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乱宋 >

第20章

乱宋-第20章

小说: 乱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如果不是知道童贯最终的下场,李成也许还不会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更何况,童贯虽然是历史上少见的有所作为的宦官,但是他的身份注定他无法得到士大夫的承认,这些人掌握着舆论喉舌,自己就算没有看不起童贯的意思,也只能私下往来,如果走得太近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想到这里,李成忍不住皱眉道:“这些田庄我想送给康王,也算是我的一点心意,你觉得怎么样?”

孙园在王府虽然只是低等级的内侍,却也心思灵敏,这时闻言立刻笑道:“官人对王爷的心意自然不错,可是怕童大人知道了,岂非拂了他的好意?若是将来童大人知道了,官人也不好说话吧?何况只是个田庄,官人对童大人又有举荐之情,这个恐怕汴梁中的庶民都知道了,倒也不怕再被议论了。”

李成闻言,十分意外,想不到自己举荐童贯的事情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看来一定是赵构庵中把这件事透露出来的了,他也是想把联络宦官的恶名推到自己身上了!

用了午膳,看天色尚早,李成便带着孙园前往位于皇城之内的蔡府,他这时才知道,蔡京已经由楚国公改封为鲁国公,除了本身担任着的宰相一职,又加太子少师衔,完完全全的势倾朝野!

赶到蔡府门外,便看到鲁国公府,朱红大门紧闭,门前的街道熙熙攘攘地挤满了车马,,来往的人大多都是身穿大紫色公服的高级官员加上仆役随从等人,整条街道车马的喧嚣,颇为壮丽。

看到眼前的一幕,李成眉头直皱,看样子自己想要见到蔡京恐怕不会十分容易,与其这样,倒不如日后当差时再见。

想到这里,便吩咐孙园道:“这里的人这么多,我们还是回去吧。”

孙园闻言,有些为难地道:“舍人如今正是蔡相的下差,若是不来相见总是不好。不过若是官人不愿在此等候,也可留下拜帖,稍等片刻,这样见与不见都有蔡相定夺,舍人也就不会失礼了。”

李成想了想,点头道:“也好,你去把名帖递进去,我们稍等一刻便是。”

第三十三章 奸臣蔡京

李成虽然穿着大红色的公服,却只坐了一辆普通马车,也没多带随从,那几名别人送来的小厮他总结的别扭,便只带了孙园一人,使得中书舍人应有的样子一点都看不出来,混在众多的官员中就显得非常不起眼了。

耐着性子等了将近半个小时,只见蔡府侧门上几个穿着黑色皂衫的大汉一个个肥头大耳,大声地呵斥着靠近门口的一些身穿青色和绿色公服的官员,旁边进出的官员却视若无睹。这一幕让李成看得暗自皱眉,蔡京的权势由此可见一般!

正要吩咐孙园赶车离开,便看到一名年轻的年轻小厮大步跑出府门,冲围在门口等着蔡京接见的官员大声喊道:“新人任中书舍人,李大人可在?”

孙园不待李成吩咐,立刻扬声道:“我家官人在此!”

那小厮这才看到混在人群中的李成主仆,不觉大步跑过来单膝跪地,双手把李成的名贴捧过头顶,小心地道:“请大人立刻随小人进府,丞相在书房等候。”

此言一出,围在李成身边的众人,立刻纷纷上前寒暄,弄的他手忙脚乱。那小厮却脸色一沉,冷冷地皱眉道:“丞相要见李大人,众位大人若是没有重要的事情就请前去都堂稍候。”说毕,向李成笑了笑,转身快步而去。

李成带着孙园,小心地跟在那小厮身后,进了财富是侧门,又过了三四重院子,走了大约是十分钟,才总算进了一个不算太大,却十分清净的小院,院子一溜围墙白壁灰瓦,里面数不清的翠竹掩映,虽然天气已凉,翠竹粉墙相映之下,便顿时感到一种儒雅的气息扑面而来。

迎面是一座曲折游廊,脚下一条石子路直通竹林深处。转过竹林,才看到三间小巧玲珑的房子静静地藏在翠竹从中。进入房中才发觉房内四壁放满了书架,正中的地上是紫檀大理石大书案,鞍山摆着各种名人字帖,十几方砚台,几十个各种形制的笔筒,里面插满了输不起ingd各种不同粗细的毛笔。

书案旁边是一个极其精致的官窑大瓷缸,里面插着一卷卷合住的卷轴,却不知是画还是字了。

临窗的花梨条案上摆着一只羊脂玉香炉,炉内青烟袅袅,一阵淡淡的檀香充满屋内,东边小几旁边则摆着两把花梨椅子。

李成进来时,正好看到一名年龄七十岁左右的老人,头戴一顶黑色软脚幞巾,面色白皙,稍微稀疏的花白双眉下,双目炯炯,颌下三缕长髯气,随风微拂。这人应当就是威震朝野的鲁国公,兼太师令太子少师,掌揽三省的蔡京了!

陡见之下,只觉度雍容儒雅,若不是知道蔡京在历史上的赫赫大名,李成真的很难把眼前风度儒雅的老人和千古权奸联系在一起。

看到李成,蔡京仔细地打量了一眼,这才淡淡地笑道:“果然是康王举荐的,真是少年有为,令老朽这些暮年之人倍感欣慰啊!”

李成虽然是按照后辈之礼前来拜见的,这时一点都不敢大意,忙恭谨地笑道:“晚辈本前来请安,丞相百忙之中却宣召见面,令晚辈十分感激。”

李成差点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了,说的太文自己不会,说正常的白话吧,又担心蔡京嫌弃,只好勉强应付,却弄得满头大汗。

蔡京似乎看出了什么,淡淡地捻须笑道:“李大人说话文雅,到让老夫十分意外,老夫听说你是从西域回归大宋的,想不到说话倒是如此出人意料。”

李成不好意思地笑道:“我不过是勉强这样说,若是丞相再问下去,恐怕就要露出马脚了!”

蔡京微微一笑,指着下首的位置点头道:“先坐下说话吧。难得你说话这样坦诚,如今并不多见了!”

李成没想到蔡京说话如此平和,不觉惊讶地道:“丞相如此平和,晚辈待业没有料到。可见传言并不可信。”

对于蔡京的功过是非,历史都已经有了极为公正的断言,李成自然心中有数。蔡京如此儒雅随和的确大出李成的想象,这话便说的十分诚恳。

蔡京闻言不觉摇头叹道:“你的才华,老夫也是从旁人口中知道的。你能帮助康王重获圣宠,又能一言而说服康王出面举荐童大人,的确私人侧目。只是,如今调入中书省,更是身为中书舍人,有奏事直言之权,朝堂之上,更要小心谨慎!”

李成自然知道将来需要明确立场,才能在这个乌烟瘴气的官场中混下去。不过他的野心倒也不大,既然知道了后面即将发生的事情,就不怕站错的立场。可是现在蔡京为首的这群奸臣正是鼎盛时期,同他们作对,吃亏的绝对是自己。

眼下最需要的其实还是稳固自身,有了这个中书舍人的身份很多事情便好办了许多,只要自己不去抢夺关键的权势,低调一些,就不会同蔡京一伙发生冲突。这样才能坚持到五年之后,金兵南下的时候。只要等到赵构登基为宋高宗,自己就至少可以混个富贵安逸了。

想到这里,不觉笑道:“丞相的提点李成一定铭记于心,只是李成初回大宋,很多地方都不大明白,恐怕能力有限,如今能得到皇上看重,钦命为中书舍人,已经是诚惶诚恐,不敢再有其他想法了。”

蔡京笑了笑,点头道:“皇上一向慧眼识人,既然对李舍人如此看重,便高尽心竭力才是。”

李成正色道:“李成能力有限,这次能够得到这样一个官职,已经是十分幸运了。自然是要尽心尽力,不敢有一丝懈怠。”

蔡京点头道:“时间不早,我还有要事,你先回去吧。”

说毕,向守在门外的小厮吩咐道:“替老夫,送李舍人出去吧。”

李成急忙小心地告辞出来,这才总算松了一口气。这次来见蔡京的目的主要是示弱,毕竟自己现在已经和康王、童贯扯上了密切的关系,如果引起蔡京的猜忌就不好了。

看到李成大大地轻松起来,孙园在旁边不解地道:“想不到蔡大人如此随和,官人这次若能和蔡大人亲近一些,如后必定好处不少。”

李成知道他的想法,不觉笑着摇头道:“我们还是回家再说吧,这里人多嘴杂,不是谈论这种事情的地方。”

说到这里,跃上马车,便准备向内城赶去。刚进了内城,李成看天色还早,便想去看看乔氏父女,可是由于婚期临近自己已经不方便去见他们,不觉犹豫起来。

想了想,还是吩咐孙园道:“我们去乔家看看,若是有事也好照应。”

孙园却犹豫地看着李成,小心地道:“官人现在去,并不合礼数。若是被人知道恐怕要惹来非议。奴婢今日已经派人过去照应过了,官人还是耐心等等,不过就是几日罢了。”

李成无奈,只好点头道:“既然你去看过,他们境况可好?”

孙园笑道:“如今乔家结了官人这门亲事,寻常人如何敢去招惹呢?地方上的小吏如今正要想办法巴结他们父女呢。”

听他这样说,李成知道自己在结婚之前是无法见到乔素娥了,只是好在只剩下三几天了,到时候,把他们父女都接到自己家里来住,照顾起来就方便很多了。想到这些,只好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暂时返回家中。

第三十四章 古代婚礼

五天后,吉期已到,李成这处院子早已收拾整齐,到处悬灯结彩,喜气洋洋。李成在这时代认识的人不多,更没有亲戚。便精心置办了五桌上好的酒席,招待康王赵构府中亲自前来贺喜的起居舍人,另外又有童贯府中的管家前来送了贺礼。加上中书省下面舍人院的几名官员,也就是三十几人。

李成本来就不想办得太令人注目,这时便着重弄些精致的酒菜,只要开怀便好。下午四点点左右,申时正,太阳开始渐渐向向西方偏移。早已准备好的迎亲队伍带着花轿出了内城,向南城的乔家而去。李成这才松了一口气。

事前向孙园打听了一下,迎亲队伍大约要一个小时才能回来,正好赶在天黑的时候入洞房,便回去招呼那不多的几位客人。客人虽然不多,却也忙于应酬,弄得十分忙乱。

正忙得满头大汗的时候,只听外面隐隐地传来一阵鼓乐声,便知道是花轿到了。这时从花轿落地的前院一直到洞房所在的内宅铺了一条青色毡毯,并非后世的大红色,这让李成有些分外吃惊。新娘下了花轿不能占地,只能在这青色毡毯或者青色锦褥花席上行走。

这时听到门外鼓乐声,看热闹的一众街坊中年轻的小厮、前来帮忙递送茶酒的小二,纷纷拦在门口准备抢红包利市,好不热闹!

只听鼓乐齐鸣这中,花轿在门口停下。旁边拦门的乐官挡在门前笑道:“仙娥飘渺下人寰,咫尺荣归洞府间。今日门阑多喜色,花香利市不须嫌!”

不容李成有所反应,旁边的孙园已经扬声笑道:“从来君子不怀金,此意追寻意转深。欲望诸亲聊阔略,勿烦介绍久劳心!”唱毕。从怀中取出早已备好红布包扔给乐官。众人这才哄笑一声让开了拦着的大门。

看着眼前热闹透顶的一幕,李成不觉莞尔,想不到千百年来,汉民族的婚俗都是如此热闹喜庆。

这时,乔素娥身穿大红礼服,头上盖着大红锦帕,在两名喜娘的搀扶下走下花轿,负责选看吉凶的阴阳人手拿一个小小的花斗,斗中装着谷、豆、铜钱、彩果等物,立刻口中一边念着听不懂的咒语,一边把斗中的那些谷豆铜钱洒向门口,围观的小孩子立刻上前哄抢嬉闹。

旁边的孙园看到李成满脸惊愕的样子,孙远在旁边笑道:“这是我汴梁的习俗,是避三煞,就是青羊神、青牛神和乌鸡神,它们都是凶神,会拦在门口,如果新人不不铺青毡,不洒豆避煞,就很不吉利的。”

李成很自然地想起了后世有些地方新娘入门前同样抛洒谷物的习俗,不觉笑道:“看来天下汉人,即便千年流转也依然会保持自己的习俗,这大概就是我们的根吧!”

说到这里,谷物已经撒完,新娘在喜娘的搀扶下向洞房走去,房门前摆着一只马鞍,新娘在喜娘的搀扶下小心翼翼地迈过马鞍,被众喜娘拥入房内,在一间悬着帐子的坐榻上坐下。稍事休息。

这时,孙园笑道:“官人要拜天地了,还请官人前去堂中准备。”

来到礼堂中,李成这才在孙园的指点下用红绿相间的彩缎绾成的同心结,同休息完毕的新娘相向走到一起。这时孙园递上秤杆示意李成掀开盖头,李成有些疑惑,想不到宋代竟然不入洞房就掀盖头,不过也不容他多想,在众人的鼓噪声中只好轻轻挑开那大红的丝帕。

头戴花冠的素娥满面娇羞地避开李成的目光,在浑身华丽的大红嫁衣的映衬下,更是满脸春色,说不出的楚楚动人,,惹来众人一阵齐声的惊叹!

这时孙园才指点着李成同素娥一起跪拜先人,礼成之后,再拜高堂,由于李成并无父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