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

第259章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259章

小说: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相争的结果就是导致皇上对童贯的不信任和对伐辽主帅的人选重新考虑,接着就是赵柽在皇上暗地的支持下主政河东,以监视和分童贯的兵权,大力提拔王黼、李邦彦等亲信人,以牵制蔡京在朝中的势力,两人可谓两败俱伤。朝中两股势力在皇上的扶植下迅速崛起,一是西北的赵柽,他几仗下来在河东军中已赢得了极大的威望,手中掌握的势力足以和童贯抗衡;另一个便是王黼,现在他已经开始主持朝政。蔡京虽然还是名义上的文官之,但是话语权大不如前了,可虎老雄风在,他在那位置上坐着,那王黼等人就放不开手脚。
  蔡京和皇上的内部谈话很快被童贯知晓,这是往死了整自己啊,童贯也着了急,立刻联络自己布下的一颗棋子,他就是蔡攸。这两人算是至亲好友了,童贯虽然是太监却娶了好几房媳妇,其中大夫人徐惜惜还是蔡京给做的媒,可却红杏出墙和蔡攸睡在了一起。世上的事情就这么怪,蔡攸把自己的老婆送给了皇上享用,却去睡别人的老婆。
  童贯对此不会不知,却不叫破反而暗地里纵容两人,于是靠夫人外交,两人结成了亲密战友,当然主要原因还是利益。他们两人私下商定,由蔡攸出面说服蔡京,支持童贯担任伐辽主帅,事成之后,童贯投桃报李举荐蔡攸为次帅,可事情进展很不顺利,蔡攸是每次都碰了一鼻子灰,蔡京对此表示沉默。
  此时的蔡攸也不是昔rì的吴下阿蒙,而是皇上的近臣,身边有了王黼等几个大权在握的朋友,他请王黼帮忙促成此事。王黼正不爽呢,当然是一拍即合,他认为现在皇上对蔡京不喜,正是动手的好时机,而且一旦动手就要往死里整,将蔡京赶下台,那时他独揽朝政,有事情还不好办啊,于是便发生了蔡攸闯进蔡京府中,当着众人的面为他老爹号脉的趣事。
  毕竟是自己的爹,蔡攸也不想做的太绝,先礼后兵,开始动员蔡京早点上表请辞,致仕退休,将岗位让给年轻人,可蔡京却不识趣,坚决不肯离开领导岗位,还想为国家为皇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想动员老爹退休是没指望了,和几个哥们儿一商量,大家认为打蛇不死反受其害,咱们几个人都是当朝宰执,还都不过一个老不死的,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蘀他把退休的事儿给办了得了。
  于是乎,皇上的案头出现了蔡太师请求致仕的申请,可按规矩重臣请辞,皇上要三留的,显得皇上注重国体,给面子,于是辞表被退回,几个小子再次上表,而蔡太师还不知道自己被退休了,真是玩儿了一辈子鹰,最后还是被自己养了半辈子的鹰把眼给啄了。。。
  但是事情总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童贯和蔡攸这边刚计划好,他也借助河东军稳住了局势,准备与西夏议和,皇上派出了以蔡攸为的谈判使团,可是西北的局势突然发生了变化。皇上马上反悔了,压住蔡京致仕的进表,虽然没有召回使团,却把他们丢在了太原等待下一步指示,将这些人分成了三路。
  赵佶处理国政经常不拘常规,就像他写字画画,提笔一挥,潇洒飘逸。在进行重大的决策时,他常凭心血来cháo,心志不专,反覆无常,翻脸不认帐,可他也有底线,就是不能威胁到自己的安全,否则蔡京也不会有之前的三起三落,这也从侧面说明国家大权一直就在他的手里。
  将相和那是理想,每个君王都知道一旦将相和自己的rì子就难过了,必然是导致皇权旁落,朝臣左右朝政,所以历来是让他们相斗,皇上从中斡旋,那是左右逢源,两派都需要皇上的支持,那就都得老老实实的听话。
  赵佶从赵柽的信中得知童贯这家伙居然想将眼前的大好局势放弃,一心想回朝伐辽,不惜至儿子于险地,又联想到自己提拔王黼、蔡攸等人就是想牵制蔡京的势力,可蔡京一旦致仕,几个新贵上位,会不会重蹈覆辙呢?而蔡攸之流和童贯勾结在一起可不是什么好事,这个苗头一定要掐掉。
  所以赵佶一力支持儿子建功立业,使赵柽的地位在军中更为稳固,让童贯感到军中不是无人,自己的儿子也是战神,你不是不可蘀代;同时又让童贯觉得这帮新贵们做事不靠谱,不得不向自己靠拢。暂且留着蔡京也使新贵们时时感到威胁,不敢异动,成功借儿子的大胜将朝中的各势力重新分化。
  。。。。。。
  七月底,赵柽领军直下宥州、盐州,延长城驿路向西逼近灵州,这一路可谓十分辛苦,驿路贯穿瀚海,虽然遍布湖泊,但都是盐湖,水苦涩人不能饮,而,土地盐碱化严重,不适于耕种,定居人口稀少,西夏赤壁清野后更是难见人烟。这里是唐代河曲地域著名的盐池,乌池、白池、细颈池和瓦窑池等都分布于此,在向西二州之间呈现一派缓坡丘陵地貌,土地辽阔,一道横亘南北的山梁形成一道分水岭
  当夜大军夜宿白池城,赵柽派出斥候打探道路,寻找向导,他吃了点东西便召集众将商讨明天的行动,此时陕西军两路分别被阻挡在鸣沙成和蒲乐城,短时间内难以攻克,两军会攻灵州的计划落空,他们要单独面对灵州夏军。此时正是秋收时节,为了即将收获的粮食,夏军也必然会拼死一战,而忠勇军只携带了二十rì的粮草,补给要靠三百里外的夏州,这将十分困难,争夺秋粮便成了他们的不二选择。。。


 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箭双雕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而政治又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因此任何战争总是敌对双方的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归根结底是战争的动因,土地是立国之本,更是财富之源。 快
  西夏的建立完全是依仗武力不断向外扩张的结果,争夺土地、人口和财富是西夏征战的出发点,他们除了以侵耕方式蚕食邻国领土外,西夏主要是以战争掠夺土地。到李元昊称帝时西夏尽有夏、银、绥、宥、灵、会、盐、兰、胜、凉、甘、肃十二州之地。
  河套,位於北纬37度线以北,一般指贺兰山以东、吕梁山以西、yīn山以南、长城以北之地。包括银川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的部分地区,今分属宁夏、内蒙古、陕西。黄河在这里先沿着贺兰山向北,再由於yīn山阻挡向东,后沿着吕梁山向南,形成‘几’字形,故称河套。河套平原一般分为青铜峡至宁夏石嘴山之间的银川平原,又称西套,和内蒙古部分的东套。有时‘河套平原’被用於仅指东套,和银川平原并列。东套又分为巴彦高勒与西山咀之间的巴彦淖尔平原,又称‘后套’,和包头、呼和浩特和喇嘛湾之间的土默川平原的‘前套’。
  气候条件决定西夏境内以灌溉为主,农业局限在面积有限且便于灌溉的平原、谷地和滩地。在李继迁时代便兴修水利,并已立法的形式加以保证。历史发展到这个时期。经过自西汉至汉代历经开垦,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平原农业已经十分发达,河套平原已经和宁夏平原一样变成了沟渠纵横、平畴沃野的塞北江南了,成为粮食主产区。
  众所周知。良好的自然条件是城镇兴起和发展的前提,地理环境的差异使得西夏经济发展不平衡,进而影响城镇的分布。宁夏平原渠网纵横,湖泊众多,较为富庶,因而州县设置最密,有定州、怀州、静州、西平府、兴庆府等城市。
  兴灵地区是西夏腹地,灵州地处银川平原的河东地区。临近鄂尔多斯台地,自然条件比四处流沙的夏州强很多,这里农牧业发达,又是交通枢纽。战略地位重要,成为西夏的政治、军事中心。这一地区驻军与官僚贵族众多,兴灵二州及贺兰山驻军达十七万之众,为防契丹后套地区驻军七万,若再加上他们的家属以及王室、贵族、官僚、僧侣、各类工商业生产者与达官贵人的杂役、仆从。人数更多,再一个从事农业的人口众多,占了全国人口的一半。
  战争拼的就是财力和人口,攻占富饶的兴灵、河套、甘凉等地后。西夏才能够与宋、辽、鼎足而立。甘凉地区出产的马匹、盐州的青白盐与河套、横山地区的粮食成为西夏的三大经济支柱。
  陕北一带宜农宜牧,宋夏沿边山界。东起横山,西至天都上、马衔山一带。虽属山区,但生态环境比较好,生产发展,人口稠密,州县较多,有银州、石州、龙州、洪州、宥州、盐州、夏州等,西夏驻军十万,人口数十万,是西夏的重要兵源地和粮食主产区,其余地方多是荒漠地带除军事防御堡垒外,城镇很少,人口更少,可谓为千里荒漠,百无人烟。现在陕北一带经过多年战争,特别是赵柽河东军西征已经尽夺此地,杀伤、招降夏军十万余众,招纳大小部族数百,几万帐降宋,人口锐减。
  人口不足不足影响经济发展,而且削弱国防力量,所以人口问题一直是西夏的突出问题。严酷的自然条件,有限的收成,制约了西夏人口的增长,连绵不断的旱、蝗、鼠等自然灾害,生存环境恶化,西夏常难以自救,人口大量的损耗,饥民相食,人口外流屡有发生。人口不足成了西夏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
  而对其兵源同样造成很大的影响,军队中除男子外,还有妇女,寨妇成为边境地区军事力量的一部分。法律规定:男子十五为丁,七十岁入老免征。可古时‘人寿百岁,七十者稀’,说明入伍战斗几乎成了每一个西夏男子一生的义务,实施全民皆兵制度,这既是游牧民族的传统,也是人口不足的表现。
  此时横山地区和盐州已经被赵柽的河东军攻下,人口损失三、四十万以上,而西夏发展百年人口达到鼎盛也不过才一百六十万左右,可谓损失惨重。现在河东军已经兵进河套地区,一旦此地再被拿下,三大支柱失其二,那么西夏必将国力大损,再无力发动战争,将由一个‘世界’大国下降成一个地区强国,但是也说明这是一场关系国家命运的决战,抵抗也将更加激烈...
  “王爷,李元昊称帝后,在瀚海南部设韦州静塞军司,控制马莲河谷和葫芦河谷两条川道。在兴灵地区置翔庆军,选兴灵之兵jīng炼者二万五千,别副以兵七万为资赡,号称御内六班,分三番宿卫,以重兵守卫京畿。另可调遣周边驻军,短时间内可点集二十万重兵,我们河东西征军不过五万,现在陕西军被阻灵州川,单凭我们恐怕难以完成目的,还请王爷三思,是否在此休兵?”众将汇集,赵柽讲了当前的形势后,参军王瑾不无忧虑地说道。
  “王爷,王参军说得也有道理,当年李继迁攻灵州时,以灵活迅速的骑兵据瀚海之地利,使我朝的援军和粮食无法北上,最终夺取了灵州这座军事重镇,而我们此次出兵粮草虽不缺,但是随军有限,多留在夏州,途中转运,就怕夏军故技重施,而我们又兵力缺乏,无力护卫,不得不虑啊!”秦丰现在已经升为岚州团练使,随军出征,他说起往年旧事不无担忧,宋军几次大败,都是败在此次,他担心王爷重蹈覆辙,也出言劝道。
  “夏军出兵只带十rì粮草,却往往能坚持数十rì,其中道理大家都明白吧!”赵柽扫了一眼在座的诸将笑着说道。
  “对啊,西夏出兵每每如此,他们都是靠劫掠解决军需,河套地区多有良田,现在眼看就要到了秋收,粮食想来不少,我们也可效仿,只要打下一座城池,便够我们所需了!”赵勇抢先说道。
  “话虽如此,但是我军号称仁义之师,劫掠百姓有损威名,也落人口实,刘法将军他rì屠城,虽得大胜,但是也被世人诟病,此次战死未得追封抚恤,恐怕也有此因,王爷纵兵劫掠,现在朝中那些人不说,恐怕战后也会弹劾王爷!”行军主簿申松岳说道。
  “这个大家不要忧虑,王爷早已在出兵西征之时讲过,我们可以就地征粮,即给付部分银钱,也可抵顶税赋,虽有强买强卖之嫌,但是也能交待过去!”赵智说道。
  “我们即使解决了军需,但是夏军兵多将广,又可据城死守,我们打破一座城池也不容易啊!”宪州团练使韩通说道。
  “呵呵,丰州城如何,三个时辰便被我军拿下,攻取城池不过是探囊取物,这个韩团练使不用担心,到时我们打头阵!”高宠大笑着说道。
  “韩团练使说的也有道理,攻取丰州我们是内线作战,背靠边境,敌军没有外援,而现在我们深入夏境,敌军援兵瞬息可至,怕是没有那么容易了!”赵仁却不赞成高宠的说法。
  “本王在西北rì短,却知每到此时,经略司安抚使都要率兵巡边防秋,这是何意呢?”赵柽没有表示自己的意见,而是提出了个自己的疑问。
  “哦,王爷,每到秋收之时,由于西夏盗割庄稼,抢劫粮食,所以我朝在沿边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