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茉莉花开时 >

第37章

茉莉花开时-第37章

小说: 茉莉花开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风结合起来,当电吹风划落到地上的时候,实际上这个过程也在进行着,这时娴的母亲进来,发现了这一切。面对母亲和老王的追打,娴应该是冷眼旁观的,甚至会笑。同时,一岁多的芝站在一旁,也在看着这一切。
  杨磊:对于后面芝变态性格的形成,是不是铺垫的不够?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关于影片的讨论(2)
侯咏:实际上做给观众看的,只要突出两个点,一是娴的母亲发现女儿与老王通奸;另一个是娴抱着芝大闹国光美发厅。这两件事情都是在芝面前发生的,也就同时表现了芝动荡的不正常的童年。
  张献:我们要改变原小说中,娴好像是那种经历过一些事故的人这种印象,要打破原来那种比较抑制的美,让她的反应更加自然一些,让她更是一个懵懵懂懂的不慎进入这些事件的一个人,不去管她是喜欢孟老板还是喜欢拍电影,只是她的生活被这些事情打开了。应该加入一些原来没有的天真的东西,如果这样的话,当她面对母亲的死的时候,她还能做到那么冷静吗?当然她的反应也不会那么激烈,可能她无法面对这个现实,感觉很害怕,但很快恢复镇静之后,她又表现出非常泼辣的性格,因为她确实要为她的母亲做一些什么,不可能表现出无反应、无情。
  张献:芝与邹杰同在水泥厂工作,但两个人之间是否存在爱情?芝很主动地寻找女人需要抓住的东西,她总结了上一代人的生活,认定抓住男人才能把握自己的生活。在和邹杰一起的生活里,她生活中最后一点动力也还是希望完全控制住邹杰。但实际上这给男人带来了一种反感。这两种力量的对抗,可以发展到一种惊心动魄的程度。
  侯咏:芝与邹杰在饭堂见面之后就回家,到家后,娴问起芝是不是在谈恋爱,然后发火,用花生壳扔她,将芝赶出门。但这并没有使芝离家出走,只是矛盾的开始。后面的1958年大炼钢铁可以放在芝和娴彻底闹翻之前。娴做饭请邹杰,在饭桌上,邹杰和娴的观点冲突,使娴不高兴,致使她坚决反对二人交往。——这是我调整后的情节发展。
  张献:芝到底跟邹杰是什么样的爱情,刚开始的时候有没有明确的爱情?对于开始时的状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的方法,有的是比较正常,有的是比较紧张,有些人就是有好感也不知道、不敢大声地说一句我爱她。芝的状态在那个时候来讲,是有普遍性。那个时候“同志的感情”蛮有意思。同志是要共同进步的,那种真正的属于爱恋的东西是在一起以后慢慢的才产生的。
  杨磊:好多情感是受当时历史背景的影响,芝和邹杰有可能是因为当时的环境才使感情中搀杂了一些同志的感觉。
  张献:第一个母亲生活的教训,到女儿这里以后就不能再重复母亲那样对事的怨恨态度,可能要积极一点,这也是五十年代的特点。我们所知道的一些资产阶级出生的、大家庭出身的子女这个特点都是很明显的。她们要求进步,都向着所谓积极的方向走,恰巧小说这里也涉及到了,像跟一个工人结婚这样的事。我觉得这很准确,我们就能把她与前者拉开距离。
  侯咏:芝和邹杰家的矛盾始于洗衣服,我想把姑嫂的矛盾改成婆媳矛盾,这样比较典型。
  侯咏:邹杰与芝是解放初期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应该多一些那个时候的人的高尚品质,比如说热心地投入社会主义建设。小说中邹杰这方面还是可以的,是不是党员无关紧要,只要他有这方面的语言,所有的人好像都在特别诚恳地要求进步。这样就更显出芝的太过自我。
  张献:这个家庭有一个特殊的形态,男人就像过客一样,而家庭中必不可少的则是养育问题,但不是带着满心爱意的去养育,芝几乎就是来自一场事故,带着天生的嫌恶,不得不接受的这么一种意味。而娴又影响了芝的生活,所以为摆脱母亲的阴影,创造自己的生活,芝会和邹杰有了那样的故事。芝和邹杰搬回家,造成了母女两人面对一个男人这样的一种关系。这需要我们再丰富一下,母亲的阴影依然笼罩着芝,使她的生活产生怀疑和压力。这三个人生活中的问题,表面上就是母亲的角色很暧昧,特别是饭桌上三个人围坐的那种压抑气氛,都是很有意思的场景。芝久久不孕领养了孩子萧,但萧给她带来的却是空洞麻木的感觉。邹杰对女儿萧又表现出特别的关爱,芝提防自己丈夫以至进入一种神经质的状态,到这个孩子长大的时候,就越加猜疑了。等箫成长起来就变成了三个女人面对邹杰,家庭关系因芝的多疑变得更加奇怪,更加紧张。最后男人又没了,家里又剩下了三个女人,直到箫有男朋友来的时候,这个家又出现了新的故事。
  侯咏:娴与芝说起牙医黄叔叔的这一段可以放在晚上,娴从厕所走出来,告诉芝要赶走他们夫妇,之后两个人交换方位,芝走进厕所哭起来。这一段两个人的戏可以发生在厕所门口。
  张献:芝不喜欢自己的母亲,在她眼中母亲的一生因失去男人,失去家庭,失去人生,整个人就是一个行尸走肉,一个总活在过去的怪人。芝要过一种非常人性的生活,她觉得希望就在这里——她要成为一个母亲,但是却又偏偏不能怀孕,然后邹杰的态度却又跟她相反,不一定要儿女,而是要正常的生活,对他来讲更重要的是夫妻的生活、性生活。
  张献:当娴知道芝不能生育的时候,她应该是什么样的态度?芝正是为了改变这种被娴连带的状况,为从她母亲的阴影中走出来,所以决定去抱养一个孩子。


  侯咏:芝觉得上一代人是失败的,但又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认识。她想做到对男人的控制,觉得这样可以占主动,觉得这样就能改变她的生活。但她又特别的不幸运,不能生孩子,她想自己为此失去了一个控制男人的法宝。所以她就用另外的方法去控制,采取趋于极端、畸形的方式,渐渐自己的精神也不正常了。实际上她同样是一个失败的典型,不但没有控制自己的命运,也把爱人和自己都给害了。
   
关于影片的讨论(3)
侯咏:我想改变一下原小说中所有的男人都被写得很丑的问题,比如孟老板、王师傅、还有牙科医生,基本上这都是旧时代的男人,但到了解放以后,邹杰对于养女箫的猥亵,小说中也是非常清楚的,后面的故事也是基于这一点所展开的。这点可以改变一下,可以改成是一个误会。箫还很小的时候,邹杰就给她洗澡,以洗澡为转机,箫就渐渐长大了,到了十三四岁,从这时就可以引入误会。
  张献:应该要有令人同情的东西。
  侯咏:在芝的眼里邹杰是做了,但实际上没有,因为芝是有神经病的,她担心、怀疑邹杰做的任何事情,这也是出于芝的一个特殊的心态——她对邹杰的爱是一种过分的超乎常理的状态,她想绝对的占有这个男人,所以造成了邹杰的悲剧。邹杰实际上是含冤死去,这种情形对于芝的打击更大。这也能使观众觉得讲故事人的心态是比较善良的。
  张献:芝有这样的遭遇,因为她跟邹杰的性生活不是很正常的,是压抑的。所以才会产生类似邹杰跟养女的猜忌,芝是很爱邹杰的。她久久的不孕带来了这个领养的孩子,虽然孩子是她一直想要的,但萧给她带来的却是空洞麻木的感觉。芝特别的警惕,渐渐长大的女孩跟自己没有任何的联系,邹杰对女儿又表现出特别的关爱,当然这在芝眼中完全的变质了,变成了另外的东西,成了误会,造成了邹杰的自杀和后面自己的出走。
  侯咏:芝终生就定格在邹杰的死,以后也不要再发展进疯人院。这个人物从此就失踪了,她顺着铁路去寻找邹杰了。
  张献:我想芝应该在被送去疯人院之前就失踪了,也许铁路上邹杰之死留下的那摊血在芝感官里加入了某种意念的因素,她并不认为那是血。所以在结尾的地方,也许芝会和邹杰一起抱着小孩再次出现。不要像小说一样,强调对箫产生的影响,强调她的避讳。这一情节还是关于芝的,最重要的还是造成芝的失踪。
  张献:去农村下乡的这件事实际上是写她和老人的关系。这家人死的死,跑的跑,萧最终是因为思念姥姥心切而归来,而最初萧去插队的原因正是想离开阴暗潮湿的家。萧是追求先进的,她的这次行动被刊登在了当年的日报上。人生有的时候就是为了自己照片的一次刊登。
  侯咏:箫下决心回城的心理动机是什么?为何会转变?也许是爱情。对这一块的描写,小说里面比较少,但在电影里面应该有一个交代。要给她一个心理动机。也许用冰来故意得关节炎是小杜教给她的方法。
  张献:上山下乡是一个离家的机会,结果却因为受不了而必须回来,这与电影前面反复的进去出来的境遇是一样的。跟男人的关系也是这样,都是逃离不了的,客观存在的。小杜的出现是在铁路上经常看到芝,非常担心她。笔一转,就到了一个没房的单身汉。
  侯咏:不要交代茉跟小杜的初次交往怎么样,如何爱上他,太过■嗦了,费笔墨。这样重复的交代感情也很难有新意。我希望两个人一出场直接就有了恋爱关系了。侯咏:又有一个萧和娴的关系,这两个人的关系怎么处理,萧会对娴怎么样?会对娴特别好,不像芝对娴,芝对娴就很没感情,还有争风吃醋的嫌疑。
  侯咏:萧的上山下乡该是一种逃避,她的养父去世,养母消失了,感觉上这个家庭好像是散了架了。可以作为一种情绪,情节顺着情绪来走,那么她离开了家以后,就是上山下乡以后,就剩下娴一个人了。
  张献:两个人的情感牵扯应该有戏。
  侯咏:所以萧的故事需要一个大的变化。我最早看这篇小说的时候,有一个印象,这些女人都很美的,没有变态的感觉。后来别人指出以后我才似乎感到有阴暗的东西存在。但这些正是我想去掉的,我觉得片子应该把她们表现得很美。
  张献:我看的时候美和丑的分界线不是很明显,只是呈现出了一种不带理想色彩的真实的形态。
  张献:苏童小说的策略是很简单的,使用三步把结果逐渐强化成是毫无希望的。
  侯咏:其实有点过于悲观了。箫的行为动作原小说是结婚、怀孕、发现小杜有外遇,挽留不行就准备了割肉刀,约小杜来吃晚饭,夜里她准备下手的时候,忽然镇痛,生下孩子。 也许原小说中,吃腌肉拉肚子,让小杜戒烟,这些事情稍微改一改也许就是另一种感觉了,不会像原来那么冷,那么绝望。
  张献:在这个时候,箫做的两件事,一是腌肉,二是逼小杜戒烟,也都反应了当时物价飞涨的社会情况。
  张献:箫还要不要生孩子?
  侯咏:应该要生。
  张献:孩子是生命的延续。现在有很多女孩子即便没有丈夫,也要生孩子,这是很普遍的。人也许会发展到一个不近人情的程度,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家庭,那个时候萧对待孩子的感情完全跟娴怀着孩子的那个心情是一样的,是被遗弃,完全不知道怎么办,独自面对很多的问题。
  侯咏:如果神一点,也许是没有交合的怀孕。
  张献:也许可以加入芝的梦境、箫的梦境,也许是惟一可以回忆起来的仅有一次的性生活是在梦中表现的,但是小杜完全否认。而实际上她的确是怀孕了。
  张献:在生孩子之前,箫和小杜应该有一个很大的冲突,造成箫的一个绝境。要把这种情节合理化,给小杜找一个原因,也许是因为害怕,还是别的什么。最初小杜进入这个家庭也许只是因为箫觉得他能够照顾姥姥,自己的世界里只接触过这样的一个比较谈得来的男性,没有什么太多的选择。小杜和萧之间似乎开始于姐弟的关系,非常熟悉,能够倾吐。但这种关系似乎是非常亲密却无法再近一步的。
  
关于影片的讨论(4)
侯咏:其实这个时候萧的等待和芝的等待是完全不一样的,芝是没有退路的盼望邹杰出现,而箫是想看他会不会出现,但不太抱希望,还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心态是比较平和的。
  杨磊:两人等待的行为很像,但心里活动不一样。一个是竭尽全力寄希望于他人,另一个是自己已经站起来了。

()
  张献:娴不应该终身带着仇恨,她应该始终爱美,爱打扮。她让我想到江南有一类家长,越上年纪越可爱,像小孩。
  侯咏:也许对于这个老人可以加入一个贯穿一生的习惯,体现她对美的追求,比如说香水。娴一直到老死都会把香水常备身边。
  张献:所以不要给娴造成一种郁闷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