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食王传 >

第486章

食王传-第486章

小说: 食王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而迷失了自我,没了自己的判断力,什么事情都要来问王况,那么王况就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神棍了。

李世民的容人之量,王况当然知道,他也知道就算是自己将自己是从后世来的谜底给揭晓了,李世民也不会拿他怎么样,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上,只有两个皇帝是对臣子手握重兵没有什么担心的,也只有这两个皇帝从来没有玩过兔死狗烹的这一出,一个就是眼前的李世民,另一个朱重八,还要几百年后才会出生。

而相对于杀人如麻的朱重八来说,李世民对臣子更宽厚许多,只要没有切实的证据证明有不臣之心的,就算是犯下大错,也不过是贬谪了事,不像朱重八一样,动不动就剥皮实草,株连九族。

“至于说这些年来,从璃手中出来的东西,是从何处学来,这个还真没法说,若是璃想要欺骗陛下,大可以说什么仙人梦中传授,又或者是从某上古密笈得来等等,反正说了出来,也没人可以求帧。但璃确实是不想骗陛下,只能这么说,当初身为乞儿的璃,从昏迷中醒过来后,这些东西,就在璃的心中装着了。”还是不能说自己是穿越或者说灵魂附体等等,最终王况报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直接的推到了醒来就知道身上。我也不知道自己就怎么知道的呀,你要想知道,除非你也去昏迷上几天试看看,可天下昏迷的人多了去了,怎么别人就没有呢?不管了,就这个答案了。

第五八四章胜过神仙

第二更到。

李世民很是有点失望,他等了半天,结果却是等来王况这么个答案,这个答案就几乎等于没有答案,此刻他的心就如同满怀希望的渔民,信心满满的一网下去,结果,什么也没有。

饶是李世民再见多识广,也绝对想不到他对面这具身体里的灵魂来自于一千四百多年后,唐时的科技还没发达到这么个地步,回到过去,或者说去到未来的想法,从来还没有人提过,也没人会去想过。总的来说,李世民更多的希望是得到王况是神仙的答案,如此的话,自己就有可能多活几年甚至几十年,虽然他心中也知道这不可能,就算有神仙,就那么为什么到如今还没听过有哪个真实的历史人物里有人能长生不老的,近的来说,圣者如孔孟之流都一样要经历生老病死,远的就更多了,轩辕黄帝,这可是人祖,也没听说他成了仙的。

所以,李世民的内心其实很是矛盾的,一方面明知道不可能,但另一方面却又是满怀希望。现在王况这么回答,等于是大冬天里原本希望洗个暖和的热水澡的,却是兜头给他来了一盆冷水。

他也知道王况说的话里有真有假,真的是如果王况想骗他,大可以托词说什么梦中所学,最不济也可以说什么山中偶遇了什么的,但王况就是告诉他:我真不知道是怎么来的。

王况一身所学都来自于画眉和尚,这是民间传言,事实上,就李世民所知道的,王况和画眉和尚从来没有亲口承认过,只有王况,偶尔有那么一两次说是他师父说的什么什么之类的,但都不是至关重要的东西,也就是说·从王况所推出的那么些东西里,真正重要的东西,王况从来没有说过是从其他人口中得知,顶多就是说·海客碰到之类的。

换成是他李世民,他也会托词说是海客货郎之类的传说,因为你要跟人解释你是怎么知道消息的这一点很是麻烦,从他人口中得知这个说法就容易被人接受了。所以,李世民从心底里是理解王况的苦恼的。

不过他对面这个妖孽一样的人物,自始至终都是为大唐着想,从来没有过和朝廷作对的心思·这一点让他很是放心,虽然也有那么点小毛病,比如说贪财,比如说对得罪他的人要穷追猛打到对方没有还手之力了才肯罢休,但谁没能个小毛病呢?若王况真个没任何的毛病,他李世民反而会不放心了呢。

“也罢,朕不再过问此事,不管你二郎所知所学从何而来·这些年里,你为朝廷却也是出了不少的力,虽然你说自己不是神仙·但在朕看来,却是胜过神仙许多的,倒是苦了你那个便宜师父,整天的为你背黑锅,难怪他要远走高飞,从不轻易露面了,要是朕也是像那些人一样的糊涂,且又没个社稷傍身的话,说不定朕也会满天下的去找他,拜他为师·也学得二郎你的一招半式,如此一生就可保受用无穷了。”李世民也叹了一口气:

“给你个国公,就这么说定了,既然二郎你担心日后赏无可赏,说明你有这分惶恐之心,这就够了·朕说过,只要你的功劳够大,就是封你个王也未尝不可,这话如今依然有效,只不过么,条件得改一改了,既然你有这么大的能耐,如果还是按原来的封王标准,岂不便宜了你这个惫懒货?说实话,就以你如今之功,放在别人身上,马上封你个王也不为过,谅那些世族也没个话说。但既然是身负大能的二郎你嘛,这个条件却也不够。”

“璃惶恐!”都说到这个份上,王况反而无话可说了,这事,看来就这么揭过了,或许以后李世民还会想起,但应该不会再提,而且,还会想办法帮自己打打马虎眼。

“你倒会打蛇随棍上,说你胖你还喘上了?”李世民解开心结,心情也舒畅了些,一听王况说惶恐,就又气不打一处来,笑骂着抬起腿来给了王况一下,王况笑嘻嘻的受了。

“嗯,既然你那便宜师父帮你背了这么多年的黑锅,恐怕以后还得帮你背下去,朕也不能亏待了他去,得让他背这黑锅背得值,如此,就依袁天罡例,也封他个火山令罢,这大唐天下,由他逛去,没吃没穿的,就去地方衙门要去,若要是他看中了某一处地方,想要停下来歇息了,朕也给他盖个寺庙。”

王况却是知道画眉和尚并不是因为他王况而愿意帮他背这个黑锅,而是因为王况所做的事情让百姓受益良多,所以才会心甘情愿的背起这个黑锅,说起来,画和尚是个悲天悯人的,不光是他,这个时代的许多出家人,大重都有一副悲天悯人的心肠,就说病坊吧,也不是王况的发明,真实历史上的病坊最先就是由寺庙道观发起的,他们用信徒供奉的香火来救济那些看不起病的穷困人家,最后影响慢慢的扩大了,才由朝廷出面设立悲田,但病坊的运作,依旧是以道观寺庙为主。

哪里像是后世那些个披着袈裟却行着攫取钱财之事的道貌岸然的和尚,许多地方进庙不许自带香烛,香客们要上香就得花高价买寺庙里的,许多地方,还是门票奇高,熏得那些佛像个个铜臭味十足,有许多的寺庙里都有什么洗心池,在王况看来,最该洗心的是那些天天念经却开着用信徒们捐的钱买的宝马奔驰,挎lv,戴名表的光头们!

塔楼上,看到王况和李世民的这一幕的黄大,渐渐的将手垂了下来,脸上带着一点点的微笑,他相信不管有什么困难,小东家都能安然无恙的闯过来的,但他也是抱了万一的心态,正如他之前跟徐国绪所说的,大不了,挟持了皇帝,换得小东家全族人安然退出大唐的时间,以小东家之能,天下哪里去不得?刚刚小东家画的那图,虽然他不懂得怎么看图,但也知道,天下之大,已经超出了世人的想象,那么多地方,难道就不能找到一个地方是大唐到不了的么?若是大唐没了小东家,估计累死他们也找不到小东家吧?

徐国绪又放起了马后炮:“瞧见没,瞧见没?某家就说嘛,圣人岂是你我可比的?”说到后来,又压低了声音,嘀咕道,“恐怕也就二郎能压圣人一头,万幸,万幸,二郎没有权位心,圣人自然能容得了他,有二郎辅佐的圣人,怕真真要成为千古一帝了。”这一句被黄大听得真真的,就抬起手来,拍了一下徐国绪,徐国绪登时就收了声,所谓隔墙有耳,幸好这是在塔楼上,周围空旷,所以没被人听了去,可他这样说话不着调的脾气若是不改,恐怕以后还会吃亏在这上头,因此黄大一拍他,他也就醒悟了过来,有些话,哪怕再是没人,就是烂在肚里也不能说的,若是没个节制,有第一次说,就会有第二次,有第二次就会有第三次,长久下去,养成了习惯,那可不妙-了,自己还想多看看这世界,多吃点好吃的呢,还有自己心底里有个未了的心愿,也不能就此放下呀。

远处王况冲踏楼这边挥了挥手,黄大就找到了一个专门给甲板通话的传声筒,摘下盖子,冲里面就喊了起来:“金麻子,秦郎君要回去了。”金麻子就是其中一个千牛卫的名字,也是绰号,就因他小时得过麻疹,恋上坑坑洼洼的所以得了这么个名。

王况和李世民是站在楼船甲板东面,而日灶要试验却是要放在日头下的,现在是下午,自然就挪到了甲板的西面去,中间隔着塔楼和许多的房间,所以李治和那几个千牛卫并不在皇帝和王况的视线范围内,王况这才会给黄大做个打道回府的手势。

才刚步出升降机,王况就看到黄而娃正站在一个工棚面前东张西望的,就叫了一声。黄而娃听到王况的叫唤声,循身转过来看到王况,惊喜得脸上仿佛是开满了鲜花,颠颠的跑过来,乐不可支的道:“二兄哇,让某一阵好找,快随了某去。”

“可是鱼膏制成了?”黄而娃来找王况,就眼下来说,就只能是两件事,一个是王况交代他的金钱鱼的鱼肚和鱼膏,金钱鱼全身都可入药,但肚肠腥味太过浓烈,所以王况就吩咐弃之不用,那么大条的鱼,连皮带骨的熬成鱼膏,也足够长孙皇后吃许久的了,再说了,任何东西,哪怕再是山珍海味,天天吃也会腻了,因此一天吃那么点也就够了。

另一件就是驿站的事,但王况已经吩咐过黄而娃去县衙门找黄知远商量着来,黄而娃还没去,那就不大可能是驿站的改制问题,只能是鱼肚和鱼膏,但据王况所知道的,鱼肚没个十天八天的是别想做成的,而鱼膏就相对速度快了许多,无非就是熬得稀烂全成泥了后,再用干净的布帕将渣子滤去,剩下的就是鱼膏了,这个一天一夜大概就可以完成。

“嗯哪,好家伙,满满一盆,据二蛋他爹说,已经是熬到浓得不能再浓了,竟然还有一盆,二兄你说,这要是送到宫里去,那得吃多久啊?”

第五八五章这能吃么

第五八五章这能吃么

………………………………

第五八五章这能吃么

“你少管这方面的事,专心收金钱鱼就得了,有王将军的面子搁那里,渔民们有捕到就会给你们送过来,其他的事你让二蛋他们不要多操心,就只管熬他的鱼膏,制他的鱼肚,本身金钱鱼也难得一见,一个月能捕到一尾就已经是天大的造化了。”李世民就在身边,王况可不想让黄而娃议论宫里的事情,要是万一说漏嘴了什么,正好碰到李世民的逆鳞,那就悲摧了。不管是谁,都不大喜欢别人背后议论自己的,尤其是作为上位者的皇帝。

黄而娃兴许是太过兴奋了,没听出王况的话里警告意味,尤自是自顾自的在那里讲着:“二兄,你做鱼膏鱼肚为何一定要用金钱鱼呢?这鱼既难抓,又不好吃,若真个是为了吃的话,还不如用黄鱼来熬呢,甭管大黄鱼还是小黄鱼,熬来都比用金钱鱼好吃多了。”

“哦?这金钱鱼有什么好处呀?非得要用它来熬?”李世民听了一会,这时候也忍不住的问了,本来他还想着就装什么都不知道的,但既然谈论到了宫里,而且还是指定一个鱼种,听这个小吏话里的意思,那鱼还不好吃?可既然是王况指定的,必定有深意在里面。

“秦郎君有所不知,这金钱鱼全身可入药,此番熬煮鱼膏就是要送给长孙皇后和长乐公主食用的,要不是长安路途遥遥,某也不会采此下策,鱼虽然不好吃,但新鲜的时候还能入得了口,效果也是最好的,熬成鱼膏效果就要差不少了。”

黄而娃这时候才注意到了李世民父子和他身后几个千牛卫的存在,不禁咦了一声,道:“这位便是秦郎君了?某家可告诉你哦,皇家的事你少打听,真要是说错话了,某家二兄,哦,也就是建安侯才不会为你说项的,别怪某没事前提醒,二兄碍于面子不好说,某可不管,再说了,谁要敢将二兄牵连了进去,圣人可不会给他好果子吃。”

一席话听得是李世民啼笑皆非,李治小子年纪小哪里憋得住,回身一把抓了徐国绪的手臂,死死的咬住了,这才没笑出声来,疼得徐国绪那一张脸是一会儿红一会儿白的,结果又被黄而娃看到了:“怪了,徐统领,莫不是船上风大,感了风寒了?正巧呢,镇上的郎中在给二蛋他阿公瞧病呢,那老头子,可不得了,听说东西是要送进宫里的,死活不让别人插手,非要自己来,都六十多快七十的人了,哪里熬得住啊,这不,鱼膏熬得了,人也累倒了。”

直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