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首富 >

第137章

天下首富-第137章

小说: 天下首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楚元整整沉默了一刻多的时间,将手里的茶喝完,这才和李熙夫妇道:“起来吧。”

李熙和阂妃松了口气,一起答谢,这才起身回到左侧的席位上一起坐下。

胡楚元道:“圣上对你们私下和俄国交好的行径是很生气的,所以,我才让你们多敬了一刻钟的礼,略作惩罚。罚完了,事情过去也就过去了,以后就不用再提了。你们想和外国进行合乎宗藩约定下的来往,这一点,圣上没有反对,也很支持,可和俄国交好,这一点就太过分了。希望你们能吸取这个教训,不要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经人翻译后,李熙和阌妃都是大为震惊。

李熙匆忙道:“多谢钦差大人,本王日后必将谨慎,日俄对大清帝国和我国心怀异志,实在非本王所料之内,还望钦差大人海涵,并将此事禀告给上国皇帝陛下!”

胡楚元微微点头,又道:“我听说朝鲜的财政状况不太好,官员们都好些年没有领饷,军队就更别提了。这个事可不妙,官员领不到饷,还可以靠贪克来弥补生活开支,军队又能怎么办呢?”

李熙沉默不语,他倒是没有想到胡楚元会说这件事。

其实,胡楚元在心里权衡的事情多着呢,现在的朝鲜王国也犯有和清政府一样的问题,官员贪腐,贵族成员太多,以至于王国赋税的半数都要用于权贵阶层的挥霍,整个行政体系和军事体系都一团混乱。

听着胡楚元的话,阌妃则道:“臣等正在思索良策,对朝政实施改革,只是还需天朝支持。”

胡楚元简单的答道:”可以。我这些天一直都在考虑,一个贫困的朝鲜不是我们想要的,我这一次来,就和你们重新签订一份新的宗藩商贸协议,此外,对于你们的内政,我们不会管的太多,可基本的一些事,咱们还是该一起商量个妥善的对策。夭朝这些年也在不断的改变,以应对世界之变迁,很多办法是行之有效的,确实也有好处。我想昵,咱们不妨也在朝鲜实施,缓解朝鲜的财政问题。”

闵妃当即答道:”多谢钦差大人的支持,臣等无比感激。”

李熙则道:“是的,确实如此。”

这时候,胡楚元已经基本看出苗迹,在很多事情上,真正拿主意,也真正能复之行动的人只有阌妃,李熙这个人是不行的。

(未完待续)第一百八十三章 袁世凯这个下属

胡楚元也只是刚到朝鲜,不想在第一天就贸然说很多事,简单的阐述了自己的来意后,就让李熙和阂妃退下。;

这天晚上,他将袁世凯留下来,稍作交谈,愈发觉得袁世凯确实不简单。

这个人的志向过于远大,未必好控制。

胡楚元并不打算重用,可在眼前,还是得用着。

袁世凯早期对日本是极其强硬的,后来也遭到了两次暗杀,侥幸逃脱一命,慢慢就同日本方面达成了一些协议,他不再在朝鲜驱赶日本商人,日本也不再在朝鲜惹事生非。

所以,对于防范日本人暗杀胡楚元这种事,他做的还是很到位的,毕竟有过亲身体验,一直都很重视自己的安全问题。

过了几天,熟悉了朝鲜内部各种派系问题和争斗后,胡楚元就将阂妃单独请过来交涉。

经过几次的洽谈,阌妃同意了胡楚元的大部分提议,允许上海富国投资银行和中信银行进入朝鲜,发行朝鲜铢和朝鲜银圆。

胡楚元不是个霸道的商人和官员,他给阂妃和朝鲜政权留下了充足的余地,银圆和铜铢还是朝鲜自己铸造,只是由他派人协助而已。

中信银行一次注资六千万两白银,在朝鲜发行独立的货币体系,并拆借给李氏王朝四千万清圆的贷款,用于解决国内问题,并投资修建铁路,建立技艺学堂。

做为条件,中信银行拥有朝鲜王国的唯一发钞权,期限为二十年,上海富国还会和朝鲜官方、阂氏家族成员合股经营一家朝鲜商行,在朝鲜经营各种工矿官营事业。

做为种种好处之一,胡楚元会帮助李氏王朝建立一支新式的军队,用于低于日俄两国可能的入侵,人数在一万人左右,分威三个营。

另外,在黄海南道的海州,清军会驻扎一支朝鲜舰队,用于保护朝鲜。

和朝鲜达成这些协议后,这一天的晚上,胡楚元就重新将袁世凯招入府中商议。

朝鲜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天幕黑沉,极目远眺也看不到远处的轮廓,只能看到那茫茫的大雪。

袁世凯匆匆的来了,进了石造殿,他便迫不及待的和胡楚元请安,道:“资政大人,下官一路急赶,若是让大人久等,还请大人责罚。”

胡楚元没说什么,让他起来坐下,重新让人将酒菜温热一番。

稍稍喝了两杯酒,他才和袁世凯问道:

“慰庭身在朝鲜十年有余,深悉这里的情况,以你来看,眼下对朝鲜稍加整治,可否还有回缓的余地?”

“这……?

袁世凯没有想到胡楚元一上来就问这么大的问题,他稍加思量,才慎重的答道:“回禀资政大人,恕下官直言相告,日俄也罢,我国和日俄也好,在这里终究是要大打出手。大事还未定,在这里要是建好了厂子,投了好些个钱,怕是不抵大用,反而便宜了别人。“胡楚元微微点头,道:“我是一直都有这种判断,所以才迟迟没有对朝鲜投资。可惜,事不由己,眼下还是要尽力对朝鲜给予一些扶持,帮助他们重新整顿政治。我虽然答应给他们扶持一支军队,但毕竟不可能是精锐,不过是将湘军的1日械老炮转移过来。倒是在你这里,我想另外安置三个营。临行之前,我已经和皇上说过这个事。只不过,你在军伍中的资历尚浅,我打算另外抽调一名勇猛善战的淮军将领,在这里督练三个营,装备精锐,再加上你的淮字营,都归属你来调配。你意下如何?”

袁世凯大喜过望,立刻离开席位跪下,道:“多谢大人赏识,下官必当忠孝于您,誓死为大人效劳。”

胡楚元嗯了一声,让他先起来,却道:

“这是朝廷的事,你要明白这个理。”

袁世凯倒是不那么介意,呵呵笑了一声,重新坐下来。

这个人是聪明人,他很早就看出来了,胡楚元这样的人物未必能久居人下,湘淮两系都容不下他这头巨蛟,迟早会有自己的一大军系。

等袁世凯坐了下来,胡楚元却很奇特的更为细致的看着他,眼神冷冽,这倒是将袁世凯吓出了一身冷汗,不知道自己是哪里做错了。

袁世凯慌忙又站起身,拱手道:“未经大人准许,下官便私自坐下,实在是罪该万死……!”

胡楚元摆了摆手,道:“坐下吧,我只是觉得你这个人有点特别。自古英雄不问出处,你是既有出处,又是英雄,难得,难得。未来的事情还很远,谁也预料不到十年以后的事,我只是想和你提个醒,中国这么大,不是一两个人能决定的,人有野心是好事,但也要有度量。”

袁世凯大为惊讶,有点不明白胡楚元的意思,心想,我固然是有些志向,可这番话未免就太重了吧,更何况,这位资政大人又从哪里看出我想做番大事呢?

袁世凯犹犹豫豫,也不知道该不该坐下。

胡楚元则道:”坐下来吧,和我在一起不用这么拘束,我也算是出身商贾,不是很喜欢朝廷里面的那些繁缛礼节。但凡是我的下属幕僚,来我这里都是想坐就坐,想跑就跑,随意的很。”

袁世凯这才慢悠悠的,颤颤兢兢的坐下来,心里还是不那么踏实。

他知道,跟着这位资政大人干,那自然是前途无量的,问题是他遇到这位资政大人的时间晚了些,别人帐下不知道有多少文武大才。

他虽然一直都在朝鲜,可对国内的事情,那还是知道些的。

远的不说,实务派的经学大师,号称学贯中西第一人的钮玉庚就是胡楚元的入幕之宾,光绪帝载潴身边的两大红人是顾家相、张百熙,前者是胡楚元幕僚出身,后者是效力十载的旧部。

台湾巡抚霍鸿机,总理衙门参政大臣鹿传霖,这都是一等一的下属名臣,名声卓著。

说到武将,大家心中都明白,东海水师那一帮子都是胡楚元的人,还有孙开华等湘军宿将。

如今的大清朝,说起“胡党”,在朝廷里所占的比例可不小。

胡楚元倒是不太在意袁世凯的担心和颤栗,很随意的让人开启一瓶生姜黄酒,喝着暖胃,袁世凯巴结着呢,也跟着胡楚元凑活着喝黄酒。

两人看似随性的谈着朝鲜这些年的政治和经济问题,不经意间,胡楚元也让袁世凯挑选几个能够掌控朝鲜局势的人。

谈到了最后,胡楚元才搁下筷子,和袁世凯叮嘱道:“阂妃这个女人的心很大,也很野,不要和她过不去。让她掌权是可以的,但要帮着她把朝政打理好,适当在地方搜集民意,要给她一些建议,具体如何决议是她的事,你不要多干预。”

袁世凯微微点头。

胡楚元续道:“这个女人唯权是问,咱们要是想越过她另起炉灶,多半要惹出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也犯不着。”

袁世凯则道:“那咱们就不准备一条后路?”

胡楚元摇了摇头,道:“不用,如果闵妃自己把局势玩垮了,把朝鲜给坑害了,咱们大不了撤军离开,这么一来,咱们难免会有很大的损失,可也不重要。大战获胜,咱们再回来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将阌妃这些人送返京师押着……说到底,这不过是咱们的一个棋盘,随时可以打散重来。”

袁世凯这才明白,赞道:“大人英明,下官这就明白了。我就让闵妃自个儿掌权,她想怎么办,那就怎么办,只要不和咱们过不去。

她高兴,咱们满意,她若是不高兴,咱们若是不满意,就把这盘拆了重新下。

胡楚元微微点头。

朝鲜这个地方还是很重要的,矿产资源更加丰富,绝对比一个山东要强,特别是金银矿的数量很丰富,若是加大力度开发,完全可以支援国内银行的扩张。

袁世凯这个人……聪明是聪明,能力上是有点欠缺的,胡楚元已经决定回国之后另外派几个人过来,在朝鲜一起控制住整个局势。

对此,他并没有和袁世凯明说。

送袁世凯离开后,胡楚元一个人在石造殿里踱着步,在心里盘算着整个局势的发展。

现在的局势已经很混乱,英国人的反应过于强烈,一次性对华出售了五万吨位排水量的战舰,而且会在1892年之前完成。

即便考虑到英国人本身还在继续大规模的建造君权级,同时在为日本建造两艘接近万吨级的战列舰……英国人的造船工业有多么强大,由此可见一斑。

如果真将英国人逼急了,大家都会不好受。

俄国人和法国人绝对是被吓着了,暂时不会轻举妄动,他们说到底还是很害怕英国的,日本人……这就很难说了。

日本的巡洋舰很多,这一点毋庸置疑,在最近两年内,如果是在远洋决战,日本的赢率是很高的,日本的陆军已经在1888年抢先完威新式改革,在小规模决战上肯定能胜过淮军和湘军。

胡楚元相信,英国人的表态是一柄双刃剑,既可能让日本不敢擅动,也可能让日本抢在1892年之前拼一次。

(未完待续)第一百八十四章 中日海战(一)

朝鲜海岸已经封港,浮冰较多,航行的危险系数太高,胡楚元就只能留在汉城度过这个冬天,顺便也可以好好的整理一下朝鲜的局势和经政。。

依靠环太平洋电报主干线,即便是身在汉城,胡楚元还是能通过便捷的电报随时获取各种资讯,参与国内的决策。

同样的,他也可以随时获取情报。

日本国内已经分成急战和缓战两派,前者以日本新任内阁首相、陆军大将山县有朋为首,后者以日本第一任首相伊藤博文和萨摩阀的大隈重信为首。

山县有朋是日本军国主义最主要的推动者,也深信日本若不击败中国,必将失去最后的未来。如果将战争拖延到1892年之后,日本就将不会再有任何胜算,并且,在他们这一代都会失去这种机会。

伊藤博文则认为山县有朋的观点过于悲观,只要合理的利用国际局势,将剩余的国债都用于国内的经济建设,并继续等待机会,日本仍然有机会战胜中国,不过,双方都有一个共识一一胡楚元就是日本称霸远东的最大障碍。

不管日本最终选择急战,还是缓战,胡楚元都意识到自己已经处于更加危险的状态中,也许在那不经意的黑暗角落里,就有十几只步枪的漆黑洞口瞄准着他的后背。

1890年3月,北方港口开始通行。

胡楚元和朝鲜签署了最终的贸易协定,准备启程回国,就在前一夜,他拿到了一份绝密情报一一日本常备舰队第一分队在长崎港秘密集结。

仔细确认了日本在长崎集结的八艘战舰清单和它们的指挥官后,胡楚元的眼皮跳了一下。

伊东佑亨、坪井航三、东乡平八郎、河原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