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霸明 >

第656章

霸明-第656章

小说: 霸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乱兵们貌似疯狂的冲击在进入火铳射程之后戛然而止,这个火铳可不是他们在军中见识到的快枪、三眼铳之类的大号炮仗,而是实实在在的杀人利器,射击并不连贯,火铳兵退回后排装药动作都很困难,可这样足够了。

乱兵们的势头迅速的被遏制,然后又是向后挤压,知道有一线生机才会去拼,这等必死的下场,谁还会傻乎乎的向前找死。

“……不过是火铳厉害,占了远射的便宜,王通的兵肯定不擅近战,只要是靠近了,就要溃散……”

同样是站在墙头上观看的祖承训看的脸色发白,可还是故作行家的喃喃评价,好像和他这个评价相呼应,在场的火铳兵射击完第一次之后,都是退了下去,却没有继续射击,虎威军的火铳兵都是退到了队伍的后排,军官们又是大声号令:“长矛兵向前杀敌!!”

虎威军各团长矛兵手中长矛平指,大踏步的向前走去,观战的辽镇一干军将都是屏气凝神,顾不得说什么了……

第一卷第九百八十五章 辽阳一日夜

不光是辽镇,满天下的武人都有一个差不多的概念,长矛大枪是好兵器,可用得好的,只有将门子。

长枪在战阵上用好了,的确是杀人的利器,但不是从小练起很难熟练,不若是用刀斧,刀斧毕竟没有那么长的柄,操控起来和手臂差不多。

话又说回来,军队中兵卒们装备长矛的最多,这个就因为一个枪头总比刀斧节省铁料和工夫,枪杆又可以用木料蒙混过去,能用白蜡杆子的那可不是寻常兵卒。

辽镇家丁亲兵的战斗力强悍也是不假,所以装备的都是长刀短斧,也有近身肉搏,取个勇悍的意思,女真那边也是一个规制,只有老弱才拿着长矛做个样子比划,真正的青壮都是大刀大剑奋战在前。

而且武人们都有一个概念,就是寻常兵卒拿着长矛对用刀的敌人,很容易出事,第一下刺不好,被人拿着刀欺近身前,那就麻烦了。

现在乱兵们都是刀斧居多,而虎威军长矛兵则是一步步的压上,这个局面正是那种要吃亏的场面。

硝烟还未散去,路上还横七竖八躺倒着尸体,以虎威军的赫赫威名来说,应该不会吃亏,在墙头观看的那些辽镇武人,眼力好的都能看到虎威军长矛兵脸上的紧张,看这个摸样,分明是刚见血的雏儿。

墙头上的人能看到的,下面惊魂未定的乱兵也能看到,左右是绝境,反正要拼命,现在机会来了,这让每个乱兵都被刺激的兴奋起来。

“杀一个够本,两个就赚了!!”现在没人想着跑出去,已经想着如何拼了才不亏,残存的乱兵们居然比方才还要勇猛,嚎叫着,彼此推搡着冲了过来。

逼的足够近了,眼瞧着到了长矛的面前,前面的人虽然有畏缩,可后面的人却容不得他们转身后退,前面的乱兵也是横下心来,长矛和长矛之间不是有空隙吗,赌了……

“杀!!”

队列右侧的士官大声吼道,看着前面如狼似虎一般冲来的乱兵,虎威军这些护卫队出身的新兵都是心中惊惧,他们和归化城那些团练不同,他们在太平天津卫,除了训练苦些,那里见过什么血。

可在训练场上木棍和皮鞭的督促,严肃无比的纪律以及足够时间的训练,让他们在士官的命令发出之后,机械的做出了动作。

握紧长矛,尽可能的平举高,用力的向前刺去,在刺出去的时候,他们依旧在害怕,可动作没有一丝的阻碍。

冲到最前的乱兵知道对方会刺来,也知道要躲闪,可着重防御的都在腰腹,却没想到对方长矛平举的那么高,挥刀格挡都是来不及,胸前咽喉被刺入,鲜血狂喷。

也有人在第一排两根长矛的缝隙间钻入,还没等他继续向前,就绝望的看着第二排的长矛刺来。

更有动作敏捷的,看着不好,在地上做个滚地葫芦在长矛下面钻了过去,可他也仅仅在长矛间的同伴更向前了一点而已,第三排的长矛已经斜下的刺过来,将人钉在地上。

喊杀声、惨叫声在街面上不住的响起,在墙头观看的辽镇诸将都是完全被战局吸引住了,尽管有那么多声嘶力竭的嚎叫,可每个人都觉得“噗噗”长矛入肉声音怎么也掩盖不了,战场上只有这个声音最刺耳。

虎威军各个团从各个方向汇合,乱兵越来越少,乱兵们的战斗意志在接战没有多久就崩溃了,有人逃跑,可无处可逃,所有出入口都被虎威军的队伍堵住,路两边是高墙深宅,怕都爬不上去。

有人跪地求饶,可接近的虎威军兵卒依旧是毫不犹豫的将他们刺杀,有人崩溃了,乱跑乱叫,依旧是死在长矛下,最后的乱兵头目都是把总、百户一类的军将,他们明明看到虎威军的长矛兵有的在呕吐,有的边向前边哭泣,可他们却始终不停的在刺杀,机械的重复这个动作……

今日过后,虎威军七个团不再有什么新兵。

“我有些头晕,等下你去王大帅的帐中,先替我告个病,就说我明日就去王大帅帐下听命,今日的确去不了。”

在墙头观看战斗的查大受脸色苍白,好像是大病初愈的样子,亲兵诧异的看了他一眼,查大受匆匆下了梯子,到了地上,“哇”的一声吐了出来。

辽镇军将虽说都是骄奢之辈,可也都是上阵厮杀过,见过血受过伤的,但今天的战斗却让他们很不舒服,让这些刀尖上打滚的汉子感觉到残酷,他们第一次感觉到,战争和军将以及士卒的勇敢无关,要素是另外一些东西,机械、冷漠的杀戮,甚至和屠杀还不同……

乱兵被用这种残酷的方式肃清,这时天都已经有些黑了,在宣旨之后的军议上,一干人对王通的命令发脾气还要顶撞。

肃清之后,李如柏等人主动找上王通,说希望派人帮助大军搬运尸体,毕竟这么多尸体在城中容易出现疫病。

“天寒地冻,尸体在城内放一天没什么问题。”

王通给了简单的回复,依旧是严禁任何人出门,随后王通将自己的亲兵队和城内的锦衣卫都给调出来,三江商行凡是对地形熟悉的伙计掌柜也都是出来帮忙,王通还派人请李成梁给自己安排城内的守备所官兵五百名,虎威军第七团也是分成小队跟随。

沿街敲锣喊话,每家每户必须有一男丁出面接洽官差,不然视同隐藏乱兵盗匪,该男丁出面要说明家中有几口几人,日后复核,如果有差错,全家获罪。

除却城中官员和军将家中不进行这样的搜索之外,其余不管商户或者是百姓,一概要开门检查。

因为杀戮而噤若寒蝉的辽阳城又是变得喧闹起来,官差们打着灯笼、举着火把,挨家挨户的询问,不时的有人发出哭喊和尖叫,也有突然爆发出来的大吼和厮杀。

还留在城墙上的辽军兵卒已经将消息传给了李成梁,城外那些辽镇的住户已经在被虎威军一家家进行检查了。

按照常理,大军到了地方上,如果这么做的话,那十有八九是挨家挨户的洗劫,不过李成梁和他的子侄亲信们却知道不是这么回事,但具体做什么,他们也不懂。

第二天早晨就知道了答案,一直到持续到下半夜的全城搜检之中,躲进居民家中的乱兵三百余人被搜出,这个本是预料之中,但有二百余说不明白来历的人也被搜查而出,这个就是收获了。

有人是辽东和辽北逃过来躲在亲友家中的逃兵,这个一顿鞭子棍棒之后罚去做干活的苦力夫子,但还有的人却是从边墙外来的,是女真人。

辽镇在边墙外的女真村寨中布置了探子,女真人也做了同样的事,在辽镇战败后,无心做事的状态下,不少探子都是深入了辽阳城中,这一次都在过筛子一般的盘查中被抓了出来。

女真探子固然可恶,可那些贪图小利收容女真探子的人家也是让人厌恶,对他们的处置很简单,女真探子斩首,私通鞑虏暗探的绞杀。

一天一夜的戒严之后,城内已经是整肃异常,肯定还有乱兵和鞑虏的奸细做了漏网之鱼,但城内这种严酷的气氛也已经建立了起来,在害怕株连的邻居和路人的警惕下,他们就算能躲也躲不了多久。

辽镇不缺木头,尽管溃败,可也不缺人手,城内的尸体开始被搬运出去,在路边立起一根根木桩,乱兵们的尸体被挂在上面示众。

这样的威吓是最有效的,看到前几天还在城内为非作歹的乱兵们已经成了死人,每个人都是凛然,这些立起来的桩子提醒主人,辽镇的确是遭受了一场失败,但这并不代表这里不是大明的领土,任何想要触犯这个权威的人下场都会很惨。

在木桩立起的当天下午,守备所和锦衣卫就收到了几十个揭发的密报,又有乱兵和奸细被揪了出来,但这就是扫尾的工作了。

“李大人还请交个实底,辽阳和周围一天路程之内的地方,能打的骑兵能调集多少?”

整肃清场之后,李成梁对王通的态度又是客气了几分,听到王通这么问,李成梁自嘲的笑了下回答道:“在大人面前哪里敢有什么隐瞒,这能打的不知道是个什么标准,若是李家的家丁和标兵这等,四千余还是有的。”

听了李成梁的回答,王通沉吟一下,开口说道:“请李大人派亲信子侄统率,这些人我要拿去用。”

“大人既然有令,辽镇自然不敢不从,可如今战时,辽阳这边的防御不能空虚啊!”

“守御城池,我给你留一万步卒,足够了,大军行动,粮秣给养还要李大人这边操心。”

话说到这般,李成梁自然没什么可讲的,只是答应领命,王通沉吟了下,又是说道:“不知道李大人现在还能不能把消息传到辽镇各处……”

第一卷第九百八十六章 猎杀

自李成梁起兵,李家独领辽镇已经近三十年,他的势力自然不只是明面上那十几万兵马,万余家丁,私底下关系肯定是盘根错节。“这一点老夫还是有把握的,就算是鞑虏活动的地方,老夫也有把握把消息传到。”

听到李成梁的回答,王通点点头,沉声说道:“既然如此,有个消息要尽快散布出去,要让这几路鞑虏尽快知道……”

于峰是海州卫古城屯的一名军户,这么说并不太精确,辽镇无人不是军户,准确的说,于峰家是专职耕种的军户,他们家的所有男丁都没有去当兵的可能,只能是种地做活,和关内的农民没什么区别。

辽镇这边,因为人少地多,收成较好,所以不需要所有的劳动力都用来耕种,如果你能去当兵,那家中赋税就会减免,如果你能在李家做个亲卫标兵之类的,甚至还有人帮你种地,有一定的钱粮贴补。

不过辽镇人口过几百万,青壮也是过百万,能去脱产从事武人营生的,不是世代武家,就是特别出色的,于峰这种很难被选上了。

于峰今年二十一岁,和他从小一起长大的两个伙伴现在一个在孙守廉手下做亲卫,还有一个在李如梅手下做听差,家中日子都是过得不错,那两个伙伴偶尔回到古城屯探亲,都是耀武扬威,气派非凡。

男儿好拿刀,看到儿时伙伴如此,于峰羡慕非常,而且这个羡慕不是一年两年,这也让他不甘于去辛苦耕种,而是挟弓骑马,做起了猎户的营生。

辽镇还有大片没有开发的地方,老林子也不少,古城屯周围又有山脉,于峰跟古城屯的老军学习弓马也算是刻苦,做猎户收获还真是不错,最起码让家里过得比村子里其他“种地军户”要好很多。

于峰不满足于眼前的局面,可辽镇各处亲卫家丁都是缺一补一,军将们对维持现在的局面很满意,并不想扩大规模,因为有儿时同伴的比较,现在让于峰去做个大头兵,他反倒是不甘心了。

辽镇在边墙外的大败让于峰感觉到机会更加渺茫,失望之极的于峰已经准备去草原上碰碰运气,他听古城屯的守军说,草原上不少商人都在招募护卫,这些护卫虽然在刀尖上讨生活,不过收入丰厚,活得痛快。

正有这个打算的时候,王通东征大军来到了辽镇,招募义勇骑兵的公告,很多人都当他是个笑话,可于峰消息要比那些祖辈在辽镇的人灵通些,知道不少王通的的事迹,这个看似苛刻荒唐的招募公告,却让他觉得可以去试试,最起码里面有机会。

他自己备了马匹和弓箭,又把自己打的两张好皮子贱价卖给了村里的百户,换来了箭支和给养,这个行为不光是村里的人当个笑话看,连他自己的老子和兄弟都是骂他。

不过这个笑话在于峰射死了七个土匪无赖,换来了十四两银子之后,立刻成了村子里的能人,立刻就有不少小伙子愿意跟着一起去。

到了辽阳城之后,于峰身边已经跟着八个人了,都是自备武器马匹,想要冒险和发财的辽镇年轻人。

这些人都称呼于峰为“东家”,于峰更希望这些人叫他大哥,因为于峰知道军中称呼小旗都是这么叫的。

跟着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