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高科技军阀 >

第243章

高科技军阀-第243章

小说: 高科技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炮观测所,依据精确测算,引导280毫米重炮向港内的俄军战舰射击,俄舰多数被击沉,双方的对峙局面瞬间失衡,俄军自此一败涂地。1905年1月1日,俄军将领无心再战,主动向日军请降,旅顺遂落入日军之手。

为了吹嘘日军攻克203高地的“赫赫战功”,日俄战争结束后,乃木希典以203高地的谐音将此山改名为“尔灵山”,并且修建了一座高形似日式步枪子弹的纪念碑,碑体是由战后在这里搜集的炮弹皮、废旧武器冶炼铸成。在此战中失去了两个儿子的乃木希典还亲笔手书碑铭并赋诗一首:“尔灵山险岂难攀,男儿创业期可艰,铁血履山山形改,万众敬仰尔灵山。”

尔灵山在当年见证了日本陆军最为辉煌和荣耀的时刻,但是在今天,这些辉煌和荣耀,却即将不复存在。

一轮红日从浓重的烟雾中lu出脸来,可能是在黑暗的洞里呆得太久了,张大的瞳孔如同蝙蝠一样不能立刻适应阳光的照耀,矶谷廉介只好眯起眼睛。但是等瞳孔重新适应白日的强光之后,他突然吃惊地发现,大地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幅何等生动壮丽的战争画卷。

眼前是一望无垠的海面,在遥远的东方地平线上闪动着粼粼波光,显得说不出的静谧和美丽。但远处的山地,已经在一夜之间,被来自于日本人所一向瞧不起的中国人的战争机器碾得粉碎。

在这些天里,中国飞机不分白天黑夜从长空掠过,大炮在远处喷吐着火光,数以百计的包括战列舰在风的大型水面舰只在海口游弋,在这片注定要成为战场的土地上,到处都有燃烧的堡垒,阻塞的河流,扭动和呻吟着的生命,已经凝固和将要凝固的尸体,以及无数深深浅浅的弹坑和堑壕。

现在的尔灵山阵地,则出奇地宁静。

矶谷廉价的大脑此时完全是一片空白。

矶谷廉介是兵库县出身,旧筱山藩士矶谷次郎的三男。矶谷廉介190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6期,1915年陆军大学毕业。1916年任职于参谋本部,1917年被派遣到中国,曾驻在广州,支持孙中山的广东**政府,后升任大佐,来到旅顺,担任步兵第13联队大队长。

矶谷廉介被公认是日军中的“支那通”来自他一直专注于中国长江以南的政治、军事动向,尤其关注孙中山及其中华**党系统的动向。在日本陆军中,“支那通”一共分为“北支派”和“南支派”,其北支派主要重视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支、满洲,而南支派是关注中华**党人,主要注意孙中山的动向。因此两者存在很大的不同,而且对日本陆军制定对华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在日本陆军领导层,也分为“欧洲大陆派”、“英美派”、“俄国派”、“支那派”四派,相互之间充满着矛盾和争斗。这也是导致日本对华政策一直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

矶谷廉介对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不止一次的说,“称为‘支那通’的军人也必须分开来看,不能一概而论。作为军人,详细调查、分析中国的国政、国防、军事力量、民情,报告给上司参谋本部,以备战争,具有这样共同的任务。但对中国的关心的方法、理解的方法却有很大的不同。”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随着富国强兵政策的实施,也开始了对“亚洲大陆”的经营。其首要目标就是朝鲜和中国。为此,日本陆军部不断派遣陆军人员到中国,侦查中国的国情和搜集中国的情报,而矶谷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对中国感兴趣的,在陆军士官学校毕业之际,他说:“我学校的成绩都可以,总之希望去支那,不想进陆大。”

在中华**党受日本支持在广东起事之后,孙中山即自称大元帅,而广东人民及中国南方各省军阀却称他为“孙大炮”,但矶谷廉介却不如此认为。他一直视孙中山为“老师”。1908年在得到了陆军部的命令之后,矶谷廉介首次在上海访问了孙中山。在这次和孙中山会见之后,对中国更加“关心”的矶谷廉介在1911年辛亥**爆发后,决定在孙中山手下工作。

对于日本军部支持中华**党在广东举事,矶谷廉介其实是非常不赞成的,那时的他,在通过对中国南方的情报侦察之后,已经发现了那个在江西悄悄崛起的年轻的“高科技军阀”。

矶谷廉介对杨朔铭进行了一番研究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和一心将自己贡献给支那人民的孙逸仙不同,这个叫杨朔铭的年轻军阀是在为自身和妻家以及背后的海外华商的利益而接近英美,并且受美国财团控制,他们共同采取抗日排日的政策。这个人从心里并不信赖任何人,在中**阀的有力者中,与自己国民的将来相比,将自己、自已的一族或支持自己的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很多。但这个年轻的军人却能够完全的、充分的理解这样的风气并且身体力行。”

但对于这位年轻的军阀,他却并没有引起过多的关注,直到那场发生在广州的灾难性的大空袭。

在那次空袭中,矶谷廉介一直认为,是天照大神的佑护,使他躲过了这场灾难。

对于把中华**党领导层和军政府要员一锅端掉的杨朔铭,矶谷廉介可以说恨之入骨,他意识到了这个人将来会给日本带来多大的灾难,因此他开始对杨朔铭关注起来,但陆军部并没有对矶谷廉介的警告引起重视。而矶谷廉介不得不考虑自己来完成对敌人的“研究工作”。

而现在,被调到旅顺的矶谷廉介,已经不可能完成他给自己下达的任务了。

此时矶谷廉介脚下的堑壕大多都已经被炸塌,壕沟里或坐或卧着许多血迹斑斑的伤兵。参谋长躺在一块帆布上昏迷不醒,他蹲下来,旁边的一位医护兵在对他说什么,奇怪的是,他根本听不见对方的声音。他只看见人们的嘴巴都在一张一合,好像抛在岸上快要**的鱼一样。

完了,我已经听不见了。矶谷廉介的心里升起一阵悲凉。

在阵地的前面,到处都是股肱交错层层叠压的残破碎裂的尸体,分不清哪些是敌人的,哪是自己人的。火红的太阳出没于硝烟之中,将亘古不变的宁静的阳光一如既往地慷慨照耀在满目疮痍的战场和死去的士兵身上。

矶谷廉介的目光继续在阵地上茫然地扫视着。活着的日本士兵都用一种劫后余生的绝望表情迎接他们的长官的到来,现在只有这位被大炮震聋耳朵的联队长能够读懂他的士兵这种求生的语言。这是一支即将被粉碎的队伍,他们原有数千人,站起来好象树林一样密集,但是当他们在这块写着日本陆军过去辉煌和光荣的阵地了七天七夜之后,这个联队有生命的士兵加在一起已经剩下不到六百人了。

矶谷廉介突然意识到,这可能是他军人生涯的最后时刻到来了。

远处又出现了敌人进攻的队伍。

在氤氲蒙蒙的阳光下,那一队队中国士兵的身影好象在幻觉中无声无息飘来的僮僮鬼影,让人觉得眼前的这幅画面仿佛不太真实,而更象是一场恍恍惚惚的梦境。

永不停止的噩梦。

“……请大家坚持战斗吧要记住,你哪怕还剩下一个人,也要战斗到天黑。天黑以后,援军就会赶到并发起反攻……我作为你们的长官,为你们的英雄行为感到自豪。日本帝国的军人们看看你们面前,敌人肮脏的尸体布满阵地,战友的遗体尚未冷却,我们没有理由停止战斗……退却和投降一样可耻”

尽管他说得慷慨激昂,但他已经无法听到士兵们的回应了。

看着快速接近的敌人,他俯下身来,困难地拾起了地上的一支枪,走进士兵的战壕里。

而当他走进战壕里的时候,这才发现,手里拿着的,竟然是一支中国制造的“花机关”冲锋枪。

这只枪,应该是缺少速射武器的日本士兵从战死的中国士兵手中夺过来的。

现在对于这种“花机关枪”,日本士兵已经非常熟悉了。

这种配有50发弧形弹匣的冲锋枪,主要装备来自于江西的中**队。而正是这种冲锋枪和他们的主人,让日军官兵吃够了苦头。

在生死存亡的时刻,一向高傲的日军官兵,也不得不低下头来,在弹药用尽后,抛掉了那些笨重的步枪,千方百计搜集敌人的武器作战。

而能捡到这种枪和弹药的人,往往就多一分活命的机会。

只是现在,矶谷廉价已经说不上自己是幸运还是不幸了。

而到现在为止,矶谷廉介怎么也不愿意相信,中国人的工厂,现在竟然能够生产出如此先进而可怕的武器。

战斗再度打响,猛烈的炮火和硝烟瞬间又笼罩了日本人的阵地,中**队再次投入重兵对尔灵山进行争夺,惨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直到半夜,援军才终于赶到,身受重伤的矶谷廉介随同伤员撤下了阵地,那时包括轻重伤员在内,他的联队活着的官兵已经不足一百人了。

就在第二天下午,噩耗终于传来,尔灵山高地失守,被中**队夺占。

听到这一消息的矶谷廉价,和战友们在病房里失声痛哭。

在矶谷廉介历经九死一生回到日本后,接受新闻记者采访“尔灵山战役”的时候,仍然禁不住泪水横流。

“你们知道什么叫打仗么?你们没上过前线,不可能知道,你们不可能知道,而我经历过。我们泡在血水里打仗,中国人的坦克在死人堆里碾压,那些死尸竟然也会发出吱吱的惨叫声,跟受酷刑的老鼠一样,你们听见过吗?……”

“……那时的战争,已经和日lu战争时不一样了,我们非常注意修筑坚固的工事,上级也是这么要求的,我们的战壕都挖得很深,但最后都被炸成了坑坑洼洼的平地,敌人的枪弹跟下雨一样;飞机炸,大炮轰,坦克碾,死人其实就是一眨眼的事情……”

“……我们的战壕被炸平了,就用尸体垒起来做掩体,上级为了激励我们的士气,鼓励我们这么做,还管它们叫‘叹息之墙’和‘肉城’敌人射来的那些机枪子弹打在这些人肉掩体上,发出‘噗噗’的响声,死人的脑浆、腐肉、污血溅得到处都是。时间一长,就粘结在脸上,用刀子都刮不下来……到后来死人太多,我们干脆就在死人堆里打滚,有时打得麻木了,什么声音也听不见,脑子一片空白,连自己都感到奇怪,不知道自己是活着还是已经死了……”

“……天皇号召我们惩戒暴支,保卫满蒙,我们大家都很想打胜仗,可是喊喊口号就能打胜仗么?要知道,帝国陆军的士兵,冲锋陷阵从来就没有怕死过。你们也知道,人到了不怕死的时候,就没有打不败的敌人,更何况是那些让人不齿的支那军队。可是等我们同支那军队一交手,才发现我们以前对战争的全部认识,包括精神、武器、战略方针、战术原则,以至于战争经验、体验、思想准备等等,全都失去作用”

第256章 猎鲨夜袭

“……你们大家谁见过成百上千架飞机在头顶上轰炸扫射?那些炸弹机枪子弹就象雨点一样落下来。我们在山顶的军队没有防空武器,等于光挨打不还手。更糟糕的是,大家一开始谁也不知道应该怎样躲避飞机,所以在战斗初期我们就吃了支那飞机很大的亏,伤亡惨重……”

“……我说的,都是事实,都是是靠千千万万帝国将士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日本的官方史书以寥寥数语记载下了这样的事实:“……一九二一年六月下旬,帝国陆军在辽东半岛同支那军作战失利,防守旅大的主力六个精锐师团几乎全部被击破,官兵伤亡达七万余人……横山彦六中将自杀殉国,另阵亡少将以上师团长、旅团长共七人,联队长、大队长达三十余人……”云云。(《日支战争大事记?卷四》章

在满洲地区的日军在近三十万中**队前赴后继的英勇打击下,伤亡近十万人,反击乏力。

承德,避暑山庄。

杨朔铭仔细地看完了前线的战报,又取过几天前发来的战报对照了一下,问道:“日本人的那两艘战列舰‘扶桑’号和‘山城’号,发现了没有?”

“没有。”军官回答道,“我军占领203高地之后,即调来305毫米重炮轰击港内日舰,已确定击沉战列舰二艘,但均为日军当年从俄国海军俘虏之旧舰,并无此二艘巨舰在内。据俘虏之日本水兵称,此二舰于战前已离开旅大,可能已经返回本土。”

杨朔铭点了点头,军官敬礼后告辞退出。

看到杨朔铭似乎显得有些烦乱,蒋百里不由得问道:“瀚之在担心日本海军?”

朔铭回答道,但目光仍然没有离开桌面上的地图,“要是海上咱们打输了,陆上打得再好,也是没用。”

“打了这么多天,海上的主力决战一直没有打响,是让人有些揪心,但我可不觉得咱们会打输。”听了杨朔铭的回答,蒋百里有些不以为然的说道,“咱们五万吨的巨舰有十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