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非当警察-第19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跟第一次试探性进攻相比,德国人的第二次进攻总算有了改进。
这里要说一下雷马根镇周边的地形。
跟水网密布的荷兰差不多,雷马根镇位于莱茵河畔,河道自然也是很发达的,整个雷马根镇,周围一共有三条河,虽然都不是什么大河,不过对德军的进攻也能形成有效制约,毕竟河道对于装甲部队来说,就是天然的反坦克战壕。
依靠这些河道,远征军的防守自然也就可以进行针对性布置,毕竟可供德军坦克通过的区域并不多,只要在重点区域布置足够数量的反坦克炮,就足以应对大多数情况下的进攻。
德国人还是很聪明的,在经过上一次的失败后,这一次很聪明的避开重点布防区域,使用炸药将河道炸平,沿河道发起进攻。
齐宁总算得到了开火的机会。
呯呯——呯呯呯——
齐宁打空了弹匣,换弹匣的时候来到预备射击位置,继续向进攻的德军开火。
凯塞林也知道情况紧急,随着时间推移,渡河的远征军数量会越来越多,收复雷马根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所以德军一上来就全力以赴,几乎不计伤亡,全力进攻。
双方的阵地相距不远,德军在付出无数代价之后,总算将阵地推进到距离防线大约100米的地方。
这里也是极限了,距离再近一些,远征军的手榴弹就可以直接扔进德军阵地内,德国人现在连手榴弹都得省着用,冲锋枪的数量也不多。
说起冲锋枪,德军在1938年开始装备部队的MP38,绝对是个中翘楚。
MP38是德军为满足装甲部队和伞兵部队的需要,于1938年生产的,同年列装部队,因此得名。
跟俄罗斯的勃勃沙相比,MP38火力延续性略显不足,性能却更可靠,只是限于德军的后勤能力,MP38的数量略显不足,只生产了大约一百万支。
勃勃沙41年才开始装备俄罗斯军队,到现在已经生产出了400万支。
南部非洲的突击步枪,到目前为止更是生产了500万支以上,广泛装备各个战场的盟军部队,反响良好。
“装甲部队准备出击,做好战斗准备——”战壕里响起军官的命令和哨子声,步话机虽然已经广泛装备部队,哨子的生命力依然顽强。
齐宁换上一个新弹匣,随着军哨抽出刺刀,想了想又把刺刀塞回刀鞘,多半用不上。
德军的进攻步兵,不可能携带大量反坦克武器,所以要反攻,坦克肯定是最有效的武器,不用怀疑。
远征军的坦克数量众多,“狮”式和“虎”式是最先进的,“豹”式也并没有淘汰,在面对德国四号甚至五号坦克的时候,“豹”式也不并算落后。
齐宁运气不错,跟上了一辆“狮”式坦克,周围十几名远征军官兵,齐宁的军衔居然最高,于是就成为这个临时小分队的指挥官。
开战以来就被严格限制的“狮”式坦克如同猛虎出笼,向德军所在的战壕以无可匹敌的姿态碾压过去。
“狮”式在野外的最快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30公里,齐宁不得不提醒坦克手控制速度,才能勉强跟上。
百十米的距离,一脚油门都不用,感觉发动机都没热,“狮”式就已经冲进德军阵地。
“狮”式除了一门88毫米坦克炮之外,还装备了两挺12。7毫米机枪,其中一挺是同轴机枪,一挺是坦克顶部的高平两用机枪。
冲锋的时候,车长自然是不会冒着风险使用坦克顶部的机枪,同轴机枪大发雌威,一梭子扫过去几乎可以清理一条战壕,很多德军无路可逃,干脆扔掉步枪,跪在地上举手投降。
齐宁有底线,不会对已经投降的德军士兵开枪。
一直在齐宁身旁的卡吉尔杀红了眼,连续三枪将一名投降的德军士兵击倒,齐宁嘴角动了动,还是没说话。
被枪打死算是幸运的了。
不远处一辆“豹”式改装的喷火坦克,一条火焰,直接将数十名德军全部点燃,几十名远征军官兵端着枪围观,没有人开枪,更不会救火,就这么眼睁睁看着人在火海中挣扎哀嚎,直到一动不动,变成焦尸。
既然从军,就要有战死的觉悟。
从远征军开始反攻到德军崩溃,整个过程最多五分钟,感觉坦克手们还没有尽兴呢,战斗就已经结束。
某辆“虎”式坦克的坦克手,估计是杀红了眼,越过德军战壕,向正在溃败的德军衔尾追击。
伴随坦克进攻的步兵肯定要跟上,有些德军并没有丧失反抗能力,居然举枪向“虎”式坦克射击。
齐宁半跪在地上,精准点射,突击步枪的优点,这时候被发挥的淋漓尽致,30发子弹最少干掉了十个人,几乎没有射空。
只要没有停止进攻的命令,那就继续进攻。
出乎远征军官兵的意料之外,德军似乎根本没有预料到,远征军的反击,居然来的如此之快,所以出发点的德军毫无准备,在面对远征军坦克进攻的时候,严重缺乏有效应对手段,唯一能做的,似乎只剩下溃逃,以及投降。
齐宁跟着“狮”式坦克冲进德军营地,看着一片片跪地投降的德军,情绪略复杂。
2月底3月初的天气,虽然已经是春季,天气还是有点凉,尤其一早一晚,棉衣还是要穿的。
这些德军似乎没有足够的棉衣,很多人甚至把雨衣当外套在穿,有些德军甚至连钢盔都没有,戴的还是夏季常见的单帽。
明显能看得出,德军的素质也大不如前,很多德军士兵身体单薄,面容消瘦,给人感觉似乎是营养不良。
这也正常。
虽然德军在39、40年横扫欧洲,那已经是五年前的事了,从那之后盟军开始对德国进行严格封锁,这几年欧洲都在打仗,没人有心思种地养牛,德国从42年开始,已经实行严格的物资管制,粮食短缺很正常。
南部非洲从来没有粮食短缺过,远征军的保障是重中之重,联邦政府唯恐远征军饿肚子,各种补给满格供应,一个冬天过后,远征军官兵个个都胖了不少。
此时再看曾经横扫欧洲的德军,齐宁内心深处突然有种荒谬感。
帝国必须再一次沿着古代条顿武士的道路进军,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德国人到底又得到了什么?
即便在这个过程中,德国人得到了一些东西,终究还是要失去。
距离齐宁最近的一名德军,年龄看上去多半未成年,脸颊没有德国人常见的大胡子,稀疏的绒毛略显青葱。
他跪在地上,满脸泪痕,紧闭双眼,嘴里反复念叨着什么。
齐宁只会一些简单的德语,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不过齐宁能够清楚的感受到对方的恐惧。
恐惧就对了,齐宁希望每一个德国人都能记住恐惧的感觉,这样未来再有人想发动战争时,就会想想战争的后果。
第2529章 烧烤
黑格尔说: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这一点在欧洲似乎体现的更明显,如果欧洲人善于吸取教训,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不会爆发了。
雷震也没想到,某几位远征军坦克手的贸然出击,居然造成了德军的全线崩溃,德军参与进攻的部队只有两个团,而且还分别隶属于两个师,这两个团的迅速崩溃,导致德军所谓的“包围圈”被撕出一个大洞,凯塞林还没有来得及调动部队填补防线,就遭到了一连串打击。
德军开始进攻的时候,迂回的南部非洲军队已经基本上包抄到位。
等凯塞林意识到情况不妙的时候,巴顿派出的空降兵也顺利到位,在德军后方完成空降,短短48小时之后,南部非洲军队对德军进行了一次反包围。
这个包围圈其实也不够牢固,到目前为止,雷马根镇周边的南部非洲军队只有不到10万人,和德军的兵力差不多,远没到十倍围之的程度。
“十万对十万,优势在我,凯塞林的部队我吃定了!”雷震还是有信心,优势在我也真不是狂妄自大。
远征军参与作战的部队全部都是精锐部队,根本没把凯塞林手下的老弱病残放在眼里。
雷马根的地形也很特殊,河道纵横交错,山地众多,远征军只需要在关键地区进行重点防守,就可以把凯塞林的部队牢牢堵住,插翅难逃。
“是时候出动轰炸机部队了!”托尼·安德森神采奕奕,十万人级别的歼灭战,放在俄罗斯战场不值一提,对于西线盟军来说殊为难得。
诺曼底登陆盟军出动了120万人,最终只毙伤德军8。7万人,另有大约20万人失踪。
远征军只出动了10万人,就将同等数量的德军堵在包围圈内,这完全值得大书特书,尤其是在英美联军进攻受挫的情况下。
真应了那句话,出色不出色的,全靠同行衬托。
虽然将德军围住,托尼·安德森还是不想冒险,能用轰炸机解决的问题,就不派地面部队。
狗急了还跳墙呢,德军可是本土作战,一旦陷入绝境,搞不好会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还是航空炸弹比较直接,反正多的是。
“不不不,托尼,我们得让部队得到充分的锻炼,才能应对未来的挑战。”雷震想得更远,他根本没把德国人当对手。
盟军高层的利益协调,跟雷震没关系。
雷震作为军人,唯一关心的是部队战斗力,来则能站,战则必胜,敌人是谁根本没区别。
英美南为什么对俄罗斯越来越忌惮?
根本原因在于俄罗斯经过战争考验的上千万军人,这些军人可都是尸山血海杀出来的,经验丰富,一旦打起来,胜败难料。
南部非洲军队的武器装备虽然先进,因为缺乏足够的锻炼,经验始终是问题,罗克推崇武器制胜论,但是从不迷信,南部非洲的将军们深受罗克影响,要抓住一切机会锻炼部队。
这听上去似乎有点残酷,毕竟打仗是要死人。
问题是别无选择,南部非洲不好战,但是绝不畏战,任何时候都要做好战斗准备。
“雷,你的思想很危险,刚刚经历过长达五年的世界大战,没有人想再来一次。”托尼·安德森比雷震乐观,不认为和俄罗斯之间会起冲突。
雷震笑笑不解释。
南部非洲的潜在对手,可不止是俄罗斯人,美国人和英国人都是。
甚至法国人,在地中海范围内,跟南部非洲的利益也有冲突。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对于法国人来说,地中海就是卧榻之侧。
当然雷震也不是不惜代价一味练兵,空地协同也是战争的一部分,南部非洲既然有这个条件,就要充分利用。
德国人的闪电战,也是以制空权为前提,首先派出轰炸机轰炸敌方重要的战略设施如指挥通讯中心、机场等关键位置,瘫痪敌人的指挥系统,把敌人的飞机炸毁在机场,然后才出动地面部队。
也就现在德军已经丧失了制空权,所以才处处被动,回到39年40年,远征军绝对不会这么顺利。
雷震的攻击,同样是以轰炸机为核心。
鲁登道夫大桥是一座铁路桥,通过铁路连接波恩直达法兰克福,是德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凯塞林并没有随部队来到雷马根,而是将指挥部设在波恩遥控指挥,这就为德军的失败埋下伏笔。
还记得盟军破获德军电报的超级行动吗,德军到现在似乎都没有意识到密码系统已经被破获,并没有更换密码。
这就导致凯塞林部队的作战计划,对于远征军来说基本没有秘密。
打蛇打七寸,雷震的第一批轰炸机就派往波恩,数量达到1200架之多。
波恩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四面临水,人口大约十万人,公元1世纪初,罗马军团曾在波恩设立兵营,波恩的意思就是“兵营”。
波恩距离科隆只有30公里,科隆遭到盟军大规模轰炸的时候,波恩幸免于难。
正义或许会迟到,从不缺席,波恩也终于迎来远征军轰炸机的清算。
轰炸的效果非常好,德军现在严重缺乏防空武器,凯塞林似乎是被德军在荷兰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根本没有丝毫防备,当远征军轰炸机群飞临波恩上空的时候,凯塞林正在参加一个宴会,一枚100公斤航空炸弹击中了凯塞林所在的会客厅,凯塞林的副官当场阵亡,他本人也身受重伤,德军指挥陷入瘫痪。
雷震不给德军喘息的机会,战略轰炸机轰炸波恩的同时,以战斗轰炸机为主的空军部队,对雷马根镇周边德军同样疯狂出击,德军的四个装甲师是重中之重,虽然这四个装甲师的坦克加起来也没到200辆,依然受到远征军空军的重点照顾。
齐宁所在的第九装甲师,处于远征军的第一攻击序列中。
空军全军出击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