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食王传 >

第460章

食王传-第460章

小说: 食王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点咸味,虽然不浓,但也不至于像是淡水水产一样的没有味道,一般地说,如果到了海边的烧烤摊上烤的海货,摊主在加重味的调料,那么基本可以判断他这摊上的海货都是不新鲜的,需要用重味来掩盖变质的味道,当然像是鱿鱼和目鱼等口足纲的是个例外,这一类的海鲜里,基本上都是原味有原味的美,重味有重味的够劲。

这一餐,不光是王况徐国绪他们吃得带劲,就是营地里留守的二十多个兵士也是吃得嗷嗷叫,他们可是第一次这么吃的,尤其是那如山的牡蛎,在火上一烤,烤到汤汁流出后滋边了,淋一点点的酒,加点蒜泥和葱花,或者就干脆什么也不加,就这么吃,那个鲜美的劲是他们从来没有享受过的,以前他们吃牡蛎要么生吃,要么拿来下到汤饼(即面条)里吃,还真没烤着吃过的。

二十几条的鱼,王况他们是每人一条,其余的则都分给了其他兵士吃,三五个人一条,虽然不够,但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心满意足了,这天底下,能有几个人能享受到建安候(小东家)亲自动手烹的美食呢?虽然他们也会烤鱼,但从没想过,喷了酒的鱼和没喷酒的鱼味道会差别这么大,这些个兵士里,有那在海边长大的,再腥的食物他们也能习惯而且是吃得津津有味,但对那些内陆长大的兵士来说,自打来到东治港后,腥味一直使他们对海鲜是望而却步的。

现在被他们学到了淋酒去腥的法子,自然就都开始打起了小算盘,以后每次轮着自己休息的时候,就下海去也摸些鱼来,自己烤着吃,多美。

靠牡蛎很简单,很容易学,王况只示范了几个,其他的兵士就都学会了,如山一般的一堆牡蛎,一会工夫就消灭了个精光,要不是军中不许饮酒,这些个家伙保证还会趁着天没黑又去撬的,这二老屿四周,除了两个水道比较深被当做了码头外,其他地方都是礁石林立,牡蛎想撬多少就有多少,尤其是一退潮的时候,那些礁石上口可以看到牡蛎是一个叠一个,重重叠叠的有如给那礁石穿上了一重厚厚的铠甲。

王况在不知不觉中,又给海鲜的吃法带来了革*命,他不会料到,一年后,东治港的街边上就会充斥了许多的烧烤小摊,专门烤海鱼和牡蛎及花蛤等卖给客人们吃,一个小摊就能让一个小户人家的日子过得非常滋润。

……

第五四九章小渔村

建安,或者继续在水军里呆着,也不会有人为难你,说不定到时候你阿爹又改变了主意呢?关中跟建安如今可是没法比,除非你在长安或者京畿一带还差不多。*。**/*”徐国绪瘪了瘪嘴,一付恨铁不成钢的模样,这要换了他自己,早就跳上跳下的要王况去帮着做保了。

出海的功绩,现在已经很明显远远要超过了以前徐国绪的期望,如果在他的手中,能证明这地是圆的,那么就是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而且,徐国绪也不笨,他注意到王况在提到两个大陆的时候,都拿了大唐疆域来做比较,熟悉王况心思的他,哪能不明白王二郎又在拨弄着小算盘呢,不过是如今时机还没成熟,不好明说罢了。

但是,现在时机不成熟不等于他出海回来后时机不成熟啊,按王况的说法,五六年的时间才能回来,说不定到那个时候,建东又进一步的往东往南扩了呢?建南已经建州了呢?建西也纳入了大唐版图了呢?王况的做法,徐国绪如今也摸出了一点门道,那就是先派人占领,然后等条件时机成熟了,就上书朝廷请求设州设县。

这条件和时机的成熟,如果换了其他人来做,可能需要个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但不要忘了,王况可有着他的号召力,只要他派了富来客栈去开分号的地方,其他人必定也会如过江之鲫的蜂拥而去,如此一来,不管是人口也好,农业也罢,商业也行,发展的速度绝对不是由别人经手所能赶得上的。

因此,徐国绪很有信心,他相信,等他出海回来,大唐就已经具备了进一步扩张的能力,他心中甚至打起了小算盘,是不是要在路过某些地方的时候,留下一火两火的兵士先将那好的地方占下来呢?就算留不下一火人,留下一两伍也是可能的,两伍人可就是十个家庭,足以组成一个小村了,再加上有足够的刀兵,这个小村子以后就是大唐在当地发展的根据地,有他们先期的探路,大唐子民和军队以后去了也能更快的掌控当地,这可是开疆拓土的大功绩呢,谁能想象得到,一个寺人,竟然也有立下这等丰功伟绩的机会和可能?

试想一下,那可是两个都和大唐疆域相当的陆地呀,这就是波天的大功劳,但他却不知道,这样的大陆不是两块,而是四块,如果徐国绪知道的话,怕是腿脚都要打颤站不稳了。非常文学不过呢,四块里,他也顶多就只能占到美洲大陆的部分地方,澳州是在建东之南不远处,如今的李大胆,正往那个地方去呢。

非洲大陆还是有原住民的,而且沿海地区里面,除了个马达加斯加岛和西非南部不算荒凉外,其他地方都是以草原为主,如果他去的季节不对,那就是满目荒凉,瞧也瞧不上眼的,而非洲北部地区,也有个大帝国的存在,虽然不至于大到西方人吹嘘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但也至少占据了环地中海的大部分地区。

这些徐国绪都不知道,但知道不知道的其实也没什么紧要,徐国绪也不是个好战的人,他也滑头着呢,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装一装,而对于欧洲,王况还是希望从陆地上一路西进的,毕竟大唐国力再是强大,也没那个财力去造那么多的楼船,还要绕道个两三年才能到,两三年的时间,早就够从陆地上跑个来回了。

正是基于如此的原因,徐国绪对那些跟他出海的兵士回来后的前途是信心满满,这么大的功绩,足够每个兵士都封至少也是个校尉的入品军官,那么多尕娃来说,所有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一个渔民,能招到一个入品的军官当细郎,那是多少人家做梦也不敢想的,有这么一条摆着,别说尕娃诅家是关中那原本繁荣的地方,就是西北西南那蛮荒之地,就算尕娃家中一贫如洗,家徒四壁也不打紧。

“如今先要做的却是别让这些渔民走漏了我等来的消息。”王况没忘记自己的目的,这个渔村就是那一帮新罗棒子落脚的地点,他们很是奸滑,以为不住在东治港上就不会被人发现,但是他们的奇怪举止早就引起了渔民们的注意了,不光是河北来的捕快发现了他们,黄泽楷他们三个也都已经将他们牢牢的盯死了,如今苗九和胡翰山正也在这村里呢,黄泽楷还是担负着联络的任务,也正在码头不远处的小茶铺里等着王况他们。第二更到谢书友‘死蝎子‘的月票′其他人呢7票票啊.

太阳还没挨到海平面的时候,黄大看了看天色,就冲王况点了点头,王况便招呼着回去了。回程并不是按来路走的,早在上船前,黄大就已经跟那几个建安兵交代清楚了要去哪。

艨艟在离东治港十来里的一个小渔村停了下来,小渔村也有自己的一个小码头,码头边上也停有几艘的渔船。村子并不是很大,只有十来户人家,而且是处在比东治港更靠近外海的地段,但因为离东治港很近,而且这里渔民的习惯都是出海前都要先去东治港找水军大营里报备一下,说是自己想去哪里捕鱼,要去多久,所以当东治港上的客栈都住满了后,许多的客人都会选择这些离东治港不远的渔借宿,要去港口,跟了渔船去就是了,倒也便利。

报备并不是水军要求的,而是渔民们自觉的前来报备,因为报备过了的渔船,都会在水军那有记录,当水军的巡逻艨艟巡逻到报备过的渔船所在地后,如果发现时间到了还没回来的话,那么水军就会派了艨艟或者小楼船前往其报备地点附近去搜寻,这也是水军亲民政策之一,正因为有了这么一条,这两年里,很是帮一些渔船解决了不少应急的问题,有的是船搁浅了,有的是碰到风浪被卷到他处而偏离了航线迷路了的,也有的是误食了有毒的贝类而整船人都昏迷了的。

虽然是不能全部的遇事渔船都能安然无恙的回来,有的渔船等到水军赶到的时候,已经是船毁人亡了,但在总体上,却是极大的减少了海难事故的发生,因此时间一长,附近的渔村渔民就都养成了出海前去东治港走一遭的习惯,而在回来的时候,又会来告知一声·说自己一船人平安返航了,顺便将海货卖给各个酒楼客栈,也给水军将士们留下或是一筐或是一篓的鱼获,也不管他们吃得完吃不完。

此时的码头上·几艘渔船中有一艘正在往下撤网和其他的工具,出海一趟后,渔具或是有损坏的,或是有松动的绳头什么的,都需要撤下来修补,一个渔民抬头看到了艨艟船,就扬了扬手·打了个招呼,其他渔民看到后,也都抬起头来,微笑着跟水军将士们问个好,有认识的,还打趣着道:“嘿哟,尕娃子,你这是带了你的上官来说媒呀?”大家眼力也都是有一些的·王况等人虽然为出海方便还是着的便服,但能坐在水军艨艟上的人,身份岂能是一般?至少也该是个校尉级别的吧?只是那个胖子·却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校尉,那么胖,要是打起仗来,如何能跑得动?

被打趣的那个正是先前在听王况说地是圆的之后要求跟着出海的那个建安兵,王况这才明白,敢情他是没有娶亲而不符合出海遴选的条件被刷了下来的,就也笑着道:“你叫尕娃?这名可不是建安习惯,你祖上当是关中一带的吧?说说,是不是真有看上哪家小娘子了?某帮你参谋参谋,真要看上了·而且是个良人,某就帮你做保如何?想要出海,没娶亲可是不行的。”

尕娃满脸通红:“小东家,您莫听他们胡诌。您又不是不知道,军中禁谈婚嫁的,真要娶亲·那也得解甲后才行,就是,就是不知道人家等得及等不及···”越说声音是越小,说到后来,已经是全然的出卖了自己的心思。

徐国绪哈哈大笑:“你怕什么?既然定下了必须娶了亲才能跟着出海的规矩,那就是例外了,看你小子也机灵,现在这出海的名额也还有些,某就作主了,若你不是家中独子且你真要能娶了人家小娘子,某就招了你。至于这军中规矩嘛,你还担心?这么好的机会,你们的小东家既然敢为你作保,估计就是那小娘子家需要天上的星星当做聘礼,你们小东家也能帮你摘一颗下来。”

“也不是要星星啦,就是那家他们说某不是建安本地人,在建安扎根不深,怕某家里过个几年又要返回关中去,某家里正如小东家所说,是前些年从关中逃饥荒到了建安的,要怪就怪阿爹,去年来东治港一趟后,一个劲的说什么要落叶归根,以后还要返回关中去的话来,这话就传到了人家的耳中了,是以……”

“这倒也简单了,你阿爹既然想要回家,那便回家看看,人年纪大了,总是会惦记着家里的,你若是要跟着出海,回来后也不会是一个小伍长了,要是出息点的,混个小校尉也是不难,到了那时候,你要是想留

第五五零章做保

“小东家,这事却也是容易得紧,某等常年沿海巡逻,从南的渔村,都挺配合的,某这就去说一声便成了。*。**/*”尕娃得了徐国绪的鼓励,又有王况先前说的可以为他做保的话来,一时间是情绪高涨,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有了动力,他干什么事情也觉得是享受了。

于是尕娃还没等艨艟停稳了,就一个跳跃,跃到了那艘渔民们还在忙碌的船上,这艨艟被他一踩一蹬就左右摇晃了起来,那艘渔船比艨艟也大不了多少,同样被他落地时候的一压,给压得摇摇晃晃,引起对面渔船上的一片笑骂:“尕娃你作死呀?你信不信,等某回去就去找关大郎,告诉他说你要来抢亲了,看你作兴去。”

尕娃连连陪不是,然后又说了几句话,说的声音不大,王况这边也没听到他说什么,不过呢,等艨艟还没靠了岸的时候,就有渔民蹭蹭的跑开将他们刚从船上撤下来的网就在码头上一扯,挂在了码头上立着的几根木桩上,恰好是挡在了渔村和艨艟之间。

渔村并不在码头边上,而是坐落在离得还有两百多丈远的一处相对较为高一点的地方,每天潮涨潮落的,而每次月圆时候又是每月一次的大潮水,再加上要是风一来,那浪最高都能有二三十丈,谁敢把村子就建在海边?

鱼网眼不大,加上离得远,渔民们又是一挂就连挂了几重的,因此两百多丈远的地方也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船影子罢了。艨艟巡逻又是常态化的,王况也不是想隐瞒艨艟的到来,而是不想被那帮棒子给认出自己来而已,有这么一拦,就是目力再强的人,也就看不清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