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龙起苍茫 >

第377章

龙起苍茫-第377章

小说: 龙起苍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步的强势,以逼迫尼古拉二世放下虚张声势。”

即便对沙皇蓄意将英国尽早拖入战争深为不满,但是眼下大家都是一条藤上的,只能彼此扶持下去。

继续对中国作战显然是不明智的了,因为要将英国拖入战争而执意要多上一个敌人,这个敌人背后还有美国在支持,的确不合时宜了。

关于威海卫的交还,两国的谈判一直时断时续,就像打太极一样,你来我往,完全不在点上。

由于威海卫已经失去了原先的作用,不再具备原有的战略意义,对英国的用处也不大,所以,内阁给朱尔典的意见是,威海卫可以交还,但是要趁机对向中国讨要些好处,比如享有与德国、美国工商业界相同的待遇。

英国倒不介意用一些起码的恩惠来使得中国战自从两国经贸往来正常化之后,英国工商业界的不满声音要少了很多。

虽然不能再对华倾销,但是,正常的商贸往来还是能够给英国带来丰厚的利润,更何况南华与中国的商品价魔物美,面对一触即的战争,将来必定需要从中国得到大量的商品与物资,包括粮食。

目前英国对南华的许多工业技术都非常的感兴趣,飞机、毒气化学、合成氨、人造橡胶以及磺肢类药品的新革命,等等,还有太多太多,这其中的许多技术都已经在全世界范围疯狂的掠金,为南华夺取了丰厚的财富,不声不响的进行了资本积累,并且投入到新一轮的工业建设中。

只是南但一直在这些问题上不予回应,显然,他们不打算轻易交出自己的科技成果。

让英国人感到纳闷的是,德国一直对南华与中国慷慨的过分,尤其是胶济铁路、山东的利益,等等,就这么轻易让出,还有青岛这个良港,也是让人不解的交还给了中国。

这些都是疑点,曾经一度让英国以为中国秘密加入了同盟国,使得他们只能选择支持袁世凯,走反对派路线。

而如今,似乎真相大白,德国从南华得到了大量的实用技术,比如潜艇与飞机、人造橡胶等,具体情况无可探究。

但是,有一点可以得到证实,德国根据这些技术,使得自身的战争潜力进一步增强,而且,在造船以及重工业领域,双方的合作也使得德国隐藏起来的工业能力无法确知。

不过英国人并不清楚,南华的许多为德国量身定做的工业技术,将使得德国对外部资源供给的依赖性减轻许多,这使得德国的战争持久性大为增强。

至少李秉衡很清楚,德国是无论如何不会在旧旧年就轻易缴械投降的了。

第415节 焦土政策

毖如匠吉尔所说的。既然英国被动卷入战争不可避免。有尽心尽力的争取战争胜利才是。

之前英国便广泛支持一种看法。那就是趁着德国胜过英国的工业能力还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时候。趁早解决问题。

不说别的,光是德国强大的造舰能力,就让许多英国人夜里都做噩梦。因为他们大踏步地赶在了大英帝国前面。

前几年来德国从南华得到了大量的造船技术,使得整体造舰水平与效率实现了飞跨越,在成本上也大幅的降低,这大大的刺激了英国造船业,因为他们不断的在陷入困境。

要不是政府持续加大了海军造舰投入,这种衰败只怕会愈加的明显。

即便如此,在民用船只上,大英帝国已经全面的陷入了衰败,他们在德国、美国、南华的多重竞争下。开始力不从心。

大量的订单被抢,以及成本的居高不下,如今中国也开始野心勃勃的加入这一行列,使得英国造船业根本难以为继。

越来越多的人试图说服政府。尽快向德国宣战吧。

7月羽日,德国相会见英国驻拍林的大使戈森爵士,劝说他,如果英国保整。

可是,大英帝国似乎并不买账,立即予以拒绝。

威廉二世这才想起李秉衡曾经提醒过他,不可忽视英国参战的决心。这才放弃了不切实际的念头。既然要打,那么就打吧。

想到最近从南华得到的许多秘密技术,他的心里凭空多了许多底气。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对俄摊牌的命令。

7月引日,德国驻圣彼得堡大使奉命把最后通牌送给俄国政府,要求它在十二小时之内停止动员,否则德国将会启动全面动员。

那位大**的神棍拉斯普京苦苦劝告,但是依然无法打消尼古拉二世参战的决心,他拒绝就该通愕做出任何的回应。

8月;日,德国与俄国进入战争状态。

随即,法国也下令进行总动员。

而这天晚上。威廉二世通过汉斯的到了中国情报人员从英国得到的最新机密,英国内阁已经做出决议,如果德国舰队在英吉利海峡攻击法国,英国舰队将会予以干涉。

“该死的英国佬,他们这是在干什么?难道他们不惜与同一种族的国家作战吗?。

威廉二世异常震怒,但是很快就冷静了下来,现在不是埋怨的时候。

“那么好吧。就给我们这位英国表弟来一点深玄的教吧!该死的英国舰队的确应该到海底去休息那么一会了,或许等数百年后打捞起来。作为古董。

人们或许会说,嘿,就是那支被霍亨索伦家送到海底的舰队。”

威廉二世大踏步地走出了他的私人宴会厅,走到了带有喷泉的小花园中,张开双智说道:“来吧,上帝所赋予我的使命。终于要开始得到实现了

他坚信德意志的光辉能够照耀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而不是躲在英国亲戚的后面,永远的都要受制于人。

“陛下,明天便是中**事访问团的到来日子,他们希望能够参与德意志陆军的军事行动,因为他们之中大部分人都是从德**事学校所毕业的。哦,对了,李先生希望所有在读的中国籍学生都可以与德国学生一样,加入到德意志军队,为陛下您而战

威廉二世感到很意外,却又高兴得拍了拍他的肩膀,这段时间有他在身旁,感受到了许多久违的乐趣,因为他总是会带来一些好消息。

“好的,我的朋友。李先生所表达的善意,我能领会。替我转告他。我很期待他的下一步行动

“还有,贵国提供的密码机技术以及高的密码破泽与防护让我们的参谋部乐歪了嘴,只要敌国没有更加先进的技术,那么,我们在空中电波中传达的讯息就永远是秘密,永远是安全的。相反,不安全的则是对方。他们下一步想要做什么。永远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

他仰天大笑起来,挺胸凸肚。颇为意气风。

“有了这个”将要起到的作用。十万陆军都无法媲美。”

的确,加上毒气弹技术以及防毒面具,使得德国的毒气战将会更加的丰富,更加能给与敌军重创。

“我很庆幸我当初的决定,使的南华的工业成就完全能给与德国大量的帮助,还有中国,真是令人期待。我想问问李先生,他做好所有准备了吗?”

但是他在自己的心底给出了答案。那是肯定的,这今年轻人从来就没有让自己失望过,在他的帮助下,德国拥有了庞大的战略物资储备,以及乎许多人意料之外的战争能力,这都是自己当初的英明决定。

这今年轻人当初态度坚决地帮助奥斯曼帝国,使得德国原先在土耳其的基础更加的牢固,他很乐意看到奥斯曼帝国进一步的强大起来,他的军队继续的成长。

南华在南部也门建立了商品中转基地,并且在地中海的罗得群岛也拥有港口,这个当初几乎要遭引括日武力干涉以及意大利富战的决策,现在证明了它的价,

如此一来,协约国必须要面对另一条战线,那就是地中海战线,如果要遏制同盟国无法从南华得到战略补给,那么就必须关闭土耳其的沿海港口,否则,在土耳其港口登陆的物资就很轻松的可以通过铁路网迅的运送到同盟国的每一个角落。

如果要尽力援助土耳其,那么就要分散德国的兵力,所以,当初李秉衡收买奥斯曼贵族,改造土耳其军工体系。改造土耳其军队的决策便凸现出了作用。

这真是个,天纵之才,幸好,他站在了德国这一边,事实上,中国与南华到许多事情。

“明玉便是开始辉煌的一天,我们的军队将会出击,去创造新的奇迹。不知道,李先生对我还有什么建议吗?”

事实上。李秉衡昨天刚刚给他了电报,劝告他在东普鲁士埋了伏兵。至少也应该部署飞机进行侦查与突袭俄罗斯比想象中的要胆大许多。他们肯定会趁着东线虚弱而在没有动员完毕的情况下就起攻击。

“当然,俄军的攻势很轻易解决,因为他们也是仓促而战。如果我们做好了完全之策,那么西线就不会受到影响。如果因为俄军进入东普鲁士而抽调军队,那么会给西线带来士气上的影响。对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参战,我认为,应该越晚越好,他们应该是一支奇兵,再多给他们一点时间。在高加索牵制俄军,这个任务或许改为由中**队夺取伊尔库兹克来代替。如果中**队摆出一路进军咯山的态势,相信俄罗斯人会感到无比的恐慌,他们的高加索集团军想必会抽调回防。”

“对于意大利王国,我很遗憾的说。我不相信这个国家。这个朝三暮四毫无礼仪廉耻,根本就没有信义可言的国家,也许在战争进行没多久便会因为协约国给它一点好处而加入到敌方阵营。不能太过重视这个。国家,也不能给与他太大的期望。”

威廉二世对李秉衡的建议深以为然,对于意大利,那又有什么办法呢?如果能够让它安心为同盟国作战。那当然是好的,如果出现万一,那也能在接受的范围。

“意大利军队根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毫无战斗力可言,不用在意它对德国的威胁,只是要小心它对奥斯曼帝国的贪图,这点很有可能会被协约国所利用。”

汉斯郑重地说道:“李先生的想法,是在德军向法国宣战后,向西伯利亚起进攻,并且派出骑兵部队向西清扫俄国人的村镇,袭击西伯利亚铁路,切断上乌金斯克与伊尔库兹克通过铁路与欧俄部分的联系。不过,李先生希望能够看到施里芬伯爵的计划完美实施,而不是对它进行无谓的修改,这么说毛奇先生也许会有意见,但是,这是李先生的再三请求,希望陛下慎重考虑。”

威廉二世紧皱着眉头,换了别人,窥视德**事机密,并且妄图干涉军事决策,这简直就是在侮辱德意志帝国的尊严。

可是,非常时期当行非常事。这点他是认同的,更何况李秉衡也是非常人,从以往的合作来看,这位年轻领导人从来就没有这么轻狂过,每次的筹谋都埋有伏笔,而且自有他的道理。

显然这位年轻人看出了什么。而且还以中国向西伯利亚起攻击为条件,照道理中国并不需要这么做。因为之前中国一直是在收复故土,可走向西伯利亚进攻,却是在进攻俄国的本土,这里面的意义可是不一

如果德国听从外部意见,而做出军事决策,这是史无前例的,再且是相当荒谬的,可是更加荒谬的是,自己很相信对方,所以摇摆不定。

毛奇的意见是如果中国真的能够牵制俄国,那么他可以考虑在“施里芬计划”上面稍微做出一些更改,遵照施里芬的遗愿,右翼,右翼,右翼。

虽然德国的参谋总部没有意见,但是真的要听从李秉衡建议的话,还是有些心理障碍。

“李先生说,如果照搬施里芬爵士的计划,那么我们便可以在达成右翼展开旋转的同时,用坦克进行突袭,取得更大的战果。”

“什么?坦克?就是前些日子从南华运来的吗?跟潜艇、飞机技术一起过来的所谓王牌武器?”

威廉二世瞪大了眼睛,他看到过从南华运来的坦克,却并没有想过坦克到底有多么夫的作用,可以起到哪些功效。

施里芬的计划;是由七十九个师组成的右翼,以闪电战经过比利时进入法国,后面马上由战时后备军之类的第二后备军跟上来。由八个师组成的较小的左翼,将留在法德边界。象一扇巨大的旋转门一样,德国人在这个绕着枢轴旋转的运动中,将一直横扫到法国沿海地区,从北面、西面和南面包围巴黎,然后转向东面。

毛奇的忧虑是如果出现延误,以及在障碍前耽搁,那么过于大的迂回圈有可能导致德军无法预期从背面包围巴黎,而法军则可以利用空挡集中兵力

“如果使用坦克,我们不必缩短这条纵轴的距离,而是用坦克作为奇兵突袭,尽快赶到巴黎背面,而跟着装甲卡车运动的部队,则可以立即投入战斗。用毒气以及坦克清扫法军的反扑,知道主力部队全部到位,然后彻底的将巴黎包围,攻占巴黎。”

威廉二世心头一跳,法国的要塞炮只能面对德国,如果绕到巴黎东面攻击巴黎,前线法军只能回救,因为他们无法使用要塞炮。

这样一来,德军既可以尽快攻陷巴黎,又可以迎头痛击离开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