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夜唱 >

第365章

盛唐夜唱-第365章

小说: 盛唐夜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那青面獠牙的怪物!”

陈小二可是长安城里人,见得多,自然不怕那客人,他白了一眼:“我还说我见过圣人呢,上回我就见着圣人挑着一金扁担过街,身边二十个公公,全拿着金扫帚!”

众人都笑,有人招手道:“三文钱一份报?这价格可有些贵,拿一份来我瞅瞅,若真有叶中丞大败大食百万雄兵之事,我便给你钱。”

“大爷你可说笑了,三文钱对小人我来说那比饼还大,对大爷你来说,不过是三粒米罢了。”陈小二不上当:“你省三粒米,我可就亏了三块饼!”

“有叔父的消息,我们买一份看看吧?”他与那些客人争执之时,旁边一个年纪约是十六七岁的少年低声道。

“小郎君既然说了,那就买一份。”那少年身边的随从笑道。

“拿回去与母亲、妹妹看,让她们也高兴高兴。”少年喃喃说了声。

想到家人,他笑了起来,恰好陈小二到了他身边,看到他笑,心里不禁有些嫉妒。

眼前这少年比他大个一两岁,可是身材却高大,比他要高出一个多头,简直与成年人没有什么两样。他身上穿着的衣裳,也不是麻布,而是棉布,面上的笑,带着一种自信。

“不过是生在了好人家罢了。”陈小二心里想。

“三文钱,拿份报给我吧。”少年身边的随从道。

接过钱之后,陈小二将报递了过去,又看了那少年一眼,少年笑着向他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班车到了,陈小二原本以为这少年会乘班车走的,却不曾想,别人都上车后,这少年与随从却在原地没动。陈小二有些好奇,忍不住提醒道:“小郎君,班车来了!”

少年看了一眼车,向他道了声谢:“多谢,我在此等人呢。”

陈小二默然退下,虽然那少年显得彬彬有礼,可越是如此,陈小二就越觉得,自己与对方差距太大。

就在这时,城门开了。

陈小二正忙着叫卖,见城门开了,忙跑过去,便见一大早抵达城门口等待开城的人们纷纷进来。陈小二高声叫着,偶尔便会有一两人上前,拿出三文钱,买上一份报。

最爱买报的是胡商,他们进入长安后,急于了解长安的情形,特别是市场行情,而《民报》中不仅有东市、西市的市场行情,还有些广告。不过今日,众人的注意力都是集中在头条新闻上。

“叶中丞大破大食,骁将卫伯玉千人奇袭,救下此前高仙芝失陷的七千汉俘,夺取怛罗斯城,勇将李嗣业突击白石岭,擒获大食总帅齐亚德……啊呀,叶中丞会与宁远国王窦忠节一起,回长安献俘,同时还有安西商会第一批解赴长安贩卖的货物?”

“这马价要跌了!”

“何以见得?”

“河中诸国向来出产良马,宁远国便是古书上所说的大宛国,以叶中丞的本领,岂有不将这些良马贩入中原的道理,马价必跌!”

“跌了也好,这几年马价几乎翻了一倍,带着牛羊价格也在涨,我们几乎都吃不起羊肉了!”

在一片议论声中,陈小二卖掉了十余份报纸,他正准备离开这里时,却看到一群人在人群后边进了城。

这群人都骑着大马,神情冷峻,看上去甚是威风。陈小二正待上去兜售报纸,然后便听得一声欢呼,他回头看去,方才那少年郎飞奔而来,一脸惊喜,冲着那些骑着大马的人扑去。

骑大马诸人当中一个,见着那少年郎也是惊喜,忙下了马,张臂迎来,那少年郎扑到他身前,一把抱住胳膊,甚是亲热地摇了摇,然后才想到什么,松开手退后,深拜下去。

“侄儿拜见叔父,叔父布武四夷!”

“你怎么在这里?”那人笑着揉了揉少年郎的头发:“莫非是溜出来玩的,我回来可是要考校你的功课,若是不好,小心挨揍!”

“若是功课好呢,叔父带侄儿去安西,侄儿也要为国立功,杀几个大食贼奴耍耍!”

“笑话,大食人可不好杀,你若是跟着善痴师傅学得好本领,我才会考虑带你到边关去。”

他们说话声音可不小,陈小二望着那人,心里甚是羡慕,这叔父当是边关立功回家,正好与侄儿遇上吧。

就在此时,却听得身边有人颤声道:“叶公……叶中丞?”

说话的,正是方才自称见过叶畅的人,他声音也是不小,周围人都惊动了,齐齐向那群骑士望去。

陈小二也是一般望着,心中甚是激动:难道此人真的就是叶畅?

正是叶畅。

此时已经过了十一月,胡天八月即飞雪,他若再耽搁,就只有在来年才能回中原了。

“叔父放心,我可练得一身好武艺,善痴师傅也说我天赋异禀!”

这少年郎就是叶畅的侄儿,不过赐奴这个小名现在不用了,换了大名叶铸,名字自然是叶畅取的。

叶畅去云南之后,李隆基在长安城中又赐宅一幢,就在他旧宅之旁,叶畅以李腾空在家中孤单为由,终于将嫂嫂方氏接了出来,再次回到了长安。连带着,他的侄儿叶铸与侄女小娘,还有响儿,都一起来到了长安。

响儿自不必细说,如今就跟在李腾空身边,对叶铸的教育,叶畅甚为重视,自己亲自拟定教材学习,还请了善直的师弟善痴来教他武艺。

“那就好,那就好……”叶畅看到阔别半年的侄儿,也是非常欢喜,拍了拍他的肩:“我们回去吧!”

“叶中丞,叶中丞,安西真如报纸上所说,乃是塞外江淮么?”他才准备离开,便听得有人叫了起来。

一群人都围上,包括原本上了班车之人,也都纷纷下来,渴望地看着叶畅。

大唐民风开放,而且因为兼收并蓄的缘故,对于金钱财富的追求,深入于市井民心。读书人或许还要假清高一下,可是民间百姓不然,他们对于一个个代表着财富的传奇极为热衷。叶畅自己是传奇中的传奇且不去说他,王元宝这样的老传奇也不去说他,就是这几年象王启年、冯若芳、林銮等人,也都名传大唐。故此,大唐上下对于前往边疆乃至国外发财赚钱,都没有抵触心理,而朝廷贪于财货商税,对这种行为,也渐渐从容忍、默许,转至如今的鼓励了。

听得他们这样问,叶畅笑道:“安西倒不是处处都如塞外江淮一般,大多数地方,还是不适宜农耕,但适宜农耕面积,也有近乎半道之地。而且矿藏众多,更重要的是,有极好的草场,可以放牧牛马羊驼等大牲畜。”

他没有胡吹,只是实话实说,但在场众人却听得极为专注,目光中闪动着对财富的渴望。叶畅末了补充道:“大伙也不必担心安西那边只有胡人,那边汉胡掺杂,大约有三成人是汉人,而且胡人中也有不少能识汉字说汉话。”

说到这里,他就不肯继续说下去了,周围人虽然还想问,却也不敢拦他。听畅向叶铸招了招手,上马准备离开,可就在这时,抱着报纸的陈小二突然冲了出来,跪在叶畅的马前。

“叶……叶中丞!”陈小二抬起眼,看着叶畅。

叶畅讶然望着他,这个少年瘦瘦黑黑,看上去有些营养不良,叶畅问道:“小郎,你有何事?”

“我,我……”陈小二原本是想说,他想跟着叶畅去从军,但被叶畅看着,不知为何,到嘴的话变了:“我是卖报的,叶中丞,买我一份报吧!”

叶畅哑然失笑,向身边随从点头,那随从上前递了三文钱与他,然后拿走一份报纸。叶畅温声道:“男儿只要有志气,不怕出身低,今日你只是个卖报少年,却是凭着自己本事养活自己,好好做,安知他日不能成为一时风云人物!”

他竟然仿佛是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陈小二顿时热泪盈眶,他这一生,不是被骂就是被打,几曾有大人物如此对他勉励过!

一时之间,他都忘了起来,直到叶畅一笑离开,他才惊觉,在后跟着跑了两步,大声道:“叶中丞,我叫陈小二……不,我叫陈佩,陈佩!”

第393章 冲冠一怒为红颜

叶畅此次回京,一是述职,二是献俘,三则是寻求朝廷对安西商会的支持。

有些事情,他可以做主决定,但若真想让计划顺利实施,朝廷的支持也少不了。他可以感到,李隆基对他的猜忌日深,但与此同时,李隆基对他层出不穷的弄钱方法,也越发依赖,这种双重关系,让二人之间可谓既斗争又合作。

想到这个险些当了自己女儿驸马的重臣,李隆基便有些头疼,可以说,从来没有哪一个官员能让他这样头疼,哪怕当初李林甫权倾朝野,他也没有如此过。

以功绩来说,叶畅是大唐再忠心不过的忠臣,自己只要需要,他会送来源源不断送来钱帛,国家只要有需要,条件再艰难的地方,他都一声不吭过去,从来不在自己个人待遇上讨价还价,最多只是要些权罢了。

但叶畅又是大唐臣子中最跋扈的,在辽东时,便敢擅自对外开战,这些年辽东对新罗、渤海的强硬姿态,都是叶畅暗中使力的结果;在云南,毫不犹豫斩杀阁罗凤等已降之人,根本不理会上司杨钊的意思;这次在安西,虽然又是一场大阵,可更干脆夺了高仙芝兵权,将高仙芝解送长安——这等行径,近乎兵变!

抚摸着自己的额头,李隆基叹了口气。

叶畅自有方法,将消息直接传递到他的案头,哪怕他再无心政事,叶畅的奏折,总得年上一看的,而叶畅本人,也需要见上一见。

“圣人叹什么气,莫非觉得霓裳羽衣曲哪儿还需要改动?”

杨玉环拎着裙角,缓步走了进来,恰好听得李隆基叹气。看到她,李隆基这次是在心里叹了口气。

这个时候,杨玉环来此,肯定不是为了和他探讨什么曲子,想来是替杨钊打探消息的。

“这个叶畅啊,原本以为他还要在安西呆上半年,却不曾想,那边战事才了结,他就迫不及待来了……他人来了不说,还赶了三千匹好马来,沿途备马料的事情,就弄得人心惶惶……”

杨玉环浅笑盈盈,虽然已经三十余岁接近四十,可是保养得好,她看上去还只是二十许人,眼睛灵活得不成样子,每每见她这模样,李隆基心里就有一种冲动,然后是一种惆怅。

自己终究不是三四十岁年富力强的时候了,如此娇艳的一朵花儿,有的时候……真是有心无力啊。

“叶十一虽是给圣人惹了不少麻烦,但也立下不少功勋,若他不惹麻烦,只怕也立不了这些功勋吧。”杨玉环象是不经意:“他本事那么大,如果一点错误不犯,岂不又是一个圣人?大唐,有一个圣人就够了。”

李隆基看了她一眼,面色微微冷下来。

杨玉环究竟是在为叶畅说话,还是提醒自己,叶畅功高震主?

“不过,臣妾觉得,叶十一给圣人惹得最大麻烦,不在外边,还是在宫内呢。”杨玉环大约也是意识到自己说的话有些过头了,笑着又道。

“宫内?”

“二十九娘啊,以二十九娘这般年纪,早就应当出嫁了,可是如今还是不嫁,臣妾说过她好几回,却也没有用处!”

这确实又是叶畅惹出的大麻烦,也不知道寿安是怎么想的,在未能招叶畅为驸马之后,便死活不肯嫁人。李隆基拧着眉,哼了一声:“岂可由得她……这样吧,我看杨钊之子杨朏人品才学俱佳,便将寿安下嫁与他吧,你觉得如何?”

杨玉环愣住了。

因为杨钊权势飞扬,所以他的几个儿子也纷纷就任要职,象杨朏如今是鸿胪少卿——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鸿胪卿。而且杨玉环也一直暗中使力,希望能将某位公主嫁与杨朏,增强杨家在朝廷上的助力。

但是寿安公主……

那可是虫娘,二十九娘,她与叶畅的关系,虽然皇家有意隐瞒,可是坊市之间却是津津乐道。更有闲得无聊地诗人,编了长诗《公主歌》来唱之。什么“汉家公主殊颜色,二十九娘丽倾国,诸蕃婚使马接踵,踏遍黄沙成阡陌”,什么“英雄怒发掷文笔,拔剑昂然渡易水,卧沙饮雪奋余威,不教贵主降室韦”。说得叶畅经营边疆,似乎只是为了不让寿安远嫁和亲,天可怜见,当初安禄山建议和亲契丹、奚,与寿安公主半文钱的关系都没有!

若这门亲事真成了,可就是让杨家与叶畅成为死敌啊。

杨玉环是妇人,而且她的性子虽然有些小慧黠,在后宫争宠夺爱倒是如以,但揣摩帝皇心术,则未免有些不够瞧。

正是因为此事难成,所以李隆基非要此事成,正是因为这样一来杨家与叶畅再无回缓的可能,所以李隆基更是要把它办好来。

“何必难为寿安……以臣妾之见,万春亦可……”

“万春尚幼。”李隆基淡淡地道:“此事就这样说定了。”

杨玉环这一次,当真是花容失色。

想把寿安嫁出去,是断了叶畅在宫中的支持,这是杨家的诸姐妹自以为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

与杨钊同叶畅翻脸不同,杨家姐妹与叶畅的关系都相当不错,包括杨玉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