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亡宋 >

第123章

亡宋-第123章

小说: 亡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朔风飞扬,虽然没有明说是指的某一处的战争,却也能大概感受出,这首歌是写的朔州的战场。

千古过后,依然有人记得那一场场大战,而此时此刻,吕姬皓却逃到了朔州。

根据例行程序,吕姬皓曾经向刘世光发过一次求援书信。

当然,根据例行程序,刘光世立刻上报朝廷,并且附录天降大雨,路途湿远,欲救山阴,有心无力。

末了,因为刘延庆国家中流砥柱的身份,钦宗还不得不赞扬刘世光为国家为朝廷保全了战力云云。

虽然战时,刘光世未去救援,但是吕姬皓带领三百多人投奔之时,刘光世却显得却显得很热心。

大摆酒席,迎接吕姬皓。

时年,刘光世三十七岁,吕姬皓四十岁。加之都是曾经的征辽军的一员。所以十分熟络。(刘光世是保定军的将军,但是西军改做征辽军的时候刘光世刘光国刘延庆三人皆是加入了征辽军。)

刘光世举起酒杯:“吕哥,不是刘某不救你,不救山阴,而是连日大雨,兵卒们过不去啊。”

吕姬皓心中冷笑,完颜宗弼的铁浮屠的铁掌都没有陷入淤泥里,你手下的兵卒是泥菩萨不成?但是口头上却笑道:“不必内疚,山阴丢失,我也不想的,只是连天大雨,金贼偷袭,实在难以保全啊。”

好在刘光世提到了天降大雨,朝中就算有人想以此败作为把柄对付吕姬皓,他的人也能在大雨上做文章。

到时候吵着吵着,陛下也该知道朝中那些将军是真正的能打仗的,断然不会对付于他。

刘光世装模作样的点了点头:“我已上书圣上,写明了这次战争的经过,此过断然与吕兄无关,吾父与兄也已近上书,相信吕哥没有多大事情。”

吕姬皓端起酒杯道:“那此时便麻烦你们了,等这一顿酒席之后我还要去太原,也不知道节度使会如何处置我。”

节度使,便是张俊,当年张俊成为西军统领,后来李纲退出西军势力,所以张俊名正言顺的成为了西军的头领,自然要假节,而这个节度使假节的本来应该是西京路,无奈西京已然成为了京城,西京路也就是京畿了。

所以张俊节度西军,不管理地方。

但是节度使还是有很大的权力的,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若是张俊因为吕姬皓此次战败,直接处死他,旁人也无话可说,就如同当年童贯处死梁红玉的父亲一样。

只是,刘光世哪儿可能不知道吕姬皓是张俊的人,敢问这么屁大点儿事,张俊可能惩罚自己的手下么?

断然是上书求保吕姬皓,也不可能有半点儿责罚。

而张俊如今坐稳了西军统帅的位置,也不怕有人借口对付他,根本无所畏惧。所以吕姬皓根本没有任何事。刘光世三父子也不过做个顺水人情罢了。

席后,吕姬皓重提旧事,然后带着三百亲卫直奔太原。

南京城中,方天定开始整理包裹,北方战事诡异,方天定不得不小心。随即决定,立刻出发,镇守真定府。

方腊放下国事,到了东宫,找方天定谈了很久,最后方天定决定,带着赵敏一起去真定府。

方腊也不是为了其他,就是为了传宗接代,你要强求还是个半大小孩儿的方毫给他生个孙子,当然不现实。

所以只有方天定了。

方齐,只是第三代的第一个男丁而已,方家总不能只有一个男丁吧。

而直到此时,方天定才想起,江家王家的托付。

方毫如今在北疆驻军,只是孤身一人,王妃也没有跟着去,着实不太好。

作为戍边的将军,方天定当然知道戍边的军人都是过的怎样的生活,哪怕他们是将军。

七百背峞军与方天定一道出发,由于赵敏不会骑马,也不适合长时间骑马,所以背峞军中有了一辆马车,走的稍慢。

一千背峞军,数量从来不变,除去代统领,总共就九百九十九人。

七百人一直跟随着方天定,剩下的三百人,被方天定派了几次任务,最后留在了开封,暂时作为方杰的亲卫。

让方天定觉得同病相怜的是,方杰的妻子带着女儿在年初便一起去了开封。

算一算时间,方杰的女儿竟然已经三岁了。

方天定还记得,当年第一次看见方毫时,方毫也就三岁,方杰不过七岁。晃眼之间,自己竟然已经二十六七了。

1126年,这个年份让方天定很是担心,这么久之后,方天定已经忘了推算公元纪年了,直到年关,再一次推算时,才想起,如今,就是1126年。

加之金兀术南下,真的是不得不让人担心其中的诡异。

历史难道依旧会重演?谁都不知道历史的走向,方天定能做的,就是在力所能及的地方,改变固有的东西,让这个天下,更安生。

车队一路北上,直到真定。

方毫看着远处坐落的城池,如同山间云里,北去是无边北漠,而此地,却是山间谷地。

虽说是谷地,却不如说是小平原。

远处城外分明站着很多人。

方天定的目力多好,一眼便看出了那个为首的银甲金甲将军。不知为何,这让方天定想起了大话西游中的孙悟空,黄金圣甲,盖世英雄。

而远处,方毫所在之处,一眼看过来,方天定那匹大黑马也太过显眼。

虽然不是战马,但是这批黑马实在太过神骏,方天定决心,把它训练做战马,并且要亲自训练。

方天定的队伍缓缓前进。直到真的看得清城门外的一切。

相聚三丈,方毫单膝跪地:“拜见大元帅。”

方毫跪地,在场的兵卒将军当然也只能跪地。

而在场很多围观的百姓也跪地了,他们跪的不是大元帅,而是保护帝国的战神。

当然,百姓们是双膝跪地,兵卒们是单膝跪地。

方天定翻身下马,扶起方毫,照着胸口擂了一拳,哈哈大笑道:“好小子,一年多没见,壮实了不少啊。”

此时,赵敏的车子也停了下来,方天定掀开帘子,拉下了初为人妇的赵敏。

方毫站在一边:“大哥,听说你又成亲了,这是嫂子么?给嫂子见安了。”

赵敏微微屈膝:“见过小王爷。”

方天定哈哈大笑:“你小子,对了,我已经给父王提起过了,给你找一门亲事。”

方毫苦笑道:“没这个必要吧。”

方天定哈哈大笑:“怎么没这个必要,要不是父王揽着,母后非给你找五六七八个妃子不可。”

当方毫起身时,在场的兵卒都已经起身了,但是百姓却都还跪着,方天定拱手道:“乡亲们都起来吧,真是折煞小王了,小王可受不起如此大礼。”

一位跪地的老儒生抬头道:“大元帅您,震慑胡人不敢南下,如今宋国正经受战事,而我大魏国却没有事,难道还受不起我等一拜?”

方天定笑着扶起了老儒生:“你是饱学之士,自然知道跪我是不合礼数的。”

跪拜礼一般是对君王,或是小官对于大官才行的礼数,比如方毫拜方天定,便是合理的。

那儒生却恭敬道:“尊重,是对于德高望重之士必要的礼数,大元帅年龄虽然不大,但是却保护黎民不受贪官侵害,不受外敌侵扰的大德之士,如何受不起我等尊重。”

方天定才有些愕然,原来,这六年来的一切,还是有人记得的,当一个人的功绩受人尊敬,被人铭记的时候,那种成就感,恐怕是天下最满足的感觉。

方天定才再次郑重道:“天下兴亡,王朝更替,不管是哪一代的官吏都有贪,腐之辈有奸诈之徒,我方天定能做的,只能是让我大魏国国土之上,尽量少出现贪,腐,让大魏国之外的敌人,不能攻击我大魏,让我大魏兴盛。大丈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皆是我被应为之事。我名为方天定,便是看不得天下动荡。若是有能人志士觉得我做的对,可以参加我大魏军队,也可以直接投书于我,自表才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之者,喂为为之。不为之,不言之。言之,则行之。”

在场也有诸多儒生带着学生前来,如此一闻,很多学生皆是起身喝道:“我愿参军!”

方天定看着学生们笑道:“若是熟读兵书,懂得战法,做一祭酒亦可,参军不一定就是做兵卒。做谋士,也是参军。若是不懂军事,回到学堂努力读书,等考取功名,做勤政爱民的好官,做参验科技的术科学士都是报国,诸公谨记!”

其中一名学生上前一步,对着方天定三次做辑拜道:“学生何德何能当得起大元帅一个‘公’字,学生略懂军事,愿做一谋士报国,以期来日,对的起这一‘公’字!”

方天定欣慰的点头:“你叫什么?”

“学生,杨崇。”

第八章 朔州之战(6)

1126年二月初三。

兀术三万大军兵临朔州城下,竟然直接扎营。

说的难听些这叫明目张胆,但是兀术有明目张胆的实力。

就在这一天之前,刘光世派遣手下王德布防代县山口。

朔州地形奇特,应县山阴县被兀术占领之后,整个朔州能到宋国的路途就不多了,而唯一能通过辎重粮草的地方,就是代县道朔州的山口。

这里,两座高山中有一条山谷,长达三十二里。而代县到朔州一共才一百里里的样子。

若是从山顶到武宁亭,虽然可以过人,但是军马和战车很难通过。

所以,若是代县山口失守,那么朔州就陷入死地了。

代县的山口,就是历史上永远都会有浓墨重彩的一笔的雁门关!

辽朝时,雁门关便是宋辽两国的分割线。而代县也不属于朔州,而属于沂州。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

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其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雕嵌“天险”、“地利”二匾。

东西二门上曾建有城楼,巍然凌空,内塑杨家将群像,并在东城门外,为李牧建祠立碑。

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仍写出了雄关的豪迈气势:“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流传至今。

若是方天定到了雁门关,一定会好生看看那城门楼,因为有一位传奇人物曾经在雁门关写下过一副对联“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

那位传奇人物就是傅山,说道傅山,可能没人知道,但是说道七剑下天山中的傅青主,恐怕无人不知。而傅青主其实就是傅山。这位在武学医学诗歌道家兵法上都有惊人成就的人物的确数百年难出一人,可惜奸雄吴三桂带领清军入关,傅山一生传奇化作晚年沧凉,才会有《七剑》问世,告慰这位英雄人物。

而傅山先生所书的“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对联也在日军侵华时连同李牧祠堂城门楼子一道化为灰烬了。

当然,此时此刻,傅山先生还没有来到人世,自然没有那副对联,但是李牧祠堂却完完整整的保存在这儿,李牧祠堂,若是留存后世,却是要比什么丞相祠堂,什么关二爷塑像要引人的多。功成不拜相,战胜未封侯。一代名将,深藏功与名,唯一祠堂而已。

雁门关,就连金庸写天龙,也把雁门关作为了最重要的场景,第一章和萧峰远赴北国,两次都遇到了宋辽战争。

便可以看出这兵家必争之地的重要性。

对于宋国,雁门关就是守护中原的最后一道屏障。对于辽国金国,雁门关就是进入中原富庶之地的钥匙。

当然,辽国直到如今,也还不知道中原是富庶之地,是大片大片的平原,金国之所以知道并且恋恋不忘完全是王黼的‘功劳’。

刘光世之所以派遣王德镇守此处,是有原因的。

世人皆知刘光世乃是中兴四将,但是世人又知刘光世是个怂货,那么到底什么是世人不知道的?那就是刘光世对于南宋建立的功勋不低于其他三位。

其中原因有两点,其一,高宗赵构和张浚两人督战以死相逼(高宗是以自己的死相逼,张浚是下令南退一步者斩相逼)。其二,就是刘光世手下其实有三员大将。

其中最厉害的就是王德。

而此时此刻,其他那两员大将,还未加入刘光世麾下,或者根本没有投军,总之还未成为刘光世手下将军。

算个加减法,刘光世手下三员大将减去刘光世的自私和无知等于张俊韩世忠岳飞三人功绩的平均数。那么作为三员大将之首的王德,起码比得上三分之一个岳飞。

如此,就能很直观的看出王德是怎样的一个人。

北宋初年缺将领,北宋末年倒是不缺将领了,却缺少谋士。所以能在这个时代作为将军的都是文武全才。

南宋中兴四将无一弱手,就算是未上四将之榜的刘琦都曾经以三万大军打败过兀术的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