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亡宋 >

第63章

亡宋-第63章

小说: 亡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梯,悬桥,投石器,各种攻城器械大批出现。

从投石器出现的时候,守城的士兵才真的确定对面要开始攻击了,一边上报,一边做着防御工作。

投石器,被后世称为古代的弹道导弹的器械,自然具有恐怖的威慑力。

沈泽,亲自出现在了东门。竟然骑在马上,身穿盔甲,身边的,也不是背峞军,而是振国军!

第十七章 当白衣神枪遇上白衣神枪!

你妹,你说古人将领都喜欢用剑多好,白衣银剑对白衣银剑!

——————————

雨夜之中,还是冬雨夜,这样的气候适合攻城?

四面八方未知却确实存在的敌人,将城头的卫兵都压的喘不过气来。

开封城虽然有将近十四万雄兵,但是这些兵不可能都站上城头。

所以城头上站得,全部都是腐朽的禁军,至于西军,也就是征辽军其他的人,虽然名义上受李纲挟制,李纲也没有自大到认为自己可以随意操控这支有着自己骄傲的军队。

如今的西军,分别掌控在宗泽种师道张俊韩世忠刘延庆手中。

历史走向已经变了,种师道宗泽的未来不可知,刘延庆也没有暴死,若是刘延庆的大儿子刘光国没有死,那么刘光世将如何上位?

西军,大部分都在东京,唯有一支,却还是扎在朔州,以宗泽老将军的脾气,做法便是,不惹边蛮,若是惹了,就要灭了。断然不能留个祸害下来。

方天定也让人转道邓元觉,送给了宗泽一封信,信中说道:公欲救国,呼邪,或救赵氏。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取之其忠亦或先天下之忧?

呼邪二字纯属无病呻吟,其他的字连起来就是问宗泽,是要救赵氏,还是要保天下黎民不受蛮族侵扰。

当然,就算不理方天定的这句话,宋主也有他的命令,命令宗泽扎根朔州,绝对不能退回来。

要是中原两虎相争,突然来了一只西域狮子,可就不好了。

宗泽手中只有三万兵士,甚至在经过计算后,放弃了占领西京的想法,而是布防朔州真定府太原府。

既然当日,童贯大军与耶律余褚在朔州争夺了数个月都没有结果,说明朔州此地却是是个钉子,在西京太原真定之间,稳如泰山,谁占着,谁就占得了先机,不说用来扩展攻势,起码,防守增强了不少。

那些都是数百里千里之外的事情了,而眼下,杀字军与魏国新来的还没有番号的州兵已经杀到了开封城下。

本来,近日来李纲受到了方天定整治河道的启发,每天都要到八个营地丢一点儿火炮什么的骚扰一下,是不是的混入真正的火箭头,也造成过伤害。但是今日,正巧大雨,没法骚扰,却遭到了敌人的围攻。

其实杀字军还没有开始攻,李纲就有些慌了。到底怎么打?

杀字军不可能从四个方向同时进攻的,魏国军有十多万,西军禁军一样有十多万,又是攻城,虽然魏国军占据了骑兵优势,却也只有围城的优势,没有攻城的优势。

李纲不是谢安,不敢贸然进攻,也不是徐达,乘不了三军之勇。只能凭借自己的智慧与方天定周旋。

但是方天定本身也是出了名的谋将。能在计谋上占多少便宜?甚至能否占到便宜?

杀字军终于缓缓靠拢了,沉重而统一的步伐,很是恐怖。

行军,不是逃难,当超过万人一同行走之时,走着走着,就会把自己的步伐完全融入行伍之间,自己耳力所及之处,众人步伐一致。如此相互影响。整个行军队伍的行军就会十分整齐。

踏断桥,不是什么传言。

应为是雨中,所以才没用激起沙尘。当军头一杆殷红的旗帜高举之时,轰然一身,重重的一步之后,所有人都同时停下了。

所谓鸣金收兵擂鼓而战,也只是子啊某些局部战争中,真正的大规模攻城战,追击战,战线就要拉开数十里远都不一定,哪儿有什么鼓声传的了那么远。所以真正的战争中都是看着旗帜走的。旗帜前则前,旗帜撤则撤。旗帜若高举,全军不动。

大雨之中,本来应该很寒冷,可不知为何,没有一个人发出声音,没有一个人胡乱的动一下,陈兵,之所以是个陈字,便在于此。

方天定立身开封南门外,看着那护城河,不由高举长枪,大喝道:“城头守将,可敢一战!”

方天定周围的杀字军尽皆举起弯刀,拍在自己的锁甲之上:“轰轰轰!可敢一战!”

这是邀战,乃是斗将,传承自古老的过去,敌人当然可以选着不接受,但是气势便会受损。

李纲则是侧身而出,果然没有猜错,方天定这一次携风雷之势竟然要正面强攻。

随即,李纲站在准备好的台子上,一身儒袍随风雨而动,手中竟然还拿着羽毛扇子,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拱手道罪:“李某一介文臣,不敢与大将军一战。”

文臣,你要是弱不禁风就因该穿上棉袄打一把大黑伞出来。

但是李纲却是穿着一身儒袍而出,明显摆明了说,我是文臣,不与你这等野蛮的汉子一般计较。所谓宋重文轻武,若是换了一般的人,便被李纲气晕了。说不定马上就要强攻。

但是方天定没有,他只是听出了李纲话中的一些门道,随即问道:“大将军?”

李纲大笑:“不错!圣上,册封小王爷为大将军,掌天下兵马大权!”

好个狡诈的赵佶。宋庭的军队当然不会给自己掌控,但若是自己贪图这个大将军的虚名,自己手下的魏国军,就名正言顺的成为了宋庭的军队,对于高层来说,自然是掩耳盗铃,对于普通的士兵来说却又不免要思索一番。

到时候,赵佶再许以杀字军或者魏国军某些将领好处,这些人便可以名正言顺的带着手下的士兵“回归”宋庭的怀抱了。

方天定哈哈大笑:“天下于我,尽是囊中之物,李元帅莫非还不懂?”

李纲听到这样离经叛道的话也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愤怒:“将军戎马边疆,于国大功,偶有奸臣挑拨,如朱勔,却以在两年前伏诛了,恶首蔡京,自缢家中,所谓梁师成李邦彦之流虽然品行不端,却于国无害。既然六贼已除,大将军自然也可以收兵了。圣上颁发了一道旨意,言大将军于国大功,勤勤恳恳,立马边塞,保天下黎民,册封将军为大将军王。将军可入城受封!”

大将军王?这是什么称呼,所谓大将军的职位,早已湮没在历史洪流之中,被赵匡胤撤去了。至于大将军,还兼封王,这是多大的荣耀。所谓何静,也没有封王,唯独作为东汉丞相的曹操,才封了王,一个大将军王,一个丞相王,时间漫漫,自己竟然能与曹操一比了?

但是方天定却没有答应,所谓最后一块遮羞布,早就在魏国成立之时便成为了一块可有可与的东西。反正要强上你大宋,留着遮羞布,不是耽误自己的发挥么?

方天定摇了摇头:“所谓一臣不侍二主,我身为魏国之臣,断然没有做宋国天下兵马大元帅的道理,这个位置,还是留给李元帅你去做吧!”

直到此刻,方天定已经将魏国,与宋国之间分得清清楚楚了。

城头之上,经过多句吼话已经渐渐失声的李纲,最后问道:“大将军,难道不在乎天下黎民么!”

方天定策马提枪,遥指杀字军大旗用暴怒的声音吼道:“因为在乎,所以反抗!诛暴宋,立大魏。天下大幸!杀,杀尽辱我汉家者,杀,杀尽天下不平事,杀,杀尽鱼肉百姓官!”

官,赵官家赵官家,有人要对你动手了。

方天定策马回身,遥指城头:“李元帅,你是文臣,穿了一身儒袍,虽然说肝脑涂地死而后已实力的愿望,但是我却要敬仰孔孟德行,孟子说天下是百姓的天下,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我不愿杀你,你宋军大统领是谁,宋军监察使是谁,宋军先锋官是谁?某总要拿一人祭刀!”

宋军元帅是李纲,宋军大统领与节度使是张俊,宋军监察使是赵桓,宋军先锋官是韩世忠。

谁人出战?

方天定作为杀字军魁首,魏国军大元帅,自然要张俊亲自出来,至于赵桓,断然不可能出来送死,韩世忠若是出马,张俊就等若于自己认输了,承认了宋军没有大统领,只有先锋官。那,还不如不战。

遂,唯有张俊出马。

既然李纲在南门布防,张俊自然在北门,谁也不知道方天定要强攻那一面,只能面面都防,却面面不好防。

听闻方天定出现在南门外的消息时,看着那放在小竹筒中也沁湿了的飞鸽传书,张俊毫不犹豫的策马南行!

张俊(1086~1154)南宋武将。字伯英。曾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也是那西军屯聚地的一名将领,所谓西军很多将领都不是出自江南的,江南的将领,恐怕都在年少时投入了反军,或者不满童贯对杭州的大屠杀,所以不想加入南宋军队。

但是历史既然从来,江南的将领也该大放异彩,只不过,却是在魏国。

本来,全江南路的人都认为新国度会叫做吴国,却不料,最后叫做魏国。吴国习惯了小家碧玉,格局太小,唯有寓意高大的大魏,才是这一代江东子弟的追求。

城门缓缓打开,那孤傲的三十六岁男子缓缓策马而出。

虽然没有见过,但是方天定知道,这人就是张俊!

那人头戴一顶银线雕翎盔,冷光流动;顶插三根红鹤尾,宛如古将复生。身穿大白织锦麒麟袍,外罩白镜镶嵌兽狮铠;坐一匹纯白扬鬃白龙驹,手持八面单尖红缨枪。好像白衣天神,浑如凌霄神将。

好生了得,难怪在童贯之下依旧能突破重重阻隔,成就将军之位。

若是这人永远不成为主和派。岂不是要流芳千古?

第十八章 雨中斗将亦或是斗帅?

晚了,抱歉,今天又去学车去了。

————

从某种方面来说,两人有很多的相似点。

都是白衣,都是用的枪,都是超一流武将。

没有错,超一流武将虽然少,但是在某些年代却很多,三国,隋唐,两宋,元末,到了后面,便没有超一流武将了,但是在民国还是有很多超一流武者的。

建炎中兴四将,最弱最水的刘光世都是准超一流武将,其他三位却都是超一流武将。

但是张俊比起岳飞和韩世忠,有一个不能用努力弥补的优势。那就是年龄!

张俊今年三十六,韩世忠二十二,岳飞刚刚二十岁。可以说,张俊正处在一个武将的巅峰年龄。

武将,若是单比斗将,自然是比的单挑输赢。三十六岁的张俊,经验已经涨到了顶点,身躯气力却也没有开始衰落,还处在巅峰。

所以,三十六岁的张俊,正是他最强横的年代。

后世所传掉在钱眼儿里的张俊那个故事,其实不只是对张俊的调戏,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轻蔑。只是没有人看出来而已,或者说有人看出来了,却不敢给别人说。

若是没有方天定,顺着靖康之耻,随着张俊封侯,随着岳飞遇害,一定会再次出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大宴。

宴席之间,有一个人,会走上前来说:“我的眼睛是阴阳眼,透过铜钱看人,能看出人的前世今生。”

然后第一个看了赵构,纳头便拜:“陛下是帝星,紫薇帝星下凡。”

看了秦桧,略显无奈道:“丞相是相星,黄道之首。”

看着其他将领,便说各人是各种将星。然后才走到了这次宴席的主角身前,看了半天,对张俊说道:“我看了半天也看不出张大人是什么,只是见到,张大人掉进钱眼儿里了。”

野史记载,这个人来自某某戏班子,是故意打趣张俊的。

张俊何许人也,打趣他?那么野史因该接着记载此人三天后暴毙戏班子之中,恐是泄露了天机。

但事实是,此人没有死。

作何解释?翻开正史就能了解了,这个人是赵构亲自安排的!

也就是说打趣张俊是赵构的意思。既然是皇帝的人,再借张俊十个岳飞的胆子,也不敢去动。

只是,赵构如何要做这样的事情,就像他老爹赵佶一样,在中秋大宴上,点名点姓说某些人贪污军饷。

只不过是警告而已。为何要警告?因为这些人是皇帝的嫡系人马,要是是普通大臣,拖出去砍了便是。还费心费神弄这么多事。

只不过这件事还透着蹊跷。就算戏弄张俊,说了赵构帝星秦桧相星也就算了,还提其他将领做什么,毕竟文官被提到的只有一个。

其实这才是赵构的真实意图。想一想,一个掉进了钱眼里的人都成为了超一流武将,而且年岁过了知天命的地步都可以横扫三军。

那么,其他的将军都是干什么吃的?赵构之前,北宋武将们身份低微。赵构给了他们足够的荣耀,却没有见到他们以实力回报。

事实上,赵构慌了,此时,正是岳飞被害,韩世忠隐退之后,朝中唯独留下张俊这一位硕果仅存的大将,反观金国,却出了个海陵王。

所以赵构无时无刻不在找寻机会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