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收藏大玩家-第2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瑜打定主意少说话或不说话,奈何有人非要挑事。
石博见他装透明人,就像让他出丑。今天他可是想着在栾知慧面前表现,没有丑角可不行。
他清了清嗓子,说道:“沈先生,您是搞收藏的,对这幅千峰沐雨怎么看?刚才你一直没说话。”
他的声音夹杂在众人的评论中,并不显眼,但是还是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
栾总也在等着沈瑜的意见,虽然听到了石博的语言有些轻浮,但还是想借机先听听沈瑜的意见。
沈瑜叹了一口气,向曾晴说道:“曾姐,我刚才没听清楚,这批画作是傅抱石是先生什么时期的作品?”
曾晴还没回答,石博就抢着说:“这是傅抱石先生在CQ金刚坡时期的作品,也是他的艺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时期。”
沈瑜点了点头:“金刚坡,真是好名字呀!”
他看向千峰沐雨长卷的落款—东川金刚坡下山斋。
第380章 散锋乱笔,山川带雨痕
“抗战时期,傅抱石用散锋乱笔表现山石的结构,形成了独特的‘抱石皴’,画风趋于成熟,这一时期称为—金刚坡时期。近年来,傅抱石在各大拍卖会上被屡屡拍出天价的作品也大多属于这一时期……”一位画家向周围的人解释,金刚坡时期的意义。
沈瑜在说出了金刚坡下山斋的名字之后,便不肯再多说什么,让旁边等着他意见的人好生失望。不了解他的人,看到他这么吞吞吐吐的表现,心中暗暗好笑,这种水平也敢出来给人鉴定古玩?
栾总心中也有些失望,觉得沈瑜和传说中的表现,似乎大相径庭。
沈瑜的表现,并没有让观赏绘画的场和出现冷场,毕竟,擅长口才的人在这里比比皆是。一位评论家很快就由金刚坡引出了很多话题。
石博见到让沈瑜出丑目的已经达到,心中暗喜,但是,自己在栾知慧面前表现的目的还没完成,他注意到父亲投来的鼓励的眼神,开始寻找机会进入话题。
曾晴的脸色发白,看到众人不在关注这里,悄悄地对沈瑜说:“你怎么回事儿?你原来的口才去哪儿了?”
沈瑜笑着摇头。他看到这么多人说这批画如何好,其中还有不少从事鉴定行业的人,心里越发警惕起来。
他悄悄地问道:“曾姐,我现在能走了吗?”
曾晴白了他一眼:“如果你现在走了,我怎么向人交代?你就甘心被他们这么说?”
沈瑜看到又有人把目光投向自己,当即做出一副木讷的表情,不再说话。
时代拍卖公司的高琦不动声色的凑了过来,避开了众人的耳目之后,他小声对沈瑜问道:“老弟,出来抽一支?”
两人来到在专门的休息厅坐下,各点了一支烟。高琦问道:“老弟,你今天的表现,可不像是你的水平,你是不是看出什么问题来了?”
沈瑜悠闲的吐了一个烟圈儿,没有急着回答。现场这么多人,都没发现画的问题?他已经不敢确定,高琦在其中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听着高琦一再询问,他才说道:“高总,对于傅抱石的话画,我是真的不太明白,刚才并不是谦虚。”
高琦若有所思,不再讨论这个话题。
两人从休息厅回来的时候,看到画展的主办方,向众人介绍一位相貌儒雅,文质彬彬的中年人。这位柏先生是这批绘画的拥有者之一。
沈瑜猜测,此人在事情里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柏先生在主办方负责人的引荐下,分头和几位潜在的买家谈话。
曾晴走过来,无语的看着沈瑜。
栾总向沈瑜所在的方向看了一眼,对栾知慧会吩咐了一声。
栾知慧走了过来,对沈瑜二人说道:“曾姐,沈先生,我父亲请您二位过去,他和白先生开始谈价格,想做最后的确认。”
沈瑜和曾晴对视一眼,跟着栾知慧走过去,他小声问道:“栾总和对方商量的价格是多少?”
栾知慧说道:“千峰沐雨的价格是600万。四屏山水画的价格还在商议,应该在800万左右。”
沈瑜在心里叹了一声,真是好买卖。
栾总见沈瑜走过来,用眼神询问。
沈瑜看明白了,栾总问的是怎么样?
这时,有不少人凑在旁边观看,也注意到栾总的动作。
栾总带来的鉴定师傅,看到沈瑜依旧是木讷寡言,就说道:“栾总,就不必考虑一些人的意见了。画作没有问题,只需要价格。”
石博早就凑了过来,此时也对栾总说道:“栾伯父,您能尊重几位专家的意见,可见您虚怀若谷。但是,有的人连金刚坡时期是怎么回事都要问,怎么可能会给您什么好的意见呢?”
沈瑜看听着这刺耳的话,看着周围古人古怪的目光,犹豫着要不要冒着说破的风险反击的时候,曾晴先忍不住了。
她笑盈盈的说道:“绘画的好与不好,最终要落到作品的上,可不是仅凭着华丽的词语,就能断定一幅画的真假。”
她的声音好听,但是在众人耳中,这分明是怀疑。
一位鉴定师说道:“曾老板,您的父亲擅长鉴定杂项类古玩,经营珊瑚制品特别有名,没听说他还擅长鉴定绘画。您这是另外拜了名师?”
一位评论家说道:“这些画作是重量级的作品,你看出不同的地方了?”
另一人说道:“我们对于绘画的评论,是来自对作者的艺术历程的了解,也依据画面的表现,怎么到了您的口里,就成了华丽的词语,听您的意思,是说我们言过其实了?”
“太狂妄了……”
有几个开始了对曾晴的批评。
白先生说道:“这位曾女士,这批画作说并不是我一个人的收藏,而是在海外几个藏家,花费了很长时间才慢慢收集到的佳作。原本只是做展览用,因为有些藏家特别喜欢。我才征得部分藏家的同意,将这批作品转让。您如果不喜欢可以不看或不买,何必故作惊人之语呢。”
曾情没想到,自己的一句话,引起了众人的议论与批判。
沈瑜看到曾晴为自己说了一句话,就引来这么多的非议,把明哲保身的念头抛之脑后。这时候如果再忍,就不是明哲保身,而是缩头乌龟了。
他咳嗽了一声。虽然声音不大,但中气十足的,还是引起人的注意。
他示意曾晴,由自己来说,然后环视众人。一直等到众人把目光投过来,才说道:“刚才我问了一个问题,就是傅抱石先生在金刚坡时期的创作。谢谢诸位老师的解答。还有—他看向石博。“谢谢石先生的解答。”
石博笑着说:“不用客气。不明白就问,你还是很谦虚的。”
沈瑜说:“既然您这么鼓励我,那么,我能不能再问一个问题?如果我没记错,落款上的东川金刚坡下山斋,应该就是今天的cq的金刚坡,傅抱石先生为什么到金刚坡那里去居住?”
石博笑着说:“还用问吗?你看看那段时期发生了什么。因为战乱的原因,所以避居金刚坡。”
沈瑜说:“好。因为战乱,避居金刚破。看来,傅抱石先生家里的条件比较好,应该是在金刚坡那里,盖了一座大宅子吧?”
石博笑了出来,场中也有几个人面带微笑。
石博说道:“听说你还是读艺术的大学生,没学过艺术史吗?没学过艺术史,也看看人物传记呀。”
沈瑜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哦,这么说来,是我理解错了?”他看向众人的眼神中,有好奇,有谦虚,有求教。
可是,曾晴渐渐熟悉沈瑜,分明在其神态中,看到了一丝丝的戏谑。
第381章 一目了然,揭破戏法
美术馆的展厅里,渐渐安静下来。
石博听到沈瑜的这番话,立刻察觉了自己的机会来了。想到可以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的博学,让他觉得特别满足。
他清了清嗓子,让示意众人看向自己,然后说道:“傅抱石先生住在金刚坡的一段时期,住所一户人家的门房。他把一个门房隔成了两间用。当时,他的生活是很困难的,家里面只有一个小木头方桌。据他本人和他的儿女回忆。那时候的生活很艰苦,他要作画的时候,要把桌子腾出来,画完之后,桌子还要挪做他用。不过,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他每天还是坚持创作。就是在这段时期,形成了他独特的抱石皴。所以,评论家才说金刚坡时期,是傅抱石先生创作历史中最重要的一段时期。”
他说话的时候,头脑中无比清晰地回忆起了自己曾经看过的这段传记,记忆力仿佛从来没有这么好用过。
“哦—”沈瑜拖着长腔,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他的眼神扫过石博以及周围的人。
周围的人表情各异,反应慢的人还在点头单送着,觉得石博这个年轻人说的好。有的人则若有所思。
沈瑜的眼角还看到有一个鉴定师的脸色有点儿不自然。
那位柏先生不知道是真不明白,还是察觉沈瑜问话的意图。他说道:“你听到了石先生的解释,该明白了吧?”
沈瑜说:“明白了。当时,傅先生作画的条件很艰苦,只有一个小木头方桌。嗯,对了,您刚才说这幅千峰沐雨有多长?”
“超过8m。”
“这堂四屏山水有多高啊?”
石博的说道:“你怎么回事儿?这是基本常识。丈二宣纸是3。6×1。4米。”
他这话一出口,栾总的目光一动,若有所思。
柏先生说道:“那个时代,作坊里能做的最大的宣纸,就是一丈二的宣纸……”他说到这里的时候,最后的语气似乎也不那么确定了。
沈瑜:“明白了,谢谢您几位的指点。”
他有些感叹的说道:“这么说来,傅抱石先生真是了不起,用一张小方桌,画这么大的画,边画边挪用动纸。”
曾晴明白了沈瑜的用意,脸上的笑意一闪而过。她反应过来之后,先是感觉好笑,沈榆引导石博说出关键的问题。石博还真的就老老实实的最大的破绽说了出来。但是,她紧接着又为沈瑜有些担心。
此时的沈瑜,既然已经点引着石博说出了话题,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栾总已经明白了沈瑜的意思,画幅的大小与画斋的不匹配,的确是个问题,但是,他还是有些喜欢,终究存着一些侥幸心理。
石博并没有等来众人的赞许,反而出现了冷场的现象,同时看到了父亲有些难看的脸色,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
这时,柏先生也反映过来,说道:“这位先生对国画的创作办法有些不太了解。很多画家在创作的时候,用的画案并不大。有些画纸要接起来,有一些长卷可以卷起来,只画一部分,比如有的论著里就曾说过三日一石,五日一树的创作办法。所以,画家在创作的时候,画卷不必完全展开。”
沈瑜原本已经准备离开,听到他这么说,眼睛还盯着自己,于是说道:“刚才石博先生说,傅抱石先生一家人住在金刚破,他的儿女家人应该对那段时期还有印象。”
他看向几位潜在的买家,说道:“这事儿太简单了,几位应该很容易找到他们的联系方式,直接找傅先生额家人问一问,不就明白了吗?”
几位老总悄悄对身边人吩咐了什么话。
叶总的动作最快。他的助理很快就拿着电话对她他说:“叶总,已经拨通了傅先生的电话。”
叶总接过电话之后,笑着说道:“傅先生,我是时代拍卖的老叶……”
客气了几句之后,他就说起了自己正在看的几幅画。
众人看到他拨通了傅先生儿女的电话,纷纷安静了下来,等待结果。
“……我们在金刚坡与父亲朝夕相处,他作画时我们总在旁边帮忙,……不可能有这么大一批我们从未见过的所谓“金刚坡时期作品……金刚坡当时是穷山沟,我们当时住的房子原是房东家的长工屋,低矮、狭小、阴暗,作画条件极差……
……在金刚坡时期作品一般在四尺以下,那时所作尺寸最大的画是《丽人行》,也不过只是61。5厘米×207。5厘米……”
听到手机传出的声音,想听到了着具体的尺寸,众人再次看向了展厅中哪一幅幅巨大的作品。
叶总在对方说话停顿的期间,又详细描述了展厅中几幅画。
此时,也有一些反应慢的人才发现,这次展出的画作,除了两套册页外,几乎全是巨幅或大幅之作。
“……这麽巨大的画,金刚坡下山斋是无论如何也容不下的……对金刚坡的情形一无所知……”
傅先生的家人在电话里的声音越来越大,又显得有些激动,估计是长辈的作品被人作伪的原因。
叶总聊了一阵,再次表示了感谢。
对方也客客气气的回应。
叶总收起电话,把电话递给助理。脸上笑容不变,看向�