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看见状态栏-第4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可以。但是一定要快,时间久了很可能会有其他的并发症。手术时间真的不会太长,最多就耽误今天下午和明天早上上课而已……”孙立恩突然觉得自己特别卑微,明明当爹妈的都不在意,但他还是不停的耗费着口水在劝说。
“不用了。”孩子的父亲张嘴刚想说点什么,却被孩子妈直接给中途截住了。“接回去之后正好赶上下午的补习班,三千块一节课呢!这补习班一天都不能落下,不然进度跟不上了。”
左右都说不通,孙立恩也没办法了。只能拿出了拒绝治疗和出院证明,并且他还把手机上的录音也打开进行了第二次记录。
“你们家属拒绝对孩子已经骨折的右臂进行进一步治疗,并且明确知道如果不进行手术治疗,可能会出现包括愈合畸形,骨筋膜室综合征和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均由你们承担。”孙立恩拿着两张通知书念了一遍后,把纸放在了桌子上,“如果你们一定要出院的话,就先签字吧。”
·
·
·
“三千一节课?”临近中午,孙立恩带着自己的东西回到了办公室里。距离和刘堂春约好的时间还有四十来分钟,孙立恩决定先把听诊器啥的放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再出发。在办公室里,他正好碰见了过来串门的胡春波。听孙立恩抱怨完了自己遇到的那个孩子,以及那对简直没有脑子的父母后,胡春波却把注意力放在了其他方面,“什么补习班这么贵啊?”
“我哪儿知道。”孙立恩摇了摇头,他还是觉得心里憋得慌,“娃娃手都断了,还想着上课呢?”
“现在有些家长是真的快被逼疯了。”孙立恩还没结婚,所以这方面的事情上胡春波觉得自己比较有发言权,他端着自己的保温杯喝了一口之后说道,“我家的姑娘,明年就升高三了。上了高中之后,我和她妈反而轻松了些——毕竟学校要求住校,两周才回来一天。可是初中的时候,那才叫要命呢。”
胡春波的女儿从小就学习相当优秀,这一点倒是让胡春波自己很放心。可当妈的却不这么认为,她总觉得孩子的成绩还有进步空间。
“我媳妇儿管的可多了。”胡春波说起这个都觉得有些不忍心,“十几岁的小姑娘,那不正是喜欢玩的时候?看看电视剧,逛街买裙子,和朋友一起出去玩……结果她妈全都不准。家里的电视都把电线给剪了。”
孙立恩眨了眨眼睛,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我一开始也觉得她做的太过分了,后来我去了一次家长会,才知道她已经算平和的了……”胡春波一边苦笑一边摇头,“我闺女她们班上的家长一个比一个狠,有逼着孩子每天从学校请假上补习班的,有考雅思不是为了出国就是为了训练英语的,甚至还有生了二胎的家长,每天带着高二的儿子和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一起补习,结果二年级的娃娃先拿了PET证书的……”
孙立恩听的目瞪口呆,自己才从学校毕业出来两年,现在的教育就已经到了这种水深火热的地步了?
“嗨,还不是那些微信公众号闹的。”说到这个,胡春波也一肚子气。“以前他们贩卖焦虑感,卖的是年轻人。你不赚钱,你没有名牌包,你没有北上广深二百平米的房子,你就是个失败者是个废物。把你批判的开始怀疑人生之后再来推销什么理财项目和自我提升的课程。现在这招不好使了,毕竟年轻人再榨也就那么点油水。”他叹了口气,“我们这帮有娃的就成了新目标。”
“微信公众号?”孙立恩百思不得其解,“他们有这么大能量?还能让家长全都疯了一样逼着孩子去上补习班?”
“这就是鲶鱼效应嘛。”胡春波解释道,“这么说吧,如果没有这种使劲砸钱,把娃不当人的家长,你家孩子能考进重点高中。可现在突然冒出来这么一堆买学区房的,上补习班的,甚至逼着小学二年级就学完初三课程内容的家长。你的孩子怎么和他们竞争?竞争不了,那就没有重点高中。没有重点高中,高考就难上心仪的学校……这叫啥来着,内卷是吧?”
“学校搞减负,搞素质教育,搞什么课外练习。结果搞到最后,家长花的钱和时间甚至精力都比以前更大,而且还得提心吊胆。”胡春波摇头晃脑表示无奈,“搞减负?不知道是在减谁的负担!教育产业化,简直比医疗私立化更害人!”
孙立恩听了一堆抱怨,自己的郁闷一点没有减少,反而更觉得脑子里乱糟糟的。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但有一点孙立恩可以肯定,那个孩子的骨折……如果不及时处理,真的会出大问题的。
“家长都已经强行要求出院了,那我们还能有什么办法?”刘堂春在办公室里听完了孙立恩的描述后也有些无奈,“你也说了,家长是要求去其他医院治疗。如果她不治这倒好办了,不行我们找警察或者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可他们是要去别的地方治……这个真没辙。”
安抚了一下自己得学生之后,刘堂春从桌子下面拿出两份盒饭,给孙立恩拿了一份后示意他先开始吃,“今天找你过来,我是想跟你谈谈以后的事儿。”
孙立恩打开盒饭的手猛地一抖,他有些不可置信的抬起了头,看着面前的刘堂春。
“你之前和徐有容一起发的那个论文,提出的观点挺不错。”刘堂春吃着自己的盒饭说道,“不过后面的研究方向应该是寄生虫和免疫学相关,这和我的研究方向不是一个路数。”他看着孙立恩问道,“老帕对这个病人很感兴趣,他托我问问你,有没有兴趣读他的博士?他说了,可以直博。”
第726章 又是
说孙立恩不心动,那绝对是在放屁。
直博的机会对于专硕来说颇为宝贵,而比起一般的专博机会,帕斯卡尔博士所能提供的完全不同——老帕手头的博士资格都是学术型的,也就是所谓的学博。
学术型博士对于没有规培证的医学学硕们来说,就是一条通往以后学术研究的必经之路。如果想要在以后进入学术的领域,那学术型博士学位就是必备条件。
学术型博士以及学术性硕士和专硕专博们的职业道路不尽相同,他们在读期间并不强制要求或者合并有规培以及执业医师资格证的要求。换句话说,一个完成学业并且顺利毕业的医学类学术型硕士或者博士并不一定是合资格的医师,但顺利毕业的专硕和专博们一定是可以独立执业,并且甚至可能直接具备中级职称的医师。
尽管医生们的业务水平和职称等级并非强相关,但总的来说,没有规培证和执医证在手,学术型硕士和博士要参与临床工作就得提前绕个弯路。
但孙立恩可没有这种顾虑,他现在规培证基本可以肯定能拿下来,而执医证也已经捏在了手里……现在最适合他的,其实反而是学术型博士的位置。
虽然在实际过程中,不管你是学术型还是专业型博士,基本所有单位都会要求博士们承担科研任务。但毕竟传统型的博士在职业上的适用范围更广泛一点。除了医学以外,生物、遗传、制药等等多个领域多少都能沾点边。而专业型医学博士……除了临床之外,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其他选择。
诱惑摆在面前,孙立恩却没有任何犹豫。
“不去。”孙立恩往自己嘴里扒拉着饭菜,一边咀嚼一边拒绝道,“老帕搞的那玩意学术性质太强了,我跟他读博士,八年之后恐怕是要被清退。”
临床方向的博士学制三年,基础医学方向博士学制四年。如果跟着帕斯卡尔读博士,那孙立恩毕业估计最少也得四年往上——博士基本没有四年就顺利毕业的。
“真不去?”刘堂春看上去有些意外,“老帕跟你关系也不错,里面还有小陶德的那档子事儿做人情关系。再说了,老帕也不是那种一根筋的固执老外,他肯定能照顾照顾你。”
“我跟学术研究真的不太对路。”孙立恩使劲摇着头,“别的都不说了,让我去老帕实验室里养上四年耗子……这事儿我自己就不想干。学术研究是很重要,机制的研究能够指导临床技术进步。但是……我真的不适合干这个。您还是让我在四院里老老实实的上班吧……”说到这里,孙立恩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刘堂春的表情,然后装作无意似的提到,“要是读刘老师您的专博,我那是一万个同意。”
刘堂春瞥了一眼孙立恩,然后摇了摇头,“你这才是给我出了个天大的难题啊。”他郁闷道,“你要读我的博士,那我手头上得有合适的课题……为了把你招进来,我刘某人还得重新去申请一个项目。”
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孙立恩就不太了解了。反正他已经把自己的态度表现的足够明确——总之就是抱住刘堂春的大腿死活不撒手。
“行了,我想想办法吧。”刘堂春毕竟跟孙立恩的关系足够亲近,而且他也确实喜欢这个脸黑的学生。“不过,到时候你的研究方向应该就不是急诊了。”
“研究方向啥的我一点都无所谓。”孙立恩继续打蛇随棍上,他把自己的一张脸笑成了一朵灿烂绽放的秋菊,“只要跟刘老师就行。”
·
·
·
孙立恩兴高采烈的回到了综合诊断中心的办公室里。他上午因为患者家属拒绝治疗的心情,被刘堂春带来的好消息彻底治愈了。
一想到过上几年,自己就能被称为“孙博士”了。这个变化让孙立恩心情简直不要太好,仿佛寒冷的冬日都突然变得暖和了不少。
这种好心情一直持续到了新的病人抵达综合诊断中心前。
“有个病人等会要转到咱们这里来。”孙立恩正在办公室里美滋滋的看着文献,突然听到一组的办公室大门被人推开的动静。转头一看,张智甫教授正撇着腿往办公室里走着,他一边走着一边对孙立恩道,“家属刚刚给我打了电话,问咱们这边有没有床位——我把人先安排到我们组了。”
“那就安排呗。”孙立恩有些不明所谓的站起身来,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张教授接受一个病人都得跟自己先说一句,但这种事情并不妨碍孙立恩起身以表达对张教授的尊敬。“这个病人……是张教授您的熟人?”
“算是半个熟人吧。”张智甫教授有些不自然的摸了摸头道,“这孩子以前,在我们云鹤传染病医院就诊过。”
“传染病?”孙立恩现在听见这个词就有点神经过敏,“什么传染病还能在云鹤治不好,专门来我们四院啊?”孙立恩一边说着一边琢磨了起来,不知道四院究竟在什么传染病的治疗项目上具有这种跨区域级别的优势。
“问题就出在这里了,我们觉着她得的并不是传染病。”张教授说话显得有些吞吞吐吐,他斟酌了半天用词之后才仿佛自暴自弃似的说了实话,“我们请了三次全院大会诊,但是还是没搞明白她究竟得的是什么病。后来患者家属带着孩子转院到了首都去。”
“孩子?得病的又是个小朋友?”孙立恩听到这里一愣,“然后……现在人家又带着孩子从首都来宁远了?”
张教授点了点头,他没有去反问孙立恩为什么说了个“又是小朋友”。他现在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了即将到来医院的这个病人身上。“患者是我们云鹤人,当时为了看病辗转了好几家医院。老陈他们的同德医院小姑娘也去住过……但是都没有给出明确的诊断。”
“如果算上咱们院,这已经辗转住了七八家医院了吧……”孙立恩有些担心。他倒不担心诊断方面的问题,反正有状态栏在手,毫不客气的说,孙立恩已经是明确她诊断的最后希望了。他比较担心的是多次住院所带来的治疗所造成得……干扰。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患者的身体就像是一个凶杀现场。而医生们的诊断就像是侦探推理过程——但治疗则完全是另一个风格,如果硬要找个比喻的话……大概相当于炮火洗地。
而且还是一战时期,凡尔登战场大规模冲锋之前几千门大口径火炮,进行时长六个小时炮火准备的那种洗地。
孙立恩最担心的就是这个……七八家医院,一家炮火洗地一次,洗个六七遍……这凶案现场还能剩下多少蛛丝马迹啊?
第727章 病史采集
二十分钟后,一辆救护车停在了综合诊断中心门口。一张转运床从车上被转移了下来。转运床上,躺着一个脸色不太好看的小女孩。
孙立恩和张智甫教授都在一楼等待接收病人。两个诊断组的组长都出现在了一楼大厅,这也就意味着其他诊断组的医生们只要手头上没有什么事情可做,那就都一起跟了出来。
寒风中,十来名医生穿着白大褂站在门口。远处的人看到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