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食王传 >

第180章

食王传-第180章

小说: 食王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神仙,这是某家,嘻嘻。”小六子上前去,给孙思邈筛满了一瓯酒,陪笑道:“既然是某家,那怎么能算是客呢,日间,陛下是主,您是客,可这到了林家,某就是主,您是客了。”

“是哎是哎,小六子是主,某等也算是半个主人的,某等和二郎兄弟相称,二郎的家,可不就是某的家一般么?”尉迟保琳也是笑嘻嘻的。

“哦,这么说,你们和宣德郎还是兄弟了?奇了怪了,宣德郎如此人物,怎地会和你们这帮家伙称兄道弟起来?”

“这个老神仙您就有所不知了,二郎和谁都能称兄道弟,只要对了他脾气,管你是堂堂相公也好,贩夫走卒也罢,二郎才没那帮穷酸们一样的门户之见呢。”程处默撇撇嘴,这个老头,比起二郎来,差远了,竟然将什么门户之见,物以类聚的话搬了出来,合着某等就那么纨绔么?

“哟呵,这倒怪起某的不是来了,得,某错了,都坐下说说,这宣德郎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

这一聊就聊到了半夜,几个家伙你一言我一语的,从王况当初是个小乞儿讲起,一直讲到了现下的投毒事件来,这其中,有部分是他们自己亲身参与的,有部分是在建安听来的,有部分呢,则是传言了。

“呵呵,不错,这宣德郎被称为星君下凡,某被人称为老神仙,倒是一对。”听到说建安乃至建州及附近地区的人都说王况是星君下凡,孙思邈打趣了一句,这被百姓如此的称道,那说明,这是百姓实打实的尊敬你了,爱戴你了,有这一点,足以说明这个王二郎值得自己专程跑那么一趟,帮他看看,到底得的是什么绝症,即便是自己也症不出来,可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说不定能帮他参详一二呢,这样的人才,可不能早夭哦,若不然,自己也没脸去见先人了。

一直聊到了最后,孙思邈注意到了一旁没怎么吭声的秦怀欲,这秦怀欲小时候多病,自己瞧过几次,也是他抱过的,自然有一分关爱在心里,就问:“怀欲儿这是怎么了?”普天之下,除了秦怀欲他老爹秦琼这么称呼他外,就只有孙思邈会这么称呼他。

秦怀欲倒没说话,而是从怀里掏出个小纸包,递给了孙思邈。

老药王一打开纸包,只一闻,再拿手指沾了点一捻,就大惊:“怀欲儿你这东西从何而来?怎地竟然知道磨成粉来?是哪位高人指点了的?”

程处默撇撇嘴:“还能哪位高人,除了二郎还能有谁?二郎说,此物名为三七,又名田七,是他指点了怀欲去六诏之地寻来的,说是疗伤圣品。”

“唉,某自叹不如啊,此物某寻了无数年,这才在去年寻到,没想到,宣德郎竟然远在中原,就能知道此物长于何处,该如何用。”孙思邈这下对王况的好奇心又强烈了几分,真真恨不得马上飞到建安去才好。要是自己当初在第一次听到有关宣德郎的传言,说是他调理好了皇后的病症,就即刻动身前来长安,那时候宣德郎还是在长安,的自己也就不必再费了那么大的气力去寻了(三七是什么时候开始用的,是不是孙药王发现的,灰雀不去查了,直接拉来了)。

秦怀欲一听孙思邈的话,分明这就真的是疗伤圣品来的,心中羞愧欲死,自己这是怎么了?竟然怀疑起二郎指点的药没效果来?难道说,阿爹的病痛,真的没办法了么?不然怎么用了这三七炖鸡汤,严格按二郎说的,一月食一只,怎么就不见好呢?他又哪里知道,王况何尝不是心里记挂着秦琼的“病情”呢?只不过王况记挂的是他的心病。

要不是林翰过来说是太晚了,莫要打搅了老神仙歇息,把程处默他们轰走,孙思邈还要拉着几个家伙继续聊天的,这个宣德郎王二郎,魂身是个迷啊,王况的故事听得越多,他就越是看不透,思来想去,自己的老友里面,没有谁有这么大的能耐培养出这么出色的弟子啊,就是有,那有了弟子,自己能不知道么?

小六子是有自己的屋子的,自然是回自己屋去歇了,程处默几个呢,以前是常来林家的,自然也有给他们备了专门的房间留着,所以倒也是不用担心几个小公爷住得惯住不惯的问题,反正宵禁时间早过,虽然凭了身份,还是可以回家的,但是犯不着被人抓了把柄,他们可是知道,如今朝中大佬们心中肯定是酸溜溜得不行的。

程处默他们其实就是陪了秦怀欲来的,程家,尉迟家,李家日间里派管家想去接孙思邈,也是为了秦琼,就是长孙家房家等人派人,也都存了些个帮秦琼问药的心思在里面,没办法,秦琼能文能武,平日里也少言语,几乎不得罪人,是个栋梁,这样的人,看着他日渐消瘦,度人虑己,几个大佬心中都不是很好过。

因此上,大家派人来,几乎都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小算盘,老神仙你挑来挑去,这么多家,总归是有很大可能落到某等中的一家的,那就行了,遍天撒网,一把捞鱼,胜算还是不小的,没想到半路杀出个林家来,把老神仙截了去。

等到得了秦怀欲畅通无阻的进了林家,这些个老家伙们才放下一半心来,打算着,第二日抬也要把秦琼给抬进林府去给老神仙瞧瞧。

次日一早,孙思邈醒来,隐隐的觉察出了身体和往日的一点点不同,虽然只有一丝丝,放在旁人身上,那是没任何异常的,可他为医多年,对自己身体的感觉自是敏锐异常,心下叹:“果真是个能抗病的好东西。”(虫草有没这么神奇,灰雀不知,大家只当是本文YY好了)

今日是常朝,上午,李世民是要和臣子们讨论朝政的,因此孙思邈梳洗完,吃完早点,也没急着进宫里去,而是陪着林老太爷和专程呆在家里的林翰聊起了天,他想通过他们再了解了解下王况这个人。自然,几个小家伙都被他轰到了一边去。

一直到了午后,他这才进了宫去,说那被宣德郎称为冬虫夏草的物事,确实是有抗病效果的,皇后吃了不妨事,只是要记得,凡事不可过,适可而止就是。

又向李世民借了几个羽林军驾车护卫,说第二日就要直奔建安,看看宣德郎究竟得的是什么样个绝症,他这不说还好,一说出来,旁边的长孙皇后就想起了王况的好来,直道:“烦劳老神仙了,那是个好孩子,请老神仙多费神些。”

“便是皇后不说,某也会尽心的,如此人物,若是有个三长两短,怕是家师在九泉之下也饶不了某的。”

李世民也觉得自家当皇帝的,似乎有些对不住王况,一挥手,叫小六子:“去通知下徐吃货,让他在库里瞧瞧,有什么个滋补的好东西,捎带着让老神仙给王二郎带去。”小六子自是欢天喜地的应了去了。

于祁中心里那个后悔啊,怎么自己竟然不和阿爹商量,就做出了这么大的事来,这下怎么办才好?谁知道那个土包子竟然能得陛下如此的重视?谁知道那个土包子竟然那么得百姓拥护?那个土包子有什么好的?文不能文武不能武?

他没想到事情的发展竟然到了如此的地步,如今是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得,继续干下去?现在都戒备森严了,建安小食的掌柜也学精明了,再没人会怀疑到是建安小食有问题了。

跑路了事?可自己这一跑,不就等于告诉了天下人,告诉了陛下说,自己就是那个幕后指使之人?天下之大,或许是可以找到自己的容身之地,可从此以后,也就只能隐姓埋名的苟且偷生了。

自首?哼,男子汉大丈夫,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走那一步去,这事情还没个结果呢,谁说就一定能查到自己头上来?再说了,再说了,自己可不是真正的。。。

只要让某熬过十年,十年,某就会让你王家小儿尝尝,什么叫挫骨扬灰,你一个土包子,竟然让某在大庭广众之下受那般的屈辱,此仇不报,某誓不为人。自始至终,于祁中就根本没把原因引到自己身上去,全是一味的赖到王况的头上,赖到建安人头上了。

他也没打算和自己老爹商量,自己老爹也是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哼,哼,等到功成名就的那一天,再让阿爹您瞧个好,您儿子也不是那般的四体不勤,只知道一味读死书之人。只要能熬得这一关过去,到时候,便是咱于家飞黄腾达之时。

于祁中并没有后悔多久,就又开始对以后憧憬了起来,越是对以后憧憬,他心中对王况的恼怒,对建安人的恼怒就更甚一分。要不是王况,要不是建安人,自己根本不需要像如今这般的小心翼翼,夹紧了尾巴。

王况并不知道于祁中的想法,他也不想知道,不需要知道,在得到黄大回来禀报事情经过后,他点点头,赞道:“还是大郎心思细密,想得周全,况险些就酿了大错了。”

黄大是一直呆在洛阳,暗中看着那小乞儿兄弟俩上了魏小五准备的来建安的马车,又一直等到流言扩散开来后,没发现有谁注意到调查流言的来源,这才动身回建安来的,他只身骑马,比起马车来又快了许多,路上追赶上马车,他也只是暗中和驾车人打个招呼,并没和那兄弟俩见面,就直接走了。

凡事还是小心点为好,自己性命不足惜,小东家可是心有天下百姓之人,可不能出了半点的马虎。

知道有这么个和自己当初兄弟俩遭遇相似的小乞儿,王况也是很感兴趣,不过,如今事情没个完,可不能就这么让兄弟俩抛头露面,好在陈大他们虽然是编了私兵,暂时还是住在王村,有陈大他们在,交代一声,这兄弟俩在建安的消息就不会走露,也更安全,黄大暂时也还不宜以真面目与这兄弟俩见面,所以就安排了人手,迎上马车,让其直接送那兄弟俩在王村先安顿下来。

这时候已经是七月末,慎家传来消息,说是今年按小东家的法子,深耕密种的水稻长势喜人,到秋后,铁打的是大丰收了,这让王况也舒了一口气,他并不懂农耕,但好歹没吃过猪肉,也是见过猪跑路的,从小在农村长大,后世水稻的疏密与现在的区别,这还是能看出来的,只不过他没想到的是,自己当初只提了一句,慎家人竟然就全这么做了,搞得他有段时间一直是很不安的,现在得了确切消息,心自然也就放下来了。

不光是这个好消息,还有那些种在田埂边的米仁,长得也是不错,算是额外收成了,按王况估计,现在的慎家,可能到了秋收后,恐怕就将成了唐兴首富了。

深耕密作的实验,暂时看来是成功的,但是真正的成功,还是要等到秋收后,等到稻子收割进仓了,那才是实打实的,等到了明年,有了慎家的榜样摆在那里,在全建州推广深耕密种就不是什么难事,和黄良商量了下,打算在慎家收割的那天,召集了全州的大户人家,一起去观看,用实际效果来说服他们。

若是全州都能推广,那么后年,全州的农税收入必定能增加不少,离中州就又近了一步,百姓的口袋也更家的充实,有钱了,就会去消费,这是个良性循环,这么循环下去,中州是几乎落了一半到口袋里了。

慎家采用新的耕作法将要获得大丰收的消息在建州官员中流传了开来,这让不少官员喜上眉梢。

并不是所有官员都赞同发展商业的,这些人受的教育里,都是以农为本,农是国之基础,社稷安稳的保证,所以,即便是以前建安的商业大繁荣,他们也不是很看好前景,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个农的,自然是欢喜的。

对王况来说,好消息不止这一个,还有许多,比如说柰果树长得都很不错了,各地的辣椒都已经收获了不少了,甚至有的农户开始收起青辣椒炒菜吃了,唐兴人几乎家家都种起了桂花,也有人开始试着去九江寻了瓷土回来烧瓷了等等。

尤其让王况高兴的是,慎家在几年前种下的花梨,基本都已经成活,而且在慎家的带动下,许多人听说是小东家喜欢的树,都开始种了起来,不管花梨是要一百年还是两百年才能成材,至少,以后花梨不会再那么少了。

花梨木在后世,几乎已经绝种,这是王况的一个心病,他家以前有不少花梨,但都被浪费了,最后只剩得了一段两米来长,碗口粗的料,一直也没舍得用掉,如果现在开始,家家户户都养成了习惯种花梨,那么后世,花梨恐怕就不会再那么珍贵了,好东西,那就是要走进寻常百姓家的。

不管怎么说,这一年,如果没有中毒事件,应该算是王况开心的一年,自己定下的目标基本都已经完成,而且有些还是超额完成,眼见离中州是越来越近,大家心里都是欢喜的。

不管怎么说,这一年,如果没有中毒事件,应该算是王况开心的一年,自己定下的目标基本都已经完成,而且有些还是超额完成,眼见离中州是越来越近,大家心里都是欢喜的。

还有一件,那就是王况也不好意思说的,陈丫儿近些日子总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