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霸明 >

第612章

霸明-第612章

小说: 霸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在腊月二十二的下午,侯真又拿着两份文卷来到王通的值房,王通翻开了几页之后,就把文卷摔到了地上,侯真吓得一哆嗦,躬身问道:“文卷若是选得不对,属下明日再去细选……”

王通长吐了口气,似乎在那里平静心神,摆摆手说道:“不必找了,这次的文卷够份量了!”

第一卷第九百二十章 有名似相识

人逢喜事精神爽,王通的夫人有了身孕,心情正是好的时候,可看了这文卷却有这么大的反应,实在是让侯真心惊。那文报上说的事情真有那么严重,侯真还真不觉得如何,但看到之后觉得可能会掀起风浪,这才拿过来。

“好叫都堂知道,这文卷是三日前才送过来的,照例直接归档,不过因为招呼了,所以才被属下看到。”

为了缓和屋中的气氛,侯真躬身说了点闲事,低头将文卷拾起,毕恭毕敬的放到了王通面前,王通盯着侯真看了几眼,沉声说道:“你做的不错,虽说过几日提个经历司的千户,但这也不是到头了,用心来做,佥事和同知未必不能,再不济也能放个分驻的千户。”

听到这话,侯真连忙跪下,磕头说道:“下官做这些是本份而已,都堂这般厚恩,下官当尽忠到底!!”

经历司原本是几个百户并列,侯真贴王通贴的紧,站队又早,王通抬举他做个千户,算是将经历司让他来管,方才这句话却是许了个更远大的前程,如今锦衣卫指挥佥事和指挥同知四个位置都是空悬,说了这侯真若是有心愿意,还可以更进一步。

侯真终于明白,这次自己办的这个差事,真是合了王通的心意,今后好处无限,这临近过年,又有这等赏识,也算是双喜临门了,这脸上就禁不住带上了几分喜色,那文卷放回桌上,王通翻看两页,又是合上,沉默了会开口说道:“有关此事的文卷一并备好,明日天黑之前都送到这边来,咱们亲军中若有熟悉辽镇以及关外情形的,叫一名老成的过来问话,这些事要保密,你可明白!”

“请都堂放心,下官明白!”

侯真又是磕头下去,王通摆摆手示意侯真下去,拿起了桌子上的文卷,又是翻看起来。

文卷上所说的事情算不得什么大事,说的是一名女真豪酋的仇人在辽镇卫所的庇护下,这名女真豪酋这两年势力膨胀,开始向辽镇索要这个仇人,辽镇边防的军将迫于这个豪酋的压力,将这个仇人交给了这名豪酋。

这件事没有出现在奏章或者什么官方的文报之中,只是由锦衣卫在那里的眼线记录,然后送到了京师锦衣卫衙门这边。

甚至连记录这件事的锦衣卫也不觉得此事算什么重要的,因为这文卷的主要内容是那位女真豪酋定期向李家称颂关外的山货,各色毛皮以及人参之类,这些货物卖到内地都是暴利,这算是边将受贿的一种。

估计侯真之所以选出这份文卷,也是里面说李成梁父子几家都曾和这个女真豪酋往来密切,收受了大量货物,而且还有传闻说辽镇私下里卖给过此人兵甲,但这个目前还没有实据。

不过,这个豪酋的名字王通却听过,王通的历史知识实在是匮乏的很,在这个时代,他知道万历这个名字,张居正这个名字都没什么太深的印象,冯保更是模糊,其他人更不必说,但文卷上的这个名字他却听过。

这个女真豪酋的名字叫奴尔哈赤……

大明开国之后,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在关外建立了一个都指挥使司,这个区域管辖着白山黑水的广大地方,被称作是奴尔干都司。

这个都指挥使司所管辖的地方从辽镇边墙外一直向东向北到大海的广大区域,这片地方在这个时代还是蛮荒之地,到处都是深山老林和沼泽湿地,大明的兵马并不适合在这边驻扎驻守,所以按照对其他边远地方的处置,分封当地的民族部落设卫和千户所。

大体是大部落得到个卫的称号,小部落则是千户所,自然,在这等地方,一个卫自然不会满编的五千一百余男丁,差不多两千多人部落就可以有这个称号。

这些卫所之中,有女真人,也有蒙古人,大概强弱穷富是按照距离辽镇的远近来分布,距离近的,抢掠和贸易的机会就多些,那就富庶一点,距离远的,机会就少,自然就穷苦一些。

以往在这里称雄的是朵颜三卫中的泰宁部,但泰宁部因为被辽镇的持续打击已经是衰弱异常,拿不上台面了。

总体来说,这边的女真各部和蒙古各部在明面上是尊奉大明为正统,也恭顺的称臣,实际上各个部落都是以辽北和辽西草原上的蒙古大部落作为宗主,现在科尔沁汗王的命令可以在白山黑水之间通行。

在这些部落中,有一个卫算是奴尔干都司中相对强大和富庶的,这个卫叫做建州卫。

说起部落这个词,大明的许多读书人脑子里立刻想起了万里草原,低头见牛羊的游牧景象,实际上,在关外的大部分女真部落都是从事农耕和渔猎,他们养猪种地,捕鱼打猎,和关内的农民相比,他们因为捕鱼打猎得到了许多军事化和半军事化的协作和训练。

建州卫也是在做这些,但和其他卫所不同的是,建州卫的商贸特别发达,因为他的位置太有优势了。

建州卫和大明以及高丽都是相邻,高丽和大明的贸易部分都是由官方的朝贡使团完成的,但这个使团被高丽国内的贵族官僚把持,在大明京内也是和豪商权贵们贸易,民间很少能够分润。

但高丽贫瘠,对外贸易所得的利润对民间来讲是极为重要的,就有许多高丽民间的商人想了别的法子,去往建州卫贸易,通过建州卫向大明的贩运。

久而久之,建州卫成了一个贸易中转站,而建州卫的女真各部从事商贸的人也是越来越多,有人从北边和东边各处收购来山货和特产,在建州卫这边贩卖给大明的商人,取得利润,也是富庶异常。

因为富庶,所以建州卫比起其他部落来强大许多,而且还分出了三个卫来,这个奴尔哈赤就是建州左卫的指挥。

锦衣卫在搜集京师要地的情报还算得力,对于边疆各处的搜集就不那么用心了,但胜在积累,想要找相关的资料还是有不少,而且锦衣卫可以在其他地方调集,这个也是优势。

经历司侯真在第二天的时候差不多就将相关的文档资料调集齐全,他其他衙门讨要资料的时候并不只是针对辽镇和建州卫那边,其他人也很发现他的用意和目的,而且在辽镇边塞值守的锦衣卫没有找到,三江商行这边倒是找到了几名经常去往那边的行商,一并介绍了过来。

王通在拿到了文卷之后,第一天还在府中,第二日却是去了李文远的值房,治安司的值房单设在南街一带,有李文远专管,都是王通最嫡系的人马,这里是最放心的所在。

建州卫那边的事情很复杂,而且典故多多,实际上,这个名字出现在王通视野之中,让王通颇为意外,王通想要尽可能详细的了解。

建州卫富庶,建州女真各部也跟着骄横,蒙古各部经常去往大明劫掠,他们也是跟随,或者私下里小股行动。

可辽镇的边兵同样是凶悍,等到李成梁称为辽镇总兵之后,辽镇的边兵更加的不可一世,然后这抢掠烧杀就反了过来,辽镇边将经常去往建州卫一带劫掠,有时候砍杀首级作为军功。

外族部落就是在大明弱的时候凶如虎狼,大明强的时候则温顺如羊,建州各卫所在这个时代对辽镇都是恭敬的很。

建州右卫指挥使反叛,建州卫的女真贵家都是盘根错节,互为姻亲,这建州右卫的指挥使就是奴尔哈赤的外祖父,既然反叛,辽镇总兵李成梁自然要派兵剿灭,这等卫所最多也就是动员起一千五百男丁,如何能抵挡住辽镇的精锐,建州右卫的城寨被攻破,为首的几名叛将都被斩杀。

这位建州右卫指挥使的儿子逃进了建州左卫的城寨,建州左卫就是奴尔哈赤那边了,舅舅跑过来,奴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自然要收留,实际上这等女真部落的反叛,彼此之间都是互通声气,一家反,另一家不打出名号,却未必是不帮忙。

这样的城寨,在李成梁的眼里不过是芝麻一样的事情,敢于收留叛将,自然是一并剿灭了利索,结果建州左卫的城寨也被攻破,奴尔哈赤的父亲和祖父也在战斗中被杀,奴尔哈赤和他的兄弟舒尔哈齐都被俘虏。

女真各部的贵家子都有去辽镇给李家做亲兵仆役的习惯,算是质子的一种,这奴尔哈赤当年就是在李成梁门下的一名家仆,也算是在辽镇中有些旧相识,他被俘虏带回辽镇途中,就被人放了出去。

逃回女真之后,走投无路的奴尔哈赤兄弟纠结了从前的部属,开始打家劫舍,也是时势造英雄,奴尔哈赤的势力迅速的膨胀起来,到了如今,建州卫各部大部分都已经被他征服了下来,奴尔哈赤也成了一方势力,可以做下来和辽镇的边将谈谈条件了。

第一卷第九百二十一章 由小见大富贵陷人

对待那些人丁稀少,打起来好像是砍瓜切菜一样的部落,辽镇边将向来是不假辞色,但奴尔哈赤如今已经将建州女真整合,这个就不一样了。

当年李成梁攻打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的时候,虽说以泰山压顶之势,肯定是必胜的结果,可也不愿意为了这些无所谓的小部落太费力气,当时建州卫图伦城的城主尼堪外兰可以说对大明忠心耿耿,就由这个人出面说服建州左卫的人打开了寨门,结局自然很简单,明军一拥而入,将里面的人杀了个干净。

奴尔哈赤兄弟两个逃回建州卫之后,曾经向辽镇的边将质问,质问为什么让尼堪外兰这样的小人来管事,他们两个老鼠一样的人物,谁会理睬,当时的边将还说了大话,说你们既然这样讲,那我们辽镇偏偏要让他做这个女真之主。

女真之主这个名号听起来骇人,可实际上也就是那么回事,但建州各部和外面的各处女真部落都是当了真,一时间这尼堪外兰也很是风光。

不过奴尔哈赤兄弟两个毕竟是在辽镇总兵李成梁的府上呆过,有人说他们在那里做仆役,有人说他们是在那边做亲兵,耳濡目染之下也是得了不少的知识,加上人本身也有才能,尽管起家的时候,手下的大部分人都是穿着皮袍布衣,只有十三副盔甲,可也越打越强,实力逐渐膨胀了起来。

还是那句话,奴尔哈赤在女真部落中算是贵家子,可在明朝边将的眼中,就是老鼠一般,这尼堪外兰尽管给大明立下功勋,又曾出言扶持,但也没有必要为了他去兴兵动刀,奴尔哈赤实力变大,建州卫渐渐没有了这尼堪外兰的容身之地。

他自己的图伦城被攻破,在建州卫东躲西藏,不过奴尔哈赤似乎将他的东躲西藏变成了自己统一建州卫的手段,谁家收留,这边就去攻打谁家,到了后来,女真各部已经没有敢收留这尼堪外兰的了。

尼堪外兰无奈之下也只能躲进了辽镇的堡寨之中,在这几年的东征西讨之中,奴尔哈赤已经是可以动员五千兵丁,并且还能拉来三千余蒙古骑兵帮忙的大势力了,要对付这样的力量,仅凭辽镇边境的千户所已经不够,需要慎重对待了。

奴尔哈赤仅仅要求边将交出尼堪外兰,并归还自己父亲和祖父的尸体,并没有其他的别的说法。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尼堪外兰又不是什么要紧的人物,将他交出去,而不用打一场恶战,辽镇的边将很会盘算这个得失。

尼堪外兰被交了出去,就在辽镇的边墙下被奴尔哈赤的兵丁乱刀砍死,然后,奴尔哈赤的父亲和祖父的尸体也被明军送还。

奴尔哈赤很守约定,恭敬的送上礼物,并且答应了辽镇的种种要求,比如说不随意生事,在需要的时候,协助辽镇兵马等等。

锦衣卫衙门除却当值的人,都安排回去过年休息了,杨思尘这边也是清闲下来,但公事交卸了,却被王通叫到南街治安司值房来,一同看这些文卷。

事情很简单,不过是边境上的小小纠纷而已,又没有大明官兵的死伤,这等事实在是不会让人有太多关注。

如果不是奴尔哈赤现在也算是关外的一方豪雄,在那里值守的锦衣卫眼线甚至都不会关注到他。

看那些文卷能了解到的也就是这么多,反倒是听那几名经常往来于京师和关外的商户介绍,倒是有更多的精彩之处。

比如说,关于那奴尔哈赤和舒尔哈齐两个人怎么从俘虏中被人放出,很多人都说是李成梁的夫人看到这两个人相貌不凡,所以才把他们放走。

这个故事乍一听,好像是个怜才爱才的故事,可仔细一想却有些不对劲,李成梁如今已经是有国公的封号,在那之前也已经是伯爵,他等若是关外王的身份,住处有如宫殿,这等高门人物,都是家规森严,更是男女隔绝。

以李成梁夫人这等尊贵的身份,怎么就能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