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1796 >

第85章

崛起1796-第85章

小说: 崛起179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高鸿信便排除了一直数千人的大军,悄然向马昌镇赶去。
  马昌镇位于郧阳城的正西方,而高鸿信大军的所在地琵琶滩则位于郧阳城的正东方,两地正好隔着郧阳城。
  高鸿信这次行动要的就是出其不意,一举到会德楞泰的粮草,从而为郧阳城接触围困。因此,高鸿信决定让军队绕一个大圈,先是向南度过汉水,然后向西,在向北渡过汉水之后发动突然袭击。
  在高鸿信看来,马昌镇地处汉江之畔,清军肯定不会对汉水所在的过于防备,如果能隐蔽度过汉水,一定会打清军一个措手不及。
  执行这次偷袭任务的便是耿一诚,耿一诚家虽然不如单成敬家,但也是世代的书香之家。在高鸿信占领襄阳以前,耿一诚一直只是一名在书院读书的书生。自从应征入伍之后,他虽然也觉得很累,但是最后都坚持了下来,同时也得到了高鸿信的看重。
  耿一诚此时已经身处汉水之南了,他正在寻找合适的时机与地点安排渡河。
  对于耿一诚来说,这次是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这是他第一次独自率领军队出战,如果这次能打一场漂亮的胜仗的话,以后肯定独自统军的机会肯定会增多。
  以前的耿一诚最大的人生目标便是考中科举,光宗耀祖。但是在经过了将近一年的军旅生涯之后,他反而对跃马天下建功立业产生了兴趣。虽然他并不认为自己是纯粹的军人,但也想着有一天能如先烈一样名留青史。
  有的时候人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转变的,从最开始的抵触到后来的适应,一切都无声无息。
  恰似耿一诚和手下无声无息的度过了汉水,来到了河的两岸看似两个极端,其实也近在咫尺。
  耿一诚并没有发现有清军在南岸巡查的迹象,因此推断清军可能忽视了江边的巡查。
  事实也确实如此,德楞泰当然不会疏忽,但不代表他的手下会格外重视。负责守卫马昌镇的是一位名叫安敏的满人千总,和德楞泰有着点亲戚关系,不过是远得不能再远的那种。平时靠着吹嘘和夸大德楞泰的关系,在军中倒也无人干招惹他。德楞泰当然也听说过这个人,但他们毕竟还是有亲戚关系的,也不好做什么惩戒,只能不闻不问。
  这次守卫马昌镇的任务,是安敏主动请求的,其他人也不好跟他抢,最后德楞泰只得将这份重要的差事交给了安敏。
  不过差事的“重要”是在德楞泰看来,在安敏和其他人看来这确实十足的美差,因此安敏第一时间便抢了过来。
  
  第一百四十六章 诡异的清军
  
  更新时间2014…12…13 18:12:33  字数:2205
  相比于在围攻郧阳城的浴血拼杀来说,看守马昌镇的粮草确实是个美差,另外还能趁机在粮草辎重上做些手脚,捞一些外快。
  安敏能做到千总的位置,本身还是有些能力的,并不只是靠着他满人的身份,毕竟满人多的是,能当千总的也很多,但是能真正管事的人却很少,他们中大多数都只是挂个名,而安敏却是一名实职千总。德楞泰并不是有眼无珠,任人唯亲的人,能让安敏一直坐在千总的位置上,这本身便说明安敏的能力还是不错的,起码相对于大多数满人来说很好。
  安敏在马昌镇也并没有松懈守备,毕竟这关系这整个大军的命脉,他知道德楞泰很重视,如果这里有丝毫的闪失的话,德楞泰肯定会毫不留情的杀了他。
  可是安敏还是疏忽了江边的防务,他将大部分的兵力都放在了其他三个方向上,只有江边这一侧兵力最少。
  也许是老天都在帮着耿一诚,耿一诚顺利的接近了马昌镇,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喊杀声想起,耿一诚率部发起了突袭,面向汉江一侧的清军,看着一个个冒出来的乱匪向着自己冲过来,马上便乱作一团。
  没有一会耿一诚的队伍便冲散了清军,进入了马昌镇。
  镇中的安敏得到义军已经进城的消息之后,脸色立马变得死灰,他此刻也慌了手脚。
  事情来的太突然了,不过安敏求生的本能告诉他要赶紧逃。他赶忙率领着自己的心腹手下想着北边冲,想要在乱匪还没有包围他们之前逃离马昌镇。
  此时安敏也管不了马昌镇中的粮草,现在他唯一关心的便是自己的小命。
  耿一诚站在一出仓库前,听着手下的士兵们报告者此战缴获的清军粮草辎重的情况。
  耿一诚听完后,仿佛身在梦中,他没有想到收获会这么大,不仅轻易的赶跑了清军,还缴获了大批的物资。粗略估算下来,这些物资足够他们大军数月的之用了。
  耿一诚赶忙派人安排护送其中的大部分物资离开,而他则按照高鸿信的指示继续留在马昌镇,对郧阳城的德楞泰形成两面夹击的态势。
  安敏一路不停的逃窜到了郧阳城外,虽然耿一诚并没有派出兵马追击,但是安敏总感觉心里不踏实,还是一刻都不敢停留。
  此时的安敏,早没有平常一副干净斯文的模样,身上的一副已经破破烂烂,头发乱糟糟的,连脸上都脏兮兮的。
  来到军营门口时,还被士兵给拦住了,最后他费尽力气解释之后,终于被带到了德楞泰的面前。
  德楞泰听完安敏的叙述之后,脸色阴沉的可怕,任谁都知道德楞泰的心情差到了极点。
  “马昌镇丢了,你还有脸回来,你怎么不死在那!”德楞泰开口说道。
  “本来下官想一死以报答朝廷的,但是想到一旦卑职死后,将军可能不知道马昌镇陷落的消息,从而会陷入乱匪的陷阱。便决定逃出来,将消息传递给将军。”安敏赶忙痛哭着说道。
  德楞泰看着安敏,不知道安敏是真哭还是假哭,就算安敏诚信回国,他也不会就此饶过安敏,毕竟安敏作为守将,导致粮草落在了乱匪的手中,难辞其咎。另外德楞泰也是真的很生气,本来大好的局面,因为安敏丢失了粮草而付之流水。粮草是重重之重,德楞泰已经给安敏分派了足够的大军,只要安敏足够警觉,肯定不会被义军偷袭得逞,只要能拖延义军皮纳客德楞泰便可以从容应对,将危机化于无形。
  可是此时马昌镇已经落入了义军的手中,此时他粮草仅仅够数日食用,并且还处在义军两军的夹击之下。
  如此形势之下,要么就早早的决战,要么早早的逃离。
  这两种情形哪一种都不是德楞泰想要的,决战没有必胜的把握,而灰溜溜的回到陕西德楞泰又心中又不甘。
  过了好一会儿,德楞泰开口说道:“来人,将安敏看押起来。”
  德楞泰并没有急着处死安敏,毕竟不管他是胜是败都要对马昌镇这件事有个交代,而安敏便是这个交代。
  安敏是被两名士兵驾着出去的,他脸色死灰,不住的向德楞泰求情,述说着两家的关系,但德楞泰却恍若未闻,知道安敏被抬出营帐之后,营帐之中才彻底安静了下来。
  德楞泰要在决战与撤兵之间做取舍,陷入了沉思。
  权衡了好久,德楞泰才最终下定决心。
  起初的两天清军的大营很是平静,没有丝毫的动静。高鸿信早就得到了马昌镇被攻破的消息,心情自然大好,但是清军的诡异却让高鸿信心里沉甸甸的。
  清军越是平静,越说明清军正在准备一场大战,高鸿信虽然相遇德楞泰尽早决战,可是他也并没有必胜的把握。
  如果此战能够战而胜之自然是好的,但如果战而不胜,那么义军的形势将急转直下,很可能被清军给压制住,并且不断的消耗实力,最后被消灭。
  担心归担心,高鸿信还是开始准备,他觉得这次的大战也许不会那么快便结束,也许要耗费两军很长的时间。
  德楞泰确实是在准备大战,这次德楞泰做了周详的计划,他自己想来,就算最后失败了,也不会全军覆没,义军也会损失惨重,两军有可能再次陷入漫长的对峙当中。
  只是没了郧阳城做诱饵,义军的主动性更强了而已。
  德楞泰想来朝廷耗得起,但是义军耗不起,时间迁延下去肯定对朝廷有利,而对义军则越加的不利。只是有些时候不是他想拖延就能拖延的,太上皇、皇上不想拖延,朝廷上的部分大臣也不想拖延,有的时候不得不屈服。还有便是,打消耗战朝廷也不一定打得起。
  还有便是大军粮草的消耗,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并不只是说说,虽然没有大炮花销确实要少很多,但是整个大军的开销还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如今大清的赋税比四千万两白银还多,看似很多,其实根本就不够用。要知道随着白银的大量涌入,白银的价值相对于明朝来说要低得多,就是比康熙朝时期都要低很多,而康熙定的国策又是永不加赋,因此赋税一直没有根本性的增长。
  
  第一百四十七章 成败在此一举
  
  更新时间2014…12…13 18:13:06  字数:2233
  有些人总说清朝的官员俸禄很高,还拿来与明朝的俸禄做对比,这本身便是意见荒谬的事情。所谓时移世易,更何况货币的价值随时都在变动,不同时间的货币并没有什么可比性。
  货币的贬值必然是的官员俸禄不够用,因此贪污腐败便有了滋生的土壤。吏治因此而败坏,然后接着便是财政系统的崩坏。
  一个国家的运转全靠财政来维持,如果一个国家财政出现了问题,那么离灭亡也就不远了。就像大明王朝一样,因为没有钱来武装军队,最后导致内忧外患无法快速的平息,迁延之下被活活的给耗死了。
  德楞泰虽然对大清当前的局势有些了解,但他毕竟不是文官,也没有管过财政,因此便考虑的有些乐观。而突袭武昌的额勒登保便对朝廷的弊端知之甚深,他之所以选择突击武昌便是打算快速的打开突破口,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最后还是功亏一篑,最后陷入了僵持。
  德愣泰这次并没有打算轻易的撤军,他要与义军来一场大的会战,就算最后他输了也要使得义军元气大伤,否则这次整场战争的天平必将想义军倾斜,那么以后再想压制义军就不可能了。也许实力充足的义军,会将武昌的额勒登保击败,朝廷最精锐的部队被断送。
  德愣泰知道这次不能再退了,保存实力也要看时候,如果到了这个时候还只顾着保存实力,到时后秋后算账,太上皇和嘉庆皇帝肯定饶不了他。
  数日之后,粮草即将告罄的德愣泰终于行动了,率领大军直扑琵琶滩。
  双方在琵琶滩东边三里的平原之上展开了大战,这场大战可以说是高鸿信来到这个时代以来,所经历的最惨烈的一场大战了。
  尽管高鸿信手下的义军有高鸿信超乎这个时代的训练之法,总体战斗力要比只有少部分精锐的清军实力强,但是这次清军在德愣泰的影响之下也爆发了超乎寻常的战斗力。
  两军一开始便陷入了僵持阶段,这也是高鸿信始料不及的。大战从上午持续到下午,双方的士兵都已经是强弩之末,如果不是长时间的战斗是他们眼里都只剩下了胜利,恐怕双方的部队早就都崩溃了。
  高鸿信看着仍在拼杀的两军,心里暗暗着急,毕竟战争打到这个时候已经不是靠战斗力便能决定胜负的了,这便要看两军士兵的忍耐力了。
  虽然高鸿信对自己手底下的士兵的忍耐力很有信心,但是心中还是不免有些担忧,战场局势瞬息万变,不到最后一刻谁也说不准。
  高鸿信担心战败,而德愣泰更加的担心,他心里很明白现在士兵们心中不是不恐惧,毕竟只要是人都怕死,只是已经杀红了眼,同时也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如果这时在有一点的变故,那整个大军必定顷刻之间便会崩溃。
  现在德愣泰与高鸿信一样,只能在心里着急,却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祈祷这最后士兵们能坚持下去,自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高鸿信与德愣泰都渴望得到这场胜利,如果德愣泰能取胜,那么高鸿信手下的义军便不能阻挡德愣泰东进的脚步,襄阳被攻克也是迟早的事情。与此同时,德愣泰肯定会获得空前的荣誉,封侯拜相不再话下,死后都有可能享受配享太庙的荣誉。
  而如果高鸿信获得胜利,德愣泰必定退回陕西,他如果不被清廷问罪,就算系那个要恢复元气也不是一年半载的事情了。自此以后高鸿信再也不用担心来自西边的威胁,整个周边环境立时便会大变。这时的襄阳义军才真正可以说打牢了根基,如果能在襄阳打牢根基,不可以说不是一个奇迹。
  只要高鸿信有了襄阳、郧阳这块根据地,以后不管是西进陕西,北上河南,还是南下转战江南都变得从容不迫。襄阳的位置重要性,从蒙古进攻南宋的进程便可见一斑,要想进军江南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7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