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高科技军阀 >

第100章

高科技军阀-第100章

小说: 高科技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老说的不错。”袁克定说道,“大总统府铁甲车队那边,还得烦劳瀚之多多帮忙。”

为了让“参战军”成为队的楷模,袁世凯可以说下了很大的功夫,他在“参战军”编练之初,便成立了参战军军官教导团和参战军军士教导团,受训者当中的军官都是北京讲武堂和保定6军军官学校的优秀毕业生,以及各省的优秀初级军官。军士则来自于北洋军各6军师和接近北洋的军队中有一定文化的优秀士兵。在教导团的基础上,袁世凯派员分赴安徵、江苏、江西、河南和山东等地招募士兵,很快便招足了1o万人,编成了5个师,编制仍然采用北洋军的编制,使用的武器装备全部是最新式的,和原来的北洋军各6军师所不同的是,参战军还配备有专门的航空侦察部队和战车部队,以及专门的重炮部队。而这些新式的武器装备,当然全部来自于杨朔铭的贡献。

“没问题,云台兄放心好了。”杨朔铭说道,“我还专门为大总统设计了一艘‘6地巡洋舰’,不日即可完工运来京城。很快云台兄就可以见到了。”

袁克定听到“6地巡洋舰”这个词不由得微微一愣,对军事所知不多的他不知道杨朔铭所说的这个“6地巡洋舰”是个什么东西,但他出于对杨朔铭的景仰,大体猜测应该也是一种先进的新式武器,想到在父亲的登极大典阅兵式上又多出一样能够讨父亲欢心的东西,他的脸上全是开心的笑意。

袁克文看到异母兄长脸上的自得之意,不由自主的皱了皱眉。

袁氏兄弟的表情杨朔铭全都看在眼里,他在心里暗笑了一声。

在演习结束后,杨朔铭婉言谢绝了袁克定的招待,率先告辞,过不多一会儿,袁克文也离开了。

“您现在是要去曦雪姑娘那里吗?”在汽车里,杨朔铭的司机兼警卫刘东滨笑着问道。

“我今天有这个安排吗?”杨朔铭回想了一下自己今天的日程安排,有些奇怪的问道。

“不是不是,我就是随便问问。”刘东滨笑着摇了摇头,指了指窗外不远处的一辆汽车说道,“您要是不过去,袁二公子怕是就要抢先了,听说在遇到您之前,曦雪姑娘一直是他捧着的。”

“我知道。”杨朔铭看了看车窗外渐渐消失的袁克文的汽车,微微一笑,“这位袁二公子是个聪明人,不会和我抢女人的。”

“夫人说了,您要是真的喜欢曦雪姑娘,她就给曦雪姑娘赎身,接到府里。”刘东滨认真地说道,“只要您给个话儿,这是夫人早上j待让我空和您说的,她说要是等她让别人梳了头,就来不及了。”

“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她竟然还为这事上心了。”杨朔铭想起了爱妻那娇嗔的脸,笑了笑,他转念一想,点了点头,“好吧,接回来就接回来吧。对于她们,我还是早点儿安排吧,省得到时候出1子。”

听到杨朔铭说出的后一句话,刘东滨不由得愣了一下,但他没有说什么,而是转头问道:“您现在打算去哪儿?”

“去京华钢铁公司,我要去看看那里的职工学校。”杨朔铭说道。

第129章 人才的硬道理

江西,南昌,“信义恒”钱庄。

“看到没有,这些从海外汇回的资金,都是用来办职工学校的。”

“办学支出占用资金如此之多,但瀚之却好象毫不在意。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你有没有想过,敬业,除了实业之外,还有什么可以用来救国救民?”

“现下时兴的说法,一提到救国救民,就是所谓的铁血统一,富国强兵,”钱庄经理牛敬业笑了笑,对提出这个问题的老板傅孝文说道,“我才疏学浅,比不上那些动不动就洋洋洒洒千字万言在报上高谈阔论的才子,您这个问题,其实应该当面问瀚之本人才对。”

“瀚之本人虽然不在这里,但我却知道他的答案。”傅孝文晃了晃满头花发的脑袋,一双深陷的眼睛放出光来。

“您是怎么知道的?”牛敬业笑着问道。

“就从这些钱的用途上。”傅孝文指了指放在桌子上的帐目清单,“答案就在这里。”

“愿闻其详。”牛敬业好奇的问道。

“国兴必先教育兴,强国必先强教育。”傅孝文说道,“除了实业之外,只有教育可以强国、兴国!教育甚至可以称之为国兴国强之根本!”

“您要是在报上这么说的话,我估计会有很多男女才子不高兴了。”牛敬业想起了最近报纸上连篇累牍的关于“国体变更”“帝制强国”的文章,呵呵笑了起来。

“他们整日里喊着强国,其实都是舍本逐末的无益之争。”傅孝文的脸上现出了不屑之色,“日本之所以强于我中华,首在教育。”

“是啊!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即实行全面开放之政策,为学习西方政治法律制度和科学技术,选派大批青年和官员赴西方留学,国内又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几十年内,日本便跻身于列强之中。”牛敬业叹息道,“其实有这么一个强邻在身边,以振兴教育为基,进而富国强兵的例子摆在那里,咱们中华本该做得更好才是。”

“非是国内有识之士不重视,而是受限于财力,因而只能望学兴叹。”傅孝文苦笑了一声,说道,“象咱们傅家,这些年办学的状况,你也不是不知道。”

“瀚之这一次将这么多的资金投入到了办学之中,而且所办的多数是职工学校。”牛敬业说道,“我想,现在咱们都能明白这当中的关节了。”

听了牛敬业的话,傅孝文点了点头,此时一个一身月白色裙装的姑娘端着一个精美的青花瓷壶走了进来,她低着头来到了傅孝文和牛敬业坐着的桌前,取过两个漂亮的五彩茶杯,给二人分别斟上了烹好的香茗。

随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弥漫在了屋内,牛敬业不由得赞叹了一声,他轻轻端起了茶杯,闭上了眼睛深深的吸了一口空气,细细地体味着茶香所带来的愉悦之意。

“瑶儿的茶烹得越来越好了。”傅孝文也和牛敬业一样,深深吸了一口茶香,笑着看了姑娘一眼,“在这边儿,也只有瑶儿的茶烹得能让我下得去口。”

听了长辈的夸奖,姑娘的脸微微一红,她露出了一个羞怯文静的笑容,没有说话,而是静静地侍立在了一旁。

“瑶儿象是又长高了些,人也出落得更秀气水灵了。”牛敬业看着傅孝文的养女傅卓瑶,感叹了起来,“我现在还记得,上一次她病重的样子。眼看着人就要不行了,但几针药打下去,愣是救过来了,所谓的起死回生,也就是这个样儿吧。”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傅孝文怜爱地看着身边的女儿,感慨道,“也可能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如果不是因为要救她,咱们也不会认识瀚之。”

听到了杨朔铭的名字,傅卓瑶的眼睛微微一亮,她象是害怕两位长辈看到一样,只是在那里微垂着头,但两位长辈的话,她一个字也没有漏掉。

“其实按照瀚之的招生标准,瑶儿也到了上大学的年龄了。”

牛敬业呷了一口香茶,一边品味着茶香,一边说道。

“亏了瀚之的关系,咱们江西的男女学生进京就学的,比往年多了十倍。”傅孝文看了看身边的女儿,问道,“瑶儿想不想去京城上学读书?”

“瑶儿也想去京城上学,只是舍不得爹和娘。”傅卓瑶轻轻地按揉着傅孝文的肩膀,柔声说道。

“那还是去吧。”傅孝文惬意地享受着女儿的按摩,笑着说道,“机会难得,毕竟现在他杨瀚之还有钱供着赣省子女上大学,以后谁知道呢?”

“是啊是啊。”牛敬业放下了茶杯,点了点头,“我都担心他以后会负担不了这些费用。”

“瑶儿进京后,一定要先去杨将军府上,***杨夫人的救命之恩。”傅孝文拍了拍女儿的手,郑重其事的说道,“要是没有杨夫人送来的药,爹现在怕是就看不着你了。”

“女儿明白。”傅卓瑶点头答应道。

“京城乃是虎踞龙盘之地,他杨瀚之这一次去的容易,想要出来,怕是难了。”傅孝文想起了远在北京的杨朔铭,叹息了一声。

“只怕未必。”牛敬业象是想起了什么,不露声色的微微一笑,说道。

湖北,汉阳,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

“日款共计四千五百万元已于昨日结算清楚,担保条款也已作废,从即日起,汉厂即归为‘人和’名下,再无受日人牵制之理。”

“订购之新高炉已经从美国启运,所聘之美国技师已经先期到达。”

“公司会在未来的几个月内在附近建立一所大型的职工学校,职工子弟以及非职工子弟都可以在那里得到教育,教师的工薪绝对要比境内任何一家学校给的更加丰厚,住房也将由公司提供。”

听着公司方面负责人的保证,孙珲的脸上现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

对于这座中国目前最大的煤钢联合企业,他总算是可以给远在北京的杨朔铭一个交待了。

“杨督办对汉厂一直期望甚殷,此次不惜斥巨资收购,就是为了让汉厂重焕生机,重新成为咱们中国钢铁工业的龙头。”孙珲看着一屋子的汉治萍公司负责人,沉声说道,“希望这次的输血,能够物有所值。”

听了孙珲的话,所有的人全都连声称是。

“为使我国钢铁工业后继有人,杨督办一再交待,要办好这职工学校。”孙珲接着说道,“这一块儿必须要尽快落实,杨督办届时将亲来视察,如果没有办好……”他的目光变得凌厉起来,一一扫过在座的众人,“我想就不光是卷铺盖走人这么简单了。”

“请孙先生放心,公司会尽最大的努力为学校提供最好的保障,两个月,不,一个月,一个月以后,学生们就可以在学校里上课。从今以后,公司将有专项的经费保障教育开支,当然教师的待遇也将是最好的。”

“没有教育,就没有公司的未来。以公司现在的财力,完全可以承担为公司职工子弟,以及附近的居民子女提供免费地义务教育,这是公司现在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孙珲说道。

听到“免费”这两个字,一些人的头顶又渗出了汗珠。

到现在为止,由于汉治萍公司成为人和公司下属企业的过程来得太快,让这座中国老牌的钢铁企业的许多人还没有完全的适应。

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是由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而来,是中国也是亚洲最大的煤炭钢铁联合企业,“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到1917年,这座企业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员工8000多人,年产钢铁90000吨,铁矿55万吨,煤63万吨的大型企业,钢产量占中国全年钢产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由于汉冶萍公司是中国唯一的新式钢铁联合企业,控制了汉冶萍公司,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重工业。因此日本人才会专门在“二十一条”当中提出来汉冶萍公司“中日合办”的条款。

汉冶萍公司其实和日本人早就有业务和贸易方面的往来。在成立之初,由于财力窘迫,汉冶萍公司向日本人借了不少的款,到1911年为止,汉冶萍公司总共用款3200万两白银,除去1000万两本金之外,其余2200万两都是向日本人借的款。日本人的借款附有极其苛刻的条件:借款要以厂矿的财产和铁砂为担保,期限为30年,铁砂除汉阳铁厂自用外,必须先销售给日本人,铁砂的售价由双方议定(实际上是日本人单方面定价)不受国际市场的价格影响,日本的八幡制铁所可以预购,等等。根据这些条件,从1908年到1915年,日本每年从大冶铁矿运走的铁砂达7万余吨,这使得汉冶萍公司实际上已经受制于日本商人。为了摆脱这种不利的局面,袁世凯曾经一度打算要将汉冶萍公司收归国有,但还没有等到他动手,日本人抢先弄出了一个“二十一条”,尽管“二十一条”最后随着中日战争中国方面的胜利而取消,但汉冶萍公司被日本商人控制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而现在,这座中国最大的煤钢联合企业被杨朔铭用从海外赚取的大把美元收购,成为了人和公司的下属企业。从这一天起,汉冶萍公司将成为真正的中国钢铁企业,不再受制于日本人。

“职工学校现在看起来虽然花费巨大,但却可以使几代人受益,实在是天大的善事……”有人附和道。

“兴办职工学校当并不仅仅是在做善事,办这个学校实际上更多地是为了公司,”孙珲说道,“大家可以想一想,十多年后,接受到教育的公司子弟,最终将成为公司所有财富的一部分。而未来他们为公司创造的价值,远非今天公司支付的学费所能相比。”

“现在除了小学之外,我们还可以办中学,将来还要办大学,当然我们还要建技术学校,现在公司里没有一所高等学校,更没有一所技术学校,所以杨督办才要求我们把这些全部建起来,尤其是技术学校,可以向公司提供现在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