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唐春 >

第118章

大唐春-第118章

小说: 大唐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维虽然诗歌清丽可喜,极为当时的长安士林所喜爱,因为名声极大,但是与李曦这个阖城震动争论《锦瑟》篇,却是无论如何都无法相提并论的。

关于这个,李曦后来也自己分析过,在他看来,大约是因为在眼下这个时候的大唐诗坛,还并没有出现过统治级的人物?

前世上学的时候,文科虽然不强,可毕竟能考上大学,毕竟也不算太弱,所以李曦还是大略的知道,似乎自从李白进了长安并且声名鹊起之后,大唐诗坛才算是终于有了第一位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的大诗人,贺知章更是在一见之下就呼为“谪仙人”,但是眼下,根据李曦所知,似乎长安之中并没有听过李白这个名字,显然,他还不曾来过长安……

至于杜甫,据上学那会子老师讲,别看他后世垂名千载,还被尊为“诗圣”,可是在他有生之年,他的诗歌都是并不怎么被认同的。

因为他作诗往往章法严谨,但是不够富丽堂皇,而大唐的诗风,虽然自陈子昂之后,大唐诗坛已经开始逐渐的从南朝那种富丽绮靡的宫体诗之中摆脱出来,但是大唐盛世,不管是上层社会还是底层的百姓们,喜欢还都是那种繁华富丽的诗作。

偏偏杜甫不擅长写那种奢华的诗,所以一直等到他死后许多年,他的诗才开始受到重视。而那个时候,大唐盛世已经一去不返,开始一步步的走向没落了。

但是李曦的那首《锦瑟》,不管是用词、用典,还是整体那股子富丽绮靡的风韵,都足以一下子打动眼下长安城内的这些人。

所以,这偌大的名声,竟是不期而至。

而盛名之累,也同时而至。

别的就不说了,自从那日从李适之的府上走后,到了第二天,府上就开始有不少人来拜访,李曦去国子学读书了,他们便留下拜帖,自那之后,李曦居住的地址不再是秘密,这拜访的人便一日多过一日,更是有一些人几乎每日必来,看那架势,见不到李曦不罢休。

据说,这些人里头还有不少待考的士子,以往,他们都是要向长安城内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大人物们行卷,其实也就如岑参那般,把自己写的好的几首诗递过去,以求能得某位贵人青眼相加,帮助自己扬名,而只要名声一起,来科的进士便如探囊取物一般了,但是眼下,他们似乎是觉得找自己投递行卷,比去那些大人物家里还要好……

而且在国子学里,他也已经俨然成为明星,以前在班里,他只是一个半游离的人物而已,但是自那日李府宴后,国子学毛诗班的人,似乎已经是隐隐的以他为首了,不管什么事,大家都要先问问他的意见。

即便是以前交往了不错,彼此都以朋友之礼相待的几位,也是每次见了必执礼,那样子,毕恭毕敬的,倒好像是见了老师一样,实在是让只一心想着安静读书的李曦徒呼奈何。

就这还不算完,上课的时候,哪怕是他坐在最后一排,那授课的博士或者助教之类,也总是不免了要频频的看过来,而且动不动就提问一下,实在是让水平不怎么样的李曦胆战心惊之极,所幸他这些日子在学问上还算是用心,所以倒也不至于丢什么人。

最初的几天,李曦当然也是免不了在吃惊之外,有些矜矜自得,但是不出两日,他就受不了了,这种走到哪里都有人用一种崇拜的眼神看着你,动不动就想向你请教《锦瑟》一诗到底何意,乃至于还有不少人把自己的诗作递过来,一脸恭敬地想请你给点评一下……

这种日子,真是不好受

所以,李曦一度想要闭门谢客,干脆连国子学也不去了,自己在家里读书。但是李逸风听说了之后却是坚决反对。

在他看来,名气需要养。也就是说,你光是出名了不行,还得经常跟人接触,保持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如此一来,名气才不会流失,反而会越来越大。

否则的话,一朝出名,立刻闭门谢客谁都不见,那么久而久之,你也顶多就是茶余饭后人们口中的一位怪人罢了,于积累名声实在无益。

而对于眼下的李曦来说,要想让玄宗皇帝启用他,多一些好名声总也不是坏事。

所以,李曦虽然不喜欢这种时时刻刻受人瞩目的生活,不过他觉得李逸风所说也并不是没有道理,也就没有反对,只是改了一条,有人来拜访可以,留下拜帖,至于人,他是一概不见。

而对于这一点,李逸风也是欣然接受。他甚至还笑眯眯的说,如果没有一点架子,谁求见都见一下,那还叫什么名士,既然做名士,那就要学会既不淡出人们的视线,时刻对人们保持吸引,但是又不能让他们可以随随便便就能见到……

这个理论,让李曦不知不觉就想到了后世某人关于名ji之道的论述,只是李逸风说的不无道理,李曦也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只不过这些他不喜欢的事情,自然是全部都丢给李逸风处理,他也只是每日读书乏了才会问一句,今天来的这些人中,可有什么重要人物没有便罢了。毕竟,普罗大众可以无视,继续让他们仰望就好,但是有些人物,却还真是不能随便无视的。

今日里也是如此,李曦进了二门直趋中庭,莲莲和妙妙两个丫鬟听见动静赶紧出来,正伺候他洗脸换常服呢,李逸风就笑着从厢房里出来了。

他过来之后,甚至不等李曦问话,便晃了晃手里的一本拜帖,笑道:“公子,今日里可是有要客来访啊”

“哦?”李曦擦了把脸,把毛巾递给妙妙,从莲莲手里接过茶盏来喝了一口,一边抬手示意请李逸风坐下,自己也回身坐下,一边问:“什么要客啊?”

李逸风嘿嘿地笑了笑,却是并不说话,只是把拜帖递给李曦。

李曦见他一脸神神秘秘却又忍不住喜笑颜开的模样,忍不住也有些好奇,便接过拜帖来打开,谁知道刚打开,看见那拜帖四角飞金所绘的蜿蜒飞龙,他脸上的表情就不由得沉了下来,沉吟片刻,才缓缓地道:“原来是他。”

“这个,要客当然是要客,只怕……不好办哪”

今儿只此一章,勿等。

第三卷 风风火火闯长安 第三十四章年少轻狂

第三十四章年少轻狂

请柬是寿王府送来的,说是后日将在寿王府内设小宴,邀请李曦过府一叙,顺便赴宴。据李逸风说,这请柬甚至是王府长史陈庆之亲自送来,态度很是诚恳,说是寿王殿下对李曦先生的才华极是仰慕,请李曦到时务必过府,也好请益一二。

这请柬若是在别人手中,指不定要当成宝贝。朝野上下都知道寿王殿下在玄宗皇帝心中的地位,甚至眼下长安城里就已经有了陛下要废掉太子改立寿王为储君的小道消息,因此即便是不想急着站队的,能得到寿王殿下亲自派了王府长史来请,想必也已经值得说出去炫耀一番了。

但是于李曦来讲,却是一件足够头痛的事情。

而且送来请柬之前,这寿王李清显然是已经打听过了,国子学里一个月歇息两次不上课,月中一次,月末一次,后天是八月三十日,正是该着放假的日子,想找个借口都不好找。

李曦踌躇半晌,把请柬丢到一旁的小几上,问李逸风:“那位陈庆之长史说没说都请了谁?”

李逸风闻言想了想,摇头道:“这个倒没说。”然后又道:“管他是谁,您尽管过去便是,料想那日您一首《锦瑟》,已经是把整个长安都给镇住了,这会子,他们也就只有把您捧起来的道理,是断断不会为难的。”

李曦点点头,看着他,问:“先生认为,当去?”

李逸风点头,“寿王殿下在诸多皇子之中向来风评很高,尤其得陛下宠爱,咱们既然已经得罪了太子,又何必再多顾忌?依老夫看来,倒不如干脆就站在寿王这边,如此一来,便是太子那边真的冲咱们下手了,也好有个帮咱们的不是?”

李曦点点头,李逸风这考虑的,若是在正常情况下,自然是极有道理的,但是眼下么,李曦犹豫了一下,伸手拿起那份请柬来又看了看,丢给李逸风,慎重地摇了摇头,道:“这小宴,我就不去了,麻烦先生明天就帮我过去一趟,一来回拜,二来,推辞掉。”

李逸风闻言愕然,问:“为何?”

李曦犹豫了一下,看看正在门口处低声笑闹着说话的莲莲和妙妙,然后便伸出食指往头顶指了指,“他的身体,好着呢”

李逸风乍一听这话有点迷糊,旋即回过神来,却是忍不住霎时间就出了一身白毛汗。

然后他赶紧站起身来,一脸惶恐地冲李曦请罪,“是老夫糊涂,思虑不周啊,若是早想透这一层,今天就不该接这张请柬。”

玄宗皇帝的身体很健康,这个大家都知道,甚至于李曦还知道,再过若干年,玄宗皇帝甚至还能健康到迫切地需要把自己的儿媳妇抢过来,这身体,怎么可能差得了?所以,他这个皇帝,还得当不少年呢。

这样一来,且不说根本就不必急着站队找靠山,即便要找靠山,也绝对不能找某个皇子,要知道,玄宗皇帝最忌讳的就是自己的儿子跟朝中大臣们过往甚密。

跟寿王结交,倒是可以一定程度上保护自己,并缓解太子李鸿对自己的压力,但是,你跟了寿王,还想不想被玄宗皇帝重用了?

想明白这些,李逸风自然知道,自己的思路已经是再一次落在了李曦的后面。

而且这境界的差别,还不是一星半点。

他是以幕僚和助手的身份来到长安的,为的自然是一边帮助李曦打理一些细务,一边要帮着李曦出主意应对朝堂上的很多问题,但是显然,一次次的失误让他开始明白,或许,自己真的就只是一个做小官儿的命。

论起大局观来,自己别说帮助李曦出主意了,甚至很多时候,都不够给他添乱的。就比如这请柬,若是自己一开始就推脱了,那么不管对方怎么想,都不至于有太大的意见,顶多失望罢了。但既然已经接下来了,明天再去推说无法赴宴,那么不管你找什么理由,人家都会觉得,是李曦不给面子,这就等于是平白无故的帮李曦树了一个敌人啊。

虽然他起身道歉,李曦只是无不以为的摆摆手说是没什么,但是坐下之后,他脸上还是不免添了些颓唐的颜色,颇有些意兴索然。

李曦翻检着小几上其它的拜帖时,偶尔扭头看看李逸风,正好看到他一副失落的样子,大约能猜到他的心思,便笑笑,问:“我知道先生素来喜欢读史,尤喜治《汉书》,敢问先生,您觉得张良与萧何二人对汉高祖的帮助,谁更大一些?”

李逸风正在走神,听到这问题愣了一下,然后才皱着眉头道:“这个,倒是不好说的紧,张子房乃是高祖谋主,经常会几个月都不说什么话,但只要开口提一个计策,就可助高祖平添十万兵马,这个自然是功高居伟,不过即便他张子房有再多的计谋,若无萧何在背后为高祖筹谋展布,治理内政,兵从何来?粮从何来?因此老夫觉得,这两个人之间,实在是无法评论出一个谁高谁低来……”

李曦闻言笑着点了点头,李逸风本以为他最近学问进益,这是要同自己探讨些汉书的历史呢,谁知道李曦只是提了一个问题,等自己回答过之后,他便没话了,再次低下头去翻检起那些请柬来。

神情微愕之后,李逸风皱了皱眉头,旋即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不长的一会儿时间内,他脸上的神色数变,良久之后,他叹了口气,忍不住再次起身,神色之间却是多了些醍醐灌顶的意味,冲李曦兜头就是一个大揖,“谢公子指点”

李曦放下请柬,扶住他,诚恳地道:“我非高祖,先生亦不是萧何,只不过,家中的生意,来往的交情,以及和蜀州那边的联系,等等事务,可都有赖先生呢。翌日李曦若能腾云而起,必不敢忘先生赞画之功。”

李逸风站起身来,郑重地点了点头。

李曦见他解开了心结,便笑着把一份拜帖递过去,“这个岑参,我见过,若有可能,倒是可以结交一番。”

李逸风接过去看了看那拜帖,冲李曦点点头表示记下了。

然后犹豫了一下,他才道:“有件事情,要与公子商量。”

拜帖翻检完了一遍,李曦今天的差事就算是完成,然后便惬意地端起茶盏来小口抿着茶水,冲李逸风摆摆手,道:“有什么事情,先生坐下说。”

要搁在以前,李逸风做事尽管总是十分用心,但是他在李曦面前,却向来都是并不拘束的,毕竟李曦翻过天去也只是个从九品,而他李逸风在投靠李曦做幕僚之前,也是个从九品,而且要论起在官场里打混的资历,他比李曦可是强出了不知多少,所以,尽管是心甘情愿的投入李曦门下做起了幕僚,但一个做官多年的人骨子里的那抹论资排辈得出来的骄傲,却总还是有的,因此,他便每每总是跟李曦对坐而谈的。

可是这一次,尽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