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龙啸大明 >

第258章

龙啸大明-第258章

小说: 龙啸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凤舞道:“一点也不错了。叶姐姐算得好准。”

叶瑶瑱道:“我这就给你开条子,等一会林姐姐就可以到帐房去领银子。”说着取过了一张空白纸笺,刷刷刷写了几行字,然后拿起商毅的大印盖上。递给林凤舞。

林凤舞接过纸笺,道:“多谢叶姐姐了。”然后又转向商毅,道:“商大人,我先告辞了。”

商毅点点头,道:“林姑娘,麻烦你转告一下令尊大人,明天一早请他来一趟,我有些事情想和他商量一下。”

林凤舞道:“商大人,不巧的很,爹前几天以经到南京去处理一些生意事情,恐怕要到年前才能回来,在临走之前他吩咐过我,大人如果有什么事情,就先对我说吧。一般的事情,我都可以做得了主。如果事情大了,再派人送信给他。”

商毅也知道,她现在以经再帮林之洋处理生意来往事务,于是道:“哦!是这个样的,那也好,先和林姑娘说也是一样,我打算开年以后,在杭州再开两个厂,一个是制衣厂,一个是玻璃厂,想问一问令尊大人是否有兴趣。”

商家军釆用的是全新的军服,现在队伍越来越大,对军服求量自然也会越来越大,而杭州根本就没有大型的制衣厂,现在只能委托七八家制衣作坊来制作。而且目前商家军只有一套野战服,商毅还打算设计一套制服,在平时穿着,另外还有兵工厂和造船厂的工人制服,商毅也打算统一起来,这样靠小型的制衣作坊来供应显然是不够的,不如自己开一家制衣厂。

而玻璃历来都是穿越者的一大杀器,制造玻璃的技术并不难,而且在传教士和西班牙工匠中也有人会制造玻璃,早在山东的时候,商毅就有这个计划,不过以前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施行,当然玻璃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军事用途极大的望远镜,炮镜、狙击步枪的瞄准器,还有简单的化学试验,都需要玻璃工业来支撑。而现在显然制造玻璃的时机以经成熟了。

林凤舞听了,眼中立刻闪出了光彩,因为她出身商家,平时耳濡目染都是经商的事情,而且为人又十分聪慧,因此对商机十分敏感,听商毅这么一说,立刻意识到,这里面大有商机。

制衣厂就是依靠商家军自己的订单,也足够维持下去了。而玻璃器皿历来都是中国市场上的抢手货,也是西方在中国少有的有竞争力的商品,如果自己能够制造玻璃,自然是大有利益可图的。而且现在林之洋正在逐渐脱离林家,自立门户,正需要另开商路,制衣厂和玻璃厂正好可以为林之洋速度开避自己的商业渠道,因此也立刻道:“商大人,我可以代表我爹答应你,这两个厂我们绝对愿意和您合作。”

商毅笑道:“好,不过开玻璃厂还有许多技术问题,明天我约了几名干纟腊的工匠,来一起商量。”

林凤舞也点了点头,道:“好吧,那么我明天早上再来一趟。”说完之后,林凤舞才再次告辞。

等她离开之后,商毅这才问道:“圆圆呢?怎么不见她的人。”

叶瑶瑱道:“她到印刷坊里去了,因为今天要出报纸的样稿,一时还不能回来。”

因为现在商毅的文书工作由王夫之来付责,因此叶瑶瑱和陈圆圆的事情也大大减轻了许多,而叶瑶瑱还有代理商毅处理政务,核查帐目的事情,而陈圆圆到是几乎全闲了下来。于是商毅就把报纸的事情交给陈圆圆去付责,因为在中国古代,妓女的文化水平都不低,历史上有名的才女中,妓女往往占了一半的比例,反正也不用她来写文章,只管审核就行了,虽然缺少办报纸的经验,但按商毅的指示去办就可以了,反正这个时代,中国还没有报纸,怎么弄都可以。

而陈圆圆也十分高兴接手这件工作,虽然她还不懂办报纸的重要作用,但看得出商毅对报纸非常重视,因为也觉得自己能够帮上他的忙,这也就是商毅说过的,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也十分用心。

商毅听了之后,也觉得很满意,现在要办的事情正在一件一件的完成,如果能够有一年时间,相信自己能够在浙江初步建立一个完善的行政系统来。

就在商毅正想得出神,这时叶瑶瑱合上了帐本道:“相公,在想什么呢?”

商毅怔了一怔,道:“没想什么呀?”

叶瑶瑱笑盈盈的起身,来到商毅的身边,道:“是不是在想明天林姑娘又要来了。”

商毅觉得有些莫名其妙,道:“她明天要来又怎么了。”

叶瑶瑱道:“难道你对林姑娘没有动心过吗?我看你每次见了林姑娘都满面春风的,是不是看上她了。”

商毅觉得又好笑又好笑,因为林凤舞在马尼拉居住的时间长,受海外影响较大,性格颇为开朗大方,没有这个时代中国妇女那种内敛,这一点到是很接近商毅的习惯,因此和林凤舞谈话也少了一些顾忌,有些像在穿越之前和女同事的感觉。商毅到是真的没有别的心思。一把将她拉到自己怀里,笑道:“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

叶瑶瑱认直道:“如果相公真的欢喜林姑娘,那就找人去和林先生说合一下,把她娶回来吧,我和陈姐姐都不会怪你。”

商毅苦笑了一声,道:“你难到还不明白我吗?其实我娶你一个人就足够了,只是当时圆圆不顾凶险来投靠我,总不能负了她这一片心意,才又收了她。现在有你们两人就足够,我也不想再多纳妻妾,否则那时田珍和田珠姐妹,早就收房了。”

叶瑶瑱心里也不禁一阵感动,刚才她多少也有些试探商毅的意思。道:“相公,其实你把林姑娘娶回来也不是坏事,其实林姑娘的为人很好,我和陈姐姐也都很喜欢她,林家又是我们的得力帮手,而且这样一来,我们和林家就成了一家人,对相公以后的大业也要好一些。”

商毅听了之后,心里也不由一动,叶瑶瑱说的其实也不无道理,在这个时代,最好的结盟方式就是结亲,别的都是浮云。现在自己和林之洋是利益共同,互相之间都有加强关系的需要,而只有连姻才是最好的办法,因此如果自己真的向林之洋提亲,他多半还会欣然允诺。

当然要说商毅对林凤舞不动心肯定是言不由衷,论相貌林凤舞并不比叶瑶瑱和陈圆圆差多少,而且她久居海外,在见解习惯上和商毅更为接近,同时娶她还能加强和林之洋的关系,可以说是一举数得。而且叶瑶瑱也支持自己娶她。这也说明封建礼教不是全不好。毕竟妻妾成群,是每一个正常男人的梦想。

虽然商毅心里还是有些别扭,仿佛这里面功利成份太多,但商毅马上又安慰自己,像这种政治婚姻既使是在后世也不少见。而且随着自己的势力扩大,恐怕还不止这一次。自己也应该试着习惯。反正穿越过来的人,如果不娶到两位数以上的老婆,回去以后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

不过商毅现在并不想继续讨论这个话题,还是以后慢慢顺其自然吧。当然要阻止这场谈话,商毅可有办法,双手一紧,吻住了叶瑶瑱的双唇,立刻将她还要说的话全给挡了下来。

两人说笑了一阵,叶瑶瑱才从他怀里挣脱出来,道:“相公,说正事吧!现在银子恐怕不够用了。”

商毅怔了一怔,道:“怎么会不够用呢?我记得在和干系腊开战之前,帐上还有一百多万两呀,难到一下子都花光了吗?”

第167章 财政危机(下)

叶瑶瑱摇了摇头,道:“银子当然是还有,但刚才给林姑娘支了八万多,而在先前,造船厂支去了五万,兵工厂又支去了三万,再加上这个月的其他开文,现在整个帐面的白银以经只有八十多万了。幸好这次打败干系腊人的奖赏免了,否则连八十万都没有了。”

商毅道:“有八十多万也不少了啊?起码够支持一年的吧?就算不够,至少也够九、十个月了。”

叶瑶瑱笑道:“那有那么容易。我以经算过了,从开年以后算起,每个月的军饷开支大约需要八万两白银,而兵工厂、造船厂、还有印刷作坊的人工开支大约需要一万两。这两项相加差不多就快十万了。而且兵工厂和造船厂的消耗每个月至少还要五万两。也就是说每个月的开支在十五万两白银左右,你自己算吧,八十万两白银还能用几个月。”

商毅也不禁有些吃惊,道:“这么说连半年也不够支持了?”

叶瑶瑱道:“到也不能这么算,我们离开山东时,帐面上还有六十多万两白银,那边的开支不大,明年至少可以匀出五十万来,加上明年四五月间,丝绸厂应该可以有收入了,因此把明年支撑过去应该问题不大,不过这还不算每个月购买的米、铁、铜这些物资的开支。而且还不知道军队会不会扩充,还有没有别的大事,比如造船厂、兵工厂之类的。”

商毅想了一想,道:“现在以经储备了多少物资。”

叶瑶瑱从书架上取下一个帐本,翻开道:“主要有米二十二万石,面粉七万石、粗粮八万石、杂粮十二万石,共计是四十九万石,不过这些粮食到是可以一百万两银。另外还有铜三万二千斤,铁十二万五斤。”

因为在中国古代,米面一类的粮食都具有充当货币的功能,而现在江南的粮食价格也在上涨,一石米的价格以经超过了二两白银,因此叶瑶瑱说这些粮食可以充一百万两白银,并不是假话。但商毅一直都是把粮食当战略物资来储备,不到万不得己,是不能当货币使用。

按商毅原来的预计,现有的白银应该是足够支撑两年左右,等到两年之后,自己经营的产业以经开始正常运行,而且在自己的地盘内也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税收系统,这样就有正常的收入来源。但现在才发现,自己的预计错了,主要是自己扩张得太快了,仅商家军的规模,比刚南下时,几乎扩大了一倍,再加上现在又有造船厂和兵工厂这两个吸金大户,才弄成现在资金面临短缺的局面。不过究其原因,还是在于自己一直都缺少稳定的收入来源,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其实商毅一直在寻找收入来源的渠道,虽然说自己以经开办了丝绸厂,但从生产投产到有收入还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就算是开始有收入,以目地丝绸厂的规模,一个月自己最多只有五六万白银的收入。

而另一个待建的产业玻璃厂尚在募备之中,到能够有收入至少也要好几个月,而且就算玻璃厂建成,规模也不会太大,因为玻璃器皿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属于中高档消费品,因此销量也不会太大,每个月的收入也不会超过丝绸厂的一半。也就是说在最理想的情况下,每个月的进帐也不会超过十万,还是远远的收不敷出。

虽然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把明年对付过去或许还问题不大,但后年怎么办,到是一个大问题。关建就在于明年一年能否建立起稳定的收入来源。尽管现在有一年的准备时间,但也不能大意,因为一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这样算下来,商毅也不禁觉得十分郁闷,在自己的记忆中,好像别的穿越者都没有遇到过缺钱的问题,只要随便开一个厂,银子就像浪打的一样滚滚不绝,个个立马都有百万、千万的身家。为啥自己就没有这么好的福气,按说自己抢到的白银也不少了,为什么现在还是捉襟见肘呢?

不过抱怨归抱怨,但现实还是要来面对,至少从现在就要开始想办法了。

当然办法无非就也是开源、节法两种,从商毅心里来说,自然是倾向于开源,但这个源怎么开呢?开发赚钱的商品,自己正在做,但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赚钱啊。发展海外贸易,当长途倒爷也是一个方法,可惜现在中国的海外贸易以经被郑芝龙给垄断,而自己的海军在未来两年内,估计都不具备挑战郑芝龙的实力。不过浙江沿海的商业倒是很发达,收取商业税也算是一个办法。但效果能有多大也还不好说,一来只有浙江加收商税,而其他地区没有加收,有可能会破坏浙江的商业体系,把商人都赶到其他地方去了,而且如果清军在明年如期入关,将会对江南的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对商业行为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会影响到商业税的收入。

那么现在只剩最后一个办法,就是收取农业税,也就是田税,这是最稳定也是最可靠的办法,当然也是商毅最不希望使用的办法,因为这会使商毅失去许多争取人心的机会,但如果最终还是没有别的办法,也只能适当收取一些农业税了。

既然开源的办法不多,那么就想想结流吧,能省就省一点,这样也能维持得更久一些。

不过商毅仔细想了一想,发现手头上的项目能放弃的并不多,士兵的军饷是不能减少,工匠的工钱也不能苛扣,粮食物资储备也不能停止,兵工厂和造船厂的建设也不能停下,报纸也还是要办下去,玻璃厂和服装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