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驿唐 >

第235章

驿唐-第235章

小说: 驿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办完职务交接,举行完烧尾宴,李潜开始走马上任。按照惯例,上任后的第一天他应去拜见兵部尚书侯君集。由于侯君集现在有参与朝政的职衔(即宰相),上午要在政事堂议事,回兵部衙门处理政务已在午时过后。

午时二刻,李潜听到侯君集已回兵部衙门,立刻打扮齐整赶往侯君集的值房求见,谁知司值郎进去通报后很久没出来。李潜只能在门外等候。五月的天气闷热异常,一身绯袍站在走廊上等候,很快就热出一身汗来。加上知了叫个不停,让人异常烦躁。李潜渐渐心生烦躁,暗忖,见与不见也就是一句话的事,为什么却将自己晾在这里晒太阳?就算你是上官想给我下马威,可也不能搞的这么明显吧?日后大家还怎么相处?

李潜足足等了大半个时辰,浑身的官服都湿透了,司值郎才一路小跑着过来告诉李潜,侯尚书有请。

李潜跟着司值郎穿过一条凉风习习浓荫密布的走廊,来到侯君集值房的正厅。进了正厅,转过一道描金的酸枝木屏风,李潜就看到只穿着一件中单的侯君集手持白玉为骨的摺扇,倨坐在铺着紫竹席的卧榻上,正半闭着眼睛思忖什么。

听到有脚步声,侯君集瞥了一眼李潜却并未起身相迎。

李潜见抬眼他看自己,趋步上前拱手长揖拜道:“下官李潜,见过尚书。”

侯君集施施然站起来迎向李潜,拱手笑道:“李侍郎免礼。李侍郎年纪轻轻便能做到兵部侍郎,真是可惜可贺啊。”

李潜连忙谦虚道:“哪里,哪里,都是尚书您教导有方,下官才能干出来点政绩,今后还请尚书您多指教。”

“哈—哈,”侯君集捋须笑道:“李侍郎才干过人,日后部中的事务侯某得仪仗你多分忧。李侍郎,请坐。”

李潜谢过,与侯君集分宾主落座。侯君集道:“适才从宫中回来,汗湿官服实在狼狈,故而侯某刚才脱了官服冲了个凉才见侍郎,劳李侍郎久等,恕罪恕罪。李侍郎,咱们也不是外人,且把官服脱了吧,免得遭罪。”

李潜正热的够呛,听到侯君集如此说便立刻告了个罪,脱下官服凉快。侯君集又吩咐司值郎取来在水井泡着的西瓜与李潜解暑。

吃了凉西瓜李潜觉得舒服多了。而后他又与侯君集说了些闲话,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准备告辞。这时,侯君集忽然问道:“李侍郎如何看待吐谷浑以及伏允?”

李潜闻言一怔。他知道侯君集不会无缘无故问这事,此番发问应该是想考校他的能力。于是李潜思忖片刻,道:“自武德年间起,吐谷浑便屡屡犯我大唐,行径极为猖狂。下官当年便是柴大将军征讨吐谷浑时有幸投到大将军麾下,才有今日。依下官拙见,理应将吐谷浑灭掉以安西北。至于伏允嘛,年轻时还算得上英豪,现在年老昏聩又被其臣下天柱王蒙蔽架空,不过是头老掉牙的老狗而已。灭掉他应该不难。”

侯君集笑道:“对哦。当年李侍郎初投柴大将军麾下时正值岷州之战。那一战柴大将军打的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青史流芳啊。而李侍郎也正因为那一战才脱颖而出。说起来,李侍郎发迹还是拜吐谷浑所赐。”

李潜淡淡一笑,道:“尚书说的极是。”

侯君集又问道:“李侍郎可想过若是发兵去打吐谷浑该如何打?”

李潜道:“吐谷浑位居高处俯视我大唐。以高攻低事半功倍,而以低攻高则非常吃力,在地理上吐谷浑占了极大便宜。所以自武德以来都是吐谷浑主动袭扰我大唐,而我大唐只能被动防御,发现吐谷浑袭扰再发兵与之在边境附近作战。且吐谷浑一旦感觉不敌,便倚仗战马充足来去如风的优势立刻逃回去。我大军即便追击到吐谷浑境内,也追不上其军队,只能掠些人口、牛马牲畜回来。”

侯君集点点头,道:“李侍郎说的不错。这些年来的情形便是如此,不知李侍郎可想到对策没有?”

李潜思忖了片刻,道:“下官以为吐谷浑就如同一只将身子藏在山洞里的毒蛇,而我大唐便是养了一群羔羊的牧羊人。毒蛇趁牧羊人不注意便瞅准了机会叼走一只羊羔,牧羊人过来抓它时,它便立刻缩回到洞里不出来。这种情况下要想彻底斩除毒蛇,牧羊人只能进入到山洞里此外别无他法。”

侯君集皱眉道:“李侍郎说的不错。侯某也认为以往那种吐谷浑进犯我便大唐出兵迎战的那种被动应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若能派一支劲旅,效仿李大总管当年深入大漠一举击溃突厥生擒颉利的盛举就好了。只是从我大唐边境到吐谷浑腹地路途遥远道路崎岖,而且缺乏向导,粮食、饮水都是问题,如何能深入到吐谷浑腹地作战?”

李潜道:“向导倒不是大问题,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给予重赏,相信一定能找到熟悉道路的向导。”其实早在几年前李潜就指示曹丘在吐谷浑布下情报网。经过几年的培植现在这个情报网已初见成效,年初李潜去肃州便是查看情报网事宜。

侯君集道:“行军补给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这个……”李潜无奈地一摊手,道:“下官还没有想到办法。依照现在的条件,想要维持一支十万人的队伍深入吐谷浑腹地远征,仅是粮草就是一个极大的消耗。下官初步估计,单是发动民夫的数量就不下六十万,而且一旦远征所耗费的时间肯定不会短了,必然会耽误农时。”

侯君集道:“这些侯某也曾考虑过多次,一直没有找到好办法。原以为李侍郎智计百出或许能想到个好主意,侯某这才冒昧征询,没曾想李侍郎也束手无策啊。”

李潜轻轻摇头,自嘲地笑道:“尚书高抬李某了。若论行军打仗,尚书自然当仁不让。李某不过后学末进,焉敢在尚书面前班门弄斧?”

侯君集摆摆手,道:“李侍郎不必过谦,假以时日你的成就必在侯某之上。侯某这个位置早晚都是侍郎你的。”

李潜立刻面露惶恐,连连摆手道:“不,不,尚书折煞李某了,李某自知才疏学浅怎敢有这等妄念?”

接着李潜与侯君集闲聊了两句便起身告辞。

回家的路上李潜一直在思忖侯君集为何突然会问自己这些?按照前世所知的历史进程,大唐决定对吐谷浑用兵是在贞观八年,距离现在还有整整一年时间。侯君集为何会提前一年关心这件事?更重要的是这是侯君集自己的想法还是李世民说话时透露出了什么引起了侯君集注意,他才产生了这个想法?

李潜思忖了许久认为应该是后者。因为侯君集此人非常善于察言观色,且功利心重,心胸也狭隘。在他对李靖的态度最能体现他这一性格。李世民登基后封赏功臣,侯君集食实封千户,而李靖只是永康县公,实封更只有四百户,侯君集的爵位和封赏远高于李靖。后来李靖为主帅突入大漠一举平定突厥,由兵部尚书升任尚书右仆射,侯君集接替他做兵部尚书,李绩的地位已在侯君集之上。侯君集由此心生不满。

能够体系侯君集不满的,便是他向李靖请教兵法一事上。李靖因腿脚有毛病行动不便,加上年纪也大了,李世民特准他不必每天上朝。而且为了不使李靖的绝世兵法失传,李世民特地让他将兵法传授侯君集。后来侯君集却上奏李世民,说李靖将反,因为每到兵法的精微之处,李靖就不教给他。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自古以来,师傅教徒弟都会留一手。李靖不是圣贤,可能也有这种想法,不过这件事只能说明他藏私并不能说明他要谋反。但侯君集却告他谋反。学了李靖的本事不感念李靖的恩情,却还要告李靖谋反,侯君集得对李靖怀有多大的怨恨才会这样干啊?

这件事充分说明侯君集很早就对李靖心怀不满了。至于为什么会心怀不满,李潜认为是李靖立下了旷世大功,侯君集心中嫉妒所致。由此足以看出侯君集此人的心胸如何了。

侯君集诬告李靖谋反,不过李靖也不是软柿子任有侯君集揉捏,他立刻展开了完美反击。李世民听到侯君集的诬告后找来李靖责备他(注意责备这个词。如果李世民相信了侯君集的诬告,怎么可能对李靖只是责备?只有李世民认为李靖是对侯君集藏私了,侯君集才会对李潜心生怨恨诬告他谋反,所以才会责备李靖)。

李靖却对李世民道:“侯君集日后要造反啊。现在天下一统四海平安,臣所教给他的那些兵法,足够让他平定四方蛮夷了,而侯君集还不死心,想要求臣交给他打内战的经验,这说明他有反意啊。”

侯君集是李世民的心腹,李世民极为信任他。听到李靖这样说,李世民肯定不信。这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后来李靖的预言到底还是应验了。不过,这都是后话。

第二卷大展宏图事可期 第二八三章 马贼?伏兵!

李潜刚到家还未来得及喘口气,老许走到李潜身边低声道:“阿郎,肃州来人了。”

肃州?李潜立刻想起二月初在肃州发生的事,道:“带去书房,我更衣后马上过去。”

老许点点头下去安排。

麦紫澜起身一边帮着李潜脱下官服一边问道:“新官上任的感觉可好?”

李潜笑道:“有什么好不好的?你夫君要是想的话,两年前就坐到这个位置了。”

麦紫澜略一思忖淡淡一笑,道:“两年前?你说的可是你刚刚从大理寺监牢里出来的时候?”

被麦紫澜揭了老底,李潜只能尴尬的一笑,“当然不是那时候,而是钱庄开业之后。当时陛下曾问我要什么赏赐。那时崔敦礼刚刚外调,兵部侍郎正好出缺。陛下当时便有意让我担任兵部侍郎。”

麦紫澜将一件绸衫批在李潜身上,一边为他系着带子一边道:“是啊,你当时以钱庄事务繁杂无法抽身为由辞谢了陛下的赏赐。不过,你想过没有,陛下深知钱庄的重要,如果你一直掌控着钱庄的话……”

李潜表情一滞,神色立刻严肃起来。他思忖了片刻,道:“你说的不错。俗话说急流勇退。如果不能及时退下来,恐怕到时会被摔的粉身碎骨。”

麦紫澜点点头道:“夫君明白就好。现在夫君年纪轻轻就已是部堂级高官,又有县公的爵位,可谓鲜衣怒马春风得意。放眼大唐,除了当年那些从龙之臣外,自己白手起家的有几人能达到夫君这般?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夫君还是要早做决断的好。”

李潜心中非常不甘。其实他很清楚李世民这次为什么会重重封赏他。因为李世民对钱庄掌握在他手里有些不放心。所以李世民才重重封赏他,目的就是想让他成为众人的靶子,时刻被人关注,这样他才不敢生出异心。只是李潜现在没功夫把精力放在勾心斗角上,所以才写了那封撒泼耍赖般的请辞表。而李世民看来也不想把李潜逼的太厉害,才退了一步,遂了李潜的心意。虽然这次试探以李潜胜利告终。但双方原本亲密无间的关系已生出一道细纹,如果李潜不采取措施,细纹将越来越大,演变成裂缝,最终造成决裂。到那时李潜可就惨了。

李潜想了想,轻轻拍了拍麦紫澜的小手,道:“娘子放心,为夫已有打算,等明年为夫就辞去钱庄总督一职。”

麦紫澜轻轻颔首,道:“无论夫君做什么,贱妾都支持。”

李潜来到书房,还未进门便听到里面有个熟悉地声音道:“若儿,不要乱动别人的东西。我知道你看到纸笔手就痒,不过那也不能乱动。要征得主人的同意才行。”

李潜哈哈一笑,举步跨进书房道:“杜老丈,让他写就是。若儿不用拘束,只要是白纸随便你写。”

杜老七转身看到李潜立刻趋步上前拜道:“老朽杜老七见过郎中。”

李潜连忙扶起他来,笑道:“杜老丈免礼。我现在已不是驾部郎中了。”

杜老七一怔,随后仔细看了看李潜的神色,立刻笑着拱手道:“老朽恭喜李公子高升。”

李潜有些惊讶,道:“老丈怎知我高升了?”

杜老七笑道:“公子刚才说不做郎中了,老朽猜公子要么高升了要么被贬官。大凡贬官之人肯定心绪郁结,满脸愁容。而公子却印堂明亮红光满面,那肯定就是高升了。”

“哈,哈。老丈果然好眼力。”李潜伸手虚引请杜老七入座。两人落坐后若儿上前拜见。李潜将他扶起来,询问了几句功课方面的事,便让老许带他去找小麦粒玩耍。

等若儿离开,李潜立刻开门见山地道:“老丈,为何来长安?莫非肃州发生了什么大变故不成?”

杜老七赶紧摇头,道:“公子多虑了。老朽只是觉得若儿一直呆在肃州也没什么大出息,所以老薛便打算来长安投靠公子。不知公子可愿意收留老朽祖孙?”

李潜笑道:“上次李某便想请老丈祖孙二人来长安的,只是怕老丈难舍故土,再加上老丈还有些事需要处理,所以李某没好意思开口。这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