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食王传 >

第132章

食王传-第132章

小说: 食王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自己也不过是个小商贾而已,比起长安城的许多人来说,那是远远不如,林家也不过是之前有点家产,但在长安却一样是小人家,也只有开始和王况做起友粉生意,后来又专卖辣椒酱,这才有本钱开起建林酒楼,到如今,建林酒楼也不过是刚把前面的投资收了回来,所以,一样在帐面上见不到什么钱粮

不过王况不认为悟能找自己是为了化钱粮,以之前自己的观察,悟能在豪门中还是有不少威望的,要钱要粮,他自可去找那些个豪门大阀就是,没必要找上自己,之所以说别想让自己倾家荡产,王况也是拿悟能开心而已,这家伙从来都是一本正经的样子,只是在当初的樊口相遇时候才显出点放荡不羁来,但过后,可能是从小受的教育使然,又是不苟言笑所以王况这才想着拿他开心

悟能又宣了一句佛号,王况既然这么说了,那就不再需要他再开口解释,就只等着王况自己开口就是

“钱粮么,喏,这里站着现成的俩主,他们应能匀点出来,不过你也别所有鸡蛋放一个蓝筐里,赈济灾民是大功德的好事,你最好是把整个长安的所有豪门都跑上一趟,大家都出点力,大家都得了功德,而且摊了下来,每家所出也就不用那么多,都能负担得起不过,你想过没有,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悟能眼光闪动:“阿弥陀佛,还请师傅详说”

“这赈济灾民的好事,一次两次,自然是不成问题,也不排除有大慈悲心的豪门愿意舍了全部家当来帮他们度过难关,可未必人人都能如此罢?如今秋粮眼见是几乎绝收,那么粮种怕是也收不了多少,明年的种粮必定也成问题,或许尽了全力,帮灾民过几个月难关是能做到,可若真的是明年粮种也无,那就要帮他们撑过一年多,某可是听说受灾之地不止河洛一地,都畿、河南、河北、河东、淮南这几道里都有不少地方受灾,需要救济的灾民怕不下百万,即便按每人每年两石仅够裹腹不被饿死所需粮来算,那也需要至少两百万石,加上种子,牲畜所需的粮草等等,没个三四百万石是远远不够现在大唐一年所收的赋税怕也是没这么多罢?如此多的人需要救济,恐怕是把国库掏空了也做不到”

“那是,当年讨阀吉利可汗的时候,十万大军所需要的五十万石粮草,就已经把国库所存掏个一干二净,现在需要三四百万石,哪里能有这么多?”一边的程处默也知道了悟能这次所为何事了,比起王况来,他了解库存粮草的实际情况,就补充道

“这,这可如何是好?”悟能原本只想着能筹措多少就筹措多少,现在一听王况分析,吓出一身冷汗来,如果情况真的如此,那到了年底,天一冷,还不是要饿殍遍地?这一连串下来,必定是瘟疫横行,人间就此成了炼狱

“也没必要这么紧张,想来陛下早已在筹划此事,不过,若是全靠了朝庭之力,怕也是力有不逮,因此,若是民间众人能众志成城,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事情也就不会那么严重,而悟能你,恰恰可以起到关键作用”

“某能起关键作用?”悟能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不过转念一想:“是了,某自可发动众佛门弟子,大家一起化缘,总归是比起某一人之力要强过许多”

“正是如此,如今佛法大兴,天下皈依民众不少,尤其是一些豪门人家,多办都设有佛堂,若是此次的化缘能让他们在功德碑上留个名,想来也是愿意慷慨解囊呢”王况见悟能渐渐入道了,又开始诱导

“功德碑?何为功德碑?”悟能被王况一步一步的引导着,突然跳了起来:“啊哈,某明白了,明白了,这便告辞,多谢师傅指点迷津”

“你个大和尚,这就要走,某说的还只是治标之法,治本之法还没说呢”王况一把没捞住,只抓到了悟能的袍袖,哧啦一下,那丝织的轻薄袍袖如何能挨得起,一下就被王况把整个袖子给扯了下来

“师傅快说治本之法”悟能哪里管得了袖子了,这一听王况还有治本之法,当下大是喜欢,就差给王况跪了下来

“治本之法有三,其一,要筹措到明年的粮种其二,要想法让今年也有收成其三,要兴修水利就这么三条,估计第一条和第三条朝庭都有考虑,应该没你什么事,不过你若要是在功德碑上加上兴修水利这一条的话,可能会好些”

“可秧苗都被水淹了,哪能有收成?如今已经是仲夏,眼快就快入秋,即便等水退了再补种也来不及啊”悟能一听还要保证今年有收成,脸一下就苦了起来,今年能有收成,那自然是好,起码只需要抗过几个月,那么明年就不用怕什么了可是,就这么三两个月,即便是神仙来了也是没办法啊?

“小淼淼,你去某院里,把番薯挖一棵来给他瞧瞧”王况胸有成竹,岑余子一听,哟,番薯好啊,唐兴今年做为建安的试点也被黄良强迫着种了不少的,看在王况的面上,岑余子也没反对,本来黄良即便下了令,他作为地方父母官,事关自己的治地,是有着一票否决权的,结果种了一看,好啊,不占用耕地,而且他来长安之前,听说有的嘴馋的农户已经开挖了来吃了,虽然是没长成,但从种下到可以开挖,也不过两个来月的事当下,岑余子拍手称妙:“番薯好,番薯好三两个月即可收成,又不占用耕地,只要有土的地方,尤其是不适合种粮的红土或是山石地,最适合种番薯”

“这位郎君是?”悟能见岑余子着一身官服,应也是个官员,见他这么一说,也来了兴趣,有三两个月就可以收成的作物,那不就解决了今年的收成问题?而且,不占用耕地的话,也不影响明年的耕作,在明年粮食收成之前,饥饱问题就能解决了

“某不才,忝为唐兴县令,不瞒大和尚,唐兴县上也种了不少番薯,从种下到可以收成,也不过三两个月的光景”岑余子知道如今可不是客套的时候,人命关天,自己的身份能帮王况增加信服力,所以也就不顾忌着自己拖延时间不去上任而隐瞒自己的身份,直接承认自己是一县之尊,反正这时候他也已经想明白了,只要宣德郎不做什么大逆不道之事,自己身上就算烙上个王的印记又如何呢?

不一会功夫,林荃淼就满身泥的连藤带叶的捧了一株番薯过来,看样子他就是把整株都给刨了起来,王况是又好气又好笑,毕竟是没干过农活的,好在这番薯刨起来也没事,容易成活的东西,随便掩点土就活了

“这便是番薯,小淼淼你也真笨,都不知道洗了送来,去去,去搞点水来,洗洗”王况决定让悟能亲口尝尝哪曾想,悟能一把就抢了过去,一看就知道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掰下一个在袍子上擦了擦,就送到嘴里,三下两下,那牙可够利索,一会工夫把番薯皮给剥光,也不顾满嘴泥,喝了口茶漱了下,就啃下一块嚼了起来

因为番薯早就上报了朝庭,所以王况也就没必要保密了,谁要爱种的,去富来客栈要就是,早在上报之前,孙铭前就已经让庄子上给培育了不少的苗来,在庄上种着,又送了些在王况原来住的那个院里种上,但凡是有来要的,就去那院里挖了去,随挖随补前段时间,去建安运友粉的林家车队就给王况捎了几棵来,孙二东家爱吃烤番薯,这去的时间一长了,怕是会想念这送来的番薯就种在王况现在住的院子里,如今一经长了好大一片

可能这几株是孙二派人特别照料的,在建安长势就好,移到长安后,王况又特地让人去挖了红土来种,所以比较甜,悟能是三口两口不顾形象的就啃完了,还意犹未尽想再啃一个,但想想,还是放下了,他在寺里也不是没种过菜什么的,这番薯瞧起来就和薯蓣一样,不需要播种的,这果可能就是用来培芽的,若是自己多吃了一个,恐怕就要少了许多的苗,因此强忍着不再去看,问王况:“这番薯产量有多高?”

“年产应该能有个三四千斤,晒干了,差不多能有一亩粮食的产量,可能少点,但也差不多少,而且,这番薯叶也是可吃的,摘了嫩叶,炒来吃,煮来吃,或者是和粮食团个菜团子,都是可以的”王况顿了顿,让林荃淼去了把剪刀来,剪了一段带有两节的藤,将靠近根的一节上的叶子摘了,示意给悟能看:“只需按某这么剪,将离根近的一端埋进土里,约摸埋进一节,留一片两片叶子就行,几天就能活”说到这里,王况突然一拍脑袋:“瞧瞧,某怎么就忘了这么一道吃的呢?嘿嘿,晚上某给你们炸个菜叶吃吃”

悟能的心思哪在吃上,他一把拔拉开一听吃就两眼放光凑了上来的程处默和尉迟保琳,急声问:“可如今哪来的那么多番薯可种?即便是按师傅所说的,两节藤即可活,可十几个州受灾,怕也是不够种?仅一州就要许多”

“皇庄里种了一大片呢,有十来亩,足够了,每一亩都按某这分秧的法子,种活了分给一州,种下的等到藤蔓有丈来长,便又可按此法分苗,如此反复,只需要坚持一两个月,应该能在入冬前有所收成,加上朝庭的赈济,熬过这个冬天不是那么难,等到明年春,番薯和粮食同时种下,在粮食收获前,可以收获几茬,应该也够了不过,这个种番薯的事情,恐怕大和尚你也做不得主,还得处墨兄你去和你家老爷,让他老人家出面,不然恐怕难以推广具体的种番薯法子,皇庄里应该多的是已经会种了的,去请教他们便是,大和尚你只要发动你佛门中人,说是这是陛下得了上天托梦才得的作物即可,千万不可说是某这里出去的,你也瞧见了,若是天下都知道了况,那么就有无数像那胖子模样的人找上门来,某可吃不消,也没的那么多时间和他们折腾”

王况说得有点语无伦次,不过悟能却是懂了王况的意思,这才告辞出门了,他一人之力,恐怕是无法完成这么大的事情,还需要去找同门中人,大家一起发动才行

事关重大,程处默也不再留恋王况说的要做一道什么油炸菜叶来,若是他家老爷子能促成此事,最起码,他程处默在陛下那也就挂了名了,自己虽然是可以继承爵位,但是如果自己无能,以后这个国公的分量势必要慢慢变轻,恐怕到了最后,只能成为一个空壳国公,这是他自己和老魔王不愿意看到的,低调不参与朝争并不代表着自己甘于沉默啊

林老太爷不管具体的事,林翰又成天的在酒楼店铺和庄园几个地方跑,林荃淼身为林家长孙,也就临时的当了一回林家掌门人,在悟能出门前给他许了林家愿意出钱一千贯,这已经是很大一笔数目了,而且也已经是林家所能筹措到的几乎极限了,即便是还有,也不可能再多,否则你让其他大户的豪门们怎么办?你林家若是出个五千贯,这么层层加码,那么那几家长安首屈一指的大户岂不是要出万贯以上?这样会把林家推到风口浪尖上,招人恼恨林荃淼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大约衡量了下,出了这样的价码这个决定,林老太爷和林翰肯定是不会反对的,一来可以为林家招来好名声,二来也是按王况说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三来,林荃淼眼看下个月就要常举了,这个决定也可以为他加点筹码,要知道林荃淼如今也算是在李世民那挂了号的,林家第一个捐,自然李世民不想注意到都不行程处默也不含糊,临出门前也给了个五千贯的许诺,这样一来,就给捐献的大户们立了个标杆,最高五千贯,对大户人家来说,倒也是出得起的,而且,还有个留名功德碑的好处呢至于说皇家人要出多少,长孙家要出多少,那是他们的事了,程处默不想去管

食王传第一七五章涝

食王传第一七六章椒盐

第一七六章椒盐

傍晚时分,苗五回来了,报告说那胖子七拐八拐,在长安街上乱逛了一个下午,一直快到饭点了,这才拐到了城西南的一处小院里苗五不敢跟太近,所以只见到胖子进了那个院子后就回来了

“那胖子贼滑溜,一个下午乱逛,有时候甚至会突然返身往回走,嘿嘿,若要是换了旁人,多半被他这么一来,难免会惊慌失措露了破绽”苗五得意洋洋的卖弄,“某跟在他后面五六丈远,又有墨香指引,哪里需要跟那么近?”

突然返身?这胖子倒是够狡猾的突然,王况想到一个可能,连忙问:“那他返身时,你在干什么?”

“郎君但请宽心,想当年,某好歹也是军中斥候领队,若是某自认跟踪本事第二,军中是没人敢称第一的某哪需要总跟着?但凡那胖子向前走一段,某就快步上前,闪进了旁边小店里,躲在人群中了,等他回身又哪里瞧得见?某跟那胖子还没打过一次照面,不过为防万一,某中间倒是换了几次袍衫,不瞒郎君说,说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