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

第320章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320章

小说: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头;转身又对刘子安说道;他也脸sè连变;显然心中也做着激烈斗争。
  “赵仁、赵廉、赵忠;你们三个最没出息;离了本王恐怕连路也不会走了;这辈子也只能在我羽翼庇护下当个跑腿的小厮;就跟着我吧;免得有一天会饿死街头”赵柽伸出手指点着他们三个的脑门叹口气说道。
  “王爷。我们不会如此不济吧?”赵忠听了王爷的评价愣了下。偷眼看看其他被点名的两个人也是一脸愕然;揉揉脑门讪笑着说道。
  “我说得不对吗?”赵柽冷笑声反问道;“这么多年来;都是我说什么;你们做什么;让你们怎么做便怎么做;可曾动过脑子?离开我;你们真能活出个人样来吗?”
  “王爷您是不是。”赵廉对王爷评价当然不满;嘟囔道。
  “我说你们不服气是吧?都说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一个书生都有如此豪气。你们都曾领兵数千;征战沙场;戮敌无数;却还不如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有胆量。让你们当官都不敢;不是怕了是什么;难道还要带着本王给你们撑腰啊”赵柽歪着嘴;正眼都不瞧他们一眼轻蔑地说道。
  “王爷;属下绝不是怕;而是舍不得离开王爷身边”赵忠涨红着脸不愤地说道。
  “哼;舍不得我;说得好听不过是找个借口安慰自己;心中其实怕的要命;有本事就别赖在我身边不走。”赵柽冷哼声说道。
  “赵信自入北府便侍奉王爷身边。可谓兢兢业业;甚至不惜以自己xìng命救护王爷;这次回京我们虽不明白他为何突然出走;但我想他定是有不得已的苦衷;且绝不会背叛王爷;可王爷却下令追杀;不念一丝当rì旧情;现在又苦苦相逼;却是为何?”赵仁忽然抬起头道;“难道真如他人所言。那许先生、杨先生、还有周先生几人都曾是一时寇;我们都是些无名小卒;王爷是因为身边有了新人;便不要我们这些旧人了吗?”
  “你。”赵柽被赵仁问的一时语塞;指着他说不出话来。而心中如同刀搅般难受。
  “唉;赵仁不要再说了”何非人老成jīng。早已经知道王爷心中所想;怕再说下会伤了大家的感情;叹口气言道;“圣意难违;王爷即为人子;又是人臣;若不遵皇命;强留我等在身边;便坐实了拥兵自重;培养私臣;意图不臣只说;那样只会害了大家;所以王爷才不肯接受我等之请”
  “王爷。”大家听罢;扭脸看向王爷。
  “我就是讨厌你们了;讨厌你们每rì跟在我的屁股后边;二爷长二爷短的喊;天天让**心;都走得越远越好。”赵柽冲着赵仁三人喊道;喊着喊着却变成了哭腔;两行红泪顺颊而下;起身摔门而。
  “你们真行;什么话都敢说;赵信出走;王爷伤心yù绝自断手指对你们王爷视为左膀右臂;难道真得让王爷把胳膊砍下来你们才明白王爷对你们的心意吗?”这时见喜不干了;狠狠地踢了赵仁一脚骂道。
  秦汉时期在乡村大约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秦制三十里一传;十里一亭;故又在驿站路上大约每十里设一亭;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后来也成为人们郊游驻足和分别相送之地;特别是经过文人的诗词吟咏;十里长亭逐渐演变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两rì后的清晨;太谷城外;一队人马缓缓而行;在亭前下马。人群渐渐分成了两队;一队是王爷和赶往太原赴任的幕僚及近卫营的官?br/》硪欢邮且院稳シ呛驼匀饰椎睦肟佣巴腔蛩Ω爸爸浦盟灸涣藕驮矣戮母骷毒伲墙诖舜Ψ直穑鞅级鳌?br/》
  赵柽今rì穿上他那身没有任何标志的忠勇军军装;他看看周围;路旁杨柳低垂;随风轻动;长亭**于凄凄荒草中。看到此景;赵柽不由摇头苦笑;长亭、杨柳、美酒、凄草等在古人送别诗词中是经常出现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的字眼;已经全部出现在了眼前;在加上身后一群‘红眼兔子’真乃是标准的古人送别经典场面。
  那晚赵柽离开后;何非和见喜又开导了半天大家;解开了他们的心结;明白了王爷的苦心。随后赵柽又分别与他们促膝长谈;直至深夜;彻底消除了误会;再由他们分别做通了其余人的工作。次rì赵柽大摆筵席为赵仁等人送行;这些将要离开的人大部是襄邑军的底子;还有部分是离京扩军时补充进来禁军;太原扩军后进入的人数虽多;但他们资历浅;且多为基层士兵;能被授官的自然最少。
  襄邑军可以说是赵柽一手训练出来的;他们对王爷的感情当然最深;升官虽然是好事;可他们根本不愿离开;自接到旨意便始终笼罩在沉闷和哀伤之中;根本看不出有谁高兴。他们的情绪影响到了其他人;酒菜虽好;却根本无人吃的下;酒也可以说是混着眼泪喝下的。
  “你们刚刚经历了一宠苦的战争;你们英勇并骄傲的为国而战;你们看过死亡;你们是不平凡的一群人”赵柽站在队前庄重的行了了军礼高声说道;将要离开的那些人不由的挺了挺腰板
  “在军中大家彼此亲密无间;而这样的情感只存在于战斗之中;兄弟之间我们同居一所帐篷;同吃一锅饭;在彼此最需要的时刻相互扶持;一起经历了磨难;战火将我们熔炼为一体;现在有些人将要离开我们的队伍;但我依然很骄傲因为我和你们每一个人共同经历了这一切;现在你们有权享受快乐和平的生活;可我希望离开的人和留下的人都不要忘记我们所共同经历的一切;能够时常想起曾经的伙伴、兄弟;记起我们曾经生死与共;曾经在一个叫做‘忠勇军’的队伍中服役;那里还有自己的生死兄弟…”赵柽讲到此;声音哽咽;难以自制;不得不几次中断;而面前的人和身后的人虽然极力压制着自己的情绪;但还是忍不住失声痛哭
  “生死与共;忠勇无敌”两群人吼出了同一个声音;在这种时刻更显悲壮;苍凉。
  “本王以曾有你们这样忠勇无畏的战友为荣;有这样一群生死与共的兄弟为傲”赵柽立正敬礼吼道。
  “王爷保重;忠勇威武”那些已经脱掉忠勇军军装的老兵们同样行了个标准的忠勇军举手礼。
  “敬礼”近卫营的军将们齐刷刷地抽出骑兵刀;向前劈出后将刀竖起行持刀礼。
  “有军如此;如何不胜”在旁的许宗衡长叹一声道;他也被这种军人的送别方式感染了。
  “这才是忠勇之士;仁义之师”杨时抬手擦眼角的清泪言道。
  “诸位;老朽就将王爷托付给大家了”这时何非走过来;冲杨时等人深施一礼道。
  “何大夫言重了;只怕我等难及”许宗衡、杨时等人慌忙还礼道;心中都是一阵感慨;何非已是古稀之年;却殚心竭智辅佐王爷做出了这么番事业;真是难得啊;可为他们士人之表了。
  “喜爷;赵信出走;我等有将远行;远隔千山万水;无法侍奉在王爷身边;只能烦劳喜爷了”赵仁等府中旧人向见喜施礼道。
  “小崽子们。又逗爷哭;现在在想以后没有了我的管束;可以zì yóu自在啊;是不是心里正偷着乐呢”见喜眼睛红了;拍了他们每人一巴掌道。
  “喜爷;小的们如何敢啊;喜爷对我等有再造之恩;没有喜爷的约束;哪有我等的今天”赵仁再行礼道。
  “记着就好;不要以为你们升了官;自立门户我就治不了你们啦;到了京中不要忘记拜见主母;府中有事也要多多上前;那里还是你们的家”见喜叮嘱道;“大官、何师傅、还有高宠等人都回京任职;要多多走动;不要生分了。”
  “喜爷放心;小人记住了”赵仁躬身答道。


 第三十九章 选才

  无论如何不愿;离别就在眼前;赵柽为每一个离队的人预备了份盘缠;这些足够他们路上开销和到达新地之后安家的费用了。对于何去非、赵仁赵柽早在京中为他们买下了一座宅院。高宠家在京中;又是世家;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祖上也曾封王;几代人下来没出什么人才;也没出过败家子;自然不会缺钱花;当然就不必让赵柽破费了。
  “师傅;时候不早;请上车吧”喝过离别酒;赵柽向何去非行礼道。
  “王爷;此次一别;不知何时再见;老夫怕是此生再难踏进西北之地了”何去非有些伤感的说道;他已是古稀之年;虽为官多年;也只是跟随王爷这几年才过的最为舒心;在西北一展平生之志。但他也明白自己奉调回京后官升了;rì子却再也不会像西北这么痛快;而他更知王爷的志向;恐怕几年之内是不会再回京了。
  “师傅;切勿悲伤;万事不要问;只要安心静养;好好活着就有重逢的那一天”赵柽挤出点笑容说道;在西北这两年;老头殚心竭力的辅佐自己;也正是因为自己后院平稳;可以放心西征;如今老师走了;自己再难找到这样的知心人;心情也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雨师;都说‘宁为太平犬;不为乱是人’;但也有乱世英雄一说;如今jiān佞当道;辽金征战不休。天下乱象已生。正是男儿称雄之时;王爷素有大志;且有远谋;虽事有可为不可为;可也要明白你的肩上担负的是中兴大宋;拯救天下苍生的重担;万万不可拘泥于陈规;要知当断不断必留后患”何去非握着王爷的手边走边轻声言道。
  “师傅;弟子受教了;请蹬车吧”赵柽郑重地点点头。这老头是劝自己不要顾忌太多;该下手时便要下手;哪怕手段激烈点也无妨;可心中却不住感慨。老师是真心对自己好啊;否则读了一辈子圣贤书的他不会说出这么‘大逆不道’的话来
  “师兄;师傅就摆脱给你了;如有大事发生;你定要护得师傅周全;万不得已可遣人将他送往襄邑”赵柽将何去非扶上车;又转身对高宠说道;“师兄技高胆大;可也要切记不要锋芒毕露;争勇斗狠。要知人力有不逮之时;切不可逞能”赵柽想着自己将高宠带离厩;跟在自己身边;改变他的人生轨迹;以圆自己前世儿时之梦;可人算不如天算;如今又离开了自己;但愿这几年的历练能让他明白世上还有凭人力办不到的事情;逃过宿命。
  “王爷放心;我明白了”高宠拱手道。
  “赵仁。你是我最放心的;但是你xìng情纯良;要知人心叵测;遇事要多思量”赵柽对自己这员爱将最为不舍;虽知他不会恣意妄为。但还忍不住叮嘱几句。
  “二爷;小的明白。绝不负二爷再造之恩”赵仁强忍泪水;深深施礼道;然后转身牵过王爷的马;拉住马缰;“二爷上马吧;rì后如需要小的;只要二爷有召;即使千山万水;刀山火海;赵仁绝无二话;定会回到二爷身边”
  “好吧;我们就此别过;万事小心”赵柽点头道;然后踏蹬上马。
  “恭送王爷”众人同时施礼齐声吼道;可也是个个热泪盈眶。
  赵柽在马上行了个礼;调转马头当先离去;可回间大家都看得王爷脸上满是泪水;而他身后传来雄壮的歌声:“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恨yù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几rì后;赵柽一行人到达了太原;坐了原来的制置司衙门;不过牌子已经换成了宣抚使的啦因为事情很多;赵柽刚刚搭建的班子马上进入了角sè开始工作;但他们很快就发生了分歧;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是人事的安排上。许宗衡等人发现王爷用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喜欢用吏才;这让他们不满;放着那么多举人、进士不用却要用这些吏。
  其实他们有这种观点并不奇怪;官场上有句话是说‘夫富者不为吏;而为吏者皆贫’;这说明官与吏的身份差别一般与经济地位的高低联系在一起的;由于高官rì益为科举出身的人把持;官与吏在身份地位上的差距便进一步拉大了。但胥吏毕竟还有借以维生的刀笔;如果再不顾廉耻地舞弊弄权;或与贪官狼狈为jiān;勒索欺压百姓;照样有发财机会;而宋出现了严重的冗官冗吏问题;各级衙门的官员多满足与尸位素餐;他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也为胥吏夤缘为jiān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也令吏的名声更臭;惹人痛恨。
  赵柽喜欢吏才却也与他出身‘草根’有关;他虽然重视文化人;但当时身边却无那些有官身的人可用;而他用的人多是读书未必多;但办事却很jīng干;也没有什么儒家教化的束缚。用这样的人;先是觉得心应手;事情交办下去;往往完成得又快又好;其次是他们一般不会纠缠儒家所谓‘以道事君’的套套;基本抱持实用主义态度;以君王之是非为是非;不会在其耳边聒躁言不及义的高调。
  另一个原因便是赵柽对宋代这种科举制度保留看法;前世他记得自己刚刚会记事就开始饱受‘学习’之苦;可这一切就是为了应付现代的科举制度‘高考’;而谁都知道大学生多的都臭了街啦;好工作找不到便又一窝蜂的考公务员去当官;可这些读了十多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