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霸明 >

第618章

霸明-第618章

小说: 霸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宣府、天津卫几边经常跑动,也是辛苦,两鬓白发不说,脸色也比一般人黑些,都是奔波之苦。

“侯爷,牛根生他们一干人应该是在去年就开始准备了,归化城去年十月的时候有个铺子开张,这家铺子不卖货物,只是为一些初到归化城的商人商户提供护卫,有些大的商户在走货的时候也会去那里雇佣,不过这家商铺的护卫未免太多了些,山陕宣府,甚至河南的武人都被招揽过来,在三江匠坊中买火器最多的人也是他们,难不成就是为了这件事预备的?”

王通沉吟了下,开口说道:

“这件事谭将那边有过书信,他特意在四处农庄调团练来归化,就是为了防备这个铺子,但一直没有什么异动,还向谭将那边和虎威军那边请老兵老卒过去做教头,我原以为是那些商人们的一个新生意,古东家这一说,原来是为这个预备的。”

王通顿了顿,开口说道:

“这家铺子一定要有我们的人,张世强和孙大海,你们回去在虎威军和三江商行的护卫队中选出可靠的人,都塞过去。”

那两人连忙起身答应了,原本天津卫的保安军现在已经是商行的护卫队了,杨思尘在边上问道:“侯爷,那这些商人图谋多伦的事情,是不是要让孟公公那边慎重?”

“不必慎重,让通海和勇胜两家多参与进去,这件事我们未必要占主力,但一定要参与,同时历家那边要打好招呼,如果真有占了多伦的可能,我们和历家近水楼台,一定要吃个大份!”

第一卷第九百二十九章 不愿为不得不为

辽镇总兵李成梁接到了李东群的信件后,就立刻找来了次子李如柏商议,李成梁年纪大了,军中的琐事也就不愿意操心,长子李如松又在宣府做总兵,李如柏则是在李成梁身边帮忙做这些,他算是实际上的副将了。

至于名义上的副将马林,因为不是李家将门集团中的一员,平常时候则是在沈阳呆着,沈阳那边三个卫,又是辽镇第二大城,他一个副将在那里,也算对得起了。

辽镇大帅府上规矩大,既然是大帅和少帅议论,亲卫都在一丈开外的远处值守,不得靠近,靠近了,当真要杀头的。

“王通这小儿还真是狂妄!!”

师爷和亲卫在身边的时候,李成梁还做一副大将气度,等自家儿子来到,脾气立刻就是发作,李成梁圆脸细眼,身材魁梧,即便是穿着员外对襟棉袍,也显得颇为威武剽悍,不过细看身材脸型,却有些发福了。

他将信递给李如柏,坐在那里却是将茶碗顿在桌上,恨恨说道,信上的内容李如柏已经是知道,他开口说道:“父帅,王通得寸进尺,他说这些事,真要在朝堂上争论起来也不会有什么麻烦,九边之地,天下间各处的军镇谁不是如此,朝廷难道不知道吗?”

李成梁没有出声,李如柏在那里低头想了想,又是开口说道:“父帅,咱们家在京师那边洒了那么多银子,那些文官倒这时候也该帮咱们说话了,王通这次也是用御史挑的头,咱们找御史驳回去不就是了,再去问问王通他想要什么,银子好处的给他就是。”

李如柏平日里最喜欢的就是听书听戏,在辽阳甚至专门有两个戏园子,从各处请来戏班子唱戏,要不然就是请说书人讲三国,让他做这样的分析确实有些为难,不过见识有,心思也有,也能说个勉强。

他说的,李成梁差不多都是想到,他在那里怔了怔,却是站起走到一旁,既然是辽镇总兵的书房,那布置都是什么铠甲和兵器,李成梁把挂在墙上的一张弓拿下,放在手中拉开合上,然后将弓丢在地上,叹气说道:“舒服日子过久了,连这弓都开不满。”

“父帅那里话,父帅勇武,做儿子们的都是赶不上,怎么就……”

粗人也是知道这时候要奉承两句,李成梁却冷笑了两声,开口说道:“王通有句话说的诛心,他说咱们前几年不动,现在想动也没办法动了,这话你明白不明白?”

李如柏摇摇头,李成梁又是开口说道:“现在有虎威军在,他王通又和蓟镇的历家,宣府的马家关系密切,咱们辽镇虽然势大,可要是真……唉,就算是当日,老夫也不敢说就能胜过了戚继光……”

李成梁这几句话说的低声,李如柏却身子颤了颤,迟疑了下低声说道:“父帅,大哥那边对朝廷忠心的很,咱们这边有几个和马林走的也算是近,这个……”

“这些事老夫怎么用你提醒,不过是王通说得诛心,老夫顺着讲两句罢了,咱们李家有今天那都是大明的恩典,是几代天子的恩德,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你不要说,想都不要想!!”

声音猛地严厉起来,李如柏缩了缩脖子,连忙答应一句“是”,李成梁说完这些却有点泄气了,开口说道:“用言官去和王通去争,咱们隔着这么远,他就在朝堂上,近水楼台,到最后还不知道折腾出来什么罪过扣在咱们李家身上。”

说完又是叹了口气,李如柏在那里顿了下,开口说道:“父帅,要不然就答应这个分守副总兵,他孙守廉本就是定辽右卫那边的土著,这几年更是经营的大了,做这个分守副将,也就是多个名份,再说了,他就算有个分守副将的衔头,还不是在父帅管辖之下,在这辽镇地方还能由他翻了天去?”

让李成梁自己说给孙守廉这个位置,他是万万不能甘心,也觉得面子过不去,李如柏倒是知道此时给自己老爹一个台阶下。

被这么一说,李成梁在那里沉吟了一会,到最后还是叹了口气,开口说道:“都是大明的臣子,老夫何必争这个意气,你去安排下,上疏陈奏,就说如今辽东守备之事繁重,请设分守副将。”

李如柏连忙答应下来,父子两个的脸色都不算太好,辽镇本来是一家之地,朝廷让马林过来当副将都没怎么掺沙子进来,却没想到到头来,居然要自己来做。

说到底,这都是因为王通,王通北征归化有了那样辉煌的胜利,辽镇西征多伦,虽然也是胜利,可彼此王通取得的那个来,要缩水太多。

武人大将,相互比较高下靠的是什么,就是看自己能打不能打,能取得多少胜利,原本天下间都是说李成梁、戚继光,现如今只有王通大放光芒,连带着辽镇说话的声气也弱了许多,各种各样的烦心事也都来了。

自然,李家不会觉得自家是先挑起这些事情的,自家理亏,只会在那里感叹今不如昔,敲定了这件事,李成梁又是叹了口气说道:“孙守廉下面的几个游击和千总,你看一看,能换上更得用的人就抓紧换上,不要让孙守廉那边太得意了,再有,让东群送份重礼给王通,今后打交道的时候还多。”

李如柏一一答应,刚要去做,却又被李成梁叫住,李成梁有些疲惫的问道:“建州那边如何了?钦差没几天就要到来,上下首尾都要做的利索些,不要生麻烦!”

李如柏脸色不太好看,不过还是躬身说道:“父帅,那女人已经闷死了,几个常跑建州的客商前天行走的时候也遇到了马贼,没有活口留下来。”

说到这里,迟疑片刻又是说道:

“父帅,李平胡那边已经聚齐了兵马,建州那边平素里还算是孝顺,真要动手打吗?”

“打,当然要打,一个建州算得了什么。”

李成梁斩钉截铁的说道,李如柏躬身答应,李成梁却又开口说道:“兵事多变,建州贼寇狡猾,又是熟悉地形,流窜山野,让李平胡慢慢打吧,也该给建州那边一个教训,生熟女真都有人来告状,说是土蛮那边经常去劫掠,这建州女真也是不闲着,大家都是没办法活了,谁给他的胆子,他手脚居然伸的这么长!”

李如柏笑着躬身答应,有这个慢慢打的吩咐,谁都知道该怎么和建州女真纠缠了。

辽镇地处关外,自成局面,实际上也是个小天下,辽阳帅府算是核心,其他各处算是枝蔓,大帅不喜孙守廉的消息尽管自始自终都没有官方的表态,甚至孙守廉在春节过来走动的时候,大家还都是笑颜客气,可这个消息还是传了出去,而且形成了影响,比如说在定辽右卫凤凰城,以往年节时候,孙家也是门庭若市,今年却是冷清了。

以往定辽右卫和高丽的贸易,在那些好地方的田土,这都是没人敢碰的,现在也要有人过来争一争,若放在以往,孙家人这就要动刀杀人的,现在却是要和对方说说理了,说一千道一万,这都是说明孙守廉要完了,孙家要败落了。

腊月正月过去,到了万历十四年的二月,孙守廉的母亲做寿,本以为要过个冷清,没想到辽镇参将李如梅却登门贺寿,李如梅是李成梁三子,他出面自然是代表李家,这个态度太说明问题了。

孙守廉在辽镇的军将中算不得第一等的人物,他母亲做寿以往根本不会有这样的待遇,但现在大帅的儿子过来了,这算是什么。

有心人自然想起这钦差来辽镇的消息,和李如梅来凤凰城的事情一碰,也就明白了过来,孙守廉肯定是没事了,真是让人没想到,这只是被大家认为有生意头脑的孙守廉,居然有这样大的能量,居然在京师里就有这么大的势力,让咱们大帅都要低头。

自然,没人争什么贸易,也没人争什么田地,倒是孙守廉四十出头的汉子,在老娘的寿宴上险些哭出来,实在是扬眉吐气,王大人真是帮忙啊!

听到李如梅来贺寿的消息,原本冷清的寿宴,自然又是变得热闹起来,门庭若市那是自然,孙守廉这边也不含糊,办完了寿宴,晚上就凑出一份大礼,让自己十七岁的儿子孙鹏举启程送往京师,临走的时候交待的明白:“这次去京师,你也不要想着回来,一定要留在王大人身边做个亲兵,能当上,那是咱家的福气,当不上,回来拿鞭子抽你个犊子,不要脸色这么难看,你这个把总身份比王大人的亲兵那不知道差多少层!!”

至于三月间,孙守廉要成为分守副总兵的消息传出来,孙守廉的身份地位又是不同。

不过万历十四年三月底的时候,辽镇总兵李成梁自己上奏,请在辽东定辽右卫一处设分守副总兵。

第一卷第九百三十章 寻衅

臣子们上奏请求让自己的权力小些,对这个要求皇帝没有不准许的,何乐而不为呢?

辽镇总兵李成梁的奏疏很快就被准许,而且万历皇帝还非常给这位大将面子,尽管在辽镇专设分守副将,没有掺沙子选用外人,直接用李成梁的亲信孙守廉担任。这在外人看来,李成梁自请,万历皇帝从善如流,双方都有了面子和里子,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自然没有人会知道,李家曾有将孙守廉拿下的动议,这动议胎死腹中,当然不会有人想到其中有这么多的曲折。

李成梁如此知趣,派往辽镇查办的钦差自然查不出什么东西,在那里呆了几天,几场饮宴之后就是回返,回来之后就是查无此事,辽镇尽忠职守。

在万历十四年三月二十一,辽镇总兵李成梁的义子,平虏游击李平胡率军出边墙,开始请教为祸一方的建州女真部。

第一战就是告捷,急速行军趁其不备,击溃东虏一部,斩首三十余,虏寇大溃,至于有在边墙那边的行商听说消息,说被斩首的一干人都不是建州部的,反倒是其他部迁居过来的良民,这个就流传不广了。

对于天津卫的商团来说,孙守廉获封分守副将,而且还是在辽东和朝鲜接壤的地带,这个消息带来的影响在方方面面。

首先,已经涨了三成到四成的关外各项特产价钱迅速下跌,孙守廉等于是天津卫的人,他既然在辽镇权势涨了,那各项货物肯定是滚滚而来。

和孙守廉升官的消息一样,辽镇李家承诺,今后天津商团在辽镇的待遇和本地商人一样的消息也迅速的流传开来,这个同样代表着天津商团和辽镇的贸易将大大顺畅,不像是这段时间以来一直有人为的阻碍。

各项关外的货物跌价,几个有辽镇背景的商户都是赔钱,他们一直在囤积,却没想到转眼间就风云突变。

关外的各项货物跌价,只有大木却不跌反升,辽镇那边通过水路运来的大木用作建筑,用作造船,都是一等一的好材料,商路一被阻碍之后,大木的价格立刻是飞涨,但木场的存货也是不少,为了卖个高价,都是屯了起来。

按说这次开禁,水路立刻会有大批的木材过来,价钱应该跌下去才是,可实际上,一开禁之后,公私船厂立刻开始向木场采购木头,而且是多多益善。

辽镇如今向天津商团敞开了大门,那就代表着更多的商机,更多的贸易,为了应对这个,就应该有足够的运力去支持,大家都需要船,需要更多的船,需求高涨,这价钱自然也是上涨了。

天津卫的各个匠坊和天津卫的船厂一样突然变得繁忙,原因是来自归化城商团的订单大大的增多。

天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