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食王传 >

第158章

食王传-第158章

小说: 食王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台球桌,没两百贯下不来。这不是一般小富人家能承受得起的费用。

不过嘛,若是以后台球运动能推广起来的话,倒是可以举办下比赛,又能给将来建安的赛会经济添个筹码。

没两天,徐国绪就迷上了台球,一直担心以后到了长安没的玩怎么办,后来听王况说让他运一张桌子去给程处默,这才兴高采烈起来。台球的魅力,那远不是投壶这么简单的游戏所能比的,所以徐国绪的表现,王况也是在意料之中。

反正李世民也没给徐国绪下什么死命令说一定要探听到何种程度,所以徐国绪也就偷了懒,有什么就问王况,最多就是找下李业嗣,让他做个旁证而已,天高皇帝远,他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悠闲。

辣椒其实早在夏末就已经陆续有红的了,因此一般要送到长安的辣椒酱都是夏末就开始做了的,等到有辣椒成熟了,晒干了,第一批的辣椒酱也已经做得,因为今年长安种的辣椒还是产量不够大,做辣椒酱是不够卖的,所以还需要从建安再运一批过去,等到明年,就不再需要了,长安的产量就足够长安的市场需求。

这次王况特地让孙二和李大胆两个人押运,让他们也去感受感受下长安的荣华富贵,他们要一直呆到明年开春后才来,主要还是需要在林家铺子和建林酒楼锻炼下,让他们见识见识一下大场面,不然一直呆在建安,眼界开阔不起来,一碰到大事就会畏首畏尾的,当初讹了蒲熙亮的例子还摆在那呢。

几乎是孙二他们上路的同时,孙铭前就开始张罗着王况的婚礼了,日子已经敲定好,林家的嫁妆去年就已经跟了林小娘子一起过来了,房间什么的都已经准备一新,就等着林翰到了建安,日子到了,就给王况完婚。

结果这段时间王况又开始郁闷了起来,林小娘子又被林明用了婚前不适宜见面的理由给禁足出不来,这个理由充分得连林小娘子都没法反驳。

好在有三白在,三白也是机灵,竟然学会了帮王况和林小娘子传递书信,通常是林小娘子让三白递封信出来,里面全是小女儿家的情话,然后呢,王况很不识风情的,只让三白带了吃的回去,究竟三白是真的通灵了呢,还是说它是为吃的所吸引,王况就不知道了。

第一九八章八宝粥和糖炒栗子

第一九八章八宝粥和糖炒栗子

事实上,王况不得不佩服经济规律的牛气,自己只是在旁做了下引导,给了建安人示范着走了两步,接下来的发展都不需要王况刻意去做什么,人们就犹如是那闻到蜜香的蜂蝶一般蜂拥而上,这天下,没几个人和钱有仇的,即便是逐利之心有违孔老夫子的教诲,但咱一没那济世之能,二又不荒废田园,就是想让日子过得舒坦点,让小孩子过年有新衣穿,有肉吃,这不为过罢?

因此上,即便是有那么几个建州的老学究直摇头说什么有违教化之类的,人们依旧是该干嘛干嘛,老学究们你说你的,某就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回转了身,继续赚钱去也。e^看

这一年建安和唐兴的变化比起去年来明显了太多,街道整洁了,路上行人们脸上开始有了笑容,去年还只是小孩子欢言笑语的,因为去年经济才好转那么一点点,大人们有了点钱,就都首先用在了孩子身上,今年余钱更多了,大人们也开始给自己花了起来。

而且关键的一点是,去年,人们还有点心存疑虑,有点钱,就想攒起来万一有什么大用,但是看了一年,他们发现,嗯,这赚钱的日子还会继续下去,得,别攒着了,花一点吧,阿爹阿娘辛苦操劳一辈子了,也该享受下了,所以今年街上穿新衣的老人们比去年多了许多。有些人家,余钱多的,干脆,请人给老人重新雕了根漂亮的拐棍,把以前的竹杖木棍给换了,有那么一段时间,建安的竹雕师傅很是吃香,结果到了后来,干脆,有两个就开起了竹雕店铺,里面卖的全是竹雕的东西,笔洗,笔海,笔筒,拐棍等一应俱全。

外地来的客商也相中了竹雕,渐渐开始有商人从建安贩了出去,在竹雕店刚开的时候,王况就给他们出了个主意,所有的竹雕品上,都落上“建安XXX”的款,要不了几年,天下人就都会只认建安竹雕了,当然前提是他们的技艺要好,这点王况也跟他们说得明明白白,若是你技艺不好,别地的人学了你的做法,不用几年,你们又得另谋出路了。因此这些竹雕匠人们也很是努力,竟然也学了流水大席的样,搞什么评选活动起来,这个王况可是没出个任何主意的,全是自发的。

制瓷业也有了突破,建窑一直是古代名窑之一,只是什么时候有名起来的王况不知道,现在建州六县里,建安占了州府的优势,提前发展起来,唐兴有桂花金桔,不用两年也能发展起来,其他县都还没怎么动静,一口气吃不了一个大胖子,因此王况的下一步动作还是放在建平。

建平有建瓷,有建莲,这两个优势是一定要利用起来的,所以,年初的时候,王况就去找了建平当地的窑主,说是若他们能烧出雪白如欲的瓷来,他以宣德郎的名义担保,一定能让建瓷成为名品贡品,还跟他们指明了九江一带有好瓷土,结果这才入秋,建平那边就传出了好消息,说是烧出了白瓷,虽然达不到雪白如欲的地步,也还都是废瓷,但至少,路子是对了,烧出废瓷王况猜想主要还是温度有关,但他并不懂烧瓷,只能由得那些窑主自己去慢慢摸索。

建莲暂时没法大量让人种,道路不畅通,东西运不出去,种再多也是没用,只有等路都修好了,能一直到大江都畅通无阻的时候,才是建莲大面积推广的时候,才会有销路,不过建平的路子也算是基本定了下来。

只有建平县令,说实在话,王况有时候甚至有想打人的冲动,那就是个典型的老夫子,动不动就说天下以农桑为基,王况鼓动人去烧瓷是这也不合规,那也违矩了,要不是看在他为官还算清廉的份上,王况真想让黄良参他一本,把他给撸下来。同样是老头子,而他年龄还没黄良大呢,怎么就这么不开化呢?

好在这老头也算识趣,知道自己和建州诸官员不合群,早早的表明了这一任完了就致仕回家抱孙子去,算算只有一年多的时间,黄良才没和他为难。15

其实也不能全怪建平县令,作为一地的父母官,他骨子里还是希望自己的治下人们能够安居乐业的,但因为烧瓷可以说在三两年内,是无法让建平就起步的,建平要起步,关键就在建莲上,而建莲的推广又要等到道路畅通起来后才行,所以,建平县令自然就看不出建平有什么未来,眼瞅着建安升到了中县,唐兴又傍上了宣德郎,不两年就能有结果,作为同样紧靠着建安的建平县令,他哪能不急?

之所以总是在挑刺,其实他也是在暗示王况搞点什么速效的产业出来,比如说搞出个能和辣椒媲美的种植什么的,但王况又不是神人,能搞出什么?辣椒能得来,已经算是撞了大运了,依据王况的估计,李大胆应该是被那一阵的狂风吹越过了菲律宾群岛,到了一个离澳洲很近的小岛上,而澳洲土著早就和美洲有来往,所以李大胆这才得到了辣椒,若是没那阵几天几夜的狂风,李大胆可能永远也别想得到辣椒的。

而辣椒和莲子不同,莲子只是一种食物,辣椒却是调味品,一种食物是可有可无的,调味品那是几乎家家都要的,所以,辣椒可以全面推广,不用愁市场问题,而莲子,在如今大唐的经济条件下,市场并不是很大,只能小面积种植。当然,东南亚诸岛上是有很多香料,但几乎都是没法移植到大陆来的,或许有那么一两样可以,但王况可不想再去冒险,自己又不是欲帝老儿,上天不会总眷顾自己这边的。

但是,王况千算万算,还是漏算了许多东西,比如说建安的锥栗和唐兴的薏米,一直到了秋收完了,岑余子让慎家派人给王况送了一袋东西,说是唐兴百姓知道小东家喜欢新罕东西,这两年为百姓又没少操劳,怕小东家累坏了身子,就挑选了最好的米仁给送过来,说这能补气。

在收到米仁的时候,王况这才想起来,自己小时候,家乡石陂,家家的田埂上是种满了这个当地叫米仁,学名叫薏米的东西的。那个时候,大家都穷,没人能买得起首饰给孩子,有些爱漂亮的女孩子则用了一根线,将成熟了后表面滚圆发亮又带了褐色条纹的带壳米仁穿了当项链,男孩子则穿了当手链来戴。看来,许多东西自己都没发现啊,也是因了米仁,王况就想起了建安的锥栗来,这两样东西,可以说在后世都是全国闻名的,几乎各地有卖薏米的,都会打出正宗浦城薏米的招牌,卖锥栗的也会打出建瓯锥栗的招牌。

米仁的壳厚且硬,又光滑,很不容易脱去,但是,有水车啊,只要把水车改造下,就可以用水力来给米仁脱壳,而且,米仁可是八宝粥里最不可缺的一样,几乎所有做八宝粥的人都会选用米仁,可能是因其有嚼劲,Q的缘故吧。

锥栗呢,嗯,搞个糖炒栗子,绝对畅销。板栗几乎全国各地气候适中的地方都有,但锥栗却是建安最多,锥栗不管是口感上,甜度上,都要胜过板栗许多。而且,栗子这东西,刚新鲜采摘下来的反而不是很甜,用当地话来说,必须得“饿”上几天甚至十几天,才会更甜。如果保管得当的话,做好通风,栗子的储藏期能有两三个月,有这个条件在,那么又可以向全国开枝散叶的撒出去了,到时候,建安小食又多了一样东西可卖。

想到就做,王况当下就派了人去把慎戥和岑余子请了过来,又让人去乡下收集锥栗。在等岑余子他们的同时,自己则动手做起了水车模型,到时候,工匠只要按模型放大做出来就可以了。同时又叫人去把王冼叫了过来,让他跟着自己看做模型。

王冼这段时间被柳老夫子管教得更严了,柳老夫子已经发了狠,一定要让王冼日后金榜题名,用他的话来说,冼读书或许不是最聪明的,但是他有常人所不及的灵活头脑,经常天马行空,一个命题往往能被他引出意想不到的结论来,就冲这一点,已经够了,更何况还有个王二郎在呢,有王二郎保驾护航,王冼日后想当不成官都难。

王冼这会正被柳老夫子压着练字,文章差点没要紧,但是若字差了,那就是致命的缺陷了,当初柳老夫子年轻时落选有那么一部分原因就是字写得不够好,身处建安,基本没什么好字可以临,所以他后来就发狠练字,四处找临贴,不管有名没名的,只要字好就行,正暗合了后来总设计师说的那句话,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不过等他字练好了,也因为年龄太大,没机会去考了,朝廷自然是没有限制科举年龄,但是,年龄太大,录取的机会却是要少得多。所以,柳老夫子干脆就不考,转而寻思着能不能培养出一两个可以光大门楣的弟子。

虽然是管王冼管得严,但一听说是王况叫王冼过去,柳老夫子就放下了板着的脸,冲王冼点点头,让他去了,王冼能有如此跳脱的思维,柳老夫子也是明白,这和总跟在王况后面是分不开的。

当夜,岑余子和慎戥就带了几个随从策马赶来,要是在外州,岑余子没得到刺史的召见,就这么赶到州城,那是要被弹劾的,这就是这时候的规矩,一个萝卜一个坑,你就得在你的位置上呆着,但在建州,却是没这么个顾虑,王况想叫哪个地方官来,只要他会来,事后黄良都会给补齐了手续,更何况王况的品级摆在哪,也算是上官了,又有李老2放手去做的暗示,那就几乎谁也参不动王况,再说了,现在在建州,有谁会愿意去参王况呢?即便是临近的饶州,衢州也都时不时的加紧了和王况的联系,想着王况帮他们一帮。

他们到建安的时候,早已经过了半夜,休息一晚,就早早的就来找王况,王况正睡懒觉,也没办法,只能早点起来,他理解岑余子和慎戥的心情。虽然水车并不急,但如果换个位置,假如换了是王况,心中若是有很大期待的话,他也是睡不着的,会一早的去求证。

水车模型很简单,岑余子在长安都已经见识过真正的大水车,但王况要让他看的是和水车连着的一根长轴,长轴上每隔一段,便错开一个角度镶嵌了一块拨板,拨板压在一根中间固定在转轴上,一头铆了像是锤头的大木桩,此时是木桩那头重,木桩则是压在王况用小砖头刻的的石臼里。随着王况转动水车,就见那木锤在拨板的拨动下,一下一下上下错落有致的在石臼里捣了起来。

演示到这里,岑余子已经明白了,这就想带了模型回去,被王况拦住了。光有水车臼是不行的,还得让米仁找到销路才行,销路自然就靠八宝粥了,八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