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食王传 >

第286章

食王传-第286章

小说: 食王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王况让王冼有事多找自己商量,林老太爷心里是很暖的,虽然明知道自己帮不上忙,但这表明了王况作为晚辈的态度,只是王冼经验不足,加上对林老太爷又是没什么防备心的,被林老太爷押镖诈就说了出来。但王况兄弟对自己的态度,让林老太爷很是欣慰。

当然了,他并不知道其实王况兄弟还瞒着他一些事,实在是魏小五那支人马牵扯的干系太大,王况不想让别人为他们兄弟担太多的心,告诉他们,他们又帮不上自己什么忙,反而整天要提心吊胆的,干脆就不说了。

“对了,二哥说,年末小淼淼的任期也快满了,二哥想让他动一动,就看阿翁舍得舍不得。”揭过了武才人这一层,王冼就转了个话题,武才人这些年不会对自家不利,这是二哥早就下过了定论的,王冼自己也能想到这个,武才人想在宫里站稳了脚跟,首先应该要做的是拉拢,而不是打压,更何况,就是她想打压人,现在也没这个能力。既然暂时不害,就不去废那个神去想了,何苦来哉?于是又提到了林荃淼的身上去。

林荃淼是林家的宝贝独孙,如果王况想法要实行的话,还必须得林老太爷同意才行。

“怎么?不把小梅关升到中关了?”林老太爷是知道王况原来的想法的,按照计划,再过几个月,小梅关就该向上申请升格到中关,让林荃淼再留一任,然后再升上关或者调往其他地方去,现在还没升格到中关,就要把林荃淼调走,有点可惜了。

“二哥说,小梅关升格给小淼淼带来的好处太少,不如让他到一个下县去升,更快。今日,冼倒发现个接任小梅关的好人选,如此一来,小梅关的好处也不会落到外人手里,一举两得。”王冼依旧笑眯眯的,他想到了万俟老六,西山羽林出身,既是羽林的老人,又是去了一趟现在改名叫建东群岛的图虎一族所在群岛,人可靠。

下关一直升格到上关,花的时间和下县升格到上县的时间是一样的,但品级可差了不老少,而且,当升到上关令或上县令后,林荃淼就得空出一个任期不得升任,如此一来,上关和上县的差距就会更扩大一步,不大合算,还不如现在就舍弃了小梅关,找个下县,花点力气,就能把这两年在小梅关花的时间补回来。

“哦?”听了王冼的解释,林老太爷也动了心思,不过他知道王况怕他舍不得肯定有说法的,搞个不好,林荃淼要吃几年的苦,不然王况不会说这样的话,“那要动到哪去?”

“二哥正着手准备上书建议朝廷在建东设县,然后是州,然后是道。”王冼只说了这一句话,林老太爷就明白了王况的想法,这就是要以现在的建东群岛为基础,先设县,等到人口多了,等到所占岛屿多了,等到赋税交上来的条件够了,就从县改州,再后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再设一个道,不用问,林荃淼是王况内定的建东县令,将来的建东州刺史,以后的建东道监察史,道监察史倒没什么,权力不比一个州刺史大多少,又没实权,只有监察权,这倒无所谓,可若是林荃淼当了刺史,那么将来就是个封疆大吏。

王冼也学会了王况那一套,喜欢一个炸*弹一个炸*弹的丢出来,将人炸得晕乎乎的,见林老太爷出神,又抛了一个出来:“二哥说,以后,建东恐怕得设个道总管,不然远在万里之外,会有诸多不便。”

“你说什么?道总管?”这下可真真把林老太爷雷得不轻,道总管不比道监察史,同样是管一道,二者可是天差地别,不可同日而语。

第三二六章八年升十六级

第三二六章八年升十六级

道监察史当过的人很多,但李唐开朝至今,当过道总管的人却是屈指可数,绝对不超过五人,其中又以李靖当过最多,两次两次都是开战时,李靖被任命为战区所在道的总管,统领一道军政。3∴35686688如果说刺史是一州的文职长官,那么司马就是一州的武职长官,刺史比司马大,但却不能命令司马调动军队,司马受刺史管,但又是相对独立。但道总管则不同,道内所有事务全都是道总管说了算。

这么说比较好理解,如果说刺史是市长兼书记,那么司马则是武装部长(当然这个武装部长的权力比后世大多了),镇将则是军分区司令,受武装部长管,也同时受大军区和中*央管。如果是道总管呢,那就既是省长,又是书记,还是大军区司令,又是武装部长,也是组织部长,总之一句话,在这一道内,除了皇帝的话,就是总管的话好使。而道监察史呢,充其量不过是个检察厅厅长而已。

本来王冼还没想到这层的,王况跟他大略说过新计划,但那时候没有合适的人选来接替小梅关的位置,黄大郎合适,但他不想去,陈大他们几个品级是勉强够了,但能力不够,也不行。要是把柳老夫子安那去也不是不行,但老夫子年纪大了,王况的本意还是让他安安稳稳的随着建州的升格,呆在建州养老。

所以,最好的人选就是林荃淼,但去建东,那就要一呆数年,天遥路远的,恐怕探亲假都要全花在了往返路程上,所以要征求林老太爷的意见。

建东,并不是说处在建州之东的意思,建东其实是处在建州和福州的正南偏东一点点,建东的意思,就是要以建东为基地,往东扩

“要几年?”林老太爷也不废话,挥手将身边几个伺候的丫环赶跑后,直截了当的问王冼,他问的当然是让林荃淼当上道总管要几年。

“八年。”王冼给出了一个出乎林老太爷意料的答案,本来林老太爷心里想的是,若是能在二三十年内,倒也能接受,可王冼说个八年,让他更吃惊,八年,等于就是说,平均一年要跳至少两级,这是什么速度?比一飞登天还快

“二哥说,建东不比大陆,事从权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而且,估计陛下比二哥还急,或许,八年都不用。3∴35686688”

王况的计划其实很简单,就是用土地来填充州县升格的空白,不再一力的追求经济了,而是把扩张放在第一位,随着建东管辖的范围越来越大,行政级别的升格是肯定的了,如果等到大唐的军队遍布了整个南太平洋,那个时候,怎么可能让一个县管这么大的面积?肯定要新设县,不要多,只要新设一个县,就必须得有一个州来管,按就近原则,是不可能划到大陆上的州来管的,只能是新设一个州,等到面积进一步扩大,县越来越多,那么就得再划出一州来,只要有两个州,那就必须有一个新道,不能再让建州或江南东道管着那么远的地方了。

如此水涨船高,作为第一任的建东县令,自然就会县变州,州变道而一步步的升上去,等到成为道了,因为孤立于海外,朝廷许多命令都无法及时的下达,最好的办法就是有个人代表朝廷在那里发号施令,那么林荃淼肯定是第一人选。只不过到时候,争这个道总管的位置恐怕不止一家,那些世家肯定会眼馋,也想分一杯羹,但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你要争这个位子,就得首先有这个位子摆在那里来争。

所以王况的估计是,建东一路升到道,不会有什么阻力,最大的阻力是如何让林荃淼安安稳稳的坐上道总管的位置,种树的人不多,但等到桃子熟了,谁都想跳起来摘桃子,自古如是,没什么好怨的,这是人之常情,就换了王况,假如说有桃子可摘,自己不用费什么力气就能摘到的话,他也会跳一跳去够那桃子。

如果王冼不说,这天底下就只有王况和王冼兄弟俩知道这个新计划,现在又多了一个林老太爷,八年的时间,应该是够充分了,只要运作好了,林荃淼上位不会碰到什么阻力。

建林酒楼的铜牌之所以会有那么多流落到西山羽林大营,就是这个计划的一环,这些年里,在黄大和魏小五的协助下,王况基本摸清了常去建安的众羽林将士的老底,更在王霖泊带兵前去剿灭食人族的时候,将那些通过暗地考察合格并且有了铜牌的羽林军士通过李业嗣的手安排进了水军,随军去镀了一次金,捞得了不小的功劳,这些人里,有的还呆在岛上守卫,有的则回了大陆,但无一例外的全都升迁了,在岛上的,魂了个校尉当当,回到长安的,不是调去当了金吾,就是调到千牛卫做了个队长,最好的当然是万俟老六,到金吾去了,等他外放的时候,就足可以当个下县县尉,到时候把万俟老六再安排到建东去配合林荃淼,建东就基本掌握在了林荃淼手中,县丞和主簿,目前还没着落,这俩都是文官,不过也没多大关系,一个县四巨头,老大和四握在自己手里,老2和老三就翻不出什么浪花来。

当然这些通过考察的人自己都不明白已经被王况内定为自己人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表现出来的向王况靠拢的心思就更加让王况好观察。

武才人并不知道,她自以为钓到了小六子这条鱼,其实是王况安排小六子去咬的钩,这世间什么情最重?亲情对于一个从小就是孤儿的小六子来说,美色,金钱的诱惑远远撼动不了亲情,这些哪里是武才人这个从小父母双全的小丫头能理解的?或许等她到了王况的心理年龄后才会意识到这一点,但那个时候,嘿嘿,晚了。

打从小六子很是自豪的在当年的林府大宴上说出:“这是某家”开始,小六子就彻头彻尾的将自己当成了林家人,他不图钱,不图林家产业,他图的就是林家和王况待他的亲情,为了维护这亲情,别说让小六子去咬钩,就是让他抹了脖子,他也毫无怨言,亲情在孤儿心中的位置之重,岂是普通人能理解的?

这就和王况与徐国绪的关系一样,王况因为有着后世的观念,对徐国绪的去势并没任何的瞧不起的意思,而其他人呢,虽然大唐风气,并没有贬低去势之人,但人人见到寺人,或多或少的总会在心底存了避开的意思,本来作为去势人,心理就特别敏感,徐国绪自然就能分辨出王况和其他人待自己的不同来。

所以,徐国绪拿王况当自己的亲兄弟看,这也是亲情,自然就不是程处默,尉迟保琳和秦怀欲他们和王况的关系能比得了的。同是兄弟之情,其中的差别就巨大,不要说徐国绪和程处默他们比,就是拿李业嗣与程处默他们比,表面上李业嗣和王况的关系不如程处默他们和王况好,但实际上,李业嗣因了那封只有几个字的信的缘故,和王况就有了一层默契,这就又比程处默他们近了一步。

所以现在事情很是诡异,在外人看来和王况关系最好的程处默他们这昔日的长安三剑客,反而是王况圈子中的第三层,第二层是外人看来事事保持中立,不可能和王况有太多交结的李业嗣,而第一层也就是最内层,则是外人看来是贪图了享受和富贵的最为不可靠的徐国绪和小六子二人。当然,王家和林家的关系,没人会去动,人家是正经的亲家关系,一荣共荣,一辱共辱,本就是一家人,没有人会傻了吧叽的放着“最容易攻破”的关卡而去攻破林家。

没人知道,在他们看来最容易攻破的堡垒,其实是最难攻破的。

那十一块铜牌的主人,将来就是撑起建东的军方基础,王况就是要让他们一步步的慢慢去掌握,等时机成熟了,就安排到建东去,有了军方基础,林荃淼在建东的位置就牢不可撼。不过这一点,王冼没跟林老太爷说,王况的想法实在是太过逆天,这个想法要是被人知道了,第一反应肯定就是王况有大图谋,为了不让林老太爷担心,王况没让王冼说。事情,等做成功了之后,自然也就分晓了,自己是不是有图谋,要等道建东发展了起来才能说明,否则,你就是说破了天,也没人会相信王况真的是一心站在朝廷的立场上的。

“八年?那就让二郎放手去做罢,老头子我还能等着看到孙儿飞黄腾达的那一天,淼儿年纪还轻,时间有的是,老头子都不在乎八年,他在乎个屁,要敢说半个不字,老头子就拼着这条老命也要赶到小梅关打折了他的双况既然说是八年,那就肯定是八年内就能完成,林老太爷绝对不会怀疑王况的能力,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件事是王况说到而没做到的,不光是做到了,而且是得到超乎预期的成效。

林老太爷这么说,只是个表明态度而已,他是要王况放心,自己坚决支持,至于说林荃淼愿意不愿意,林老太爷不会怀疑,自己的孙子,自己心里清楚,那小子,自从认识王况开始,就不是一个安份的主,有个建东给他去折腾,他还不一蹦三尺高,巴不得马上跑了过去才好。

第三二七章王况的阳谋

第三二七章王况的阳谋

听完王冼的解释,林老太爷哼了一声:“三郎你这话颇有漏洞,刚还说想让万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