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脱贫致富奔 >

第62章

脱贫致富奔-第62章

小说: 脱贫致富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氏病好了以后,也试着回归厨房,不想却不太成功。夏仕齐和夏大姐不准她多干活,怕她过于劳累把好不容易调理好的身子又亏损了,每次家里有点事夏仕齐和几个孩子都抢着做,特别是厨房里的事,更是被夏大姐和夏晓晴包揽了,陈氏想帮忙打打杂都没活给她做。
    “娘,还是你调馅吧,爹最喜欢吃你做的饺子了,我怕我做不出那味儿!我来帮你擀皮。”夏晓晴抢过陈氏手里的擀面杖,把她从案板钱挤开。
    “都别争了,娘和的馅最好吃,所以和馅的活就交给娘了,二妞你去看看锅里的菜,那梅菜扣肉蒸得咋样了,你也得去看看,这擀皮的活还是我来最好!”
    母女三人各自分工,没一会儿便做好了晚饭。
    夏家的年夜饭上了桌,也是融合了南北风俗,桌上既有炒菜也有饺子。
    陈氏按照家乡四川的风俗祭祀起了爹娘,陈氏按照爹娘的遗嘱,在他们死后把他们送回了四川来家安葬,每年只能靠这样祭奠。
    陈氏在对着门的主位上放上了给过世爹娘的饭碗和他们身前最喜爱的菜肴,并把门大大地敞开,让家人都站在了一旁,先人进屋的路是不能被挡着的。
    “爹、娘,今天过年,这些都是你们爱吃的,你们回来吃啊!”陈氏对着门外呼唤着过世的亲人,又让儿女拿了元宝、香蜡纸烛等物品去院子里祭奠。
    祭祀完了先人,一家人进了屋关好了门窗,高高兴兴地上了桌,守岁正式开始。
第一百一十三章 过节
    桌上欢声笑语,一片热闹声中,夏家迎来了万历十六年。
    家里大人孩子都强撑着精神,一直守到丑时五刻,吃过陈氏按照南边习俗煮的汤圆后,才匆匆上床休息。
    睡了不到两个多时辰,夏家孩子便又被爹娘叫了起来,夏家大伯一家药来家里做客,虽说东西大都是现成的,但还是要提前做些准备。
    “姐,我觉得这过节比平日累多了啊!”夏晓晴揉着眼打着呵欠说着。古代生活简单,早就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陡然这么熬个夜,身子实在是吃不消,不用照镜子都知道自己一定挂了个熊猫眼。
    “看你累的,来我给你梳头,你在我身上再靠会儿。”夏大姐让妹妹靠在自己身上,拿着木梳轻轻地梳理起妹妹的头发来。
    夏大姐一双巧手,一会儿便绾出了个漂亮的髽髻来。
    夏晓晴很享受这种被亲情包围的温暖。“姐,以后你天天给我梳头吧!”
    “懒丫头,姐能给你梳一辈子啊?”夏大姐给妹妹头上绑上红绳,拍拍妹妹,让她起身,“好了,你照镜子看看。”
    “比我梳着好看多了,谢谢大姐。”夏大姐梳的确实比夏晓晴这个现代人梳的好多了。
    这古代少女的发型,夏晓晴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特别是头上的那根红头绳,每次看到让她不自觉地联想到:北风那个刮啊……大雪那个飘啊……想想便是一阵恶寒。
    “妞,以后姐嫁人了,家里就全靠你了,娘身体不好做不得累活,有什么你就叫四郎、五郎帮着做,他们也大了……”才翻年夏大姐便像大了好几岁般,语重心长地交代起了家事。
    “姐,你放心吧!家里的事有我呐,定不会让爹娘累着的。”
    中午的时候,夏大山带了一家人来弟弟家做客,手上还提了一块猪肉当做礼物。
    没想到大伯家海专程花钱送礼,夏晓晴暗自觉得奇怪,后来接过肉一看便解了惑,那肉正是昨日夏家祠堂祭祀后分的祭品,连上面拴着的彩绳都是一样的。不过他们肯把到手的肥肉拿出来送人已是十分不容易了。

()
    夏家好酒好肉地招呼了,大鱼大肉吃得夏大山一家心花怒放,夏王氏当家节省,过年也舍不得买些好菜,家里好久没见过这样过的油荤,几个儿子也都是大胃口之人,一下便把准备的饭菜吃得一干二净。
    大概是吃人嘴短,初一这天夏王氏倒没说出什么惹人厌烦的话语来。
    正月初五过后,来家里拍年的客人渐渐多了起来,多是一些夏仕齐的同窗和以前的学生家长,前两年家里乱走动少,现在夏仕齐又重新坐馆教书,还是在镇上最出名的雪溪斋,交往自然就多了起来。
    如此迎来客往,把夏家的孩子高兴坏了,家里客人来得多,他们得到的红包自然多了,今年过年夏家的孩子都是荷包满满。
    正月十三的时候,赵家来了帖子请夏家人正月十五到家里一起过上元节。看着几个儿女的期盼眼神,夏仕齐想了想便欣然同意了,回了帖子让赵家下人带回去,写明当天会带着家人准时前往。
    因为第二天要见未来亲家,陈氏早早地就开始准备,烧了水让全家人沐浴更衣,又叫女儿帮忙准备了好些礼物,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上元节一早,赵家便派了马车来接,赵青枫更是跟着马车亲自前来迎接。
    夏仕齐和陈氏看赵青枫亲自前来,对这个未来女婿自是万分满意。
    夏大姐因为第一次见未来婆家,自然是好生穿戴了一番,又在妹妹的巧手下化了淡妆,衬得整个人娇艳无比。
    赵青枫看着在发间扇动的银蝶,心里更是一阵激荡,把眼睛都看直了,一双眼更是黏在夏大姐身上不愿离开。
    陈氏也是过来人,看这情景侧了脸翘了嘴角。夏仕齐却微微不悦地咳了两声,不动声色地上前一步,挡住了赵青枫的视线。
    “快上车,快上车。”赵青枫回了神,忙招呼众人上车。
    到了赵家,赵老爷带着夫人、儿子、媳妇远远地就迎了上来,脸上带满了笑容。
    就算是赵家再有钱,商人的地位还是敌人一等,这观念根深蒂固,见了秀才老爷自然是敬重。
    夏仕齐、陈氏和赵家夫妇互问了好,又叫了女儿过来请安。
    进了屋,赵家堂屋里已坐满了人,多是赵家的亲属。赵老爷陪着夏仕齐闲聊,赵夫人带了陈氏和几个孩子进内堂给赵家老夫人请安。
    夏大姐送了亲手做的鞋垫给赵家老夫人,赵家老夫人满意地收下了。
    赵家老夫人看着夏家的八个儿女,个个长得漂亮健康,心里是极为满意,越发觉得家里开枝散叶有望了,于是挨个送了见面礼,又另外又从手上抹了一对赤金雕花镯子下来给夏大姐。
    赵家亲属女眷见状也是各自送开了,都想在老太太面前留个好印象。
    真是发财了,这真划算。
    下午的时候赵家专程请县里来的林家班回来唱戏,吃过午饭后,林家班便敲锣打鼓地拉开了序幕。
    乡下平日娱乐少,看戏这样的活动有时一年都不会赶得上,家里孩子都看得津津有味,夏晓晴却不喜欢这么闹腾的娱乐。只是在别人家也不敢随自己心意,只好老老实实在位置上坐着,在戏台前坐了一下午,夏晓晴更是觉得头昏脑胀。
    吃过晚饭后夏晓晴便以为要告辞回家了,哪知赵家却邀请大家去街上看灯,夏仕齐和陈氏也没拒绝。
    夏晓晴听了大哥的一番解释才知道,原来到了晚上后,上元节才真正进入高潮。
    上元节又叫元宵节,历来已久从西汉时便存在了。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上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上元节也渐渐被人们称为元灯节。
第一百一十四章 看灯
    洪武帝朱元璋在金陵定都后,为了使京城繁华热闹,便下令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张十夜,家家户户都须悬挂五色彩灯。虽说如此规定,但在百姓心中还是以正月十五为重,真正的好灯也要等到这一天才拿出来。
    夏家虽住在乡下,也按了风俗挂了彩灯,但不是太精美,夏晓晴以为是为了增添过年气氛,也没太在意,外加在夏晓晴前世家乡也只有元宵节时吃汤圆的习俗,所以才不知道上元节的重点是晚上。
    赵家离灯市近,所以并不需要坐车,赵家便叫了家丁护送又安排了丫鬟婆子护着女眷、小孩,一大群人驳岸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出了门,便看见外面家家户户门前都挂满了彩灯,把整条街照得是光亮如昼,路上熙熙攘攘满是提着彩灯的行人,多是全家老小齐齐出动看灯的,当然也有年轻男女结伴出游的,只是却不是很多。


    越靠近灯市越发地显得热闹,街道两旁摆满了小摊,有卖彩灯的,有卖吃食的,还有字画、首饰等物……吆喝声不断,还有卖场的艺人,一时鼓乐齐响,竟比白天赶集还热闹几分。
    “好热闹!”活生生一副大明宫词的景象,夏晓晴突然响起了周迅扮演的太平公主第一次见到薛绍时的场景,就差一个昆仑奴面具了,不知又有多少痴情儿女通过这上元节陷入爱河,
    这还是夏晓晴来到古代后第一次见到如此热闹的场景,不禁有些感慨。在前世的时候她家小区前就有一个夜市,每晚都是灯火通明好不热闹,现在一看还有些怀念。
    “现在时间还早,晚点人更多,更热闹!湖边还要放焰火呢,我已经使人去占了正中的好位子,等我们赏完灯走过去正好。”赵青枫说道,领着夏家兄妹往灯市里面走,后面还跟着赵家亲眷家的孩子。
    年轻人腿脚快,一会儿便和一干长辈们拉开了距离,家丁和丫鬟婆子生怕没照看好主家和客人,急忙跟着追去。
    夏仕齐抱着小女儿妞妞,牵着妻子走在后面。
    “大哥,姐姐!你们去哪啊?”妞妞看着哥哥姐姐们走远,也想跟着去,心一急,便不住地扭动着身子要下地,“爹,我要下去,要下去!”
    “别乱动,等会儿掉下去了!”夏仕齐在女儿屁股上轻轻一拍说道。
    “不嘛,不嘛,我要找大姐。”妞妞不依,扭着身苦恼着。
    “休闹,小心拍花的把你拐去卖了!”陈氏看女儿耍泼,出言吓她。其实陈氏这话倒也不假,每年上元节等会都会丢好些孩子,多是被拍了花。陈氏出门前便教育过自家孩子,又叮嘱他们跟紧赵家的家丁,倒不是太担心,只把小女儿妞妞留在了自己和丈夫身边。
    上两个月村子也丢了一个孩子,大家都说是被花子拐走了,妞妞倒也知晓拍花的意思,便不敢在闹腾了,陈氏又许了她吃赤豆莲子元宵,就忘了刚才之事转眼又高兴起来。
     越往里走彩灯越是精致,连夏晓晴这个现代人都是看得目瞪口呆,艺人剪纸为花,外面用薄如蝉翼的轻纱围成一周,罩贴在外面,内燃蜡烛,通明透亮,映照剪纸花卉、飞鸟,栩栩如生。还有些彩灯上描绘了各种任务,舞姿翩翩,鸟飞花放,龙腾鱼跃,也是十分的精致。
    夏晓晴不禁有些着迷,走上前去细细看到,才发现每盏灯下都挂着彩纸,彩纸上写着字谜。
    看有人过来自家看灯,摊主自然招呼开了。“我家的灯都是南边过来的上好宫灯,只要猜中上面的灯谜,便送给你了。”摊主自然不会如此好心白送彩灯,打着白送的旗号引了客人来猜谜,几次猜不中多半会使钱买下彩灯,这世上读书人毕竟是少数,能猜得出谜底的也少,一晚上最多损失几盏灯,赚的钱却远远不止这些。
    话说赵青枫带着夏家姐弟进了灯市,自然也是要猜灯谜赢彩灯了,他也想在众人面前表现一番,只是他自知自己水平不高,便只敢找品相一般的彩灯看谜。越是精品彩灯,灯谜便越难,对人却更有诱惑性。
    赵青枫想表现自己又怕在心上人面前丢脸,便专门让墨书去外面收集了好些灯谜,把谜底一一记背了下来,心想灯市这么多彩灯,自己实在是解不出便找一样的解,总能赢盏灯回来。
    赵青枫看了一路,都不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好不容易看到一个自己记背下的灯谜,彩灯也看得过去,便赶紧上前去答谜了。
    彩纸上写着“绿树村边合”,赵青枫解做“林”字,摊主又问了详解,赵青枫记背得仔细,一下便说了出来,摊主抱手恭喜,命伙计取了彩灯递给赵青枫,赵青枫得了彩灯转手便送给了夏大姐,看得旁人都掩嘴轻笑,把夏大姐羞得红了脸,拿着彩灯心里美滋滋的。
    夏大郎学问倒是好,没一会便猜出了许多灯谜,几个弟妹人手一个彩灯,让摊主脸越来越黑,直呼倒霉,最后从箱子里拿出一盏琉璃灯,想用压箱宝打退夏大郎。
    那琉璃灯摊主本来准备晚些等人更多的时候再拿出来,未曾想遇到这样一个煞星,只好提前拿出秘密武器,这琉璃灯的灯谜可是他花了五两银子请一位举人老爷提的,考校了好些秀才文人,都没人能解出来,他是存了心想让这盏灯卖个高价,现在这架势只能让它提前登场了。
    那琉璃灯一拿出来便吸引了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