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食王传 >

第211章

食王传-第211章

小说: 食王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三一见这架式,连忙起身,口中连声:“当不得明公如此大礼。”

“当得,当得,宣德郎既然是从福州迁去的王姓族人,如今有如此成就,某作为一地父母,脸上也甚是光彩,高郎君既然是宣德郎的得力臂膀,就代了宣德郎受了,也是该当。”黄进元一眼就瞄到了高三身边茶几上的一个礼单,正好被从屋顶缝隙中漏下的日光照的清清楚楚,下面落款“建安况”,这下就百分百的确认了高三的身份。

自古以来,人们对大德圣贤之人,哪怕是再繁琐的礼节,也是一定要去做足了的,这无关地位身份,无关官职品级别,更何况王况现在的品级可比他高许多呢,还没满二十,就如此高位,虽然是个散官,但是谁能保证再过个十年二十年,朝廷相公的行列里,会不会多个名叫王况的呢?

而王况,抛开他的官位不说,他在建州的所作所为,无一不是围绕着提高民生而来,这在黄进元的眼中,可比那些整天躲在青山绿水畔高谈阔论却没个实际行动的所谓宗师大家强了许多,如果那些人都可以被称为贤,那王况绝对可以称为圣了,所以,作为一地父母,他给王况这个待遇,非但不会掉了自己的身份,反而能落个好名声,说他尊贤能,是个君子。

“某此番来,是得了小东家吩咐,让某来看望看望明公,再看看明公这有什么是小东家能帮得上忙的,小东家说了,都是自家人,说话也不用客气,有什么就说什么便是。”双方客套一番坐定后,高三就开门见山的说,而黄进元,却是不敢坐在主坐上,而是陪了高三,也坐在客座上,显出对王况派来的人的尊重。

都是自家人,听听,宣德郎真是会做人,自己不过只是帮着在县志上添了几句话,不过是上了一道折子而已,可以说,都是举手之劳,即便被上官发现了,也不过是个训斥的责罚而已。《|Zei8。Com电子书》

至于说王况为什么图寿山村的田地,黄进元不敢问,也不想问,这宣德郎动不动总是有惊人之举,听说就连唐兴那个以往只被人赏的桂花,如今被宣德郎一弄,就身价百倍,或许,宣德郎要寿山村的田地,搞个不好,也是看中了那里的水土,想搞出个如唐兴的丹桂一样,只有寿山村那才能种的东西呢?若真是这样,倒是个好事。

“不敢烦劳宣德郎太多,建安好啊,若是能在建安养老,倒是一番美事,只可惜了,某家地处偏僻,这一致仕后,只能回到那去,想去建安,确是无能为力了。”黄进元也不含糊,既然自己先帮人了,现在也该是自己收回回报的时候了。隐晦的提出了两点,一是自己老家那太偏僻,太偏僻那就肯定穷,二是想着能到建安去住。当然他可不敢指望着建州能接纳他整族人去。

如果是流民,如果是农户,那就是去全大唐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是受欢迎的,可自己黄家一族,虽然是寒门,可也是当地的一个小豪族,想举家迁移,佃农们肯定是不会跟去的,就是想跟,当地也是不放啊,而黄家呢,劳力少,举家迁移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会被人视为去抢食的,不大受欢迎,除非是战乱,大家都连自己都顾不了了,这才没人会管你是迁还是不迁。

第二四二章长溪特产

第二四二章长溪特产

若是黄家除了自己之外,还有人也是为官的,那么碍于面子,当地多少总是会放了些佃农跟去,那么想到什么地方,那个地方也就不会排斥,毕竟,自己可是带足了劳动力的,不是来抢食的。器:无广告、全文字、更但是呢,只要自己一致仕了,黄家就没了任何的话语权,说的话就再也管不了用。

现在趁着自己还是个县令就迁?也是行不通,那些个官,哪个不知道自己这一任满了后,再过一任就要致仕,都知道自己已经是过了气的秋后蚂蚱,没什么能量了,谁还会卖个面子给自己?

如果说,自己能在任内提升一下官位品级,那么就可以晚几年致仕,甚至说,只要官位到了从五品下,那就可以当官当到咽下最后一口气,还能给族中后人谋个流外官做做,再凭了他自身的努力,黄家就不会没落,可这可能么?

让宣德郎帮忙?宣德郎自己现在也不过是个七品啊,就是升得快,那等自己快要致仕了,估计也才四品五品的样子。

所以,他也就退而求其次,不求说能让黄家人全迁到建州去,只求能让他们家族在建州能扎个根,有个落脚处就行了。

高三听了后,略微的一思索,也就明白了黄进元的打算,如果说他在建安的时候,对官场的一套套是不甚了了,但经过这一年多来在福州的摸爬滚打,里面的许多道道也差不多都清楚了。于是他展颜一笑:“明公其实也不必要举家迁移,小东家早有打算呢,想在明公那搞点什么,说是明公那物产丰富,不用可惜了。”

黄进元是长溪人(今福建霞浦),他也算是为数不多的在本地为官的官员之一了,一般的按了惯例,为了防止官员偏袒本族人,都不会让其在家乡当官的,都要派到离家远的地方去,比如说黄良,林明和之后的林荃淼都是如此,王况是个特例,他是个散官,本身无权,又得了李老2的特许,所以才放他回建安来,本来按理,王况一得了宣德郎的官,就只能是留在长安,等着有实职下来的,但是一来他不想,二来李老2当初给官也是赌气所致。

黄进元之所以能在福州当个闽县县令,和长溪在同一州内,实在是因为闽县此时是落后至极,若是此时的大唐有贫困县这个说法的话,那么闽县就是贫困县中的贫困县,官吏衙役都常常不能足额领到薪俸,不是他们不想领,实在是库里没钱。这么穷的县,谁愿意呆?被派来的总是千方百计的想着法子调离,哪怕是把品级降到流外,也没人愿意多呆,以前甚至发生过有个县令被派来后没多久就挂印而去,连官都不做了,宁愿回家种田。

所以这么挑来挑去,最后就落在了黄进元的头上,再加上他干这么些年后,也没发生什么黄家人仗势欺人的事情,做事还算比较公正,虽然有时候偶尔有那么一件两件利用职权之便为自家谋福利的事情,但这点小暇庛哪个官员没有?所以,每次的考课,他都是得了个“可”,这可字就是说勉强合格,既不够升迁也不会被贬,也是上官欺人所为,担心若是给他升迁了去,闽县没人愿意再来,所以他这么一干,就罕见的在闽县干了许多任,没升迁,也没被贬。

长溪有什么?这个王况可是清楚的很,有长溪独有的剑蛏,这可是绝顶美味,在其他地方是绝对没有的,想吃,就只能去长溪。

一般的蛏,都是两头一般大,不管是单脚蛏也好,双脚蛏也罢,成年的都至少有拇指一般大小,有点类似于机械钻孔的长圆孔的形状,中间直线,两头各一个半圆。e^看而剑蛏则不然,只有半根小指大小,而且是一头圆,一头尖,很有点像是一把剑的样子,所以名为剑蛏。和洞庭湖的白辣椒一样,白辣椒只有洞庭湖有,剑蛏,只有长溪有。

剑蛏一般都是炒来吃的,炒得了,夹一粒,放到嘴里含着一端,轻轻一吸,蛏肉就进了嘴里,嚼起来是又滑又脆,加上蛏类特有的清香,那别提有多美味了,王况以前在后世出差到霞浦,出发前必定做的一件是就是给常去的那家宾馆打电话,只用说一句:“我厦门,老样子。”等驱车赶到的时候,就能吃到一盘香滑爽脆的剑蛏,那蛏肉吸到嘴里,有如是美女的小香舌钻了进来,滑滑的,嫩嫩的,绝对是神仙级别的享受。

除了剑蛏,王况说的老样子里还有海带大骨头汤,文火炖了足足四五个小时的,那鲜绝对是不用说的,王况发现,他还不能在其他也产海带的地方喝到这么鲜的汤,恐怕就和海带有关,而这海带,就和长溪的海水环境,含盐量,洋流等等密切相关。不要以为王况分不出调味品的味道,那味道是人工的还是天然的,王况一闻就能闻得出来,而那海带大骨头汤,只按了王况说的,只加盐的,其他什么都不加。

当然老样子里不止这么两样,还有大大的蒸蟳(青皮大膏蟹),还有那些养殖场养来自己吃的按了天然方法养出的黄花鱼。这两样其他地方都有,但在那吃便宜,不是便宜一点半点,而是至少便宜一半,通常这一顿丰盛的饭,王况只花个五六十元就搞定(2000年左右的价格)。

既然长溪有这么得天独厚的好东西,王况才不会轻易的忘掉,海带很好办,洗净了,撕成条再打成一个一个结后晒干,就很方便运输储存,虽然钝了汤后没办法百分百的保持原味,但也是比其他地方的海带要强不少。

只要将海带干往富来客栈各个号里及建林酒楼和山外山去炖了卖,那么,王况敢保证,今后的几年,就是长溪人开始富足的几年,当然了,这商人么,还是得让建州人占多数才行。

至于剑蛏的运输很是麻烦,用海水养着,中途不停的搅动着水,可能能运到建安,但想要运到长安,恐怕是不可能,只能用晒干一途,但这晒干了,味道就没了那个味道,还不如就直接晒双脚大蛏了。不过,只要能运到建安就行,王况要求不高,运来后能成活一半,那就够了。

黄进元能在闽县做县令,已经是格外的另类了,想去他老家长溪,那是肯定做不到的,不然的话,王况绝对有把握在黄进元的任内,将长溪也升格起来,给黄进元提上几级,让其政治生命得以延续几年下去,也算是报答了他为王况做的了。

因此,王况这次给高三暗地里分派了其他的任务,高三这会已经有了决断。

听说王况不大同意黄家迁去建安的意思,黄进元很是失望,完了,这下黄家是没指望了,长溪发展得再好,自己黄家充其量只能是地方一富,这和家中有人为官又哪怕是族中无钱的地位比起来还是远远不如的,有人在朝中,那就有希望,家族的兴旺就有盼头,没人在朝,哪怕是再多的钱,却是没有自保能力。这不是他黄进元希望得到的结果。

“听说黄廿郎还没婚配?”高三也不急,端起茶,呷了一口,这茶,还是不如小东家煮的好喝啊,旁边站着的丫环见杯底空了,连忙续了一杯滚烫的进去,完了后,还轻启了小香c魂,俯身下去细细的吹了起来,好吹凉些,莫要烫了这个连自家郎君都要沐浴更衣出来迎的高郎君的嘴。

对于小丫环的动作,黄进元很是满意,见高三突然问起黄廿的婚事来,又见当那丫环去吹茶的时候,高三盯着丫环的脸庞看了一会,一下想歪了,以为高三这是向他暗示讨要这个丫环,就笑道:“高郎君您看这小娘子如何?若是满意,某这就让人去交割了契约,从此跟着高郎君便是了。”这话羞得那个在一旁的小丫环满脸通红,却是不言不语的瞟了高三一眼,心中浮起一丝的欢喜来,在黄家,她的命运无非就是几个,一个是契约满了找个人家嫁了,一个呢,就是找个黄家家人嫁了,再不就是做个偏房之类的。

而刚才她也是听说了,这高郎君,可是建安小东家的心腹之人,若要是跟了他,自己这一辈子也算是熬出头了,哪怕是做个妾也是好的,比之于以后要随了个不知道来头的人做妾做婢,那是强过太多,至少是已知的未来,比那缥缈不定的未来强。这主人送了丫环出去,不是说让这丫环继续当使用丫环的,一般都是有点姿色的,做偏房之类的。也只有王况这个不解风情的人,把裴翠云送的梅兰竹菊四个丫环不当一回事情,人家裴翠云送来,虽然明里是说怕王况家的丫环使的不顺手,其实还是送给王况暖床的,可惜王况不解风情,有俩丫头就心满意足了,倒是把梅兰竹菊四个丫环晾在一旁,夜里自怨自艾。

高三一听,知道黄进元误会了自己的意思,大窘之下,脸色也红了起来,这让那丫环就更为笃定的认为高三是喜欢自己的容貌了,要说她的容貌也是不差的,否则也不会被派到这个场合来伺候贵客。在得到黄廿的眼色暗示之后,就举步轻挪,到了高三身后,红着脸,羞涩的用一双手轻轻的捧起高三的头,靠到自己胸上,手指头轻轻的揉按着高三的耳后和脖颈肩膀。

这也是一般大唐富贵人家的待客之道,姿色好的,都受过这方面的训练,为的就是让客人舒服,只要客人舒服了,主家就满意,主家满意了,自己也有有了机会,至于说随随便便的就送出几个丫环,在这时代也是常有的事,说白了,这些送出的丫环或者说让给客人陪寝的丫环,就是做的当个枕边人为主家争取些利益的手段。

高三哪里受到过这个,别说在福州这一年多来,他可是一直恪守着自己做为一个随从的本分,虽然是为了掩护身份需要,家里也有几个丫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