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263章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263章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如此,那何不把我们双方的马市设在宣、大呢?那里以前也是和蒙古交易的马市,设在那里,根本无需担心东虏的问题,明朝使者,你看如何?”这个蒙古老人觉得反常即为妖,不相信明朝人会这样好心,试探性的问了一问。

“呵呵,老人家,其实还有一层含义,没有说明,老人家想必也听说过我朝陛下千万两白银赈灾的事。”刘吉善开始忽悠。

“这个,确实听过,说起来,明朝皇帝,不愧是富有四海啊是天下第一富有的人,千万两白银,怕是要堆成一座山吧。”这个老人说到一千万两白银,也是两眼冒光,这无论如何,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蒙古人每年得明朝互市,赚几个银子,都十分快乐了,和明朝皇帝的千万两白银一比,实在是没法比。

“唉……老人家既然知道,难道还不明白吗?为什么要用如此之多的钱去赈灾?因为我朝陛下得神人指点,说我朝北方,会连续干旱,所以,北方的粮食歉收,物资紧缺,本身就要靠从南方调集粮食、调集物资,长途跋涉,转运困难,消耗巨大,从6地上支援大汗,实在是太困难了,所以,陛下特意要求,所有和大汗有关的物资,都走海运,直接在锦宁上岸,如此,才可抵消6地转运的巨大消耗,否则,到时候,林丹汗怕十两银子,也买不到一石粮食呢,我朝陛下也是为了大汗好啊真心和大汗合作,大汗是知道的,我朝毛文龙部,历来物资都是走海运,直接从南方运到毛文龙那里,今后,我们锦宁防线的物资,也和大汗一样,全部走海运,不再走6路了。所以说,马市设立在这里,也是为了方便运输,我朝和大汗的防线连在了一起,背靠背,大汗在这里拿物资,岂不是更好?远比从宣大那里互市要近得多,是不是?所以,日后,大汗的交易,互市,接受物资什么的,都来这里,内6的边墙就不要去了,那里没有大汗所需要的东西……”刘吉善一副我是为你好的样子。

林丹汗,那日乃,红夷喇嘛几个都是目瞪口呆为的不是别的,而是刘吉善口中的那个神人。蒙古人是极度信信佛的,相信世间有神灵,有佛的存在,如今听到一个明朝的官员,皇帝的心腹特使说出皇帝梦中得神人指点这种事,是目瞪口呆啊更加目瞪口呆的是,明朝居然根据皇帝的梦,使用千万两白银去赈灾,这岂不是说,皇帝真的梦见了神人?否则,大臣们会让皇帝这样玩?这几个人,都有着不小的求长生,求真神的**,现在听刘吉善一说,一心和明朝人谈判的心思,大半又到了明朝皇帝身上去了,以前还只是传言,信不信还是两可之间,如今,可是明朝官员,皇帝心腹亲口说的,可信度自然大增,这其中的吸引力,自然是不一样。

林丹汗忘却了自己是林丹汗,是蒙古的大汗,也忘却了自己身处不利的境地,也忘却了自己还要和敌人展开生死的厮杀,开始诚心的跟刘吉善问道:“使者,这件事,可是真的?真的有神灵吗?”

刘吉善看着林丹汗一副虔诚的模样,看着林丹汗眼中的清澈,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是杀人如麻的林丹汗?

“大汗,这件事绝对是真的,本使亲自经历过的,当初,我朝决定赈灾的时候,可是连夏收都还没到呢,我朝就决定赈灾了,其规模之大,就是要应对神人说的灾害,呵呵,要不是神人的指点是真的,我朝能舍得用千万两白银去做这种无稽之谈之事?”皇帝预言陕西灾害的事,刘吉善全程参与了,对其中的过程,可谓是知情人。说起来,也是感慨万千,幸亏神人指点的是皇帝陛下,如果指点的是明朝的对头,那可就要大地6沉,地狱降临啊

“大明皇帝果然是好福气啊能得神人指点和看重,实在是好福气啊……”林丹汗以羡慕的口气说到,眼神中,只有向往、虔诚、清澈。

刘吉善看着林丹汗,觉得实在是匪夷所思,击杀了蒙古右翼十几万人的林丹汗,居然也会有这样虔诚,清澈的目光。

【感谢“完美の骑士”的打赏啊】

第二百九十三章饷帝很烦恼

3

第二百九十三章饷帝很烦恼

杨改革这几日,相当的烦躁。

自己的摊子是铺开了,到处都有布局,到处都在用钱,如今,正是关键的时刻,可是,自己手的钱,却不多了,甚至到了严重不足的地步。

乾清宫。

杨改革正在批阅奏疏。

“陛下,这本是请陛下开经筵的。”小太监翻开一本,看了看内容,就直说出了奏疏的内容。

杨改革烦躁的挥挥手。

小太监很知趣的把这本奏疏放在一边,拿起另外一本。

“陛下,这本也是请陛下开经筵的。”小太监只匆匆的浏览了一下,就说出这本奏疏的内容了。

杨改革烦躁的挥挥手。

小太监又把这本奏疏放下,拿起另外一本。

“陛下,这本……还是请陛下开经筵的。”

小太监很委屈的跟皇帝禀报道,这大臣们上的奏疏,本本都是请皇帝开经筵,皇帝显然没有那个心思,这就让小太监为难了,这给皇帝读奏疏,那是多么好的一件差事,如果因为这些白痴般的奏疏把自己的前途砸了,小太监哭死的心都有了。

……

大概处理了一会奏疏,奏疏就处理得差不多了,杨改革伸伸腰,问道:“大伴,这上奏疏说要开经筵的,一共有多少本了?”杨改革自从很久以前开过一回经筵之后,就把经筵这个词抛到脑后了,一直就没有再开过,这经筵,明显就是给自己洗脑,给自己搞“传销”的东东,杨改革是不会上当的,所以,自从上次开经筵之后,杨改革就一直不肯再开了,实在是怕这些大臣们给自己“洗脑”,大臣们从刚开始的零星、松散的几个人上奏疏,到如今,已经是一大片,一大片的上奏疏让自己开经筵,泛滥了,杨改革也不的不正视一下。

“大伴,请开经筵的奏疏,有多少本了?”杨改革也没具体的统一过自己pass过多少请开经筵的奏疏了,问自己的管家。

“回陛下,这方面的奏疏,大约装了有两筐了。”王承恩立刻回答道。

“两筐……”杨改革无语,群臣真的是有毅力啊这种浪费纸一般的奏疏,居然都写了两筐。

杨改革这几天,日子就过得艰难,没钱,到处是窟窿,到处需要用钱,杨改革一直在想从哪里搞钱,相当的烦躁,又被群臣请求开经筵的奏疏群攻,心情更加的不爽,不过不爽归不爽,杨改革决定开一次经筵,不管怎么说,开一次经筵,先堵一堵大臣们的嘴再说,自己真的快给开经筵的奏疏淹没了。

“大伴,传旨,开经筵。”杨改革有气无力的说道,杨改革的脑混乱得很,准备换个环境,换个工作节奏看看,看能不能有什么突奇想或者意外收获,没钱,实在憋屈啊

“开经筵?…今日吗?陛下?”王承恩以为自己听错了,皇帝可是很久没开经筵了,皇帝对开经筵那可是相当的不感冒,怎么突然想起来开经筵了呢?不过皇帝已经下旨了,那就开吧。

“是的,今日就开,正好朕今日闲暇无事。”杨改革有无数的烦恼事,这开经筵就是其的一件,也是比较好解决的一件,杨改革准备把这些烦恼的事逐一的解决,这经筵就是最简单的一件事,被杨改革列为最先解决的一件。

遇到难题从最容易的入手是解决难题的方法。

……

华殿里。

内阁,六部等官员齐聚华殿前的丹陛,等候皇帝驾临。皇帝难得的开一次经筵,这大臣们上奏疏,可是上了有一段时间了,这奏疏的数目,怕得用堆来计算了,这皇帝,终究是敌不过大臣们的苦劝,终于开经筵了。众人当,不少心都是喜滋滋的。

“陛下驾到。”小太监的一声高呼,群臣们立刻严肃的站好。

皇帝一进华殿,大臣们就毕恭毕敬的磕头。

杨改革上了华殿的宝座,才说了声:“起来吧。”

众臣又才起来。

“最近因为忙,也没时间,经筵有些日子没开了,今日,朕有时间,就开一开吧。”杨改革一副无所谓的表情说道。

既然皇帝下令,那就开吧。经筵按照预定的程序,正式的开始了。

……

皇帝坐在龙椅上,前面是个案几,负责讲课的是个穿红袍的家伙,身边还有两个蓝袍的家伙帮忙,下面则是内阁,尚书们,陪着皇帝一起听课。

开场毫无例外的是讲解《四书》《五经》,在这些儒家的书里,寻找微言大义,从一句话,一个词里延展出无数个道理,无数种可能,然后不同的人作出不同的解释。

杨改革的心思根本就不在这经筵,而是在别的地方,在自己的内帑里,在钱身上,在关外,在野猪皮身上,在陕西的徐光启身上,在赈灾身上,在毕自肃,吴三桂的剿匪上。哪里有心思听这无聊的经书,即便是听别人讲课,杨改革也觉得,还不如讲解一点《厚黑学》可能更好一点,毕竟厚脸皮,黑良心才能在明末这个世界更好的活下去。

皇帝的目光一直盯这讲官的眉目,这让讲官诚惶诚恐,以为皇帝是在仔细的听自己的解说。把个经义讲的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皇帝的心却不在这里。

大臣们有的是闭着眼睛,摇头晃脑,似乎听得是如痴如醉,似乎是有了很大的心得,似乎在这里面,找到了世界的真谛。

皇帝向来对这些小细节不是很看重,大臣们也就逐渐的放开了,一些小动作,比如这摇头晃脑的就出来了。

经筵的气氛是沉闷的,是无聊的,杨改革纯粹是坐在椅子上呆,思考问题,打法时间,打法一次经筵而已,把这个身体摆在这里听经筵,脑子却在别的地方,算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办法,一边满足大臣们开经筵的需求,另外一方面,可以让自己去思考问题。

一个小太监急匆匆的赶到了华殿。

“报……”这个小太监,远远的就喊起来了。

经筵的沉闷,被这个小太监的呼喊打破,群臣纷纷转头看这个小太监,不是什么军国大事,一般不会在经筵这个时候禀报,更不会远远的就喊,看样子,一定是紧急的军国大事。

“报……,启禀陛下,…六百里加急……”小太监气喘吁吁的禀报道,手里高举的是一封盖了红色大印的信件。

“呈上来。”杨改革的心跳,骤然加,也不知道是好事是坏事,今年,注定是一个不寻常的年景,坏消息肯定是一个接一个,杨改革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心,忍不住狂跳。

群臣在下面开始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能在经筵这种严肃的时候呈上来的东西,肯定是件大事,就是不知道是哪里出的大事,不知道是造反了,还是边关出了大变故了,或者说,东虏又围城了。

杨改革接过信件,上面写盖了大红印,至于是谁的印,杨改革也不认识,上面有“马上飞递,六百里加急”几个字,杨改革倒是认识。

拆开信件,写信的是刘吉善,再看看信件的内容,是关于和林丹汗联合的事,杨改革勉强看完了,说的是和林丹汗联合的事谈妥的,已经和林丹汗达成协议了,包括具体的协议都在里面。

杨改革松了一口气,总算不是个坏消息,是个好消息。

“诸位,一个好消息,和林丹汗的联合,已经谈妥了。”杨改革微笑着说道。

下面的大臣们早就翘以盼,纷纷猜测是那个地方出了什么大事,听到皇帝说是好事,个个松了一口气,一旦什么地方出了什么大事,什么对策,怎么办大家或许不知道,但是有一件事,铁定知道,那就是肯定得花钱,这个是肯定的,造反了,打仗要钱,受灾了赈灾要钱,总之,都是要钱的,而如今,户部可一分钱都没有,所以,除了扯皮,朝廷目前什么事也做不了,扯皮不需要花钱。现在听到是好消息,终于松了一口气。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我朝北方已无大碍矣。”施凤来先就是一记马屁拍过来。

“可喜可贺啊陛下,北方,终于是要安宁下来了,东虏要绕道入关一事,怕是不太可能了。”张瑞图也说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都是陛下英明神武……”

“……陛下洪福……”听讲经的一众大臣纷纷送上马屁。

……

难得有一个好消息,杨改革笑了笑,道:“呵呵,这确实是个好消息,不过,刘吉善也问,当初我朝和林丹汗联合的时候,可曾许诺过给林丹汗银钱这件事?”杨改革问道,这件事,也是刘吉善问的,刘吉善把自己和林丹汗的谈判过程,差不多一字不漏的写了下来。

众臣你看看我,我望望你。

施凤来最先回答道:“启禀陛下,当年联合林丹汗的时候,似乎确实是有个这样的约定,我朝赠送一些银两给林丹汗,还答应了他们可以互市,为的就是笼络住林丹汗,共同对付东虏,此后林丹汗也确实数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8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