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月球驾驶员 >

第21章

月球驾驶员-第21章

小说: 月球驾驶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官!”年轻的参谋喊道“测试结果,最末位文字跳动速度与地球毫秒间隔接近,次末位接近地球秒数间隔,可以判定是计时器。”

军官团内的翻译纷纷对身边的同袍翻译这个结果,杜达这位英语四级考了三次才通过的人,总算感受到了精通外语的好处——信息接受范围瞬间就扩展了。

“进行翻译。”欧奈尔中将作为在场的最高军事长官,同时也是这位美军参谋的直属上司,理直气壮地发号施令。

华军军官团与美军相对,中间隔着俄军团队。这是张柏林事件的后遗症。杨曦看到杜达走了过来,并没有离开位置,只是对身边的一名女兵耳语了几句。

那名士兵缓缓退后,从众人身后快步走向杜达,低声道:“杨司令命令你直接去平阳公主号。”

杜达望向杨曦,见杨曦微微点头,连忙转动钥匙,趁着尚未被人发现,传到战斗机舱内。回到这个他熟悉的地方,杜达终于有了时间理一理思绪。

现在月球基本实现了人类共有,但那是建立在月球不会动的情况下。如果有人掌握了月球的启动、操作、甚至是那种威力无比的能量主炮,它还能继续被全人类共有么?作为一名军人,杜达试着用军人的逻辑来分析当前情况。

三国在月球的军事力量并不均衡。在月球基地内部,大唐级无法展开战斗力——除非冒着同归于尽的危险。仅比较地面部队,三国的军人数量基本持平,但是美国驻有一支正牌的城市反恐特种兵部队,战斗力远超过华俄两国的飞行员和陆战连混编部队。

不过,只要华俄联手,依旧可以抗衡美军的火力。

何况华夏的传统就是扮猪吃虎隐瞒实力,居民区的警察部队,其实都是武警内卫部队换了一套制服而已。他们的作战能力远不是美俄两国的警察所能比拟的。

华夏现在最吃亏的地方,在于天军部队最高指挥官不在基地。

李伟军因为天军扩编的事,前往地球开会去了。

现在华夏共和国在月球的最高军事主官,是内定为宇宙舰队司令员的杨曦少将——虽然文件下发了,但还没授衔。

杜达在控制光柱中盘膝而坐,就像神话中的仙人一样漂浮在半空。通讯窗口的红灯突然一阵闪烁,像是在提醒他有人呼叫。杜达连忙伸手点了点,弹出了杨曦的影像。

“计时器停止了,月球开始运动。”杨曦道。

月球的运动速度很快,参谋们刚将投影切换到月球外部环境,就发现地球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小——月球正在远离地球。

这种运动只持续了十三秒钟,可能地球上的人完全没有注意到,但是月球上的二百零九万人,同时感到视觉出现异常。

所有的东西在他们眼前都被拉成了虚影。

杜达也感觉到了,眼前的一切就像是在快速移动拉出的残影。

人类的视觉暂留为0。1秒。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过程如果低于0。1秒,人类就会看不见,也就会产生所谓的“瞬移”。

要拉出残影,说明物体运动……慢着!眼前的这些东西,完全是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啊!

杜达还没有想明白眼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一切又都恢复了正常。

当然,或许某些人知道其实并不正常。

“司令!月球外部环境投影出现了奇怪的景象。”参谋通过通讯器向杨曦汇报道。

“你等等,我去看看。”杨曦交代了一句,跑去主监控室。

过了好一会儿,杨曦再次回到了通讯窗口之中,第一句话就是:“千万别离开机库!”

“当然。”杜达当然不会傻乎乎地往外跑。

“科学家团队认为,我们进入超空间跃迁了。”杨曦道。

“跃迁?虫洞?”杜达此刻的震惊无以言表,能够说出这四个字,已经是大脑反应的极限。

“郑然来了,让他跟你说。”杨曦把画面交给了郑然。

郑然一路挠着头过来,好像恨不得把头发都扯光。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杜达一眼,道:“我该怎么跟你这么个什么都不知道的人解释呢?”

“简单说。”杜达觉得有些恼火。

郑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撕下一页纸,画了一条线,在线段两头标识了A和B。

“从A到B,最近的路线是什么?”郑然问杜达。

“把纸对折!AB碰在一起最近。”杜达心道:这种初中就玩过的脑筋急转弯……你身为科学家怎么好意思拿出来!

“你说的这个就是虫洞。”郑然用笔穿过AB两个点“这是最早在宇宙中航行的设想,虫洞穿越。”

“现在就是?”

“当然不是。进入虫洞的同时,你已经从另外一边出来了。”郑然道“还有一条路线,比虫洞远,但绝对比光速移动快。那就是这样……”

郑然将手中的纸正反折叠数次,然后展开,平面的纸张成了波浪形。他将笔搁在了迭起的纸脊上,道:“这样,就是跃迁。下面我说的可能会比较专业,你如果听不懂可以跳过……”

郑然翻开本子,在空白页上刷刷写下一个让杜达头皮发麻的公式:M=Mo/√(1-v2/c2)“Mo是物体静止时的质量,M是物体的运动时的质量,v是物体速度,c是光速。由此可知速度越大,物体质量越大。当物体以光速运动,物体的质量为正无穷。”郑然丝毫没有顾忌杜达是否听懂了,又写下了另一个杜达总算是见过的公式:“质能方程:E=mc2。它说明质量和能量本质相同,如果要质量正无穷,那么能量也是正无穷。爱因斯坦由此得出了任何物体不可能超越光速的结论。”

“难怪看着眼熟。”杜达嘟哝了一句“那么现在呢?”

“现在,我们进入了跃迁,显然已经超越了光速。所以有一群弱智科学家……嗯,表现得很不淡定。”郑然收起自己的小本子,无所谓道。

杜达不会知道,那些所谓的不淡定,包括了痛哭、欢唱、哀嚎、祷告、悲愁……以及其他种种极端情绪的发泄行为。

“其实,搞不懂月球人的科技很正常,我都习惯了。”杜达道“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要去哪里?我们的能量够么?”

郑然漠然地看了杜达一眼,道:“如果我知道,还会在这里跟你废话么?”

的确,地球人都不知道。

回想整个月球开发计划的始末,幸运的地球人就像是一个在非洲大草原生活了一被子的土著人,突然之间继承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他知道自己的生活会被改变,有吃不完的食物……但是他可能永远不会知道这个帝国的运转方式;不会知道这些能够换取食物的货币符号究竟意味着什么;不会知道这个帝国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以及能够造成多大的影响……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知道的,这个庞然大物很可能带来毁灭。

“不过“郑然挠了挠头,给出了一个比较好的消息“我们总算还知道要跃迁多久?”

在所有监控室的圆环投影上,是一组巨大的数字,正以倒计时的方式跳动。根据最新编码破译,地球人可以用电脑将这些月球数字翻译成对应的阿拉伯数字。

如果逻辑成立,月球将在四小时二十八分钟之后结束跃迁状态。

第036章、这就是人以群分么?

月球上一片混乱。

行政官僚们正努力安抚着平民的情绪,告诉他们一切都会好的。尽管谁都不知道未来在哪里,但是这个大星球无疑是大伙的新家。在事态没有进一步恶化之前,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冷静,起码生命安全还没有受到威胁。

军人们进入科研区,在大礼堂接受科学家团队的科普教育,以及情况预测。

“我们都知道光年,实际上在星际旅行中这个单位并不常用。”张柏林站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地用英语做报告。他深深庆幸自己的运气之好,竟然在发生这种大变故的前几天回到月球,继续从事月球研究工作。

按照英美法系的法律逻辑,故意杀人罪是结果犯。如果没有人被杀害,那么就不存在犯罪事实。至于人体实验……陪审团认为张柏林的行为并不构成实验的基本要素,缺乏广泛性非针对性和重复性,所以只是“欠缺考量的举动”。

于是,张柏林被无罪释放,同时继续履行与美国政府签订的雇佣合同。

“我们常用的是AU。”张柏林道“它等于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目前采用的数值是149;597;870;691±30米。也就是1亿4959万7871公里,或者9295万5807英里。约等于8。317光分,或者499光秒。”

杜达坐在军官之中,发现很多人都在记笔记。

——但是,关我屁事!我只想知道我们到底去了哪里,还能不能回家!

杜达心中为那些能够淡定记笔记的人感到钦佩,这种情况下还能这么好学。

“我们现在距离地球多少AU?或者随便你说的什么单位!”有个暴躁的美军军官忍不住叫道。

谁有心情上科学课?大家更关心地是现实问题!

“这是知识铺垫“张柏林丝毫没有理会那人的嚣张态度“跃迁的原理是将物质能量化,经过媒介后再次重组成物质的过程,过程中的能量损耗由媒介来填充。这个媒介可能是宇宙空间,也可能是物体本身附带的能量,以我们的科技无法确定。但不论怎么说,这种跃迁都有上限和下限。”

“也就是说,科学家们可以找到我们的位置?”欧奈尔中将问道。

“当然!”张柏林自信道“如果以月球大约7350兆吨的质量来算,E=mc2……即便以光速飞行,也需要正无穷大的能量,足以造成空间坍塌形成黑洞。我不确定现在我们身后是否已经有了一个黑洞……不过我们的实际运行距离应该在……”

“你的设想完全没有支持!”质疑声首先出自科学家团队内部,是郑然。他站上讲台,一把夺过了话筒:“月球人有什么必要让这么庞大的基地移动?现在应该是军人的时间,让他们计算一下这个月球基地的覆盖半径,终点必然是在半径延长线上。”

军队参谋们一扫刚才昏昏欲睡的萎靡,纷纷开始作图计算。如果以大唐级的巡航半径计算,月球基地最大可以覆盖一个AU的球状空间。这种推算的关键点在于月球是一艘母舰。

如果月球是比母舰更高一级的基地,可以容纳更多的母舰,那么它的作战半径就不知道能够扩大多少倍了。

“从模拟程序里看,月球是母舰的可能性很大。”郑然道“那么这次跃迁点很有可能是1。5AU的位置。”

“1。5AU?连太阳系都没有出?月球想挪挪屁股换个位置观察地球或者其他行星么?”张柏林气恼地夺回话筒“好吧,我承认无法推测终点,但是上限很清楚,我们不可能在四个半小时之内飞出五万光年,那是银河系的半径,也就是说,我们不会飞出银河系。”

“这个结论对我们目前的处境有什么帮助?”杨曦问道。

“人类可以观察到的最远星体在132亿光年,只要我们没有飞出银河系,我们就有成熟的星图,标识我们的位置。为我们想办法回家提供信息。”郑然回答道。

“我真不知道谁是这个基地的首席科学家。”张柏林十分不满地对郑然道。

“我也不知道。”郑然轻描淡写地化解了他的攻势“不过我不介意帮忙。”

“两位先生!”欧奈尔将军站起身“现在不是争吵的时候。我们得想想,如果月球停留在太阳系边缘,我们怎么把它拉回去!”

这才是问题所在。

杜达怀疑郑然是否会用月球人DNA细胞标本仿造个生化人出来——如果科幻小说上的技术能够实现的话。即便这样,也不能保证那个生化人可以把月球开会去……万一真的停在了太阳系边缘,那么自己得花几年时间才能驾驶着平阳公主回家呢?

现实很悲催。平阳公主作为人类能够使用的最快的飞行器,作战半径只有1AU,最远巡航半径不会超过3AU,就算拼命飞也不可能飞回地球。

“要想回家,靠我们自己的技术是不可能的。”张柏林道“月球上只有轻工业,唯一的重工业是大型飞船船坞,监控表明它在跃迁过程中已经彻底毁损了。”为了方便材料运输装卸,船坞建在月球表面。在跃迁的时候,整个表面都像是被清洗了一遍。

这个损失固然让人觉得心痛,不过让人觉得欣慰的是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没有受到影响,这就意味着大量的氦3以及其他资源仍旧得以保存。

“那么现在必须考虑另一个问题。”欧奈尔将军道“月球能否支持人类长时间生活,甚至是几代人。”

“生命维持所需要的大气、食物和水没有问题。”郑然道“从地球带来的实验种子成熟速度极快,我们很快就可以满足两百万人的主食需求,但是在蛋白质和脂肪上面,我们奇缺。”

“奇缺是什么概念?”杨曦皱了皱眉头。

“可供食用的哺乳动物只有三种,每种五十对。”郑然道“实验白鼠数量较多,但估计大部分人吃不下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