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食王传 >

第55章

食王传-第55章

小说: 食王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在栖霞岭上的事故外,这一路上就没再碰到过贼人,一来是贼人都不愿意和官军对上,二来如今已是贞观七年,各地方基本上都已经稳定了下来,老百姓就是这样,有口吃的,有地方住就满足了,所以闹事的也不多。

一路上大家都是安安份份的赶路,王况偶尔会下了马车骑骑马,只有林荃淼,嫌栖霞岭那次还不够刺激,每到一处人烟稀少或是险要之地便要东张西望的,盼望着能从某个隐蔽角落里冲出几个劫匪来。但每次总是让他失望,其实军士们也是希望能有战斗机会的,承平几年,他们已经憋得难受得很,只是这次功劳已经足够大了,再多功劳也不可能多得奖赏,所以也就不再那么热心,因此每次见到林荃淼失望的眼神,就会有军士打趣:“小郎君干脆只身一人在前头探路好了,碰到贼人就喊我们。”

一路上大家最喜欢的就是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正好赶上饭点,这时候王况总会露几手,有时候是将淘好的米混合了切碎的熏豚肉塞到新砍下的青竹里,再放到火上煨;有时候是将军士们从河里捞上来的鱼切成薄片,就这么沾着调了胡椒或是花椒的辣椒酱生吃;有时候碰到芦苇多的时候,王况会让他们去剥了芦苇的芽芯拿来或是炒鱼片,或是炒肉干吃。最让他们难忘的就是有一次翻个小山岗的时候,打到了一窝刚出生不久小野豚猪,有七八只,王况就给他们烤了来吃,还没熟的时候,闻到酒喷到烤着的豚猪肉上腾起的阵阵香味,就已经让他们口水直流了,那天个个是吃的肚子溜圆,就连李业嗣也破天荒的给军士们解了酒禁(前面说过,烧烤的最大诀窍就是喷酒,酱料大家都会调,也大同小异,就是不会调的,现在超市里也多的是卖的,至少要喷两次,一次是半熟,为的是让酒渗进肉里去,一次是快熟的时候,为的是让酒和热油充分混合,掌握了喷酒的时机,您就是您那圈子里的烧烤达人了)。

所以,这帮军士渐渐的都开始学刁了起来,每天上午是慢吞吞的赶路,就希望着不要在晌午的时候赶到城镇。而一到下午,就加快脚步,把上午落下的路程给赶回来。对这个现象,李业嗣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时候还有点纵容。王况是无所谓,反正他就只在做吃食的时候动动手,其他什么采集打猎捕鱼甚至于收拾干净的事情又不用他动手,又有几个人能体会到在全身心投入烹饪中时所带来的享受?烹饪对王况来说,并不是劳动,反而是一种很难得的享受,大概邝大也能做到吧。再说了,能和这些军士打好关系,也是不错的,多个朋友多一条路,少个敌人少一分烦恼,还有就是后世哪里能找到这么多没任何污染没任何添加剂啊催长素啊激素啊什么的食材。林荃淼又有得游山玩水,又有得吃,当然更是没意见,有时候他还会挑唆那些军士下顿搞点什么来吃吃,越古怪越没吃过的越好,他一直很好奇,还有什么东西到了王二郎手中才能让他感到为难呢?

其实王况做烹饪也就是三板斧,用来用去就那么几招,如果说有优势,那也只是占了比别人多了一千多年的烹饪知识和而已。也幸好,这世上的食材处理方式翻来覆去不外就是那么几种,所以这一路上也没出什么状况。要说有状况也就是从扬州换水路后,有一次军士竟然捞了几条河豚起来,把王况吓了一跳。这时候是春天,正是河豚最毒的时候,王况以前吃都没吃过河豚,更没处理过河豚,所以他跟本不敢动手,而队伍里也没有人会处理,就把河豚给放了。

在扬州少不得要歇一天两天的,一是要联络当地换了官船走水路,二是从建安出发后已经走了十几天,人马都有些困顿,需要休整一下。(此时候的扬州治所为金陵--今南京,中唐后才将杨州治所改到今天的扬州,并在金陵另设升州,金陵改称江宁)再就是扬州本就是繁华之地,既然来了,总是要留连留连。黄良那个在任扬州司兵的儿子名叫黄勤,早就得了阿爹送的信,王况他们拜见过刺史后,他就派了家人将王况和林荃淼引到家中歇息了,徐国绪因有天使身份在,他和李业嗣自然有刺史招待着。

徐国绪见王况被黄勤给引回家去,初时倒没什么,不过在刺史府上吃了一餐后,就借口水土不服,跑到黄勤家蹭饭了,他这一跑不要紧,下一餐李业嗣也跑来了。惹得刺史暗暗纳闷,难道这个黄勤家有什么吸引他们的地方?还是说这黄勤或是他阿爹日后将有重用,徐国绪是宫里的,李业嗣的祖父是兵部尚书,莫非是他们俩听到了什么风声,提前去少冷灶了?王况在建州有名不代表在扬州也有名,扬州这里只流传着建安的富来客栈名头。所以刺史跟本想不到徐李二人完全是冲的王况整的吃食去的,这一路上,即便是在城镇里歇息下来,因为吃不惯江淮一带偏甜的菜,王况都会自己动手做点吃食。

按计划是要在金陵休整三天的,第一天大家都觉得有点累,都没出门,在马车上颠了十几天,车又没防震,路况又差,个个都被颠得头昏脑涨的,歇了一晚才缓点。

第二天一早用过饭,王况王冼和孙嘉英兄弟三个就被林荃淼给拉去逛街了,王冼在这里面年纪最小,体力也是最快恢复过来的,早就按捺不住要去逛了,从小到现在,他哪里出过这么远的门,这一路上他都是经常拉着王况问这问那的,这几年他已经把王况看成了无所不知的大能人了。

王况只就着茶啃了个馍填填肚子,他可是要留着肚子尝尝这古金陵的小吃,后世南京小吃极为有名,尤其是南京盐水鸭和鸭血粉丝,他常听人提起,却从无缘吃到,这次来了就要看看能不能找到。王冼他们三个见王况只啃了个馍,又听说王况说起金陵小吃,就也都只喝了碗羊奶,这早上喝羊奶也是这几年被王况带起来的,在王况看来,国人早餐喝豆浆还不如喝牛奶或羊奶,那些所谓营养学家一直在鼓吹多吃豆制品,说是营养高,可说来说去一提到豆制品的营养,就是蛋白质。以前没条件吃肉,所以豆制品是不错的蛋白来源,可那毕竟是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蛋白质量远远不如动物蛋白,而且其成分很多也不能被人体吸收。所以王况一直认为,有条件的话,蛋白质的来源还是要动物,能吃肉为什么要吃豆制品,这不就是舍本逐末了?至于豆浆,如果肠胃不好的人还是远离为妙,这是王况自己经验的总结,他自己就肠胃不好,以前总喝豆浆,胃总疼,后来停了,就没再疼过(羊奶有养胃的功效,如果有肠胃不好的,建议多喝羊奶)。

黄勤家离秦淮河不远,王况一出门就找人打听夫子庙的所在,结果被问的都个个摇头,说是没这么个地名,王况这才想起,夫子庙还要几百年后才会建成。他从没到过南京,也不知道该往哪去,只好折回头,找了个黄府的家丁带路。

这个家丁也是个机灵人,得知王况想找金陵本地的吃食后,就带着王况往秦淮河边上走,说是金陵有点名气的食肆酒楼都在秦淮河边上,而且一到晚上掌灯时分,还有不少人是挑着担子在河边摆着卖的。

“若说要真正好吃的吃食啊,还得是那些挑了担子来卖的,因为是小本生意,做得比较用心,味道也正。”家丁一边走一边介绍:“小郎君要是晚上去瞧,那才叫一个热闹,那时河里的画舫上的姑娘们都会出来弹唱跳舞,城里的文人骚客也都会三五成群的来或是吟诗,或是做对。”

第八十章鸭血汤

说话间,那家丁领了王况他们已经到了秦淮河边,果不其然,沿河的街道边上是密密麻麻的布满了酒楼食肆和脂粉首饰店,看到首饰店,王况想起应该把黄大给带来才好,毕竟他在玉器行干过几年,眼力肯定是有的,自己只知道什么玻璃种啊冰种啊的叫法,但却不会看,转念想下,反正长安也有不少珠宝首饰店,到时候再领了黄大去,挑几件首饰,嫂嫂的首饰也太寒碜了,还有秋香如花她们,做事尽心,该送点礼物才是,尤其是孙韩氏,已经将自己兄弟视为自己的孩子,更应该送点礼物。

既然到了地方,王况就把那家丁打发回去了,自己四个人逛更自在,有人跟着反而碍事,无法随心所欲的,总要顾忌主人的体面不是,那就不能去那些小摊小贩上吃了。

“二郎你带路,反正逛到哪算哪,你对吃在行。”林荃淼见王况每到个路口就要问他的意思,他又哪到过金陵了,所以也是路盲一个。至于吃,有王况在,还怕找不到好吃的?

见林荃淼拢起袖子,一副不管不问摆出你王二郎去哪我就跟到哪的意思。王况也就不再问他,转而自己四处张望。他在找那种很普通,但又有很多本地普通人吃东西的小食肆。也只有本地人才知道真正的好味道在哪,就这就好比在后世,没在厦门生活过几年的人一般是不知道去百家村吃煸豆干,没在北京生活过几年的人就只知道去全聚德吃烤鸭一样,外地来的游客通常都是去那些比较有名气的地方吃,但真正的好味道却无一例外是藏在小街小巷中,只有本地人才会去。

走了半天,林荃淼三个见王况还没有进一家食肆的意思,孙嘉英就在一帮嘀咕:“早知就不该那么早把他打发走,让他带路不是更好?”

“呵,孙大郎你就不知道了,这找的过程便是一种乐趣。”林荃淼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且静下心来,看看周围,有人行色匆匆,有人悠游自在,有人愁眉苦脸,有人喜形于色。世间百态,尽此一览无余。再看看街边的草屋瓦舍,听听河中传来的曲调以及橹槁声,夹着的那一两声鸡鸣犬吠及牛马叫声或是孩童的嬉笑。你听听,还有妇人喝斥孩子贪玩的。”他闭上眼,叹一口气:“如此,也算美景了。”

听得林荃淼说出这一番话,王况不由对他刮目相看,能从生活中体会到这种平凡的美,那不是高高在上的人能做到的,作为一个衙内,他能做到这点已经殊为不易,这才是真正的贵族门风。在王况看来,所有对别人颐指气使,高高在上的人都只能算是暴发户,连贵族的边都沾不到一星半点。真正的贵族最在乎的是人们对他们发自内心的人格上的尊重,而不是畏惧,同样,真正的贵族也不排斥和底层人士的来往,只有暴发户才会瞧不起看不惯底层。

“噫,某闻到一阵香。”王况正在那胡思乱想,林荃淼却扯了扯他的袖子。

王况也闻到了,是一种混合了韭菜和鸭汤的香,莫非这就是鸭血粉丝?本来按王况的猜测,在番薯没大量种植之前,粉丝应该没那么快出现,今天王况主要还是来找盐水鸭的。

都根本不用找人打听,王况他们就看到了旁边一个小摊上坐满了人,还有许多人是端了个碗蹲在地上吃的,香味正是从那传过来。

金陵盛产鸭子,相传是野鸭迁徙在秦淮河停留时,在河上游玩的文人骚客及画舫梢公及住河边的住家等等都会丢些食物给它们吃,时间长了,就有一些鸭子慢慢被人驯化成了家鸭,个个膘肥体壮,后世的北京鸭其实确切的说应该叫南京鸭,就是从金陵引进的,只不过因为烤鸭的名头才被叫成北京鸭,所以真正要吃到好烤鸭,一定要去那种从南京采购鸭子的烤鸭店才算正宗。

来到摊前,却发现卖的不是鸭血粉丝,而是鸭血汤。一个精瘦汉子正将一将一大块的熟了的鸭血用剪刀剪成小块放到面前的碗里,旁边就有个小孩子麻利的挪过碗去,洒上韭菜和姜丝,再腾到漏勺里放到锅里煮一下捞起来,又从锅中舀起一勺鸭汤,一碗鸭血汤就成了。早有在旁等得急的客人就自己端了蹲在一旁吃了起来。

看着黄澄澄的清澈透亮的汤,以及汤中的绿色韭菜,王况不禁咽了下口水,太诱人了,黄色的汤,绿色的韭菜,暗红的鸭血,传过来的缕缕鸭汤香。可以说真正的做到了色香俱全,看这做法,王况可以肯定,味道绝对差不到哪里去,那样凑起来就是色香味都全了。整碗鸭血汤,除了用加姜丝去腥外,没有再用其他半点佐料,绝对的是原汁原味,而且看鸭汤的颜色,还是属于浓汤的那种,不像后世,一只鸭子能给你熬出一大锅汤来。

恰好边上一个座位空了下来,有食客见到王况等人的谈吐,听出是外地人,就都礼让的把座位留给了他们。王况等人谢过坐下后,不一会,那个孩子就端了四碗鸭血汤过来。他的工夫也是了得,一只手端两个碗,王况看那碗前面一只还是在手掌上,后面那只碗就几乎是立在手腕上了,却是稳稳当当的不晃动丝毫。等他到了跟前,王况也没伸手去帮,他想看看这孩子是怎么把四碗鸭汤给放下来的。就见那孩子将手掌一弓,拇指一扶,左右手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