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陌上花开缓缓归 >

第5章

陌上花开缓缓归-第5章

小说: 陌上花开缓缓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绿珠死于公元300年。600年后,杜牧来到石崇生活过的金谷园旧址,眼前物是人非,触目荒凉。杜牧提笔写下了: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木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杜牧的心境是复杂的。我想,他肯定是对绿珠有同情和肯定。然而,在很大的程度上,杜牧叹息的对象是金谷园曾经的繁华。所以,我们听到了杜牧对于曾经的繁华发出了由衷的惋惜:“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木春。”坠楼人是这样在杜牧的诗中出现的——落花犹似坠楼人。绿珠的悲苦凄惨、无辜无奈都变成了杜牧笔下的落花,女人彻底化为了物,变成了后世男人悬想“繁华”时的一个参照,成了男人观照历史时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概率事件。


  
   第21节:陌上花开缓缓归(21)

  杜牧的诗无意中透露了诗歌中情爱的秘密——女性的爱恨情仇已经被男人们遗忘。他们的思维里只剩了“繁华”,能令他们感慨的也只剩了“繁华事散”,真正让他们拈笔为文的直接因素则是“流水无情草木春”。
  对于这一切不幸,反而是唐代末年著名诗僧贯休有深刻认识。四大皆空、六根清净的一代高僧,写起绿珠来,竟有比俗世男子更缅邈透彻的情思。他写道:风裁日染开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谬。今朝一朵坠阶前,应有看人怨孙秀。
  这是贯休的咏茶花诗,他看到茶花“一朵坠阶前”,便联想到了绿珠坠楼,将绿珠与落花融为一体,抒发了自己的惋惜之情,并表达了对“孙秀”残害“绿珠”的怨恨。
  可惜的是。孙秀这种“摧花辣手”历代都不乏其人。相应的,女子以死报知己,后世也频频有人效仿。时隔多年之后,一个惊人相似的故事发生在大唐京都长安。武则天长寿元年的吏部的左司郎中乔知之的宠婢窈娘有姿色,且善诗文歌舞。乔知之深为爱幸。当时武承嗣骄贵,强迫乔知之以金玉赌窈娘。乔知之输了后,武承嗣便派人去乔知家抢走了窈娘。乔知之怨悔,做《绿珠篇》以叙其怨:“石家金谷重新声,明珠十斛买娉婷。此日可怜偏自许,此时歌舞得人情,君家闺阁不曾观,好将歌舞借人看。意气雄豪非分理,骄矜势力横相干。辞君去君终不忍,徒劳掩袂伤铅粉。百年离恨在高楼,一代容颜为君尽。”私下买通武承嗣家的阉奴传诗给窈娘。窈娘读诗后,大哭一场,将诗缝在裙子上投井自杀。武承嗣从井里捞起窈娘的尸体,从衣服里得到那首诗,紧接而来的事可想而知。武承嗣见诗,暴跳如雷。指使酷吏罗织罪名将乔知之逮捕。乔家被抄,族人纷纷牵连入狱。
  乔知之也算得才子一名,虽然在盛唐诗人扎堆的年代显不出什么风采,但实际上他的诗文很可观。乐府里,有他以女子口声写的一篇《折杨柳》:可怜濯濯春杨柳,攀折将来就纤手。妾容与此同盛衰,何必君恩独能久。读起来倒正像是窈娘在倾诉。其实乔知之没有权力指责窈娘,就像他自己说的,妾容与此同盛衰,何必君恩独能久。他作为一个男人都无法抗拒权势,凭什么要一个弱质女流为他坚贞不屈?

  第22节:陌上花开缓缓归(22)

  人世弯曲艰难。人的处境逼仄狭小,连忠于自己的意志都很难。及至于显现自己的风骨就更难得。相与之情,知遇之恩。她为他留下来,为他坠楼而亡。后人传说她魂魄化鹤归乡,当真是远嫁难为情呀!然而她的确是一点也不悔与石崇相遇相爱的相死相随的。当年,绿萝村里一笑倾城的小小女孩已经长大成有国士之风的铿锵女子。
  在时间中积淀的情意,它的份量早已超越开始我自怨自艾的“远嫁难为情”,在纵身跃下之前,我已甘心以一生去赔付——你对我青眼有加的情意。
  参考书目、篇目:《晋书》《乐府诗集》《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绿珠》《掩埋于唐诗宋词中的四具肉体》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读乐府,读到粱元帝萧绎的“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之句时,不免走了神,由他清艳流光的句子,想到他艳美放荡的老婆,著名的徐昭佩女士。“半面妆”“徐娘半老”这样广为流传典故都是出自她。
  这是个很奇怪的女人,奇怪之处不在于她身为帝妃敢给皇帝戴绿帽,而在于她引起皇帝注意的方式(如果这也算邀宠的方式的话),敢肆无忌惮地激怒皇帝。事见《南史?梁元帝徐妃传》载:“徐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
  有人说,徐昭佩很丑,好一点也只是姿色平平,无大家闺秀的韵致,且善妒,所以萧绎不喜欢亲近她,这是《资治通鉴》的说法,又有人说徐妃容光惊艳,自恃出身名门,皇帝不待见她,她也就不待见他,每次皇帝来应酬她,她也就以半面妆相迎,以半面妆侍之,问之,对曰:“你只有一只眼睛。那我只画半张脸给你看好了。”潦草对潦草,敷衍两敷衍。
  徐妃的美是正常人的认知。唐笔记小说里,有书生遇仙遇鬼的艳遇经历。诚是书生托言讽刺,以抒情怀,往往会劳动历朝名女艳女来做道具,在这些小说里,徐昭佩跻身美女群中以半妆出现,尤美的惊人。人们不能接受一个不美的女子做诡异的半妆。《资治通鉴》是官方文件资料,研究历史可以为凭,研究人与人的复杂关系则不足信,《资治通鉴》成书就是为统治阶级服务,让他们以史借鉴。所以维护皇家颜面,为统治者讳是必然事。妃子不好,惹皇帝老公生气是正常,总不能反过来说皇帝不好惹得妃子生气吧。

  第23节:陌上花开缓缓归(23)

  徐昭佩若不美,她就是再有性格心也虚。皇宫是何地啊,那是全天下美女的集散地,好比大运河,源源不断有新水载着新货来。勤快一点的皇帝挑花眼,懒一点的皇帝索性不挑,由画师甚至是畜生代劳,汉元帝凭画取人,错过了绝色王嫱,虽然后半生耿耿于怀,也是自作自受。毛延寿不过一替罪羔羊。南朝宋帝妃子太多,遂以羊车代步,羊停在哪座宫院他就临幸哪个妃子。拿柏杨老先生的话来讲,皇宫里随便一个老奶的美色都足以让臭男人屁滚尿流。话俗理不俗。
  徐昭佩若没一点风韵,暨季江不会对外人侃侃而谈:“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尚多情。”(意思是说柏直这个地方的狗,老了也能狩猎,溧阳这个地方的马,老了却还有神韵;徐妃虽然年纪大了,依然很多情。)他会捏着鼻子不作声,只当出门一脚踩大便,回家偷偷擦掉。暨季江将徐妃畜生并提,可知与她并没有真感情,彼此身体需要而已。其实他自己也不过一鸭子矣,脱光衣服穿上衣服,鸭子始终是鸭子。
  想来徐昭佩一定是不丑的,所以在皇帝面前能抬得起头,因为身家关系,腰板也直。有侍女劝她不要以半面妆来激怒皇帝,她却不在乎地表示:萧家父子讲仁义道德,不会因这样的小事焚琴煮鹤,顶多将我逐出宫去,这样正合我意。眼不见心不烦。这事也着实冒险,搁在别的朝代,别的人身上可说不准,一个大不敬的帽子扣下来,小命立刻玩完,搞不好株连九族。然而事实证明她的判断是正确的,梁朝皇帝对民严而对亲宽,萧绎虽然大怒而出,却也没把她怎样,至多是经年累月不去她房里,也来个眼不见心不烦。
  以前的我,会惊异于萧绎的好修养,赞一句,不愧是读书人呐,气量恢弘。现在再读,居然读出了其中酸涩的味道。徐妃是前齐国太尉的孙女,梁朝侍中信武将军徐琨的女儿,萧绎还是湘东王时,她就嫁给了萧绎,生王子方等和女儿益昌公主含贞。数年夫妻,理解不是不深。不深的话,她就不敢笃定萧绎不会把她怎样。然而理解深又怎样呢?彼此了解后却不由自主的疏远,比不了解而疏远更叫人无可奈何心寒绝望。

  第24节:陌上花开缓缓归(24)

  史书上还有一个细节,说“妃性嗜酒,多洪醉,帝还房,必吐衣中。”这小事让我相信萧绎对她也是有感情的,只是这感情不是爱而已,然而也不见得全是恨,他知道这是他们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小矛盾。甚至后来,她与人偷情,他也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
  本该是执手相看两不厌的人,忽然心意阑珊松开双手。他的黎明光明隐现,而她这边,已经暮色四合,伸手难辨。
  曹公一阙“意难平”道破一半天下儿女心思,纵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何况有些人之间还不能举案齐眉呢?
  想来这世上真有怨偶一说,我也不是恨你,我只是用尽气力也不能让我自己喜欢你,我们之间,费尽心思也只是相敬如冰而已。
  萧绎自幼瞎了一只眼,虽然《南史?梁本纪》费尽心思为其神话美化,说他出生前武帝梦见一个眇目僧,手执香炉至金殿前,口称自己要托生于皇宫,径直地往宫里走,投胎去也!萧绎生下来便眇一目。武帝笃信佛教,记起所梦,遂对萧绎宠爱有加。萧绎自小好学不倦,博览群书。长大后武帝问他:“孙策在江东建功立业时年岁几何?”对曰:“十七。”高祖长叹道:“正是你这个年龄啊。”于是封萧绎为湘东王,出镇荆州,为刺史。
  然而萧绎对自己身体上的缺陷一直没有摆脱自卑感,有两条史料为证:“湘东王眇一目,与刘谅游江滨,叹秋望之美。谅对曰:今日可谓帝子降于北渚。《离骚》:帝子降于北渚,目渺渺而愁予!王觉其刺己,大衔之。”又“后湘东王起兵,王伟为侯景作檄云:项羽重瞳,尚有乌江之败,湘东眇一目,宁为赤县所归?后竟以此伏诛。”
  萧绎虽然平定了侯景之乱,也不过是碰巧用人用对了,运气而已,其实这个男人也并不是什么善心男子,他对威胁到自己皇权的皇亲国戚一样狠下杀手,政治使然,他纯洁天真不起来。
  也许当初徐昭佩应召入宫时,她是瞧不上自己的独眼龙丈夫的。你是王爷又怎样,我还是将军之女呢,你们萧家不过运气好当了皇帝,那点老底糊弄平民百姓还可以,论家世我未必低过你。何况我花容月貌,而你只是独眼。但到后来,等她反过来想巴结萧绎时,却发现怎么也迎合不上了,无论她是浓妆艳抹,还是素面朝天,他都对她不屑一顾。

  第25节:陌上花开缓缓归(25)

  无论是男人女人,自尊是每个人最要紧的衣裳,不予人自尊,就好比剥光人的衣服,逼人行走在街市上一样。以萧绎的敏感,他一定感觉的出妻子对他的不屑一顾。徐昭佩伤害了他,所以当侯景之乱平定后,萧绎即位为梁元帝,却不愿立徐氏为皇后,后位一直空着,徐氏只从王妃晋为皇妃。——即使是虚名,他也不屑给她。
  她渐渐绝望了!这倔强高傲的女子,突然发现自己并不具备吸引丈夫的能力。他用当初她对他方法一样冷淡她,漠视她。她半妆以侍,犹如手握匕首般警惕,知道他伤口在哪里就刺向哪里;她饮必大醉,那醉却是身醉心清醒,不然为何每次都准确地吐在他的龙袍上?她是着意在呕他,何尝不是呕自己?而他,明明是讨厌她,对她没有感情的,却也不放她离开,除却政治的考虑,还有的,就是两人之间的计较报复了。你不是想激怒我么,你不是想叫我赶你走么?我偏偏不遂你心愿,将你自尊践踏我脚下。让你也受解脱不了的折磨。
  到最后,已经不是用一只眼睛看哪边脸的问题,而是彻底——反目成仇。出尽手段比着谁践踏谁自尊更狠。
  不甘寂寞更不甘凌辱的徐昭佩,开始了与人勾搭以报复老公的过程,从遥光寺的智通和尚、萧绎的随从美少年暨季江、美男子贺徽,统统有杀错无放过。其实她淫荡偏激行为是可以理解的,萧绎贵为皇帝,她不能把他怎样,不能打不能骂不能罚,只能将对萧绎的怨恨转化成另一种行为模式——与人偷情。
  先是暨季江的热辣点评“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再到贺徽“白角枕情诗唱和”绿帽满天飞,徐昭佩越闹越离谱,萧绎再也坐不住,先将她幽闭深宫,不久借口另一个宠妃的死是徐妃因妒而暗下毒手,逼她自杀,她只好投了井。萧绎余恨未消,又把她的尸体捞起来送还她娘家,声言是“出妻”。
  《南史》这样记载:既而贞惠世子方诸母王氏宠爱,未几而终,元帝归咎于妃;及方等死,愈见疾。太清三年,遂逼令自杀。妃知不免,乃透井死。帝以尸还徐氏,谓之出妻。葬江陵瓦官寺。帝制金楼子述其淫行。

  第26节:陌上花开缓缓归(26)

  透过这些清冷平直的文字,我们依稀可以想见当年那一场喧嚣,御殿金銮,他龙颜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7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