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乱宋 >

第107章

乱宋-第107章

小说: 乱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成心中纷乱,闻言又不好名言,就怕秦桧心里也另有算计。毕竟秦桧的恶名自己深知,难保他不会为了权势两边讨好,到时卖了自己也是正常。

不觉只是笑道:“老哥说得客气了,李成还不是那种人,男的老哥把李成当自己人,李成自然会顾着老哥的。只是,究竟如何,还要回京之后才知道。今日老哥说的这些,回京之后是万万不能再提起了。若是皇上再无封赏,也是应该的,如今忽然担任御史大夫,已经是万分意外了。至于其他,李成并不奢求。”

说到这里,看着脸上笑容渐渐有些尴尬的秦桧,真诚地叹气道:“李成这次能从台狱中逃出一命,已经十分庆幸了,蒙皇上开恩,放到太原任职,已经是万幸了。这次的功劳本来应当是秦兄领受,李成妄分功劳已经不该,自然不应再有非分之想。”

秦桧闻言,连连叹气道:“大人年轻有为,难免引人嫉恨,而诬陷忠良。幸好皇上英明,大人才能逃脱台狱之噩,这次竟然如此谦恭,让秦桧感叹。”

李成故意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苦笑道:“这几日,伤势又在隐隐作痛,李成数次侥幸捡了性命回来,实在是心有余悸,还请老哥体谅。”

秦桧闻言,神色郑重地点头道:“大人才干,陛下深知,所以无需太过小心,还是放宽心怀为好。”

李成点了点头,做出十分感激的样子,拉着秦桧的手,叹气道:“李成现在不求别的,只求能为皇上和康王多做些事情,至于其他实在不敢奢望。大人若是不信,李成亦是没有办法了!”

秦桧闻言,连连安慰了几句,神色却郑重许多,看李成的确精神不是太好,这才告辞离开。

送走了秦桧,书房里这才终于安静下来。李成的心情却是格外的沉重纷乱,难以平静。看着院子里忙乱的下人,不觉想起了远在京师的素娥。一别就将近一年了,也不知道她身体怎么样了,自己连孩子是男是女都不知道,哎,这时信息传递,着实叫人郁闷!

正自叹气,转身看到李全端着热茶进来,不觉点头问道:“回京的东西可都收拾妥当了?”

李全急忙放下茶水,小心地垂手道:“官人放心,东西已经收拾的差不多了。只是刚刚几位太原的官员来送了些东西,不知官人是否要过目?”

李成摇头倒:“你就说,官人说了,来太原不久,没做什么大事,不敢收下这些东西,让他们不要再破费了。大家情谊,李成记下了,东西还是拿回去吧。”

说到这里,又继续道:“若是再有人来送东西,都这样回答便是,东西都一概不收。”李全答应一声,神色恭敬地退了出去。

李成这才又叫来正在收拾公文的书吏,看到文件都已经收拾整齐,这才放下心来。便回到后堂的书房,仔细考虑这次回京的事情。

虽然说徽宗的信任值得庆幸,但是这其中的内情,李成还是有些把握不准,他有些惊讶于康王赵构竟然能在这样重大的事情中发挥关键的作用,这就同从前的情况十分不同。看来,京中一定是别有内情了!

正自皱眉,忽然听到一阵熟悉的脚步声传来,回头望去的时候,果然看到玉娘端着一碟点心进来,看到李成,立刻心疼地低声道:“官人怎么连午膳都没有吃?事情再忙也不能饿着了,何况官人身上的伤势还没有痊愈。”

李成这时,忽然无限思念远在汴梁的家人。看到玉娘,便忍不住想起了素娥和秀娘,以及家里那无数熟悉的面孔,还有自己那没有见过面的宝贝。

看到李成脸上勉强的笑容,玉娘也忍不住叹道:“官人思家心切,玉娘亦是一样,还不知大娘子身体如何,真是叫人挂念。官人走后,家里人手不够,没有放心的小厮,不然到是还可通通信息。”

李成看她也十分难过,便勉强安慰道:“算了,留你一人在太原,我更是放心不下。你照顾好自己便好,京中素娥她们总是要比你强些的,你也无需反倒担心她们。我们明日便可启程回去,半个月后,便可全家团聚,也就无需把这些放在心上了。”

第二十五章 返抵京城

第二天一早,收拾好东西的李成,带着三两马车,十几名仆从和秦桧一起启程向京师汴梁赶去。由于有大炮到带往京师,李成便命张明义带了三百亲兵护送,加上三十名工匠和他们的妻小家眷,一路上得到浩浩荡荡向南而去。沿途得到消息的地方官员,和各处驿馆,都知道李成这次升职提调,便有不少官员闻讯前来尝试走动关系。李成在这时代除了妻妾们的亲戚,亲族单薄,便少了不少门路,一部分人便以招待休息为名上前结交。

一时间弄得李成一行人所到之处车马喧喧热闹非凡。李成无奈,看到实在不像样子,便不再接见任何地方官员,一行人只在驿站休息,省去许多麻烦。

由于这次回京,身份不同,所受招待便大大不同。一路回京倒也十分舒适,比起半年前离京的样子真是天壤之别。弄得就连随李成一路的李全和李安两人都大大感慨不已,为这前后的区别大叹世态炎凉,弄的李成也不知是该叹还是该笑。

这天距离汴梁只有三日路程,偏偏下起了大雪,漫天飞雪阻断了南下的路程,李成和秦桧商量之后决定先在前面小镇上的驿馆休息,待雪停之后再继续赶路。

由于大炮沉重,李晨特意安排了八匹战马,分两班轮流拉车,这样才使得速度总算可以保持正常,由于大炮外面裹了厚厚麻布,使得不知情的以为是李成这半年太原刺史搜刮的民脂民膏,也引来不少猜测。李成虽然知道,却没办法去澄清,只能不动声色地任由他人遐想。

一行人在驿馆住下,李成带着李安亲自看了包着麻布的火炮,却正巧遇到到张明义也亲自前来查看,不觉笑道:“天气寒冷,你尚且前来查看,果然令人放心了。”

张明义知道火炮之重干系极大,升官发财都在这火炮上。否则李成也不会那么重视,既然如此看重,加上这东西骇人的威力,让他心里充满了希望。

这时闻言,便恐李成发觉他的心思,不禁笑道:“正是此物实在难得,所以担心士兵们不懂其中关键弄坏了,就误了大人的要事。也枉费了这几个月的辛苦,所以放心不下,前来查看。”

李成点头道:“此物的确重要,你小心看管,将来我自然是要谢你的。”

张明义急忙拱手谢道:“多谢大人提携,小的一定办好此事,决不耽误了大人的要事!”

李成笑了笑,叹道:“夜里风雪太大,恐怕要多派几个人看守,一切就辛苦你了。”

张明义还没有见过官员这样说话,一时大为感动,闻言急忙就要跪下,口中忙不迭地道:“大人何须如此,真是折杀小人了!”

李成看着张明义的反应,这才想起自己又无意中使用了现代词汇,只能无奈地点了点头,带着李安向自己这边的院子而去。

刚走进院子,就看到玉娘带着晚云迎了出来。李成看到玉娘披着貂皮大氅迎出来,忙摆手道:“你们就不要出来了,晚上恐怕还要下雪,你们小心这路滑,摔一跤就更不能赶路了。”

玉娘叹了一口气,扶着李成向正屋走去,口中小心地笑道:“雪下得大了,就恐这路不好走,若是要耽误了行程,皇上会不会怪罪啊?”

李成倒没想到这个,被玉娘这一说,心里猛地一颤,忽然想到,若是耽搁的久了,京里或许的真的要出什么事情。可是这漫天大雪,又不能扔下玉娘一人进京。便是拍李全两人回去探听消息,也是有些来不及了。而且,童贯经营多年,早就等着机会呢,这次绝不会放过这么好的大权独揽的机会。

可是徽宗也不是傻子,虽然李成承认这人实在不是什么有出息的人,更不是一个能担当国家大事的皇帝。一个国家放在这种只知听曲画画的人手里算是倒了血霉,老百姓就更是可怜了。

但是面对朝臣你死我活的争斗,徽宗还是十分精通平衡之术,只看六贼在朝中的权势基本都是没有强大的家族背景,不会影响到皇权的威信。

李成发现,在这些人中,自己更是没有一点根基,对于徽宗就必须无限的忠诚,这样才能继续眼前的这点前途。

想到这里,不觉暗自佩服起徽宗在人事上精明,也叹息这位皇帝的才华,可惜都没用在正处。北宋的灭亡其实和南唐李煜的遭遇又何其相似呢?恐怕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灭掉南唐受降李煜时没有想到的吧?两位才子皇帝,遭遇竟然惊人地相似,果然是冥冥之中另有天意啊。

想到这里,不觉苦笑起来。旁边的玉娘看李成脸色不好,更是小心翼翼,看了一眼身边的晚云,这才小心地上前道:“官人,可是我们……这大雪……官人可是有什么事情?”

李成看她神色惊慌,这才想起自己这一阵胡思乱想,脸色不好看,把玉娘吓着了。不觉摇头笑道:“没什么,想起一些不相关的事情。放心吧,不会有事,你安心休息。”

玉娘忙吩咐晚云去端茶来,看着她离开。这才望着李成,低声道:“官人可是担心耽搁日子,京师发生变故?”

李成没想到玉娘竟然如此玲珑剔透,竟然能够看清楚自己的想法,心里猛地一惊,忙摆手笑道:“玉娘不要胡思乱想,我不过是担心雪大路滑,大家又要吃些苦头了。”

玉娘闻言,秀眸一转,皱眉道:“若是这雪万一要是下个三数日,官人就要提前想想办法了。”

李成闻言,虽然心中不安,却还是安慰玉娘道:“放心吧,京师的事情,还有童大人,暂时还弄不到咱们头上,大不了也就是再次贬谪,还能回京小做团聚,也是不错的事情。搭不牢就当没有今日这场升职也就是了。”

看到晚云打来的眼色,又看到李成紧皱的眉头,玉娘微微一怔,急忙笑道:“正是呢,虽然做官不错,可是官人几次都差点被这官身弄得赔上性命,倒是吴若卖点皮蛋,来的实惠。”

李成忍不住苦笑起来,乱世之下,还能容得下那几枚小小的皮蛋?若不早些准备,这个看似温馨平静的家,恐怕也要化为粉碎!

想到就在几年后,繁华无边的汴梁就会迎来一场生死劫难,古城的命运和百姓、历史的命运死死纠缠在一起,每一个亲历其中的普通人,连同那腐朽发臭的统治一样,都无法逃脱灭亡命运。

李成就无法让自己全部陷在那个为了权位而争夺的你死我活的闹剧中去,也无法集中全部精神去面对这种纷乱的局面。或者,自己应该想办法辞去官职,安心把火炮和火铳研究出来,将来在战场上的威力也就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或者能够改变历史的轨迹?

思忖之间,李成又忽然想起了京师中刚刚出生的孩子,顿感一条无形纽带化为绳索将自己和这个原本毫不相干的时代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再也挣不脱,摆不掉。

思绪纷纷之际,忽然看到玉娘端着备好的热茶,小心地道:“官人,官人,想什么呢?”

李成这才猛地一震,低声道:“就这样吧,没什么事情。只是大雪阻路,皇上已经留下多余的时间了,足够咱们回京了。你们放心吧,吃了饭早点睡吧,明日看看风雪是否能停,若是前面的路通了,大家都得赶路。”

玉娘答应一声,点头道:“官人还是先把这参茶喝了,暖暖身子,这大雪天的,官人可不能冻出病来。”

李成闻言,叹了一口气,点头道:“希望能够快些回到京中,否则,蔡京和童贯都不是好东西,若是他们两个互相之间的争斗,我还好说。就恐……蔡京再出什么诡计。

第二十六章 金国公主

两天后,漫天的大雪终于停歇,山川笼罩在一白茫茫的天地之间,北风更加凛冽,嘶吼着在天地之间肆虐盘旋。狂风夹杂着被吹起来的雪粒,打在脸上微微地生疼。李成看着茫茫山野,虽然是归心似箭,却也是无可奈何,只能慢慢赶路。

回到汴京,已经是十一月,大雪过后的汴梁依旧一派繁华景象,还没到了十里接官亭就看到汴河中不时可见画舫楼船。更多的却是江南北上的稻米粮船,船桅上巨大的官字旗,在风中摇摆。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参杂在北风中,格外地透着勃勃的生机。

由于一部分河道被冰封冻,李成一行便没有走水路回京,而只是让那一百多人的工匠和他们的家眷有水路南下前去临安的田庄安顿。自己一行人则在后面几天,一路狂赶,总算是赶在预订的时间到了汴梁。做了半个月的马车,李成实在万分怀念现代化的汽车和火车,飞机自然就不去想了。

来到汴梁城外,正是傍晚时分,天边的夕阳正悬挂在天地之间的地平线上,金色的夕阳把天地照得一片金黄。李成看了看天色,向坐在对面,正含笑看着自己的玉娘笑道:“眼看就到家了,素娥她们一定的等的心焦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