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乱宋 >

第12章

乱宋-第12章

小说: 乱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这些话,李成更是感叹不已,素娥小小年纪就要承担起养家的重负,还要承受世俗的议论和指责的确更加艰难。也更让李成钦佩了。若是自己,恐怕也很难承受如此巨大的舆论压力。

吃了饭,从乔家告辞出来,李成看着身后关上的大门,情不自禁地摸了摸怀中那精致的绣囊,心中只觉得异常温暖安逸。

回到王府内,自己的院子里,鸢儿亲自到了一杯凉茶,递给李成,轻声道:“官人,喝口茶消消暑气。”

李成接过凉茶,点头道:“王爷可有召唤?家里没有别的事情吧?”

鸢儿闻言,忙笑道:“正说呢,王爷刚派人送来一些新下来的纱罗,命奴婢们做衣服呢。另外,听说王爷今天在外堂接见尚书右丞张子能大人,奴婢正恐王爷传召官人,想不到官人就回来了。”

李成这时还不大熟悉朝中的这些官员,不禁问道:“张大人?他究竟是什么人?”

鸢儿笑了笑,摇头道:“张大人本名张邦昌,时常喜欢附庸风雅,很得皇上宠信。”

张邦昌?李成觉得这人隐约有些耳熟,似乎就是北宋灭亡之后,在金人的扶持下建立伪“大楚”政权的傀儡皇帝,是个历史上有名的奸臣。

想到这里,不由皱眉道:“他来见王爷,只是玩乐?”

鸢儿笑了笑,给李成递了一块准备好的湿巾,点头道:“听说他养了一班汴梁有名的歌妓,是想请王爷前去欣赏歌舞。恐怕是看着王爷近来颇有些得宠,所以赶着上来巴结呢!”

李成笑道:“这些话还是不要乱说,王爷不过是一时孩子气,玩玩罢了,什么巴结不巴结的,还说不上呢。”

说到这里,李成忽然想起自己的打算,不由问道:“上次王爷赏的那个珍珠,不知道市面上多不多见?价值多少?”

鸢儿惊讶地看了李成一眼,小心地道:“那种珠子乃是上好的南珠,只有宫里能见到。寻常中等人家,不要说那种大珠,就是奴婢头上的这种珠子都没见过呢。若说价值,怎么着也值一二千两银子。若是皇上九龙冠的龙眼珠,那就是价值连城的宝物了。”

说着,把自己头上的一枝珠钗取下来,递给李成观赏。看着那被精心地镶嵌在银簪上只有黄豆大,形状并不十分规整的三粒珍珠,点头道:“你这枝珠钗,恐怕也值不少钱吧?”

鸢儿看着李成手里的珠钗,含笑道:“这枝钗还是王爷去年娶亲开府时,奴婢从王妃那里得来的赏赐,若是拿出去,就不说本身钗子五两的份量,单说珠子总也能卖个十两银子呢!”

李成闻言,对于珍珠在这时代的价值,心中便大概地有些概念了。若是自己能攻克珍珠养殖的技术难关,那么在这乱世之中就有了发财的捷径了。

第十九章 一上梁山

七月底,暑气依旧,李成带着孙园和赵构特意派给自己的王府亲卫周竟,改扮成普通商人的模样带着马车,一路风尘地赶到了后世著名的水泊梁山的脚下。梁山最早为西汉文帝之子梁王的陵寝所在地,景色秀美,周围大小湖泊连绵数十里,人称水泊梁山便是由此得名。距离宋代的京师汴梁直线距离只有数百里,经过不到六天,李成一行便抵达了梁山地面。

李成看着路边处于原始状态的茂密的山林,心情真是说不出的亢奋。尤其是想到不远处就是有名的水泊梁山,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奇妙感觉。

会不会真的有梁山好汉和一百单八将呢?若是能把这些人收到自己手中,那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李成满脑子都是电视剧《水浒传》里那些精彩的画面。

想起黑旋风李逵、打虎英雄武松,被高俅父子陷害的林冲。他就真的有些按捺不住。好不容易马车终于一路疾驰来到了梁山脚下,还没等李成看清楚路边的山林。马车就停了下来。

孙园皱了皱眉,正要询问,便听赶车的周竟向李成低声道:“官人,前面又出现一座大山,我们是不是就这样闯过去?”

李成闻言,一步跃下马车,伸展了一下酸痛的腰肢,打量着前面的山林,点头道:“时间不晚,我们还是早点过去,不然又要耽搁一天了。”

这地方山高林密行人稀少,的确是打劫最好地方,只是不知道这时已经占山为王的梁山好汉们会不会出现呢?这个可真是叫人有些期待。呃,期待打劫?汗,有些乱套了啊。

看他下了马车,周竟也急忙跳下马车,低声道:“官人无须担心,周竟一身功夫,总不能让那山贼伤到官人。”

正说着,只听身后隐隐地传来一阵马蹄声,李成和周竟同时吃了一惊,急忙回头望去,却看到后面两辆马车和三名骑士,正匆匆赶来。

看到停在路上的李成一行,赶在马车前面的一名骑士大约三十多岁的模样,看到李成,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这才翻身下马,上前拱手道:“前方可是梁山地界?”

李成看他体形彪悍,神态威猛,穿着一件酱紫色武士袍风尘仆仆的样子,不觉点头道:“应该是梁山了,阁下这是……”

那人拱手道:“我看这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所以想和壮士结伴而行,待翻过了前面的高山,到了集市上再行分手。”

李成看了一眼他身后其余两名年轻骑士,又扫了一眼那两辆帷幔低垂的马车,点头道:“也好,我们结伴而行,待过了这座大山,也就安全了。”

那人闻言似乎松了一口气,忙招呼身后的马车向李成这边靠拢。李成看他们的两辆马车虽然都是双马驾辕,却还是异常沉重。便有些疑惑,不觉淡淡地问道:“不知兄台是行商还是投亲?”

那人笑了笑,拱手道:“在下杨志,送家眷前往汴梁,因为近来地方上不太平,就绕路从梁山南麓北上,想不到路遇这样的险峻高山,因为怕家眷受惊,所以才想结伴而行。”

说到这里,他看着文士打扮的李成,点头道:“壮士虽然文士打扮,举止之间却冷静沉稳,似乎不是普通人。”

李成这时正被他自报的姓名惊得发呆。杨志?就是小说里青面兽杨志?可是看他脸上并没有那著名的胎记啊?难道是以讹传讹,弄错了?还是仅仅只是同名同姓的巧合?

思忖之间猛地看到杨志那询问的目光,忍不住讶然道:“看你身手似乎不错,莫非是行伍出身?”

杨志这时正押着高俅送往京城为宋徽宗祝寿的贺礼,因为听说梁山上聚集了一伙土匪,专门打劫过往的官差商旅,地方上几次征缴都铩羽而归,对其无可奈何。这次押送生辰纲,乃是关乎前程的大事,不由小心翼翼,深恐有失。

本来他是准备待正式通过梁山的时候,分次分批地运送这批民脂民膏通过梁山的,只是来到这山脚下发觉这里地势惊险,两侧都是崇山峻岭,只有中间一条狭窄的小路可容通过,便有些担心。但是这时再改扮的话,显然有些迟了,只好寻找一同经过的商旅准备结伴而行。而且,他发现李成虽然是一身文士打扮,但是气度沉稳,虽然也似乎停在路边等候其他商旅,但是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让杨志有些紧张。

如果这个李成真的是山上土匪的眼线,自己贴身跟着他,到时候来个破釜沉舟,与之同归于尽也算是个交代,若是白白丢了这次的生辰纲,那自己恐怕就再无立身之地了!

想到这里,也小心地试探道:“在下杨志,乃是雁门杨业之后,从前曾效力军中,因被小人诬陷如今已经是布衣之身。不知兄台高姓大名,前往何处?”

李成闻言,便确信眼前的大汉就是小说中的青面兽杨志了。这时看他神色充满了戒备,又小心地言语试探,加上小说里的描述,便猜到他可能正是押运生辰纲前往汴梁。只是,小说毕竟是小说,真实性很难保证。接下来究竟会发生什么还没有办法知道。

而且,对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旦发生意外,就极可能逼得杨志上山落草。这样的话,如果自己能帮他平安度过,一来可以借此结交,二来也能间接地和高俅搭上关系。对于今后自己的发展多少是有利的。

想到这里,急忙笑道:“在下李成,这次只是初回中原,正想游历各地,饱览大宋的壮丽河山。”

杨志这时也已经留意到李成戴着皂纱折角巾内杂乱的短发,听说他是从西域回来,便忍不住惊讶地道:“难怪阁下气度与众不同,原来是自西域而归。能够万里迢迢回归中原总是不易,令人钦佩!”

听说李成是从西域回来的旅客,杨志的担心终于放了下来,口气也不觉温和了许多。

李成看杨志的脸色缓和了不少,便明白了他的想法,不由暗自松了一口气。只要能和杨志混熟了,就能想办法帮他度过这场危机了。

按照小说中的演绎,不久便应该要遇到前来打劫的梁山好汉了。而且,就眼下的地形来看,这里也的确是个打劫的最佳场所。

想了想,不由皱眉道:“眼前山势险峻,我们不妨再多等一些过往商旅,一起结伴而行。这样还是安全一些。”

杨志同意地点头道:“原本话是如此,但是小弟绕路百余里,时间已经耽误了不少,如今急赶着回汴梁,恐怕不能在这里久留。”

这时,杨志那边的一名车夫上前,小心地躬身道:“启禀官人,这山上土匪众多,若是不能结伴而行,恐怕很是危险。”

李成看着那年轻的车夫,看他精赤着上身,只穿着一条短裤,身形精悍,心中一动。点头道:“你是本地人?可知道这山上的情况?”

那人急忙小心地哈腰道:“小人家中行二,人称阮小二,在这路上混口饭吃。梁山上的草寇只劫官商大贾,并不轻易伤及普通商贩。”

阮小二?那不就是阮氏三雄中的老大?这人可能正是梁山好汉下来的眼线,杨志的这批生辰纲,恐怕已经被盯上多时了。

不动声色地打量着阮小二,李成点头道:“看样子,你一定经常出没在这里了,若是果真遇到梁山……山贼的话,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阮小二眼珠一转,嘻嘻笑道:“小人虽然同山上的贼寇不熟,但是终究有些交情,所以只能想办法保得诸位性命,至于财货,就……”

他话音未落,眼前寒光乍现。就听一声暴喝:“大胆贼寇,竟敢送上门来!看刀……

第二十章 梁山好汉

随着这声震耳的大吼,杨志不知从哪里拔出一把沉甸甸的大刀,抖手就向阮小二当头劈下!

李成没有想到杨志的反应这样敏捷,能够立刻意识到阮小二是梁山眼线,猝然爆发。这一下,阮小二似乎也没有料到杨志反应如此惊人,一时措手不及,眼看着杨志手中的大刀迎面落下。

李成这时已经来不及多想,既然阮小二忽然亮明身份,自己这一行人恐怕已经落入梁山好汉的埋伏中了。

这时,只听又是一声大喝,后面两辆马车中竟忽然涌出六名手持钢刀的大汉,直向还在愣神的阮小二扑去。

眼看杨志手中的钢刀就要落下,马车中的大汉就要扑到身前,阮小二忽然冷笑一声,身形猛地一闪,竟然不顾凌空劈下的大刀,直向杨志面门扑去。

杨志只觉一阵彻骨寒风直袭面门,心中惊异于阮小二这样不要命的打法,却还是闪身抽刀,避开了这同归于尽的一刀。

这时,只听山路两侧的密林中忽然响起一阵刺耳的呼哨声,在茂密的山林中此起彼伏,气势极是惊人。

看着眼前的一幕,李成真有一种窒息的感觉,懂得先声夺人的重要,梁山的这伙人的确不同凡响。

听到那刺耳的呼哨声,正在扑向阮小二六名大汉立刻放下正在殊死搏斗的杨志等人。随即收缩防守,紧紧护在马车周围,凝神戒备。

而杨志这边已经将阮小二逼得险象环生,眼看就支撑不了几招了。只是杨志却并没有痛下杀手,只是将阮小二压制在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显然,杨志是想先拿下阮小二让对方投鼠忌器。形势才有可能逆转。

看着眼前陡然急转的形势,周竟小心地护在李成身前,孙园面无人色地扶着李成,颤声道:“官人,这可如何是好?竟然遇到贼寇……”

旁边,周竟沉声道:“官人无须担心,这伙贼寇看样子是冲着杨某去的,应该不会为难我们。只要周竟在,决不让他们伤到官人!”

李成看着场中的情况,毫不在意地点头道:“我们又不是官家身份,不过是普通商旅。这些人既然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绝不会滥杀无辜,你们不用担心。”

其实这时代的土匪,究竟是不是像电视里那样有选择性地杀人,李成可没什么把握。若是一时杀得兴起,杀红了眼,难保自己这边不会被波及。对古人的嗜杀,李成其实是心中有数的。史书中记载的农民军残杀无辜百姓的事情屡见不鲜,他可不会天真地认为这些人不会对自己动手。

只是,这时情况危急,与其强调险恶,倒不如稳定大家的心理,才能应付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