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清朝当海盗 >

第268章

回到清朝当海盗-第268章

小说: 回到清朝当海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CH型轰炸机每架携带了两枚250公斤炸弹,也就是说,给飞机上的飞行员的机会只有两次!

两架中型轰炸机前后略微错开保持着斜编组队形,沿着铁轨延伸的方向反复地来回盘旋着,这是CH轰炸机第一次实战投弹,其结果远远不是炸断铁路与否那么简单。如果这次攻击成功的话,陆军航空兵的兵器里将大量编制这种载荷远大于QH型的战机。

杨致和少校远远地跟着两架中型轰炸机,他必须保证这次攻击的安全性,一架CH机上有一个美国客人作为美国军事观察团的成员特地来到自己的部队,恼火的是,要求保证这个年轻的美国上尉安全的命令据说是皇帝陛下亲口下达的。

讨厌的家伙,那个叫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美国乡巴佬为什么对轰炸机这么感兴趣?为什么总参谋部会允许这个家伙如此近距离地直面国防军的秘密?

反正,这样的问题少校是不清楚的,抱怨归抱怨,命令必须执行!

杨致和只是杨致和少校而不是龙剑铭,他当然不知道这个美国乡巴佬上尉有个将军父亲,曾经是美国陆军驻菲律宾部队的司令官,而运个讨厌的家伙自从于1903年西点毕业后就一直对中国人制造的武器非常感兴趣,因此,他被如愿地派到中国来,成为美国陆军观察团的成员之一。少校还不知道这个小小的美国上尉在1917年会成为美国霓虹42师的上校参谋长,会在一战后成为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美国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在战后还挑起了联合国军对朝鲜和中国的作战!

这样的人,似乎应该得到龙剑铭的重视,中国飞机要向美国甚至欧洲出口,赚取大量的美圆英镑,还需要有一个适当的人真正了解飞机的战争价值,在皇帝看来,这个有将军家庭背景的年轻上尉是最合适的宣传员。技术保密只能是暂时的,与其花费大量的精力去保守秘密不如公开,利用秘密的公开赚取进一步技术升级的资金,始终保持一定的领先性,这就是龙剑铭的技术发展观。

两架CH型飞机几乎紧挨着飞行,终于,少校看见两个黑忽忽的物事从机身上脱离出去,急速地坠落到地上,一枚炸弹偏离了目标好几米炸了开来,青黑色的烟柱夹杂着闪耀的火花迸发着。250公斤炸弹巨大的威力还是破坏了一大段铁路,而另一枚炸弹的落点就显得太偏了一些,只是造成了一大片杨树林的遭殃。

CH型飞机盘旋了一圈后,又气定神闲从头开始做刚才的投弹动作了,有了一次差不多的成功经验,这次的投弹准确度大大提高,一枚炸弹正中铁轨,威力巨大的炸弹直接毁坏了近50米左右的铁轨,而对路基的作用则要俄国人花费更长的时间来修补了;一枚偏离了一些,仅对路基造成了损坏。

底上的俄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铁路被炸断,没有了能够对空射击的机枪,俄军士兵们只能望机兴叹,望弹生怖,没有人想到用手上的步枪向飞机射击,那是因为这种射击是没有价值的,只能换来小一些的苍蝇更加凶猛的机枪火力,那些瘟神是无法抵御的恐怖制造机器!

在中国飞机离开巴布什金上空之后,俄国临时政府总理维特的专车驶进了巴布什金小站。铁路人员和军方遗憾地告诉这位大人物铁路遭受了攻击,需要两到三天的时间才能修复通车。无奈的总理大人只好在这个靠近贝加尔湖的美丽小站等待了。

一场处心积虑的宫廷政变结束了尼古拉二世的统治,俄罗斯帝国的权力如今掌握在三个人的手中:尼古拉大公成了摄政王,维特则是摄政王名下的临时政府总理,至于杜马的议长罗得江科,则积极地准备着制定宪法,企图使封建地主把持着的俄国彻底变成由新兴贵族和资产阶级控制的俄国。

维特和大公把这次政变称为明智的小小的权力转移,而喜欢浮夸的罗德江科则四处宣传这是一场成功的革命。总得来说,目前三个人配合得非常默契,大公需要军队里贵族军官的支持,所以这次政变不能用革命的词汇,他力图使政变在军官们眼里成为沙皇陛下在军政事务上的放权;维特需要列强的支持,有了列强的支持才有可能尽快结束战争,让俄国回到工业建设的经济复苏轨道上来,因此,他也不能把政变说成是革命,他要取得各国资本对俄国的信心,革命这个词汇太野蛮,太暴力;只有罗德江科这个所谓的俄罗斯民族的民意代表才在宣称革命成功,因为他要把俄国国内的各种政治势力的蠢蠢欲动压制下去,只有革命成功这个说法,才能使俄国的农夫和工人重新回到他们的位置上去,放弃对国家大事发言的权利。

俄国在远东的两次战争带给维特截然不同地命运,因为日俄战争,维特被沙皇解职,远离了俄国的权力中心;而中俄战争却让维特重新站到俄国最高权力的舞台上,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抱负。饱学的临时政府总理知道,从远古的人类有了价值观念开始,战争就和经济利益结下了不解之缘,反过来说,没有经济利益和生存空间的概念,战争永远也不会存在!

那么,貌似强大实则千疮百孔的俄罗斯帝国在遭到两次战争的失败后,面临着的命运是什么?她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复兴之路呢?这个问题是同样作为斯拉夫民族主义者的维特公爵经常深思的。

很明显,在普鲁士将军克劳塞维茨提出总体战争这个科学的概念后,答案已经存在。战争,打得是整体国力,从人口资源、经济潜力、工业能力、科学技术等等方面来综合考虑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是最科学的。曾经,沙皇陛下就把日本人视作在四个岛屿上蹦达着的黄猴子,忽视了日本的战争潜力和在1895年到1904年间所做的周密的战争准备;今天,沙皇又忽视了中国人在工业技术上的潜力,招致了这次战争就在眼前的失败!

这个烂摊子,必须由自己和自己的政府来收拾。

作为前任财政大臣的维特在这方面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强大首先表现在军事实力上,而军事实力的表现有两种方式,一是单纯的数量,一是单纯的质量。从俄国目前的武装力量的现实状况来看,俄军是注重数量优势的军队,而中国人在轰炸铁路之后向世界展示了技术型军队的威力!当然,这也是俄国必将失掉这场战争的原因所在。

问题是,在中国军队取得了战争的绝对控制权后,自己应该如何来应对即将到来的谈判。可以想见的是,中国人必然是高傲的不可一世的!但是,就算是这样,维特也必须去面对,去应付!

俄国需要时间,需要资金,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东方伙伴。

时间,需要俄国在国际问题上的让步和成功的中俄谈判来获得;资金问题,则需要依赖英国、法国的资金援助来解决,中亚和黑海的问题,需要俄国与中土同盟达成一个彼此都能够接受的协议,最好,能把中国这个迅速崛起的帝国纳入俄国远东利益伙伴的范围中。

俄国,可以从中国得到什么?

那要看中俄关系究竟怎么样发展,也是看自已如何在这次高层公议上影响中国的代表——帝国外交大臣唐绍仪先生。本来,按照国际外交惯例,自己完全不必亲自到远东来会见中国的外交大臣,这是在规格上不对等的。可是,在关乎俄国根本利益的中俄谈判上,自己不能不亲自把握。

满怀心事的维特没有任何的心情去欣赏盛夏贝加尔湖迷人的湖光山色,也没有兴趣去看湖中经常出现的海豹。他只能通过车站上的小小电报房给远东军总司令阿列克谢夫发电报,让中将与中国人接触,希望中国人能够停止传说中恐怖的空中袭击,以便铁路人员能够尽快修复铁路,送自己去赤塔与军方将领见面。

对阿列克谢夫中将,维特是绝对信任的,这个中将是政变的核心成员之一,手里也掌握着目前俄国最强大的军队,有了这支力量的存在,临时政府就是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反之,临时政府的权威肯定会动摇,会受到那些旧贵族军官们的反对。

因此,必须对中国人做出让步,保留俄国的元气,保留远东军!

中国人提出的条件看起来是苛刻的,他们要求的新国境线割去了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土地上的产出实在有限,西伯利亚人对耕作和放牧都不在行,他们擅长的是狩猎!这些土地本身就是俄国难以开发的,除了造价不菲的远东铁路和难以割舍的符拉迪沃斯托克以外。

对铁路和海港,维特寄希望与中国签定一个比较友好的全面条约来解决俄国的需要,双方在经济往来上的合作,会把地域和国家的界限冲淡一些的,俄国人付出一定代价后仍然有可能取得铁路和海港的使用权。

维特半躺在车厢里想着,他不愿意下车,肮脏的车站让他看着就觉得恶心,车站上根本就没有正式的旅馆可以供总理大人暂住。因此,他还不如就待在豪华的车厢里比较实在。

苏赫巴托尔,大中华帝国国防军陆军第二航空队野战机场。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上尉一下飞机就冲进了电报房。

今天,实在是令年轻的上尉毕生难忘的一天。他第一次乘坐飞机,第一次乘坐军用飞机!而这架属于友好的中国军队的飞机就在上尉的注视下准确地实施了对地攻击!这,让上尉看到了飞机在未来战争中的价值,他可以想象到这样一幕场景:由几十架,不,应该更多一些,是几百架上千架飞机用炸弹攻击地面的军队或者军事目标的场景。毫无疑问,美国需要这些飞机的技术,也需要对付这些飞机的技术,根据力学的对等原理,飞机的敌人首先是飞机本身!

上尉通过电报给军事观察团团长埃米克海军少将详细汇报了自己的见闻,也把自己的设想大胆地汇报了一下,当然,上尉没有忘记在自己的随身日记本里记下这一切。

第五章 第43节 困兽犹斗

西伯利亚铁路再次遭受中国飞机的攻击,将会中断交通好几天,这对兵员粮秣重装备都很缺乏的远东军来说是致命的。阿列克谢夫和博罗西洛夫无法确定中国飞机明天或者以后还会不会来攻击铁路线,也就是说,他们无法确定铁路恢复运行的时间。一支骑兵队伍派了出去,他们的任务是去迎接被阻挡在小站上的临时政府总理维特。

博罗西洛夫如今已经明白好朋友所说的阴谋是什么了,在少将看来这不是阴谋,而是一次决定俄罗斯光辉前途的政治战斗,有了这个政治上的胜利,军队的全面改革才有可能实行。不过,迫在眉睫的事情不是去想象如何改革俄罗斯的军队,而是在远东战场上争取哪怕一次小小的胜利也好。自从开战以来,除了满洲里战役可以勉强称为胜利外,俄军一直在战争中处于疲于奔命,四处漏风的绝对劣势。

能够供少将直接调用的兵力如今也有22万之众,他们全部属于远东军总司令部直辖的部队,新的43师总算也建成了,值得高兴的是那些刚刚从欧洲到远东的士兵们有着极高的爱国主义情绪,比原来就在远东的、信息闭塞、不了解莫斯科发生的变化的士兵们要可靠的多,少将自接受参谋长的职位以来,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高效精密的后勤体制,让散布在西伯利亚铁路沿线的物资能够尽快地、合理地分配到各个部队,以稍微改变一下俄军的面貌。

在博罗西洛夫少将和总司令的谈话中,经常担心地把手里的军队称为“库图佐夫时代的游击队”,因为这支军队是由营养不良、教育水平低下、训练不足的农夫穿着杂色的军服,拿着各种制式的武器所组成的。有时候,少将也很理解后勤军官们,他们能够把弹药物资送到远东来,在破烂的铁路上送来,已经很不容易了。可是,他们还要去应付一个最为困难的问题,那就是让每个士兵的枪找到合适的子弹。

阿列克谢夫中将背着手在司令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到现在他还没有拿定主意,对少将参谋长的新作战计划做出决定。少将准备组织一次大规模的进攻,在满洲里集结6个师向呼伦和贝尔湖以东攻击,意图试探出当面中国军队的实力。如果攻击得手就投入另外三个师的预备队用于扩大战果,争取向中国军队的纵深地域前进20-50公里;与此同时,还组织了一支侧击部队,用于攻击中国军队野战机场的所在地,根除对铁路线的威胁,这支部队包括一个骑兵师(胸甲骑兵师)和两个步兵师。

少将的作战计划做得很细致,特别是在后勤的连续作战保障上非常到位,这位少将显然深受苏沃洛夫的军事思想影响,把军队的作战形成策划成了一台结构复杂的机器的运做。

阿列克谢夫现在要考虑的是,在已经与中国军队取得了联系,在积极争取和平谈判的时候,用中国飞机攻击了铁路为理由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