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夜唱 >

第187章

盛唐夜唱-第187章

小说: 盛唐夜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贺知章,叶畅心中有些愧疚,但也只能如此了,他暗暗记下这事情,今后有机会,定要帮助贺知章后裔。

贾猫儿领着叶畅在大观园四处转悠了一圈,整个大观园的工程完成了八成,许多场所都开始正适营业,不过入内的店铺还不算多,主要都是叶畅自己开的店铺。

“十一郎,如今看来,咱们这综合市场并不如预想的好。”贾猫儿面带忧虑地道:“一年只有千贯的收益,这么大一片地方……也不知要多少年才能将你投入的钱赚回来。”

为建大观园,叶畅除了建园本身投入之外,还给了洛阳府十余万贯钱,每年才千贯收入,一百年也收不回这成本。叶畅却不慌,笑着道:“如今赚钱,只靠着书市,收益自然有限。贾兄你放心,后半年就会有大量货物运来,到时候,在洛阳城中咱们是独家,不怕没有顾客来!”

叶畅很清楚为何大观园的生意会冷清,除了书市,目前暂时无人可以竞争之外,其余店铺,无论是卖南北杂货还是卖东西风物,在洛阳城中早就有了竞争对手。要想将大观园真正做起来,必须依靠独有的商品,至于独有的商品,很快就会上市了。

“有十一郎这话就好,待下半年,我们也基本全部完工。”

“李娘子呢,你这边情形如何?”

“云德楼如今情形尚不足以维持,郎君虽是奇策百出,可是那些艺人终归是要训练、招募,而且整个大观园人流不旺,来云德楼的人自然不多。”李治听得问自己,不慌不忙地说道:“郎君也只管放心,下半年前,终会步入正道。”

“原本就不是一蹴而就。”叶畅对这个进度并不意外,他自己人不在洛阳,能做到这模样,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看了看诸人,他凝神沉思了一会儿,然后道:“李娘子,我们有些男儿之事要说,还请李娘子回避一下。”

李治愣住了,她抬眼望着叶畅,见叶畅神情坚持,当下起身行礼:“奴这便去……”

“郎君待她似乎不太客气……”她走之后,贾猫儿有些忧虑。

“这也算是给她的一个考验。”叶畅看着留下的诸人:“贾兄,你与我数载的交情,一起做过不少大事,自是不必说了。善直师、南八与我在阵前同生共死,韩兄只为一诺便为我做下杀人的勾当,大伙都是过命的交情。李娘子她如今与咱们却还不到这个地步,接下来我说的话,她不能听!”

众人神情都是一凛。

第201章 别有天地可建功

自天宝元年到天宝四载,三年时间里,叶畅四处奔走,百般筹划,其中艰辛甘苦,除了他自己之外,别人都很难体会得到。

而最近半年,特别是长安的这一个月的经历,让叶畅下定决心,要将自己早就有的计划提前。

这个计划,放在此时,是很有些大逆不道的。叶畅敢对善直、南八等人说,是因为这些人当得起他的信任,但对李治,叶畅却不这样认为。

但是李治对他今后的计划又有用,故此,必须给李治一定的考验,包括方才故意将她支走。若只因为这点小事,李治便生出怨憎之心,那么此女便无法担当重任,反之,则可以考虑让她慢慢接触叶畅的核心机密。

留下的诸人,神情都严肃起来,叶畅既然说到这个地步,显然,接下来的事情,肯定是有些与国法不容的。

“今次在陇右,在长安,善直师,南八,你们觉得最大的危险在何处?”

贾猫儿心中一动,叶畅这般问,危险自然不是来至犬戎这类明面上的敌人。善直有些茫然,挠了挠新剃的光头:“危险?洒家未曾觉得危险啊……”

南霁云横了他一眼:“背后。”

善直向身后望了望,什么也没有看到,当下道:“也没有危险啊……”

“是背后,原本看似自己人的!”

善直这才恍然,“阿弥陀佛”了一声,不再说什么。叶畅点头道:“正是背后,诸位,坦率告诉诸位,我手中如今除了棉纺之外,又有一种新的产业,几乎可以日进斗金,其收益之大,胜过此前任何……但是我却不敢为之,眼睁睁看着无数钱却不敢去赚,便是怕着背后。”

“我思来想去,狡兔三窟,若是不给人知晓这产业是我的,只以为来自于海外异邦,或可换得安宁。恰恰此时,我海船已成,故此,我有意扬帆海外,寻一异域之地,建一基业之本。”

听得他这样说,众人都齐吸了口气。

这可是危机无限的事情,叶畅却说得如此轻松!

“诸位,我之海船,能抗一般风浪,比起水师的巨舰更为坚固,故此海上并不是那么危险。”

“可大海茫茫,叶郎君,如何能寻到安身立命的基业之所?”

“司南。”叶畅道:“有司南在,便是海上,亦能分辨方位。另外,我所说的安身立命之所,离大唐本土亦不会太远。”

“何处?”

“安东都护府弃地。”

叶畅终于将自己的目标说了出来。

所谓安东都护府弃地,大致在另一世的辽东半岛一带,在灭高句丽之后,这里便归属于大唐安东都护府。但是因为路途遥远,特别是陆路要经过契丹、奚等族控制的区域,而新罗、渤海郡国等又不时骚扰,故此大唐步步退缩,屡移都护府治所,就前年,更是撤至辽西故城。

整个辽东半岛,几乎就成了无主之地!

此处民族混杂,汉人有,高句丽人有,契丹、靺鞨、奚、新罗……诸族混杂。原本安东都护府在时,各州官员,颇有汉人,但安东都护不停西撤,如今各州官员已经多为异族。

“那儿……不好过去吧?”

“好过去,自登莱乘海船,沿途每百里便有岛可避风停锚,不过四五百里即可于都里镇登岸。我在武陟之船,大伙亦当知晓,但此船能力,诸位或许不知。逆风逆流亦可前行,一个时辰平均下来,能行二三十里,也就是说,自登莱至都里,快的话只需要一日半,慢的话也不过是三日,比起长安到洛阳,也不过如此!”

叶畅所言,让众人都是一喜。

“只是名不正则言不顺,我们去了辽东,当地人……怕是不允吧?”

“允不允,乃大唐说了算,普天之下任何重大决定,都理所当然由华夏出。”叶畅昂然道:“我不瞒诸位,如今我是在募集人手,只要人手能足,我便会想法子自朝廷获取一个名义!”

“名义?”

“对,或辽东守捉,或其余什么职司。”叶畅说到这,神情一正:“我不瞒大伙,我争取这个职司,走的是玉真长公主的门路,名义上是准备海外寻仙访道。”

叶畅抛出来的这个计划,实在让人心中讶然。众人一时之间,只考虑这其中的风险,根本无法考虑其间的收益。过了一会儿,贾猫儿有些犹豫地道:“十一郎,我觉着……至少有几项需要慎重考虑。其一,前朝炀帝与太宗皇帝征高句丽时,都是历经千险,数十万大军尚且如此,遑论咱们区区几人?其二,安东都护府年年西侧,怕亦是朝廷力有不逮所致,连朝廷都守不住之地,咱们能否守住?其三,你所言辽东,乃苦寒之地,我们……啊呀,棉衣、火坑,十一郎你早有布置?”

众人也是霍然惊觉,其余事情都是人力可抗,唯有天寒地冻,非人力能抗之,但叶畅先是在中原推广火炕,然后又引进棉花,这两样确实将辽东的寒冷考虑进去了。若真是叶畅早有准备,那当真是深谋远虑!

他们都看向叶畅,只见叶畅微笑颔首。众人恍然大悟,心中暗暗敬服。

贾猫儿想到这一点,此前的思路便被打断,顿了好一会儿,才继续说道:“尚有其四,辽东之地,当真有利可图?若无利可图,如何招募人手,相随郎君?”

这第四点有些勉强,不过众人也是深以为然的模样。叶畅再看其余人:“贾兄说了他的想法……诸位呢,有何疑惑,某一并解之。”

南霁云道:“某并无顾忌,豁了性命陪郎君就是,想来郎君亦不会亏待某家人。”

善直也摇头,表示他没有什么顾忌的。叶畅轻轻敲了一下座椅扶手,然后开口道:“贾兄前两个顾虑,其实是一件事情。前朝炀帝与太宗东征时,辽东乃高句丽国所盘踞,以一国之力抗衡,又有天寒地冻、山河之险,大军施展不开,故此麻烦甚多。而今名义之上,此处乃大唐府州,新罗人妄认祖宗,垂涎此地久矣,靺鞨人建渤海郡国,亦暗中干涉此间事务……”

如同叶畅所言,现在的辽东,正因为插手的势力太多,反而倒成了三不管之地。新罗虽是垂涎,却不敢过于冒犯大唐这个宗主国,因此唯有悄然下手。渤海郡国虽是在辽东穿行无忌,甚至曾经借道辽东攻到山东的登莱,但他们的主要注意力还是在北面的黑水。而当地原高句丽遗民,既有想要复国的,也有想要自立的,更多则是打酱油的——这正是一个机会。

“我们并不是说要立刻怎么要,只是在辽东南部,寻一个立足之基,有此基石,我们将赚钱的产业移到此方来,朝廷的权贵再想伸爪子,伸一只剁一只就是。”

介绍完辽东情形之后,叶畅总结道。

“若是有人摘桃呢?”

“营州之乱后,朝廷对辽东便几无控制,如今营州一带,又是契丹、奚人杂居,节度使安禄山好大喜功,必逼其为乱,好立军功以邀朝廷之赏。到那时,谁还能伸手伸到辽东来?”

“人手,朝廷不会允许我们招募太多人手吧?”黄衫客一直没有开口,此时突然道。

“人手问题好解决,我们只需有几百人的核心即可,辽东自有汉人,而诸胡与大唐车书本一家,稍加诱导,便可使之入华夏!汉人为主,归化为辅,有几百人,便可控制几千人,有几千人,便能影响几万人。若能有几万人,便不虞不可立足。以我等之能,立足一年,便不虞自保,能有三年,便可进一步了。”

这个规划,解决了最后一个疑问,众人都沉思起来。叶畅见他们还有些犹豫,笑道“其实,辽东气候与山东、河北无异,水土肥美,物产丰茂,此天授华夏之地也。我等至此,行班超之事,青史留名,便在此耳!”

贾猫儿、黄裳客都是游侠出身,南霁云亦以忠义自诩,让他们背离大唐,多少有些心结,但让他们当大唐的班超,则再无心节。黄衫客第一个奋然振臂:“朝廷任官,非有门路者不可得进,如今我等自创一片天地,归来再看朝廷诸公一副何等嘴脸!”

“正当如此!”贾猫儿也道。

“大丈夫能得青史留名,何惧马革裹尸!”南霁云道。

“阿弥陀佛……辽东可有好吃的?”这是善直的态度。

在场诸人,算是敲定了大略,接下来便是细节。或真要去辽东,靠着他们这几人显然是不成的,至少要有数百名勇猛敢战之士。叶畅自家宗族子弟,随他去陇右的二十余人,自然不是问题,族中还可以选募二十余人出来。另外,修武、武陟二县宗族势力,再选出五十余人,亦不难。事实上,叶畅完全可以在这两个县,招集数千人的队伍,只不过这样会犯朝廷忌讳罢了。

然后就是秦老汉他们这样的灾民,其中抽百余人,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些灾民得了叶畅几乎救命之恩,而且跟着叶畅看得到前途,故此也都愿意相随。

这两百人为骨干,再招一些流民,凑个千余人,便可以在辽东择地定居,有个数月熟悉周边情形,便可以进一步拓展了。

“两京游侠儿,逞勇斗狠之辈,亦或可用?”黄衫客听得叶畅谈起远征人员组成,总觉得核心力量少了。叶畅所说的骨干,便是战斗力量,这两百人用于街头斗殴,那自然是人多势众,可用于远征,则明显不足。

“兵在精而不在多,这两百人,我可是要当一千人用的。”叶畅略一犹豫:“我在乡中,素有威望,子弟们家中多得我好处,故此乐意服从效力。洛阳城之灾民,已经以纪律约束了一年有余,我待他们又有恩,他们也会听从于我。两京游侠儿,虽是勇悍,却无纪律,军阵之上,个人武勇威力有限。”

又看了南霁云与善直一眼,笑着补充道:“自然,若是能有善直师、南八和韩兄这本领,那又作另说。只是两京游侠儿,有几人能有这等本领的?”

旁边贾猫儿讪笑道:“莫说某已经老了,便是年轻之时,也难在善直师手下撑过两招。”

“贾兄你如今要费心力的,却不是这边。对了,大观园这儿,贾兄还要留着,不过要物色人手准备接替你,待我们在辽东立稳之后,屯田营建,都需借助贾兄之力。”

贾猫儿自然明白,点了点头。

见众人都不再说话,叶畅正色道:“此事干系众大,诸位都得守口如瓶,我们还须同心协力……若是诸位不弃,我愿与诸位结义,如桃园旧事,今后我等兄弟同心,共做一番大事业出来,诸位意下如何?”

此时《绣像三国志演义》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