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疯狂 >

第163章

明末疯狂-第163章

小说: 明末疯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世恭也和智能疏远了许多。

而这次吴世恭和智能见面以后,俩人单独在智能的禅房中喝茶时,因为话不投机,所以这场面也有些冷清。

吴世恭也没话找话,他看到了智能禅房中的行礼,就随口问道:“大师是要远游吗?”

智能微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听闻大人又要北上,小僧是早做准备,与大人同游。”

对于智能知道自己将要出征的消息,吴世恭倒不是很惊讶,因为这个小和尚与自己的很多下属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可是吴世恭这次去辽东,可谓是九死一生,虽然现在的他与智能的关系有些冷淡,可是毕竟还是把智能当成一位好友来看待的。

所以吴世恭立刻急切地说道:“这次本官到辽东是去打仗的,肯定手上要沾满血腥,大师和我在一起,就不怕误了大师的修行吗?”

“我不如地狱,谁入地狱?”智能来了个和尚的标准回答。

吴世恭这就发急了:“你这秃驴怎么不知好歹啊?这次本官对能否保全自己都没有把握,又怎么能够保证你的安危呢?”

“小僧也不是手无缚鸡之人,也有自保之力,大人也不用为小僧担忧了。唉——!邪魔外道侵扰我大明,小僧这方外之人又怎么能够置身度外呢?”

见到智能是十分坚持,吴世恭也只好双手合十向智能行了一礼,表达了自己的敬佩之情。

那调兵的命令终于送到了河南巡抚衙门。出于吴世恭和薛志农意料的是,大明官场根本对这种事没有什么保密意识。或者说,明朝的官场,基本上对任何官场事务都没有什么保密意识。要知道在京城,崇祯皇帝对奏折的批阅,也能够在最快时间传遍京城的大街小巷的。

而且明朝官场还有个习惯,官员喜欢在欢场谈论朝廷事务,他们要在花牌面前显示出自己的能量和地位。这也许是那种男人喜欢在漂亮女人面前炫耀的心态作祟吧。不过这样一来,那官场上也就象个筛子一样,到处是洞,没有了任何秘密可言了。

所以山川司安排在开封城里的人,基本上是同时从唐媚那里和街头议论那里得知了吴世恭调兵命令的到达。

当然,唐媚那里得知的消息比较详细,在山川司安排人快马加鞭把消息送到吴世恭这里以后,吴世恭发现,这次调动的河南明军数量是三千人,那么除了自己以外,还会调动另外的明军。

除此之外,调动的日期却写的很模糊,只是要求接到命令的明军即刻启程,要在崇祯五年的二月底之前到达山海关集合。

而现在已经进入了崇祯四年的十一月了,吴世恭计算了一下,自己的军队走到山海关最多只要两个月的时间,所以自己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可以拖延。

而河南巡抚接到兵部的调兵公文以后,他就立刻召集了相关的官员商议调兵的名单。吴世恭的汝宁营做为内定当然是跑不掉的,另外的,将有开封的江游击率领两千兵丁也参加这次出征。

那位江游击,就是在圣灵会乱民造反时出过场的山寨赵子龙。不过其在官场上到底命大,在他的上下打点以及这些年的溜须拍马以后,竟然在现在官复原职,咸鱼翻身了。

不过翻身的咸鱼总要有所作用的,所以这次倒霉的差事也就落到了他的身上,他也就和吴世恭成为了难兄难弟了。

确定了出征名单以后,河南巡抚当然不会和吴世恭这个小小的守备打什么交道啦。按照程序,这调兵的命令就到了李兵备道手里,未来将由李兵备道督促吴世恭的汝宁营出兵。

可是当李兵备道刚拿到这道调兵的命令,还没有来得及派人送到吴世恭手中呢,吴世恭派出去的“秘密武器”却先在开封城的兵备道衙门这里发挥作用了。

第252章 陶氏出马

说到底,吴世恭这次就是准备着要闹上一闹的。

吴世恭这次闹事,可不光光是出于拖延出兵时间的原因,他的举动,更是有着其它一些目的的。

其实我们也已经看出来了。吴世恭到了河南地方以后,在任何地方都是处处吃亏的。虽然吴世恭在以前的态度是以忍耐为主的,可是吴世恭对于自己吃亏的状况总是心知肚明的。

当吴世恭到了河南地方以后,该打得仗不该打得仗,反正所有的仗都是场场不拉下。而该得的军饷却是所有河南军将里扣除的最多的。

虽然以前的吴世恭因为蛰伏,为了要保住自己的官职而在表面上做了一个乖宝宝。可是吴世恭再怎么不明白明朝官场的规矩,那句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俗话总是听说过的。所以这次吴世恭就是要大哭特哭了,想多少从河南官场搞来一些奶水。

反正这次是河南官场求着吴世恭去出征,有本事他们不给奶水,换一位军将去出征,那么就太中吴世恭的下怀啦!

不过更主要的原因还有一点:吴世恭在前世从来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再加上他已经知道了,在原来的历史上明朝将会灭亡,所以吴世恭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要在这乱世中生存下来。

吴世恭当然不知道什么“蝴蝶翅膀”,“大象腿”什么的,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会改变历史,吴世恭也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吴世恭根本连原来的历史都不知道,那又怎么会知道会不会改变历史呢?

而吴世恭也根本不会去考虑什么和明朝共存亡,但是吴世恭却明白自己面对的对手是,李自成的造反大军和后金的入关大军这两个庞然大物。所以吴世恭一定要建立起能够和他们相抗衡,至少能够自保的一股势力来。

因此,当现在的吴世恭具有了一定的实力以后,他就要探一探自己能够越位到什么位置,还有朝廷的文官能够容忍的底线。所以利用这次机会,适当地闹一闹,那对吴世恭将来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也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一句话,吴世恭就是要在朝廷那些文官最大的容忍程度内,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势力。

当然,这闹也不能够是无脑地闹,起码也是要有理有据的。因此,这次吴世恭派出去的“秘密武器”就是徒弟陶辛的母亲——陶氏。

这陶氏,虽然在吴世恭刚到千户所的时候,和吴世恭闹过一些不愉快。应该说是被吴世恭收拾了一番,以致于连她的儿子都被吴世恭强行收为了徒弟。

可是让陶氏没想到的是,她反而因祸得福了。随着吴世恭的发展,陶辛那个千户所的军户,已经有很大一批军户成为了吴世恭军队中的骨干。

而做为千户所未来的千户的陶辛(陶辛的千户官职虽然是世袭的,但是还是需要成年以后到朝廷考核任命的,所以现在也只能够说是未来的千户),总是这些军户未来名义上的上官。

而且明朝那种先生和学生,师傅和徒弟的关系是相当紧密的。在整个社会关系中,也仅次于血缘的父子关系。作为有现代人思维的吴世恭,虽然因为自己的这个徒弟的乖巧和能干,对这个徒弟也有些疼爱,但是吴世恭毕竟不会把陶辛真的当成自己的子侄来看待。

可是那些不明白汝宁营内情的旁人就不同了,他们却因为陶辛是吴世恭的徒弟,就把陶辛放到了汝宁营中,除了吴世恭和他的儿子以外,数一数二的位置上去了。

而且现在的陶辛也掌握了一股潜在的势力。那就是陶辛为统领的,由七百多位孤儿组成的童子营。

这些孤儿现在的年纪都是十四岁到十六岁不等。他们在这几年的严格学习中,都学会了读书识字,而且军事技术都是相当的娴熟。

更难能可贵的是,因为吴世恭把他们都是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所以这些孤儿对吴世恭的忠心和盲目的崇拜,都是到达了一个难以启迪的高度的。

所以任何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在未来的三、四年间,那些孤儿将会大批进入军队,成为吴世恭军队中的武官。而做为童子营统领的陶辛,也将会成为吴世恭身边一名举足轻重的角色的。

所以在这个背景下,陶氏现在在自己的千户所中,也成为了一个类似太后一样的角色,所有人也都把她捧着和敬着。那陶氏的日子不要过的太舒坦啊!

所以,现在的陶氏,早就忘记了以前与吴世恭的不愉快,她现在完全也是和吴世恭坐在一条船上的。因此当吴世恭亲自出面要求陶氏帮忙的时候,陶氏也是毫不犹豫地一口答应了下来。

当然,陶氏并不是去无理取闹的。大家可能还记得,当时陶氏的丈夫,吴世恭的前任千户被李兵备道相逼自杀以后,河南的官场曾经和陶氏达成过一个协议。

这协议中有一条,就是在陶辛未成年,还未接任千户官职之前,李兵备道将不会要求陶家支付千户所上缴给朝廷的粮银税,而千户所上缴的粮银税将由千户所那个署理千户来完成。我们也都知道了那个倒霉的署理千户官职,最终落在了吴世恭的身上。

这个协议本来也没有问题,可是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吴世恭竟然升官,调离了陶家那个千户所,到汝宁府做守备去了。

而又因为陶辛也已经十四岁了,再过两年也将成年,可以接任自家世袭的千户官职了,所以朝廷也就没有再安排新的署理千户过来。

所以现在这条协议,就有了分歧。在陶家看来,在陶辛未成年之前,当然不应该由陶家来承担上缴的粮银税。而在李兵备道看来,陶家可以不承担这个责任,但千户所的粮银税却是朝廷的税收,绝对不允许免除。无非需要千户所其他的那些武官帮助陶家上缴就行了。

还有另外的一个问题,因为李兵备道对吴世恭有看法,所以根本没有免除千户所的粮银税。要知道河南大旱,各个地方千户所都多多少少地免除了一些粮银税,就是陶家的那个千户所该上缴的粮银税分文不少。

虽然在去年,吴世恭为了避免和李兵备道的矛盾,把这笔粮银税给认了下来,以致于吴世恭的汝宁营该拿的军饷都少了很多。

可是从今年开始,千户所的粮银税却怎么样也算不到吴世恭的头上了。而这对陶家来说,肯定也就是一件难以忍受的事了。

所以于公于私,陶氏也肯定会到李兵备道这里去闹的。虽然对一般人来说,这官府衙门和官员都是些高高在上的存在,可是对陶氏来说,有过一次胜利经验的她,完全没有什么怯场的感觉。当然,吴世恭也不会让陶氏太冒险,毕竟陶氏也是陶辛的母亲。

所以吴世恭也早就在明处安排了千户所的兵丁,化妆成为陶氏的家丁。在暗处还有山川司行动队的队员,陪同陶氏一同来到了开封城,准备随时保护陶氏的安危。

第253章 接二连三的闹事

贺老三懒洋洋地在布政使衙门门房门口裹着身上的棉袄,享受着初冬的太阳呢。他正感觉到瞌睡虫有些上头,就听到衙门外有一位女子在大声地叫喊着。

“李兵备道,你给老娘滚出来。你想把我们陶家的全家都逼死啊?今天老娘就送上门来了,你就干脆点,现在把老娘打死得了。”

贺老三立刻瞌睡全消,睁大了眼睛惊讶地看向了那位女子,只见到一位三十几岁的妇女,带着五、六位随从气势汹汹地向着衙门里冲过来。

贺老三的脑子立刻短路了一下,他还从来没有碰到过敢到布政使衙门口,公开辱骂官员的平民百姓。不过贺老三也肯定不会放那妇女进门,所以立刻与一些门房口的衙役来阻拦这妇女一行人。

不过象贺老三这样机灵的衙役做事肯定不会太过分。看着这妇女的样子,不是疯子,就是有所倚仗,所以贺老三他们几个也只是阻拦住那位妇女前进的道路,也并不敢做出什么过分的举动。

可是还是有个衙役不会看山水,他依然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对那位妇女大喝道:“你是哪家女子,到布政使衙门来闹事想找死吗?小心大爷把你抓进大牢,好好地整治你一番。”

可是那名衙役的话刚说完,就看到那位妇女身后的随从,摸出了他们随身携带的短木棍,不分青红皂白地向着那名衙役夹头夹脑地打了过去。

事出匆忙,贺老三这些衙役这时候都是空手,所以一见到那些随从拿出了短木棍去打那名衙役,也没办法帮忙,又怕殃及池鱼,所以都立刻散到了两旁。

而就在这个时候,衙门的门房也听到了动静赶了出来。那位门房也是布政使的身边人,他一看到门外混乱的场面,一面立刻派人到衙门里报信,一面就大声喝止道:“都住手!”

所幸的是,那位门房的叫喊,还真的阻止了双方的争斗。那门房也放下了一点心,刚想仗势再喝骂那位妇女几句时,突然发现那名妇女的脸很熟。那门房连忙在自己的记忆中仔细搜索着那名妇女的情况,一下子就想到了那名妇女是何许人也。

那门房的心中是暗暗地叫苦,怎么这位姑奶奶又来闹事来啦?无奈之下,那门房只好挤出一张笑脸,问那名妇女道:“陶夫人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