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

第402章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402章

小说: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的表现已在赵柽的意料之中,这也是他匆匆调兵进西京结束各势力纷争的原因。道出了耶律延禧战败被俘的经过…
  兵败被俘的耶律大石趁乱逃回,寻到了耶律延禧,刚刚攻下几州的耶律延禧正在兴头上,准备继续向东发展,攻下燕京,却遭到了耶律大石的坚决反对,苦苦劝阻。他认为:以前金军攻陷东京时,陛下逃到了中京,等金军攻下中京后,陛下又逃到了南京,后来又一路跑到西京,最后躲进了夹山,那时兵势尚强,陛下都不谋战备,把大好河山白白丢给了金国。而今国家已经到了这般地步,陛下却反过来要和金国开战,这不是自寻死路嘛!
  耶律大石认为现在应该养精蓄锐,千万不要轻举妄动。这本来是个很务实的建议,可刚玩儿的兴起的耶律延禧如何听得进去,坚持趁宗翰、宗望回去奔丧机会继续用兵,意图收复失地。耶律大石苦劝无效之下,不免心灰意冷,便连夜率二百铁骑离开辽国营地,自奔前程去了。
  后来,耶律大石就率领这二百铁骑,翻过大漠戈壁,一路向西挺进,最终在中亚站稳了脚跟,建立起一个东起哈密、西至咸海、北达叶尼塞河上游、南抵阿姆河的强大国家,成功结束了中亚地区割据纷争的局面,历史上将这个国家称之为“西辽”,但这跟天祚帝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
  一个政权,气数没到的时候,总能强悍一点。但是气数到了,就像大树里面枯萎朽烂了,不堪一击。耶律大石走后,耶律延禧从夹山出发,直奔西京大同府杀去,起先还真胜了几仗,攻下了些地盘,但没等到西京就遇见了完颜宗干率领的金军主力,顿时又是一场惨败。
  耶律延禧狼狈逃回夹山,好容易召集的部队也被打得七零八落。到了这个地步耶律延禧可以说输的裤子都当了,已经失去了任何翻本的机会,可这时又收到宋皇赵佶的亲笔信…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童贯重新上位之后,当然想做点事情以报天恩,他指挥打仗远不如阿骨打,甚至宗翰、宗望等人,但是招降纳叛确是专长,当初用这招数对付西夏,使得他们互相猜疑,自相残杀。在收拾辽国时候,用这绝招招降了郭药师。而郭药师也确实给他长了脸,把那个曾杀得大宋名将刘延庆丢盔卸甲的萧干擒杀了。
  有了成功的先例,童贯策划了一个更大的计划,他建议赵佶招收辽国流亡君主耶律延禧,这手笔够大吧!可偏偏赵佶就听了,他给耶律延禧写了封信,希望他到大宋来,自己已经给他准备了千间大屋,三百佳丽,就等他来享用,而且给予其最高国家领导副职的待遇,地位还在自己几个亲兄弟之上!
  两个不靠谱的人能干出什么靠谱的事情呢!
  已是穷途末路的耶律延禧借信后肯定是大喜过望,表示绝不会拒绝其美意,答应立刻前往。可没走几天,耶律延禧又明白了点什么,觉得辽国都快亡了,大宋还远吗?到时大宋自身难保,说不定又把自己献给女真人,毕竟他们是有前科的,于是就打消了去宋朝避难的念头,便带着手下为数不多的几个残兵败将又逃回阴山。
  而送信时大宋也不知道耶律延禧藏在哪,是派出了几路人马寻找的,其中一路信使落到了女真人的手里,送到了完颜宗翰的手里。宗翰震怒,立刻派人去找大宋讨个说法,并声明:是可忍孰不可忍,你不给我个说法,我就给你个说法。
  赵佶坚决否认自己曾经给耶律延禧写信,这定是辽国流亡政府实施的反间计,他们伪造了书信,是企图破坏我们的关系,你要是信了就是傻瓜,把事情全推到了耶律延禧身上。要是此时耶律延禧有知,他得多么庆幸自己没有信那个比自己还不靠谱的人啊!
  耶律延禧回到夹山时,随从不过四千户,护卫的步骑军不满万人,可他还是虎死不倒架,不知检点反而破罐破摔。他的后妃此时都已被金国俘获了,就霸占了突吕不部人讹哥的妻子,却只给讹哥封了一个本部节度使的头衔,此举让所有随行者心生不满,士气更为低落,已经到了崩散的边缘。
  都说多条朋友多条路,正当耶律延禧走投无路的时候,又有党项酋长舒和伦派人过来,请天祚帝到他们的地界上避难。耶律延禧这次没有拒绝,便准备取道天德军过境,但坏运气依然伴随着他,走出没多远又碰到了金军,其所部大多被俘获,只剩他和太保萧仲恭等十余骑还跟在身边。
  等到了天德军境内,又赶上天降大雪,这时既没有御寒的物品,又没有能裹腹的食物,饿了只能啃冰雪充饥,困了就靠在护卫的身上眯一会儿。途中一个农户收留了他们。耶律延禧此刻也想开了,最后行使了一次自己的职权封这个农夫为节度使后继续向东。
  腊月底的一天,天色已经晚,饥寒交迫的耶律延禧实在是走不动了,便打发手下出去找吃的,自己则靠在一棵大树下打盹。,却忽然间只听得四周人喊马叫,一片嘈杂之声,猛然惊醒的耶律延禧发现自己这次是插翅难逃,也就只好束手就擒了。
  耶律延禧被俘之后,完颜娄室亲自押送去将他押回国内,吴乞买没有杀他,降封天祚帝为海滨王…
  随着耶律延禧的的被俘,标志着辽国主体的灭亡!对于宋朝君臣来说可谓喜忧参半。忧的则是在辽国灭亡之后,一个更加强大、更加凶残同时也更具野心的国家,已经全面取代了辽国的位置!
  赵柽说完了,堂上立刻变得鸦雀无声,皇上死了,眼前有两条路摆在他们面前,何去何从就看他们一念之间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八章 严峻

  ()    大辽国如期完蛋了;大宋还会远吗?此刻的大宋已是千疮百孔;成了一座再难以修复的绝美画卷…
  老天欲要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进入宣和年间后;大宋天灾频频;东京、熙河、河北等地陆续地震;连宫城也在震动;京东、河北、两浙等路遭受大水灾;百姓只能吃树皮、野菜;甚至人吃人;而官府不去救济;还继续滥征赋税。为支持北伐;王黼横征暴敛;限期让百姓缴纳免夫钱;六千二百余万贯;如有违抗按军法处斩。
  对不战自溃的刘延庆不行军法;对残害百姓的官军不行军法;却用军法处斩穷苦百姓;这也算是开创了大宋的先河。而兴兵北伐也耗尽了大宋的最后一点精血;自熙宁、元丰以来积存的军事储备已损耗殆尽;左藏库和各地府库空空如也。
  横征暴敛导致大宋民变四起;盗贼横行。最具战斗力的西军在两次北伐中消耗殆尽;禁军虽然众多;但战斗力太弱;已无法用武力摆平;只能招抚。过去民谣有言:欲得富赶着行在卖酒醋;现在又添上了半句;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而招抚后又无力安置;许多地方抚后又叛。
  收复燕京曾经让大宋子民引以为豪;无数人为之疯狂;可浮云过后;大家发现燕京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正疯狂的吸收着大宋的财富;成为他们巨大的包袱;经济上已不堪重负。
  粮食危机首当其先;即便是军粮也供应困难。燕山府郭药师的常胜军十万余人。队伍日益膨胀;每月需粮十多万斛。全由河东、河北输送;道路因民变而难行;经常断顿。官兵就抢掠富户;拦路抢劫;挤占其他部队粮草饷银。富民只好逃难到厩、巴蜀和江南;而穷苦百姓就更雪上加霜。
  为了制衡常胜军;童贯、蔡攸招募燕云强悍之民;编为忠胜军、就粮军。共二十多万人;但是官府无钱米;这二十多万人就自行流落到中原;靠抢掠为生;当地官府也无能为力。在金军进入幽云之初;燕京一带的汉人就为了躲避金军的洗劫;大量南逃至宋境内。接受当地官府的救济;可因为粮食被大批调用;河东、河北也无隔夜粮啊…
  金国在交换燕京六州之后;其在燕云两地各形成了军事政治统治中心;已经在事实上造成了东、西两路攻宋的军事形势。东路由完颜翰离不实际主持;控制关内的平州一带。设置了枢密院由汉官刘彦宗等委官收税加以管理。这一路兵马系由金国皇室直接控制的精兵;能征惯战的完颜昴浮⑼暄仗⒗两栽诖寺肪小?br/》
  控制着奉圣州、云内、天德一带的西路军由完颜宗翰主持;以完颜娄室、完颜希尹为副;兵势也甚强。但完颜宗翰并不满足;认为兵尚不足。且无行政管理之权;于是向吴乞买请求再次增兵。索要行政管理职权。而实际却是完颜宗翰想要摄取更大的权力;分取完颜翰离不的军队。
  吴乞买不想让人诟病;说自己是势利眼;皇兄尸骨未寒就剥夺侄子的兵权。因而对完颜宗翰的要求没有全部答应;一是对其的贪婪有所警觉;二是对其曾逼宫的事情不满;从而对其权力进行限制。
  但还是吴乞买还是满足了宗翰增兵与除授官员之权;在西路同样设置枢密院;以时立爱主院事;管理西路一应事务;宗翰的势力因此益增;也让他的野心愈加膨胀。时人称呼为东朝廷和西朝廷;这两路重兵的形成;显然不是为了拱卫金首都上京;也不是防卫东北;而是用来巩固对新占区域的统治和对付大宋政权的。
  西夏一直是辽国的重要盟友;李乾顺也是一直笃守对辽国的情义;不渝始终;为难相救;当然这种忠诚不是那么纯粹;而是有目的的;一是用来对抗宋朝;另一方面就是想将自己的疆域扩展到黄河以东;现在耶律延禧被俘;辽国已亡;那么西夏就失去了出兵辽国的借口;必然要寻找新的存在理由;争夺更大的利益!
  以西夏的一贯所为;与金国媾和便成了不多的选择之一;那样他们即可以从女真人手中获取更多的利益;还可寻找到新的靠山对抗宋朝;在两个大国中寻找新的平衡;而西夏倒向女真必然使大宋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况;不得不面对可能出现两线作战的窘境。
  赵柽在得到耶律延禧被俘获的第一时间内;想了很多;宋金之战不是可能;而是必然;那么大宋最为危险的地方不仅是河北两路和燕京府;河东一样首当其冲。金国为了实现东西两路攻宋的计划;还是辽地的西京道将成为战争爆发的起点。
  现在西京却还在为争权夺利闹得不亦乐乎;如果有耶律延禧在一旁捣乱;西厩中谁当皇上;怎么闹也是‘山寨’版的;赵柽并不担心;折腾的越欢越好;只会让他们向自己靠拢。但如今不同了;战争就要降临;而西京就不能出现多种声音;他需要的是步调一致…
  在这种情况下;赵柽不能在玩儿下去了;他当机立断先期进驻朔州和应州的忠勇军向西京秘密靠拢;一旦自己这边谈判失败;随时准备配合克虏军抢占西京各州县;强力接管西厩;那时候就将是一场腥风血雨。
  赵柽并不想这么做;他知道如今的燕云之地早就不是百年前的燕云;就连他那不靠谱的爹都知道拉拢耶律延禧;虽然采用了不恰当的手段。但他也知道燕云各州的守将基本上都是原辽国的人;正在彷徨无助;面临马上要被集体迁移的命运;如果宋朝及时伸手拉一把;再打出耶律延禧的亲情牌;情况会变成什么样呢?没有例外;都会向宋朝投降。
  所以赵柽不想采用过激的手段处理西京的事情;他先约见了耶律余觛;说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以及当前的形势;并向他表明了自己态度。耶律余觛虽然对赵柽大宋亲王的身份略有惊讶;但并不意外;他早就看明白了;一个世家公子怎么会有如此大的能量;支撑一支上万人的军队;有着那么多的猛将;而他没料到的是赵柽是个王爷。
  耶律余觛早对大辽失去了信心;对辽帝耶律延禧的被俘只有高兴;绝不会想着去救他。而他对女真他先降后叛;又‘领军’数次打败了他们;令阿骨打亲征失利;损兵折将;女真人再大度恐怕也不会原谅他;留给他的路也就只剩下一条;再说赵二待他不薄;他没有不依附的理由。
  两人商议后;决定出手收拾残局;于是便有了耶律余觛率兵进城的事情;面对气势汹汹的德州军;一切皆为浮云;各方势力没有任何一方能够对抗;而联姻的事情也让他们失去了再度携手的可能;只能等待耶律余觛的裁决!
  赵柽留给他们的选择并不多!
  一是维持西京路现状;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名义上依然是辽的一部分;留用契丹旧官;沿用旧制;保留原有皇室贵族的尊号和待遇;但前提是遵行赵柽的指令;这时上策;这样赵柽依然可以遥控这个政权;而不彻底暴露自己的身份;又可以保持西京相对的稳定。
  二是归宋;由宋全面接受西京道;那就没有这么多的好事了;王孙贵族只能作为战俘送往宋都;他们的命运也就不是赵柽所能决定的了;各处官吏皆由宋政府派遣。这是下策;其实是个两败俱伤的打法;可大敌当前;赵柽不希望出现不同的声音。
  “几位王爷该娶亲娶亲;像赵王一样当个逍遥王爷多好;何必卷入西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