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第三次机遇 >

第154章

第三次机遇-第154章

小说: 第三次机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直来到杨文恺下榻的地方,孙传芳才定下心神埋怨道:“恺兄,无知市井之徒爱听这说书先生的段子不足为怪,本来就是为了图个乐子,你我熟识多年,难道你也要图乐子?什么一个打四个,我何时打过四个了?再说,那次和岗村摔跤,无非是因为他辱骂中国人而已,真要较真起来,你我都是违反军纪在先,有什么好啰嗦的?至于擒获张勋、平叛武昌,兄弟虽然首当其冲,可哪有说得那么夸张,外头不知内情,听过博个一笑便罢了,你若也当了真,说出去我的脸往哪里搁?”

    杨文恺又好气又好笑,忙道:“馨远,别多心,我也就是听过一笑罢了,你我如此相熟,我难道不信自己反信说书先生的以讹传讹不成?”

    “那便好,那便好。”孙传芳脸色好看了许多,便问道,“找我肯定要要紧事,说吧。”

    “馨远猜得不错,果然是有要紧事。”杨文恺见说到了正是,也严肃起来,“我是特意从武昌赶来请你帮忙地,万望不要推托。”

    “帮忙二字就见外了,恺兄地事情就是我的事情,只要我能做到的,一定做。”

    “好极了!”杨文恺心想,我等得就是你这两句话,便道,“我知道国防部侍郎王大人是你地姐夫,我有杨东西,烦请你转交给他。”

    “什么东西?”

    杨文恺从床底下拖出一只藤条箱,看上去其貌不扬,不过似乎分量并不轻。打开后里面又套了一只皮箱,杨文恺略一动作,已从里面掏得一份资料,神色很是庄重地递给孙传芳。

    “这是?”孙传芳粗粗看了几眼,断定那是一种枪械的图纸,但他对军工知识所知不多,便问道,“这是何物的图纸?”

    “这是我与几个工匠大半年的心血。”杨文恺解释道,“我去武昌之后,和几个工匠混得颇熟,他们近年以来一直在琢磨着仿制外国机枪,但有好几个关键点弄不明白,我去后与他们协力研究,终于拿出了这份图纸。”

    “机枪?”孙传芳笑着说道,“恺兄做得好大事,这是什么机枪?仿制哪国产品?”

    “这是我与几个工匠大半年的心血。”杨文恺解释道,“我去武昌之后,和几个工匠混得颇熟,他们近年以来一直在琢磨着仿制外国机枪,但有好几个关键点弄不明白,我去后与他们协力研究,终于拿出了这份图纸。”

    第三卷 

第七十二章 … 校场展示 

    杨文恺既兴奋又不安,满怀憧憬和忐忑之情赶到禁卫时候,他惊讶地发现,不仅贝勒载涛和恭亲王伟,就连禁卫军大臣荫昌、禁卫军虎贲师师长良弼乃至醇亲王载沣都在现场。

    好大的架势!杨文恺暗暗赞叹一番,若不是孙传芳手眼通天,叫他自己走门路,恐怕再过三年都未必能够削尖脑袋进来。虽然因此对孙传芳的名气和运气大感羡慕甚至有一些嫉妒,但他仍然心怀感激——发达归发达,帮助兄弟还是毫不含糊。一想到这里,他浑身上下就充满了干劲,恨不得把新造机枪的全部优点都展示给在场的要人看。

    就在众人高谈阔论军工产业布局、发展的同时,京师一间略微显得有些普通的酒楼里,两位年轻人也在谈论有关话题。

    “恺兄,蒙你这么老远跑来看我,我以水代酒,先敬你一杯。”说话的年轻人气宇轩昂、眉宇间隐然一股英气,腰板挺得笔直,虽然这种严肃显得与周围略显得嘈杂、平庸的环境有些并不协调,但却分外让人感到敬佩。

    “不敢不敢!”来人虽然提起了酒杯,但脸上却写满了惊愕,用三分调侃,七分好奇的口吻问道,“怎么,馨远,才这么一点时间不见,你连酒都戒掉了?”

    “这个……呵呵……实在是……呵呵。”

    “还有话不方便对兄弟我说?”

    “那倒不是。”对面之人微微一笑,“恺兄有没有听到过十大戒这一说?”

    “十大戒?禁卫军的十大戒?听到过一些传言。不过不知其详……”

    “第一条,各等级将士外出花费(如吃饭、游玩),概由军衔最高者出资,若军衔最高者不止一人,则由此数人相互分摊,他人不得代付,否则以行贿论处;

    第二条,禁卫军将士不论何种理由。不得出入赌场、烟馆、妓院。否则一律开除;

    第三条。禁卫军将士服役期间除休息日和公务需要外,一概不得饮酒,否则严重警告,两次违反者,开除;

    第四条,主官五代以内直系血亲或姻亲不得出任军需、军械官长,否则以舞弊论处;

    第五条。凡贪污、挤占、挪用、侵吞、虚冒军费100以上者一律开除,1000两以上者依军法剥皮草,

    这十大戒极富针对性,条条都砸在了旧军队地不良作风和体制顽疾上。

    “好厉害!”闻者吐了吐舌头,“真不愧是禁卫军。不过,今儿你不是休息日么,为什么也不能饮酒?”

    “不怕恺兄笑话,兄弟入了禁卫军后一直就没喝过。已有些习惯了;二来。今日虽是休息日,但禁卫军和他者不同,皇上随时有敕令要执行紧急军务。我如果正喝得差不多,突然来个紧急命令,虽不至于怪罪,但带部队肯定就不行了,在士兵面前出丑还是小时,误了差事可怎么得了?这样一来二去,干脆一滴酒等不碰,实在要喝,就等过年放假国家省亲喝上几口。”

    “兄弟,你行啊!在日本那会儿,咱们哥四个喝酒就数你最凶,没想到一回国,你却转了性,滴酒不沾。”来人压低声音,悄悄竖起了大拇指,“就冲你这毅力,皇上对你的赏识完全不错。”

    “过奖了,过奖了……”

    两人中被唤作馨远的,正是禁卫军中近日声名大噪、红得发紫的孙传芳,而被孙传芳唤作恺兄的则是他在日本士官学校留学时的同学杨文恺。回国之时,杨文恺先行到了国防部报到,一番考校之后按照技术军官分配到汉阳兵工厂主持监造,这份待遇也算不得委屈,但和孙传芳比起来,却有天差地别之感。后者凭藉论文考校、智灭张勋、死守武昌的功绩,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已逐步跻身于中高级军官之列。

    “恺兄在湖北混得怎么样?前次兄弟去湖北,本来想好好聚一聚,结果却赶上革命党造反,杀得昏天黑地,连面都没能见上……”

    “一般,一般……”杨文恺见孙传芳问起自己的境况,有些发窘,愣了半天后才说,“和兄弟比起来实在是差得太远了,我这当哥哥地几乎没脸见

    …”

    “不要这么说,往后地日子还长着呢……”孙传芳虽然有着极强地虚荣心,但在要好的兄弟面前却不愿意过多刺激对方,只宽慰他,“别急,别急。”

    杨文恺张了张嘴,本待说些什么,注意力却被大厅里的说书先生给吸引了过去。

    饭馆本来不大,雅间更少,杨、孙二人来时早有客人在里面用餐,两人便只能在缩在大厅的角落里。大厅和雅间除了格调和环境有显著的不同外,还有一些不同亦比较特殊——有说书先生在场子中央讲段子,给用餐的客人助兴。

    当然由于饭馆和茶馆是两类不同的地方,后者讲究套路和连续性,希冀吸引客人天天来茶馆听书,但饭馆地段子相对精湛而且独立——毕竟没有人天天来饭馆用餐。

    今儿这个段子,是说书先生新近创作的,听上去极为新鲜。

    “各位先生,方才咱们讲了中兴名臣的文臣,号称‘官屠’的岑春岑大人,这会咱们再抽空讲讲武将,这人是谁呢?就是那位声名大噪、红得发紫的禁卫军军爷,姓孙名传芳,表字馨远……”说书先生拉开架势,就开始滔滔不绝地往下说,“要说这孙军爷,那其实还是位年轻人,论年龄不到30,比咱们在座的几乎都要年轻。但自古有志不在年高,英雄出于少年,这孙军爷年纪轻轻就立下了汗马功劳,堪称难得……”

    “咦?”杨文恺大奇,从来说书有说三侠五义的,有说说岳的,怎么现在连孙传芳都有人说?京师真是稀罕。

    孙传芳也完全没料到这一出,年轻人好奇心重,当下便竖起耳朵,打算听听自己在老百姓心目中到底是个什么形象。

    杨文恺一听乐了:“兄弟,这是在说咱们那会和岗村摔跤地事情呢?不过那会我也在场,只见你和岗村单挑,没见你一人反倒四个啊……”

    “那是说书先生胡说,你难道还真信这个?”孙传芳大笑,“来来来,吃菜。”

    和岗村摔跤倒是确有此事——留学时生活清苦,学校地饭菜粗地根本咽不下,有一回孙传芳、杨文恺等几个要好的同学就筹钱买了猪下水打牙祭,一来二去,再加上喝了几口酒,回到学校的时候已经在点名了。点名地小队长名叫冈村宁次,一见几个中国学生如此,本来就不大待见中国学生的他不由分说地就辱骂:“支那猪”,一边骂,一边还动手打人。

    因为理亏在先,几个中国学生都不敢反抗,老老实实挨了打,但孙传芳气愤不过,岗村的巴掌扇过来的时候,他一个闪避就躲开了,岗村发现有人居然敢躲,更加恼怒,使出了柔道招法,狠狠摔了孙传芳一个马趴,但孙传芳爬起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抱住岗村就扭打起来,最后回敬了对方一个马趴。在场的中国学生无不为他的举动捏了把汗,但岗村却对孙传芳大为赞赏,这事也就这么过去了。

    自打这事以后,孙传芳不仅在日本人心目中留下了坚毅的形象,在中国学生中的地位亦非常突出。

    “孙也进禁卫军之后没多久,就赶上张勋作乱。张勋是个老兵痞油子,搞其他没本事,祸害百姓却是拿手,皇上看不下去了,派了国防部王大人,也就是孙爷的姐夫去查办。查办归查办,张勋手下可是有数千人马,万一处置不当激起兵变可不是闹着玩的,王大人打算智取,摆下了鸿门宴,张勋来是来了,可他也不是省油的灯,一看时机不对就打算狗急跳墙,眼看危急关头,一直在暗中布置的孙爷从斜刺里杀出,以命搏命,硬生生制住了张勋,立下了首功……”

    讲到平定武昌叛乱时,说书先生愈发来劲,不但绘声绘色诉说了当时千钧一发的场景,还刻意渲染了孙传芳以200士死守楚望台军械库,打退革命党近两千人众轮番10多次的进攻,真称得上是惊天::在场众人对武昌战事原本只是道听途说,现在听到如此精彩,如此惊心动魄,都忍不住大声叫好……

    第三卷 

第七十三章 … 革新兵器 

    一次觐见天颜,杨文恺有些手足无措,刚想来个三跪转眼又想到军中已不实行跪礼,已经明显弯曲下去的膝盖又挺得笔直。不过,挺直是挺直了,军礼却又忘了行。一旁的舒清阿喝道:“尔觐见皇上怎么连军礼都不行?”

    杨文恺手忙脚乱,赶紧正了正军帽,恭恭敬敬地行了军礼,林广宇已经笑了:“不必紧张,不必拘束,朕不怪罪。”

    “谢皇上。”那根绷得紧紧的弦终于松弛了下来。

    “听说你与孙传芳是留学日本的同学?哪里人士?学得什么?”

    “禀皇上,卑职是直隶天津人,学的是工兵科,兼修步兵科。”

    “这挺机枪是你个人所制?”

    杨文恺就将前后来龙去脉讲了一通,林广宇频频点头,“难得你这番用心,朕心甚慰。”

    小恭王在旁边帮腔:“皇上,卑职等命人试放过了,火力极猛,射速极快,精度、射程亦不错,只是不耐持久,通体发烫,枪管发红……”

    “这是什么原因?枪管质量不好么?”

    “不是。”杨文恺这时已完全进入了角色,开始娓娓道来,“因为机枪射速极高,故发热量甚大,时间稍长便严重影响使用,这便需要散热。以往重机枪都是采用水冷散热,枪管周围包裹着一层厚厚的水管,但也造成了机枪臃肿不堪,移动困难。卑职仿行的这挺机枪采用地乃是风冷,不要水管帮助散热,故而相当轻便。但风冷效果不比水冷,如果射击上百发,依然会出现枪管过热发红的情况。不过卑职另有解决办法。”

    作为穿越前的军事发烧友,道理皇帝是最清楚的,乃至于如何解决也是知晓的,别人还待再问。皇帝已经发话:“战场上另外更换一根枪管要多久?需多少时间?需何种工具?”

    对于皇帝“天纵英明”的传说。杨文恺原先是将信将疑的。认为不过是其他人的拔高夸大罢了,但现在皇帝既然直接说出了解决办法,他也由衷地心悦诚服。

    少顷,杨文恺为众人展示了更换枪管地办法,只见他手戴石棉手套,轻轻一拨、一拧,浑身冒着热气地枪管便被轻易卸了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