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崔氏玉华 >

第124章

崔氏玉华-第124章

小说: 崔氏玉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约是李纪的目光太过炙热了,玉华终于反应了过来,从那肉羹上抬起脸来,和他眼神一对上,玉华心里顿时慌了起来,按着规律,今晚差不多又到了他两该同床共寝,留下点痕迹的日子了。
    玉华现下其实心里有些糊涂,说起来,李纪这阵子对自己的觊觎之心好像是淡了许多,有两夜睡在自己身旁,却是什么都没干,只是睡熟了以后会将自己拖过去拢在怀里。可同时,玉华又隐约觉得这李纪似乎是越来越关注自己了,两人在一处的时候,虽然没什么话可说,他却常常就像现在这样,长久的默默的看着自己……
    玉华心里慌乱,想了想便急忙开口找话说道:“郡公爷您可想好了要如何回复永嘉坊那边海船的事情了吗,那顾氏说是让我过两天再回去一趟,她定会追问这件事情的,不知道我该如何回复她是好?”
    李纪听她说起正事,才将目光从她脸上身上移开,想了想说道:“这会宁郡公要增造船队的事情里,定有什么蹊跷,毕竟海船的事情涉及江南、南疆、番外等好些地方,出海行船又颇有风险,他们这次急于拉我们入伙,要么是藏着挑拨离间的后招,要么是想设计要拿住我的把柄,不过如今这崔泽厚摆出一副正牌老丈人的嘴脸,又打着心疼女儿的名号,倒叫我一时有点不知道该如何回绝他了。”
    原来自从顾氏拿住了李刚这个把柄后,那崔泽厚与李纪打交道的态度便有了明显的变化,原先还透着疏离与客气,如今却完全拿起了长辈的架子,而作为被媳妇迷昏了头的李纪,自然不好对他黑脸。
    那次去永嘉坊,崔泽厚是将想让李纪参股船队的意思给挑明了,且处处暗示李纪虽有郡公的封号,家底资产却还是单薄的很,自己这纯粹是为了五娘和他们今后的子嗣考虑,才给了他这么一个大好的机会,或是他再推三阻四的拿不定主意,那简直就是太不识抬举了。
    而顾氏那日和玉华所说的话吗,可是更加的直白透彻了,当日顾氏遣退了众人,连饶嬷嬷也没留在身边,将玉华单独叫进了自己的书房里,拉着她与自己并肩坐在了榻上,低声缓缓说道:
    “五娘,你是个极聪慧的,若今日是换了琪娘、芸娘、四娘等其他任何一个,母亲也不会把这话都挑明了说的,这纪哥儿如今是既有圣上庇佑,又有军功在身,看着确实是地位超然,无人可撼动,你于这长安城内交际之时,自然也是人人敬重追捧你的,但五娘你往远了看,等到朝堂更迭。太子继位的时候,又会是个什么的光景呢?虽然纪哥儿和太子殿下一贯手足情深,可太子殿下想要在宝位上彻底坐稳了,恐怕还要个十年五载的,而且如今边疆形势稳固,纪哥儿一员武将,于朝堂上也很难有大的建树,到时候难免就要成了个过气的宗室了,而你父亲与黄一郎等朝廷大员,却是始终把握着国之命脉的,就算是新帝,也要依仗他们几分。当然了,你父亲现在愿意拉拢纪哥儿,自然也是看重他是个能干又有魄力的,大家自己至亲,自然要互相帮扶才能走的更远更兴盛,五娘你说,可是不是这么一个道理?”
    五娘听了顾氏这话,心中暗惊,知道若不是顾氏认定已经将自己捏在手心,是不会把话说到这一步的,不过玉华也不得不承认,顾氏所说的其实颇有道理,若李纪不是个胸中别有沟壑的,若李纪不是认准了崔氏有反心,以他们两夫妻这样的情形,这与博陵崔氏一起勾结经营,确实是条最顺遂的繁荣大道。
    两人临分手的时候,顾氏又拉了玉华语重心长的交代道:“五娘,纪哥儿脾气执拗,于一些事情上不够圆通,难得他如今对你百依百顺的,你可要好好劝劝他,千万不要钻牛角尖,不要犯糊涂。”
    这些话,玉华当天回来便已经与李纪仔细商研过了,而李纪目前所用的,是个“拖”字诀,他前日又与那会宁郡公于外面一起喝了一次酒,这次李纪的态度就上道了很多,一副在家里受了老婆教唆的样子,仿佛对参股海船的事情变的十分感兴趣,又问了不少颇为内行的问题,一看便是在家钻研过的,那会宁郡公看了倒颇为满意。
    此刻,李纪又思忖了片刻,才对玉华继续说道:“先看他们下一步的行动再说吧,若是真熬不过去了,到时我便想法子凑些钱先参乎进去,也好看看他们到底要弄什么鬼?顾氏那里吗,你大可以把牛皮吹的更响些,就说我被你缠磨不过,如今对此事已经是十分上心了,若她还要让你再加把劲,你也都只管拍着胸脯应下来,就说我如今对你是千依百顺的;每日都将你的话奉为圣旨纶音一般。。。。。。”
    玉华开始还极为认真的听着李纪的吩咐,听到最后才觉出不对味来,哭笑不得的斜了李纪一眼,看见李纪脸上仍是一本正经的,眼里却已经满是戏谑之情了,他们两人一起合伙瞒骗外人,时间一长,也难免生出了点战友般的情谊来,此刻眼神一个交汇,两人不由同时嗤一声笑了出来。
    这一笑之下,倒让玉华一时忘了刚才的担忧,直到李纪先行去洗漱完毕,换了一身雪白的寝衣出来,才让玉华重又紧绷了起来。
    阿蛮伺候着玉华沐浴,帮她一起擦拭干身体后,除了帮她涂了惯用的腊梅油脂外,又拿出一瓶并无什么香味的细腻膏子,替玉华来回抹着脚踝手肘等处,玉华并没见过这个东西,不由好奇问道:
    “阿蛮,你给我抹的这个是什么东西啊?”
    阿蛮一笑说道:“夫人您忘了,这不是那四娘。。。。。。哦不,是那昭美人送给您的吗?说是宫里贵人们用的,这膏子抹过的地方会越来越白细的。”
    玉华听了却更加奇怪,问道:“原来就是那个膏子啊,不是这东西拿过来也有好些时日了吗?你今天怎么突然想起它来了?”
    阿蛮听玉华这样问,不由垂了头抿嘴一笑,凑近了玉华耳边,轻声说道:“今日,不是郡公爷在这儿呢吗?”
    玉华实在没料到会从阿蛮的嘴里听到这个,脸上腾一下便红了,而后不由狠狠挖了她一眼道:“你如今倒也学的多嘴多舌了!”
    阿蛮见她着恼,也不敢过分打趣,只低头笑着不语,仍是默默替她细心涂抹,随着阿蛮双手上下游走的动作,玉华越想越羞,便一抽身不肯让她继续弄了,阿蛮脸上越发想笑,连忙垂了头,伺候着玉华换了寝衣,而后便先行退了出去,只留玉华一人在净房里。
    等阿蛮都出了内室,玉华却仍坐在净房的绣墩上发呆,心里乱糟糟的,也说不清是个什么滋味,难道是自己两人这戏做的是过于逼真了吗?何时连这阿蛮也一心以为他们是对恩爱夫妻了,以前这阿蛮不总还是处处小心提防着李纪的吗?
    等玉华终于磨磨蹭蹭的从净房里出来,入眼便看到李纪一身白衣斜靠在床头,手里拿着自己常看的那本山河志在翻阅,他躺在床外侧,一条长腿伸着,将床沿遮了个严严实实。
    扭头看了一眼外室影影绰绰的烛火,玉华深吸了一口气,缓步来到了千工床边,正想要开口让李纪让一让,自己好爬进去,李纪却突然放下了手中的书籍,将自己身子往床里移了移,又拍了拍床铺,说道:“坐吧!”
    李纪这话说的极为自然,玉华不由自主的便坐在了床上,不过她只小心的依靠在床沿上,背对着李纪坐着,刻意与他保持着约莫半个人的距离,李纪也并没靠过来的意思,只是对她和声说道:
    “五娘,你可知道,练武之道,在进行防御的时候,很讲究一个卸力。”
    玉华再也没想到李纪于床榻上突然说起了练武之道,嗯了一声,便不由扭头去看他,李纪看着她笑了笑说道:
    “五娘你要记着,敌人若是比你强劲许多,你千万不可硬抗,越是硬抗,越是要吃苦头,就像以往我隔着锦被那个。。。。。。咳咳,你越是紧张,身上越是僵硬,便越发会觉得疼痛难耐,若是你放松些,反倒会好熬过去一些的,你,今夜要不要试试。。。。。。”

  ☆、第170章 三足鼎立(捉)

170三足鼎立
    永嘉坊这边为了子嗣的事情烦恼,那刚刚进了三位新人的东宫,如今也是为了这事而波折不断。
    原本清静的东宫,自从进了一位良娣、两位良缘后,便顿时热闹了起来,太子妃一直在丽正殿内起居,崔良娣则被安置到了宜春宫里,这宜春宫乃是距离丽正殿最近的宫掖,原本按照理制,在三位贵人未有所出的情形下,本都可以安排在同一座殿所内起居的,不过太子妃车氏仍是给崔良娣单独安排了宜春宫,而将卢良媛与华良媛两位一起安置到了距离稍远些的宜秋宫。
    不过宜春宜秋两宫已经是距离丽正殿最近的两座了,那崔良娣名义上又是崔皇后的侄女,太子妃这样的安排也挑不出什么大毛病,也是得了皇后娘娘首肯的,自然没人敢质疑什么。
    这东宫目前最要紧的,便是子嗣,三位新贵进来的时候自然都是心知肚明的,那太子妃原在几位新人进宫之前,便由太子李济民做主,停了那调理身子的汤药,这越发让几人轮流承宠的事情变的理所当然起来。
    三人刚进东宫不久的时候,太子确实是按着规律来的,除了初一十五必要去丽正殿外,其余时间,隔一天便会轮流歇在三位新贵人之处,从未在何人那里多歇过一次。
    不过待到几人那里都轮了两遍后,太子就突然连着两晚歇在了宜秋宫华良媛处,第二日一早,东宫仍旧是平静照常,那华良媛也仍是早早便来到丽正殿给太子妃请安,甚至比那卢良媛还更早了些,不过,这消息也在当天便被悄然无息的送到了大明宫崔皇后娘娘处。
    按理说,这太子殿下愿意在谁那里多歇一晚,本是随他自己高兴,天经地义的事情,不过偏偏在那晚之后的第二日午后,突然传来了太子妃车氏病了的消息,这消息实在来的太突然,太子殿下听了也是吃了一惊。
    李济民这阵子都在潜心琢磨孙树所提出的政改之事,李纪那边已经传过话来,这孙树与他家里都再三彻查过了,并没任何蹊跷,李纪还派人又盯了他们一段时日,也未发现问题。李济民听了十分高兴,便急忙将孙树招募到了自己旗下,为了掩人耳目,给他任了门下宾一职,表面上协助詹事府做些庶务杂事,倒也符合他的身份与特长。而那孙树的家人,李济民就委派李纪暗中提携了一番,并赠送了城外的一座小田庄。
    这样忙碌之下,李济民每日里,基本都是在宣肃殿用了晚膳才回内殿的,除了那日提早回了宜秋宫陪着华良媛用过一次晚膳外。今日一听车芷兰宣了太医,李济民再一想她的性子,难免担心,连忙早早结束了公事就去了那丽正殿。
    车芷兰听到外面通传太子殿下进来,便不由倚在床上暗叹了一口气,她也实在有些烦恼,哪天不好病,怎么偏偏今天病了,其实她今天一早上起来就不舒服,本想硬熬过去的,谁知午响坐久了点,一起身就晕了过去,唬的宫人们又去宣太医又去通报太子殿下的。
    李济民来丽正殿之前便认定了了太子妃定是真的病了,可一见之下仍是吓了一跳,他之前虽也定期到丽正殿留宿,但往往是来了之后便马上洗漱就寝的,夫妻二人间别说那敦伦之事,其实连话也没好好说过几句,今天难得白日里见到,李济民才发现这车氏显然憔悴了许多,看着她煞白着一张脸还一板一眼的要向自己请罪,李济民心中一紧,便大步走上前去将她按在了床上,沉声说道:
    “太子妃不是从来都是料事有方的吗?怎么连自己的身子都看顾不好,传了哪位太医,可搞清楚了病因吗?”
    这后两句话,便是问太子妃身边的宫人的了,那嬷嬷连忙启禀道:“启禀殿下,刘医判和王医判都来过了,现在正侯在偏殿等候,按着两位医判的说法,娘娘并无大碍,只是前阵子有些操劳过度了,又仗着自己年轻强健硬撑着,今日只不过是发作出来了罢了。”
    李济民一听这话,脸色越发难看,他皱眉看着车芷兰半响,才说道:“太子妃如此硬撑着又有什么意思,终究不还是撑不过去吗?还有这殿里的人,又都是怎么当差的?”。
    太子殿下话音一落,丽正殿内诸人顿时哗啦啦跪倒了一大片,都垂了头大气也不敢出一声。
    别说他们,就连车芷兰也是看着李济民,也是一时呆住了。要知道在今日之前,不管他们两人关系实质上如何冷淡,李济民对她都是十分敬重有加的,从来没有高声说过一句,今日却是从一进大殿开始便语带责难与讽刺,十分不给她留脸面。
    见车芷兰难得的怔忪在那里,一双凤眼看着自己略有些迷惘的样子,李济民心中突然觉得有些痛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