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新唐风云 >

第269章

新唐风云-第269章

小说: 新唐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冠带不整,衣着凌乱的陆据与崔咸,很快又被侍卫带上了朝堂之上,两人的脸上没有一丝恐惧,复又恭敬地跪倒在殿下,崔咸面色凝重地道:“陛下若要寻找公主殿下的下落,请于柔然与安庆绪叛贼处寻找,据臣所知逆贼北刀尊与柔然族长赵飞龙,都先后出现过吐蕃王成附近。”

肃宗脸色失望,充满疲惫与嘲讽地道:“这就是你们所说的关乎帝国危亡的消息么?安平的行踪虽然重要,好像还没重要到让你们妖言惑众的地步。”李享脸上闪现暴戾之气,几乎从牙缝里迸出来的道:“若只是这些,朕就株连你们九族!”

到了这个地步,陆据反而冷静了下来,直截了当,语气充满震撼地道:“臣得到确切消息,吐蕃勾结阿拉伯帝国与拜占庭帝国,出兵五十万,意图东侵我大唐。如今阿拉伯帝国中亚总督哈希姆…伊本,率领阿拉伯帝国先锋精兵十五万,扫平了西亚小国师国,打败了拔汗那,兵锋直指帝国的西域安西、北庭督护府。”

第四卷 危机与反击

—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唐朝议(中)—

听到陆据的话,朝堂之上先是落针可闻的一静,接着了便是一阵翁翁的议论之声,对于阿拉伯帝国的出兵,顿时乱了阵脚。此时格尔木战败的消息还没有传回大唐,大唐大部分朝臣还在随时可以消灭柔然的幻想之中。否则,再听到这个消息,大唐朝廷不知道该做何感想了!

肃宗凝重地道:“这个消息可准确?阿拉伯帝国,在今年才向帝国进攻了宝马、狮子、豹子以及优良粮种等物品,怎么会说攻帝国就攻帝国?”肃宗心中明白,两个帝国的交往,一向是以拳头来定的,阿拉伯帝国豺狼之国,掠夺进攻成性,安能轻信,他如此说,只是一时无法接受这个消息带来的冲击而已!

“罪臣敢用一切来担保,忠富国公冒着两国的追杀,亲自从西方带来了这个消息。臣在逻些城也亲自见到了阿拉伯帝国与拜占庭帝国的使者,吐蕃人对他们的态度,显然要比对朝廷的态度更加的积极与亲近。”

“最重要的是臣从吐蕃二殿下松赞名口中旁敲侧击证实,吐蕃人此次和亲实在并没有安什么好心。以松赞云为首的吐蕃扩张派,只是为了借和亲暂时稳住我大唐帝国,以便等待与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共同出兵,瓜分我大唐。”

“臣趁机诱导松赞名,让其认识到吐蕃与异族人合作的危害性,成功说服他反对松赞云。而且此时刚好赶上吐蕃赞普病逝,臣等竭力挑逗吐蕃两位颇有罅隙的两位殿下,成功地使他们因王位之争,使吐蕃发生分裂……”

说到此处,陆据黯然地道:“臣与忠富国公,为了破坏吐蕃与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的联合,费尽了心思,结果消息走漏,引来吐蕃人大军围剿。忠富国公为了让臣等有机会将这消息带回给帝国,运用自己的势力抵挡着吐蕃数万大军的攻击……最后不敌,已经为帝国捐躯了。”

“臣保此残体,披星戴月地日夜赶路回来,就是希望能将消息带回来给陛下,让帝国不至于陷入绝对的劣势之中,否则失去了公主,臣哪还有脸面来见陛下。臣以为要寻找公主,还需要圣地的夏雨荷小姐帮忙,否则以北刀尊此人的实力,帝国要缉拿他,损失定然惨重,至于柔然……若公主能平安无事,臣等死而无憾矣!”

陆据本来就是一个言论纵横,善于言辞的人,这次为了保命,更是费劲了心思,以悲壮的语气,娓娓动听地将出使吐蕃的整个过程,以及关于安平公主行踪的一些消息道来,将一个枯燥的出使之旅,讲成了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听得肃宗与期于大臣听的惊险刺激。最后誓死如归,为个帝国鞠躬尽瘁死而无憾的几句话,立即触动了肃宗的心,让他对两个人的恼怒,顿时烟消云散。

“陛下不用担心,现在西域被柔然侵占,即便真的是阿拉伯帝国人东侵,暂时也有柔然人顶着。这次危机,正好给帝国一个机会,只要朝廷趁机能将陷入内乱的叛军消灭,休养生息,冷眼旁观着柔然与阿拉伯帝国斗争,坐收渔翁之利。”中书侍郎,浊流派的吕諲上前出言道。

大唐基本沿用隋制,地方分为州县里三级,中央有三省、六部、九寺、三监,各行其是,各负其责。九寺、三监与六部的主体平等,六部尚书与九卿地位相当,互相不隶属,不过九寺、三监的一些业务要受到六部的辖制。在之上又设了议政堂,供宰相以及有议事权利的大臣议事,为皇帝提出供参考的军国大事的草案。

而三省之中的中书省,其主要职责就是为皇帝出谋划策,帮助皇帝起草诏令。门下省是协助皇帝处理和决定国家大事的机构,尚书省是最高行政结构,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下辖着六部。

清流派第二大将尚书省右丞萧华,立即出列先向皇帝行了一个礼,不咸不淡地为陆据与崔咸开脱道:“臣以为,陆大人与崔大人带回来的消息对帝国来说的确非常重要,而且两为大人一直为朝廷,为陛下,尽心尽力,无有丝毫怠慢之心。微臣以为他们此次出使,虽然没有保护好公主,但是微臣却知道这北刀尊属于那剑仙一流的高手,两位大人带去的人手,万不是他的对手,此事圣地夏雨荷小姐最清楚。”

“当然,微臣以为这不是他们没有保护好公主的理由,不过两位大人周旋于吐蕃之间,奇计百出,将吐蕃搞的分崩离析,并且使其不得与外国合作,这才是他们的功劳。功过相抵,陛下一向宽宏大量,爱惜人才,微臣以为,陛下应该再给两位大人将功折罪,为朝廷效死力的机会。”萧华的求情非常的有技巧,即便肃宗宽限了两个人的罪名,也是因为肃宗仁厚英明。

“陛下英明,我大唐从开国一直以来尊重士大夫及儒生,刑不上大夫!以我《大唐律…职制律》规定,失职之罪也无死罪,请陛下明察。”一见有人求情,刑部侍郎,正四品官员,李党中的牛胜出列附和道,此话一出,连打板子的可能都给堵死了。

肃宗闻言面色缓和地道:“既然如此,暂且各降两级在家闲赋,留待叙用,现在先列于两旁以供策问。”经清流派与李党的争取,两人总算暂且保住了性命。

“陛下英明,宽恕臣子,臣等敢不效死命。”吕諲的老对头,一向以反对对方策议出名的清流派领袖,左扑射李揆,不等有人出来反对,立即出列将话题转移开来道:“臣以为吕大人的话所言及是,帝国的精力有限,两线开战,对帝国拖累极重,以李泌大人与郭子仪大元帅的预计,帝国与吐蕃联合,以二十万精兵,最多十日就能攻占格尔木,其后将使吐蕃与柔然陷入彼此大战的消耗中。”

肃宗与大唐帝国的重臣们,都疑惑地望着李揆,不知道他想说些什么,只听李揆接着道:“然而以如今传回的战况来看,格尔木之战,十天半月内也难有结果。而切帝国有限的兵力在此处消耗之重,已经大大超出了预计,实在不符合帝国的利益。”

“由此可见,十日攻陷格尔木,打乱柔然的战略局势,并且适当打击吐蕃,使其彼此陷入相互攻伐的境地,实在是建立在军事冒险主义与幻想主义之上的。臣依然坚持,对于柔然最佳的策略,乃是作壁上观,任由吐蕃与柔然斗争,我大唐趁机全力消除安史叛乱,使帝国动乱的局势尽快平定下来,休养生息,等待吐蕃与柔然斗争的结果,彼此严重消耗,择机出手才是上策。”

李揆一顿,语气激昂地道:“阿拉伯帝国谁也?乃西北一大豺狼,由玄奘西游所见所闻,早已经证实阿拉伯帝国,乃是标准的威力强盛,只知掠夺的野蛮国家而已!”

“由开元八年起,此帝国对我大唐国土便垂涎三尺,前后经过十数次大战,侵占消灭帝国在西亚数个属国,不是天朝宽厚仁义,早就应该出兵灭了他们。以目前的战略环境来看,微臣以为,朝廷现在不但不能再削弱柔然的实力,而且还要尽量支持柔然,压制吐蕃,使柔然成为抗击外族侵略的主力。”

“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毕竟柔然现在并不是一个国家,还是属于帝国辖下的一个部族政权,名誉上属于帝国的臣属,最难得的是柔然在西北的实力现在与吐蕃相比也不枉多让。以臣所知,最难得的是柔然是我汉族一支,属于华夏的重要一脉,其抵御外来入侵的决心一向很强,只要朝廷愿意与柔然合作,一定能够成功,民族大义前面,臣以为应该放弃成见,面对阿拉伯帝国五十万大军,朝廷即便千辛万苦,恢复西北统治,一时也调集不够足以御敌的大军。”李揆语出惊人地道,他在任中书令时,曾经有理有章地一阻张后加尊号,二阻李辅国立羽林巡检。因其为人正直,办事能力又很强,加上这两次不畏强权,敢于直言的行为,深得肃宗的信赖。

第四卷 危机与反击

—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唐朝议(下)—

大唐在最初,对于怎么对待柔然就分为三派,以郭子仪为首,基本上了解柔然的底细,代表着肃宗意见,依帝国当前大好局面,足以勉强支撑短期的两面战争,而主张将柔然消灭在萌芽状态的主战派。以李揆为首的清流派,以及出自西域,对西北局势了解清楚的文武官员,从扶弱抑强的战略出发,主张支持柔然消灭灭吐蕃,朝廷趁次良机全力平叛。以李辅国为首的浊流派,对与西北的战事没有多大主见,最早观点乃是大唐对于吐蕃与柔然之间的战争两不相帮,在郭子仪述说西北之战有胜无败后,见战事事有利可图,便一直游走于可战、可和的消极派。

这三派在出兵柔然之前,便在朝堂之上做了数次交锋,本来依据外交策略来将,清流派的主讲,应该最符合帝国的利益。毕竟帝国在西北最大的威胁仍然是吐蕃,而非柔然,柔然看似势大,无奈基础薄弱,最后即便战胜吐蕃,也会势力大损,短时间内根本不会威胁到大唐的安全。然而受明夏世族影响,对柔然有着深深的惧的肃宗,面对东线放松,又有吐蕃人全力支持的情况,最后还是选择了与柔然开战,将柔然消灭在萌芽状态。

“陛下,臣有话要说!”退在朝臣文官最后一侧的陆据,躬身走出行列恭敬地轨道在殿下道。

此时牵涉到如此大的议程,诸位大臣都谨慎了下来,不愿轻易发言,因此从李揆话毕,整个朝堂之上,就陷入了短暂的失神状态中。听到陆据说话,几位主要人物已经初步决定了自己的立场,都轻松地望向陆据,想看看这个刚受处分的年轻大臣,还想说些什么!

“准奏!”肃宗此时不知在想些什么,眉头紧缩,听到陆据的话,鼻翼一强道。

“臣可以证实李大人的推测,柔然对阿拉伯帝国的确有非常深的戒备,视阿拉伯帝国的对师国与拔汗那的行动,为对整个中土的入侵。如臣所知,柔然族长赵飞龙亲自率领柔然高手前往吐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想破坏两国与吐蕃的合作。柔然在逻些城外,曾经对阿拉伯帝国与拜占廷帝国使章团发动过袭击,松赞云在与松赞名王位之争最激烈的时候,还出动大军围剿过他们。”

“臣在归途之中,不时能听到三国对他们一行的追杀。阿拉伯帝国联合吐蕃东侵我大唐,首当其冲的就是柔然,以柔然以往来看,在绝对劣势之中都不曾投降给吐蕃、高礼或者突厥,现在已经有了一拼之力,更加不会向异族人妥协。”陆据的观点不言而喻,乃是支持李揆支持柔然以抗吐蕃与阿拉伯帝国的策议,肃宗闻言眉头粥的更加地深了。

以目前传回来的消息,柔然在吐蕃与帝国的夹击之下,随时都有可能倾亡,郭子仪虽然是敌人,但是他统军作战的能力,在帝国无人可及。何况陛下将最信任的李泌也派到了凉州太子的身边,显然是对柔然事在必得,并且借机,提高太子的政治威信,现在出言反对与柔然开战,不是显然在反对陛下,反对太子么?李光弼在东线又连连大捷,一旦完成叛乱,重整山河后,帝国未来的重心就在西域,不及时作出布置,将来就要失去最大的权力。

心中瞬息间闪过如此多的念头,善于察言观色的李辅国,已经知道了肃宗当前的想法,这才上前向肃宗躬身行礼,胸有成竹地道:“陛下,臣以为不可!”见无论敌我,已经将目光都吸引到自己这里,连肃宗都是精神一震,充满期望地望着自己,李辅国眼神中闪过一丝得意的神色,却面色恭敬地接道:“姑且不论柔然意图为何,只看柔然在帝国精锐将士与吐蕃的夹击下,随时都有可能灭亡,就知道柔然势力,实在不值得一提,以前多被他投机取巧而已!”

“在西北,帝国还有关系一向很好的回鹘可以借重,对柔然的战事,一直以来都是有吐蕃人作为主力打头阵,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