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食王传 >

第384章

食王传-第384章

小说: 食王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势必要开大璃瓦了,厚度可以降低一点,但不能降低太多,太薄了,经不起暴雨砸,万一再来个冰雹僦更不得了,普通瓦砸了也僦砸了,没几个钱,可璃瓦不同,这些年无论降成本,还远远达不到可以让普通百姓能承受得起啲地步。

而且,如果是用大璃瓦,而且是秋末开始盖上,到了春中僦揭开,也僦没必要再用糯米加猪肝和鸡蛋清做成啲粘合剂,只需要用石灰僦可以,能封住热気不往外跑僦成,这么一来,重新盖璃瓦啲工时僦能大大缩短,三五个人两天僦可以完成。

大概是侯君集进宫禀报啲时候,徐国绪碰到了他,从他那得到了消息,当晚,号称大唐第一吃货啲他僦不请自来,直嚷嚷着要王况把西瓜籽赶快啲种下,他可要尝尝这只在传说中存在啲美味。听那口気,简直是恨不得当晚种下,第二天眼睛一睁开僦能吃上西瓜似啲。

自繎烧大璃瓦啲任务僦落到了他啲头上,谁让他管着璃窑呢,而经过近一年烧千里眼镜片啲磨练,璃窑里啲匠人技艺那是提高了不少,以前用碳烧,温度不够高,流动忄泩不好,现在有了石碳,温度一下提高了许多,这点从最近烧啲璃器渐渐啲变大,成品率也提高了不少上僦可以看得出来。

接了任务啲徐国绪乐颠颠啲跑了,连茶也没喝上一口,说是要赶快啲赶到郊外啲璃窑去交代一下,让匠人菛第二天僦开始试验,要是去晚了,城门一关,这长安可不比建安,他一报王况啲名,哪怕再晚,守城门啲兵也会帮他开门,长安啲城门,即便你是,除非是奉了皇帝啲掵令,否则晚了僦晚了,只能老老实实啲在城外找一处地方过夜啲。

第四五二章

西瓜

第四五二章

西瓜

食王传

第四五三章李世民的胃口不小

徐国绪其实还是去早了的,这个吃货,如今的一颗心已经挂在了西瓜上,他就是要急着先去安排了璃窑的事,然后好有时间赶回来盯着王况,看着他把西瓜种了下去才安心,此时正是夏季,按王况的说法,现在种下去,一直到成熟基本都不需要用到璃棚的,只有下一季才需要用到。

可是不巧,等徐国绪回到王况的建安侯府时,王况已经被李世民给召进宫里去了,一起被召进宫的当然还有那些大佬们,基本上手上有点决策权的都被召了进去。为了显示大唐军威,李世民还召集了不少内附外族的质子,想让他们见识见识一下大唐军队是如何的所向披靡,让他们心中存了畏惧,以后继位了后就老老实实的当大唐子民就是。质子,都是那些部族以后的接替人,这个不是那些部族能定的,而是靠朝廷一言而决,说谁继承,那就是谁继承。

既然要扶植继承人,当然要扶植在长安生活多年,而且已经对中原的生活恋恋不舍,对中原文化心生向往,以自己是大唐子民为豪的质子了,那些部族呢,也因为有这个原因在,都是尽量的选族中最有能力继承的子弟前来长安当质。

实际上,大捷这样的事王况去不去都是无所谓的,对王况而言,高昌打下来那是肯定的事,一个比建州还小,人口更不用比的小国,连天可汗召见都敢不来,那么灭国也就是在情理之中的,李唐这么做是有杀鸡给猴看的意思。既然要杀鸡给猴看,那么这只鸡是无论如何也要杀得彻底才有震慑力不是。

但是皇帝召见,王况不能不去,幸好这只是傍晚,又不是早上,不耽误王况这个夜猫子的休息时间,去也就去了,而且这是在紫宸殿里,不是在内宫,那么多大佬在,武媚娘这个女人手腕再是厉害,也算计不到王况头上来。王况现在对进宫可是又带着一点点的期盼,还带这一点点的恐惧的,武媚娘的手段和心机,王况一直都有所忌惮,自己不过是个多了点知识的穿越众,玩计谋,玩心机,怎么会是她的对手呢?防贼不能防一世,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绕开。

先是侯君集讲述出兵的过程和细节,以及战损比等等这些,这些内容其实在战报里都有,而且还都提前了不少时间送到长安,但不知道为何,这次李世民竟然将战报压住不发,所以王况这个不爱上朝的人竟然也是一无所知,如果不是他心中早就知道高昌一定会打下来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打下来的话,恐怕今天进宫就会是一脸的惊诧了。

让侯君集再复述一遍,无非就是说给那些质子们听的,战报里面会涉及到许多的机密,读给朝中大佬们听是可以,但却不是这些质子们能有权力去知道的。

事实证明,李世民的杀鸡给猴看的策略是非常成功的,当侯君集说到派兵三万,只亡了六百多兵士,伤了一千多人,但却歼灭了高昌一万多兵的时候,朝堂上顿时是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全都是那些质子们发出的。虽然三万比一万是以多欺少,但也还没有哪个部族可以做到只伤亡一千多人就将七全歼的,就是那些北方部族的狼骑出来也是做不到。

如果说真有人能超过的,那就是一刀平东瀛的建安水军游击将军了罢?一时间看向王况的目光多了不少道,其中不少还带着灼热的探询之意,有些消息灵通的,是知道候将军在建安侯上次来长安的时候是去拜访过建安侯的,更是神情古怪,看着王况,就像是看怪物一般。

王况苦笑了一下,小声辩解:“征高昌可不关某的事,这个长孙相公可以佐证的。”开什么玩笑,自己根本不懂军事,如果就这么造成了误会,那么自己在别人眼中就是属于那种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超级人才,这样的人才厉害是厉害,可也是皇家的眼中钉,李世民自然是不会对自己怎么样,但自己这一辈子怕是连出个长安都要向李世民报备,再也别想像以前那样自由了。

失去了更多的自由,倒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万一连李世民也真的这么认为,那么以后要出征不是有可能要自己去领兵一方?胜了还好,要是败了,这个罪责可是难逃,至少也会成为别人以后打击自己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真要如此,别说自由,恐怕在牢里呆个几年都是没跑的。

“呵呵,要说这里面还真有建安侯的功劳。”长孙无忌捋了捋他那山羊胡子,笑眯眯的,引来王况一阵的怒目圆瞪:臭老酸,不带这么害人的。

长孙无忌瞟了一眼有点气急败坏的王况,心中惬意至极,能偶尔让王况吃吃鳖,也是一件美事啊。因此他回瞪了王况一眼,就闭嘴不说了。这下更是把个王况气得一佛出窍,二佛升天。

“长孙相公所言甚是。”侯君集清了清嗓子,慢条斯理的也来了这么一句,这跟他平日里表现出的火暴脾气有点出入,李世民不动声色的暼了他一眼,笑着用一手叉腰,一手支在案上,身体前倾,看着王况。

王况一见,嗯,还好,李老二藏在案桌下的脚又抖起来了,李老二不信,那就成了,只要皇帝不信,你们就是喊破天也没用的,李世民不是那种软耳根的主,不像李治小子,许多时候立场不够坚定,常常被大臣所左右,也幸好他老爹当初给他留下来的班底,都是尽心辅佐他的,要真碰上李隆基的那个班底,估计他早就被武媚娘夺了权去了,还会等到他死?

当下,王况也不做声,随那些大佬们议论去了,不过心中对侯君集是腹诽不已,还真是养不熟的白眼狼,这么快就想着开始要打压人了?你还不是兵部尚书呢,现在的你,能量比起本该行进的历史来,小太多去了。

见王况本来还是挤眉弄眼的,突然一下就安静下来,长孙无忌不由得心中暗暗点头,这建安侯的涵养工夫那是越来越深了,这么鸡他,都不为所动,果然是人中豪杰啊,要是自家几个儿女有他的一半沉稳就好了。

程知节本来见王况在那一副怕担功劳的样子,他心中也是为王况急的,王况在政事民生上那是没的说,简单一个字,服,不服不行。在捞钱上,那也是一个字,牛,牛到天了。但在军事上,他可不和那些文官出身的官员一样对王况有着盲目的信任的,纸上谈兵的例子多了去了,嘴巴能说不代表真的能打。没错,二郎当初是小挫了几股贼人,但那是贼人,不是军队,二者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他也担心万一真的把王况推到前线去,搞不好失败了,连带着自己也要受了些干连,能不干连么,如今自家一大半的收入可都在王二郎身上系着呢。

三驾马车里,要说对李世民的了解,以前是程知节,后来秦琼在被王况打开心结后,对皇帝的了解就比程知节深多了,为嘛呢?因为以前他是一叶障目,那叶就是担心功高震主的叶,现在呢,这挡在他眼前的叶子拿走了,视野一下就开阔了,看得比谁都透彻,所以,他心中就知道李世民那样的神情,必定是不信那征高昌里真有王况的功劳的。

侯君集那是什么人?那是大唐军神的半个弟子,从其投到当时还是秦王的皇帝麾下起,很少吃过败仗的,有数的几场败仗都是以少扛多,实力的差距摆在那呢,那样的场景下,不要说侯君集,恐怕就是孙子亲自出马也是无法取胜。

而这次征高昌,三倍于敌的力量,高昌一带又没什么险固之地可守,都城的城墙甚至都不如大唐一个县城的城墙高

没错,高昌好马多,高昌骑兵多,可那又怎么样?你马多骑兵多,但你铠甲不多啊,那些骑兵,都是布衣布甲,能扛得住三万人齐发的箭雨么?都不用弓箭娴熟的,只要有把子力气,能开弓,不用瞄准,一放,如雨的箭簇瞬间就能让其骑兵废了高昌兵若是不出城倒也罢了,出得城来,只要万箭对着城门洞里一通猛射,城门马上就堵上,堵到让你连关门都关不了

秦琼就是信奉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的抵抗都是徒劳无益的信条,所以他敢仗着一身高强的战力,出入敌军大营如入无人之境,取敌上将首级于万军之中。侯君集本身就是员良帅,又有比高昌还强了许多的军队,而且这些军队都是侯君集的部下,指挥起来是如指臂使,如此有利的条件下,如果侯君集还需要人指点才能获胜,别说他不信,估计军中将领也是大多不信的,就更别提能识人,用人的皇帝了。

相对而言,尉迟敬德就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存疑了,本身他就是胡人出身,胡人性格直爽,脑袋和中原人比起来,相对来说就是一根筋的,但他也只是存疑。他心中想的是,是不是要把二郎拉去练练?说不定还真能练成一员继李靖之后的帅才呢?但是要让他下结论说王况现在就能领兵,他也是不信的,他只是很好奇,王家二郎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呢?

但是,长孙无忌和候君集的那番话分明就是要将王况拉出来架在火上烤,这可不行,你要烤得小火慢烤,大火猛烤的,要是把好好的一块料给烤糊了,某家可不答应,因此当他听到侯君集的话后,须一张,眉一竖,从座位上站起身:“呔……”才呔一下,就觉着后脚跟一阵吃痛,坐他后面的除了秦琼还能有谁?这一脚,他马上就改口,又呔了一下,“……呔侯家小子,既然建安候有功,嗯,听你口气,似乎还是功不可没的,那你是受惠之人,总该有所表示罢?某家可瞅着呢”

不论是资历上,还是爵位上,或者品级上,此时的侯君集都比尉迟敬德矮了一大截,听到尉迟敬德这样有点胡搅蛮缠,在朝堂上,在皇帝面前公然的为建安侯讨要好处和回报,不免有些尴尬,“那个,鄂国公,某已经为建安侯带了二百青壮过来,还带来了不少种子,这应该够了罢?”

“咄你却吝啬那二百青壮不要以为某不知道是要来做什么的,那是用在皇庄之内的,那些种子,就算是送给建安侯的罢?可那些种子值几个钱?难道说能种出金子来?呃,不对,不对,不管什么种子,在你侯小子的手中,那只能种出无用的东西,在建安侯手中,不定还真能种出金子来……,”尉迟敬德一时间察觉到了自己话中的语病,一张黑脸涨得发紫,好不容易总算被他憋出了一句,“就那些种子,如今高昌也打下来了,建安侯想要,也不过是晚几个月早几个月的事,作不得数”

一干大佬瞠目结舌的看着以往动不动就想冲过来搞武斗的尉迟敬德,那吃惊是不小,哟,鄂国公这是真转了性了?明明都可以听出长孙无忌和候君集就是要把建安侯拉出来的,明明你刚刚就是要出来将那似乎是要摧了秀于林中的建安侯的那股子风给赶跑的,怎么似乎这一下就转了风向?看来老黑碳也不是那么鲁莽的么。

侯君集被尉迟敬德的急智呛得身子晃了一晃,心中有苦是说不出,好么,某这是搬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木匠做枷,自作自受了。要说他这次出征高昌,私下里是捞了不少的好处的,其他不说,就是那高昌王宫里的奇珍异宝,被他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