疲惫?而且此次颉利、突利虽连袂而来,但两人之间矛盾重重互不信任会时刻堤防对方,虽有万余精兵也不足为惧。孤决定,立刻出战。”

李元吉撇了撇嘴不满地道:“秦王若愿出战,就请自己率军去吧。孤不出战。”

程咬金、秦琼等人听了心中大怒,只是碍于李世民在不敢发作纷纷怒视李元吉。

李元吉见李世民和他麾下的诸将皆面色不善,遂冷笑一声对李世民道:“秦王,别忘了圣上只命你我共同领军却没说谁主谁次。孤不必受你节制。”

现在军中的将领多半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亲信。若发生冲突李世民也未必能占上风。所以李世民心中虽怒却也无可奈何。特别是不久前的“杨文干事件”,李渊已对他态度大恶,若他再与李元吉冲突只怕李渊会借题发挥。李世民只得点点头道:“也罢,你就在营中据守。孤率军出战。秦琼,点齐百骑随孤出战,让突厥人好好看看咱们唐军的威风。”

秦琼连忙大声道:“诺!”转身离开时给了冯立、薛万彻、谢叔方等人一个“我看不起你们”的眼神。薛万彻等人虽然恼怒却也无可奈何。

五陇坂一处富家的宅院,突厥颉利可汗的临时居所内。本来突厥人习惯住在牛皮帐里,只因连日大雨,牛皮帐受潮的厉害,营帐内湿气太大,颉利才选择了最大的宅院作为自己的居所。

此时正厅里,颉利可汗正与麾下诸将饮酒。正喝的起兴,忽然有侍卫匆匆跑进来,道:“禀大汗,唐军出战了。”

颉利一听大惊。连日来的大雨已将突厥人的弓箭变成了废柴根本不能用,若唐军这时打过来可就麻烦了。颉利急忙道:“有多少人?”

侍卫回禀道:“约有百人。”

颉利一听哈哈大笑,道:“我当是多少呢。只有百人,这不是送上门来让我吃掉吗?领军的是谁?”

侍卫道:“不清楚,不过这些人皆披着蓑衣,穿黑色盔甲军容严整,一看就是精兵。”

“黑色盔甲?”颉利一愣失声道:“玄甲军!难道是李世民来了?”

他嘴里说着心里却忍不住暗忖,真是冤家对头,走到那里都能碰到他。以前侵扰中原他都从北面的关内道或河东道进攻,每次都能遇上李世民。这次他改变了方向,从甘陇这边过来,没想到又与李世民碰了个正着。

夹毕特勤(突厥官名)阿史那思摩道:“可汗,是与不是一看便知。”

颉利点点头道:“传令备战。诸位与我到阵前一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